?

融通與貫通: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模式與治理方略

2022-05-30 10:48宋亞峰
教育與職業(下) 2022年9期
關鍵詞:發展模式

[摘要]區域教育生態的整體優化需要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協同聯動發展。本研究選取同一區域的中職、高職和本科院校為研究對象,基于社會網絡結構洞理論和層次聚類法分析發現,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通過五年一貫制培養、專升本、學分互認、教師交流、學生競賽活動交流、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享實訓基地、建立特定類型的區域聯盟等具體形式進行聯動交往。多元的聯動交往形式可以進一步歸納為單科特色類院校校際聯動、強勢應用型院校校際聯動、多科綜合類院校校際聯動等聯動發展模式。為進一步優化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的聯動協同治理,應著力打造以專業為載體的校際交往聯動主鏈條;積極促進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之間的廣泛協同互動;深化產教城融合,有效提升教育體系的整體適應力,從而形成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現代教育體系,培育良好的區域教育生態。

[關鍵詞]橫向融通;縱向貫通;院校聯動;發展模式;治理方略

[作者簡介]宋亞峰(1992- ),男,甘肅會寧人,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天津? 30035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課題“穩步發展背景下職業本科院校專業結構的適配性研究”(項目編號:CJA220328,項目主持人:宋亞峰)和2022年天津大學自主創新基金項目“大數據時代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模式演化與優化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XS-0062,項目主持人:宋亞峰)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22)18-0005-08

一、問題的提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教育領域提出的目標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F代教育體系是一個由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組成的完整體系,多元高質量現代教育體系建設需要各個層級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橫向融通和縱向貫通。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作為培養專業型人才的教育類型,只有進一步優化結構與布局,提升專業教育的外部適應性,才能建設更高質量的現代教育體系?!笆濉睍r期,我國各個層次不同類型的教育實現了突破性進展,其中,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20年達到54.4%,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也取得了可喜成績?!?020年,我國共有職業院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1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疲┱猩?83.61萬人,占普通本??频?2.90%”①,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然而,數量規模的增長并不一定帶來質量的提升,規模龐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和高等教育體系建成后,我國整個教育生態也隨之面臨許多新的機遇與挑戰。不同院校之間、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未得到有效彌合,甚至伴隨著不同主體之間的“馬太效應”,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為有效應對上述挑戰,亟待推動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建設高質量的現代教育體系,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供給體系,為受教育者提供更為多元的教育選擇,促進教育生態的整體優化,實現系統內各個層級、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協同聯動發展。為此,本研究選取同一區域開展專業教育的中等職業院校、高等職業院校和本科院校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同一區域中職—高職—本科院校(以下簡稱“中高本院?!保┑穆搫影l展模式與治理方略,以期為我國高質量現代教育體系建設和各級各類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啟示與借鑒。

二、研究設計與過程

同區域的中高本院校之間存在不同形式、不同頻率的校際交往,促進了院校系統與外部環境系統的良好互動,能夠進一步發揮同一區域不同院校之間的協同效應。為全面分析同區域不同院校之間的互動交流形式和聯動發展模式,本研究以各級各類院校為抓手,探究同一區域各層次各類型院校之間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多元交往形式。

(一)研究方法與程序

中高本院校作為同區域院校大系統中的社會行動者,其相互關系和行動邏輯可以通過社會網絡理論進行刻畫,因此,本研究選擇社會網絡理論與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社會網絡理論將特定的社會結構視為一張復雜的人際關系網絡,由一系列節點和線段組成。社會網絡中的個體可以通過不同的關系,在動態演化的過程中影響個體的行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而影響整體系統的結構。為科學刻畫同區域中高本院校之間的交往關系,本研究以不同行動主體之間最主要的專業交往為抓手,通過構建專業交往矩陣對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的社會交往網絡進行可視化分析。主要研究程序如下:第一,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各級專業目錄等官方文件,系統梳理案例區域中高本院校的專業設置文件,形成本研究的專業交往數據庫與資料池。第二,根據專業交往資料庫中的相關數據,構建中高本院校專業布局矩陣和專業交往矩陣。第三,運行Ucinet軟件對中高本院校專業交往矩陣進行可視化分析,形成同區域中高本院校之間交往的社會網絡圖譜。第四,運用SPSS軟件對中高本院校專業交往矩陣進行層次聚類分析,分析歸納不同類型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的具體模式。第五,基于不同聯動模式的分析,系統梳理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的治理方略。

(二)研究對象選擇與數據收集

在科學研究過程中選擇樣本,應綜合考慮研究樣本的代表性、數據的可獲得性、樣本選擇的科學性等因素?;跇颖具x擇的具體要求,綜合考慮各級各類院校類型的覆蓋面,本研究選取了北京市所有的中高本院校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可形成67(本地區本科院校數)×506(本科專業數)本科院校專業布局矩陣,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可形成25(本地區高職院校數)×779(高職專業數)高職院校專業布局矩陣,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可形成21(本地區中職院校數)×367(中職專業數)中職院校專業布局矩陣,根據最新的北京市中高本院校名單可形成113(本地區中高本院校數)×113(本地區中高本院校數)的中高本院校專業交往矩陣。在上述交往矩陣建構的基礎上,完成本研究的數據收集。

(三)案例地區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的社會網絡圖譜

社會整體網絡分析中,社會行動者的集合將形成模(mode),社會行動者所組成的集合類型數目就是模數。同區域的中高本院校系統之間將形成1-模網絡(one-mode network)。通過對研究對象的分析發現,同區域各個層次與類型的院校通常會開展以專業(群)為載體的校際交流,這類交流交往活動會因專業(群)的數量、專業(群)所面向的服務對象、交往的頻率與形式、交往主體對信息與資源的占有等不同而產生差異。當同區域中高本院校之間相同與相近的專業(群)較多時,它們之間的社會網絡將變得復雜,個體之間的交往強度將加大。不同的關系網絡會影響學校系統的內部結構,不同的系統結構又會影響學校的聯動發展模式。本研究運用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 6,通過對北京中高本院校專業交往矩陣的實證分析,得到北京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的社會網絡圖譜。

案例地區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社會網絡圖譜的結構與密度將影響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之間的聯動發展模式。一般情況下,整體網的規模越大,其結構就越復雜,就會產生更復雜的交往行為。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社會網絡的整體規模即網絡中所有行動者的數量。本研究的行動者為本地區各級各類院校,因此,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社會網絡圖譜的整體規模為113。在規模分析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分析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社會網絡的主要特征,可以根據整體網的密度等指標進行分析。整體網的密度越大,網絡中不同行動主體之間的聯系就越緊密。隨著不同行動主體從整體網中獲取資源的增加,整體網絡對各個行動者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影響與限制將越大。

在社會網絡中,由于關系的存在將產生互惠性,因此對社會網絡的關系數據進行整體分析非常重要。因為關系既影響行動系統整體的行為,也影響行動系統內不同子主體的行為。關系對應的是網絡變量而非屬性變量。既然存在關系,則至少涉及兩個行動者。一個系統內部存在紛繁復雜的強關系與弱關系,但弱關系的數量遠遠多于強關系的數量。在一個社會網絡中,將不同主體組合起來的主要關系是弱關系,它能夠在系統的個體與組織之間建立紐帶,傳遞系統內信息,使一個網絡在更大程度上達成結構上的凝聚性。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之間的聯動發展主要取決于不同群體之間基于“松散”聯系而建立的弱關系。強關系會形成緊密聯系,進而形成較為固定的圈層;弱關系的存在則使不同主體之間建立較為廣泛的社會關系,這類基于弱關系的聯系廣泛存在于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的社會網絡之中。

三、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模式

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聯動發展的社會網絡關系強度可以通過關系的深度與維持時間等指標進行測量。目前較為成熟的社會網絡結構洞理論中,著名社會學家Burt用結構洞來表示社會網絡系統中兩個行動主體之間的非冗余聯系,并認為處于結構洞位置的行動者能夠擁有獲取控制利益和信息利益的機會,是占優策略,比網絡中的其他成員更具比較競爭優勢。結構洞是社會網絡系統中至少由3個行動者之間的關系組成的一類特殊結構。處于結構洞位置的行動者能夠為其帶來多方利益,從而形成特定的社會資本。案例地區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的社會網絡圖譜中,當某一院校處于其他院校交往網絡的樞紐位置時,就形成一個結構洞。在院校交往整體網絡中,案例地區的中高本院校之間存在廣泛的交流,能夠在高職院校層次形成數量較多的結構洞,從而獲得更多的信息和資源控制機會,在各級各類院校的聯動發展中具有明顯的比較競爭優勢。

在由中高本院校組成的龐大院校交往網絡中,不同院校將基于院校特色、辦學定位、歷史傳統等要素與同區域院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校際交往與合作。高職院校由于其位于社會結構洞的位置,將與同區域學校系統之間開展形式多樣的聯動交往,主要有中高職五年一貫制培養、專升本、學分互認、教師交流、學生競賽活動交流、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享實訓基地、建立特定類型的區域聯盟等具體形式。具體而言,中職院??梢赃x擇與自身專業設置相似的高職院校進行相應專業應用型人才的五年一貫制培養。高職院校則可以通過選取與自身特色和專業設置相似的本科院校進行專升本等形式的人才培養。同時,同區域的同層次院校之間、相同類型不同層次院校之間也可以通過建立特定類型的區域聯盟、學生競賽活動交流、學分互認、教師交流、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享實訓基地等多樣化形式,開展基于專業(群)的校際交往。例如,北京聯合大學除主校區外,還有7個分散辦學的分校區,分布在北京多個地區,是北京市規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形成了不同類型教育協調發展的完備人才培養體系。尤其在高職教育領域,該校依托應用型教育辦學資源,基本形成了???、本科和碩士貫通培養的格局,在高本銜接和專升本銜接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院校之間的廣泛交流,促進了各級各類院校的聯動協同發展。

不同院校之間基于專業的校際交往,促進了同區域中職系統、高職系統與本科系統的協同聯動發展。各院校之間以專業(群)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際交往。雖然由于高職專業群所在院校的辦學歷史、辦學定位、專業(群)特色不同,具體的校際專業交往形式可能存在差異,但在多樣化的校際交往現象下,仍存在有規律可循的校際聯動發展模式。社會網絡分析主要借助數學模型和圖論等方式研究由行動者組成的社會網絡中不同行動主體之間的關系。在社會網絡分析的基礎上,對研究對象進行更為科學的分類,可運用層次聚類法進行分析。該方法主要依據社會網絡中不同行動者的相似性與差異性,根據不同主體之間的相似與差異程度對事物之間的“親疏遠近”關系進行判斷,從而按照“物以類聚”的思路對研究對象進行分類,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型。因此,本研究將對案例地區中高本院校的專業交往矩陣運用SPSS軟件進行層次聚類分析,根據其校際交往形式與頻次等屬性的相似程度,對案例院校進行“親疏遠近”的聚類分析。根據層次聚類結果,可將案例地區中高本院校聯動發展模式總結為:

(一)單科特色類院校校際聯動發展模式

基于此類校際交往模式實現聯動發展的院校,專業(群)布局較為集中,專業(群)特色突出,主要集中在一些行業類院校。典型的院校主要有北京體育職業學院、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等。此類校際交往模式的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注重打造“小而精”的優勢特色專業(群),并以特色優勢專業(群)來驅動學校全部專業的整體發展。這類校際交往模式的院校在社會網絡圖中占據較多的結構洞位置,能夠利用結構洞的優勢資源使院校專業群獲得發展所需的外部資源。同時,此類交往形式的院校相對比較集中,大多數集中在同類型、同行業的不同層次院校之間。例如,北京衛生職業學院與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學校的護理專業通過“3+3”模式進行銜接,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的會計專業通過“3+2”中高職銜接模式與北京市商業學校的會計專業進行校際交往,北京經濟管理學院的互聯網金融專業通過“3+2”中高職銜接模式與北京市商業學校的金融事務(互聯網金融方向)專業進行校際交往等,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動物醫學、園林技術、園藝技術等專業通過“高端貫通”計劃與本科院校北京農學院的動物醫學、風景園林、園藝等專業開展合作與交流。因此,單科特色類校際交往聯動的院校專業(群)布局數量較少,但專業(群)特色突出,主要集中在藝術、財經、醫學、農學、鐵路等行業屬性比較明顯的院校,校際交往頻次較高且主要集中在同類型的院校之間,各專業的專業性強,校際交往壁壘較高。

(二)強勢應用類院校校際聯動發展模式

此類聯動發展模式院校一般設置1~2個優勢明顯的強勢應用類專業(群),主要包括社科應用類院校和工科應用類院校兩類具體模式。社科應用類校際交往聯動模式的典型院校為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等財經類院校。從知識分類的視角分析,應用社科類知識屬于應用軟科學,此類知識十分重視知識的應用場景,關注相應的職業實踐,強調通過運用軟性應用知識獲得相應的技術技能,有較強的職業導向性。強勢應用類院校校際聯動發展模式的另一類子模式是應用工科類院校校際交往聯動模式,此類模式的典型院校有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等。此類交往聯動模式的院校注重運用實用性、發展目的性強的知識以獲得相應的技術技能。強勢工科類院校能夠較好地體現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類型屬性,在院校整體專業布局中逐步成長進化為特色優勢專業(群)。例如,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工程造價、無人機應用技術等專業通過高本貫通“5+2”模式與北京建筑大學進行相關合作,智能設備應用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商務數據分析應用、會計等專業通過高本貫通“5+2”模式與北方工業大學進行相應的合作。因此,強勢應用類院校校際聯動發展模式主要通過工科類或社科類優勢應用專業(群)與本區域相近專業(群)展開相應的合作與交流。與單科特色類院校相比,校際交往聯動模式的交往面、覆蓋面和交往形式更加廣泛。

(三)多科綜合類院校校際聯動發展模式

多科綜合類院校根據校際交往聯動特征的相似性被聚為一類。分析此類院校的專業(群)布局模式可以發現,多科綜合類院校的校際交往聯動模式在院校發展過程中堅持多科性與綜合化的發展思路,注重多樣化專業(群)之間的協同發展,是一類“大而全”的專業群布局思路,而非單科特色類院校校際交往采取的“小而精”的專業群布局模式,強調專業群健康生態的培育。此類模式的典型院校有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北京科技職業學院等。例如,北京培黎職業學院設置了信息技術、財經商貿、雙語教育、藝術傳媒和民生服務等五大專業群,不僅與同區域的各類院校之間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也與西班牙的拉科魯尼亞大學、巴亞多利德大學、馬拉加大學,日本的武藏野學院大學、吉備國際大學,英國阿爾斯特大學、貝特福德大學,美國匹茲堡州立大學、圣里奧大學等學校有著廣泛的國際交流與人才聯合培養。因此,多科綜合類院校校際聯動模式相較于前兩種校際交往聯動發展模式,其交往形式、交往頻次、交往地域、交往對象等的選擇更加靈活與多元。

四、中高本院校聯動治理方略

同區域不同類型的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通過互動順從、良性互動、合作與競爭等多元交往聯動方式,實現了區域教育的整體協同發展,也促進了橫向融通、縱向貫通教育系統的共生演化與動態平衡,展現了不同的校際交往聯動模式。為進一步優化同區域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間的協同聯動發展,應采取以下治理策略。

(一)固本培元:著力打造以專業為載體的校際交往聯動主鏈條

專業(群)個體是同區域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間校際交往的主要載體。一所院校內部優勢特色專業(群)個體強有力的自我進化及對其他專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是同區域院校校際交往最基本的內生動力源泉。作為中高本院校內基本組成單元的專業群個體,有其基本的生成邏輯與過程。職業教育是向受教育者傳授知識、技能和態度,主要面向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在復雜多樣的知識體系中,職業教育有其面向的知識類型,包括實踐知識、技術知識、職業知識、程序性知識等。不同的知識類型將按照特定的知識加工與生產方式,在社會環境系統的影響下進行自我更新與進化,從而推動職業院校內專業的發展演化。優勢特色專業(群)作為院校內部的“關鍵少數”,對各級各類院校的整體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優勢特色專業(群)個體將通過自身強勁的自我生長演化,不斷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院校的整體協同發展。

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校際交往聯動發展過程所形成的復雜關系和多元的交往形式,主要表現為特定院校以專業(群)為載體進行的校際交流。同區域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間的交往形式主要有中高職五年一貫制培養、專升本、學分互認、教師交流、學生競賽活動交流、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享實訓基地、建立特定類型的區域聯盟等具體形式。其中,中高職五年一貫制培養指中等職業院??梢赃x擇與自身專業設置相似的高職院校進行相應專業應用型人才的五年一貫制培養;專升本途徑的校際交往則主要指高職院校選取與自身特色和專業設置相似的本科院校進行人才培養;學分互認形式的校際交往則主要指同層次院校不同專業之間、同類專業不同修業年限之間開展的相關活動。此外,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享實訓基地、共建特定類型的區域聯盟、學生競賽活動交流等形式的校際交流也大多數以專業(群)為載體進行交往。

專業或專業類相近也是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進行校際交往的重要依據之一,形式多樣的校際交往主要以專業(群)為載體。相應專業或專業類的選擇則需堅持相同相近原則,因不同類型的專業或專業類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專業交往壁壘,在醫藥、衛生、體育、藝術等行業屬性明顯的院校中表現更為突出。因此,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校際交往的范圍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專業或專業類之間。專業交往壁壘的存在阻礙了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之間的交流,使得專業或專業類相近成為兩者交往的必要條件。

專業(群)作為校際交往的重要載體,不僅是同區域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中職院校之間進行多元交往的主要依托,也是促進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之間聯動協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要著力打造以專業(群)為載體的校際交往聯動主鏈條,以專業(群)為抓手,開展長期穩定的校際交流,同時基于專業(群)交往主鏈條不斷豐富區域院校校際聯動交往形式,促進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的協同聯動發展,不斷提升區域教育的整體社會服務水平。

(二)協同互動:積極促進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之間的廣泛協同互動

同區域的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校際交往形成的復雜系統是一個動態開放的復雜系統,其協同互動過程中充斥著形式多樣的物質、信息、能量的交換。通過與外部環境系統錯綜復雜的交互作用,同區域各級各類校際交往形成的復雜系統能夠從混亂無序的非平衡狀態逐漸過渡到一種有序的平衡狀態,實現系統功能和結構的最優狀態。對于同區域的每所院校而言,應科學謀劃院校內專業的整體布局,使得院校內專業(群)之間能夠各安其位、各展其長、各盡其責、各得其所,發揮系統內不同專業(群)個體的比較優勢,形成更大范圍的協同作用。合理布局院校內專業(群),是促進各級各類院校內部良性運行、打造多元共生的院校生態系統的重要舉措。由于各級各類院校所設專業服務面向對象的復雜性,專業(群)所面臨的技術知識來源途徑多元化、技術知識形成過程復雜化,使得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之間的交往呈現出復雜性與多樣性的特征。

相近專業、相近地域、相近類型等特征是同區域中高本院校之間進行校際交往聯動發展的主要依據。在分析案例地區各級各類院校聯動交往實踐的過程中,筆者將案例院校范圍進一步擴大到京津冀地區。通過分析發現,以專業(群)為載體的院校交往在不同省份之間較少,主要集中在同一省份的不同院校之間。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為了爭奪有限的外部資源,存在廣泛的競爭與合作關系。發展水平較高、專業特色突出的院校對同區域的其他院校有著較好的示范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同區域發展水平較低的院校會模仿發展較為成功的院校,可能導致同一區域院校發展的同質化現象,因此,促進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建立廣泛的協同互動十分必要。

同類型同層次同區域的不同院校之間會為了爭奪有限的區域資源而展開激烈的競爭,廣泛的競合作用使得同區域院校最容易產生各類形式的校際交往。在省域層面中高本院校協同發展的基礎上,促進更大區域各級各類院校之間的廣泛協同互動,是新時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國家先后推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發展戰略。與此同時,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城市群的出現也為我國區域的協同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國各級各類院校在省域層面實現更大范圍的協同聯動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因此,應積極促進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的廣泛協同互動,不斷發揮省域層面各級各類院校協同聯動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區域為依托,優勢互補,開展多元化的校際交往,實現更大范圍內院校間的協同聯動發展。

(三)耦合聯動:深化產教城融合,有效提升教育體系的整體適應力

職業教育的跨界性決定了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校際交往系統與外部環境系統之間的緊密性與多樣性。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需要從外部環境系統吸收和獲取自身生存發展所需要的各類物質和能量,同時又向外部環境系統輸出各類技術技能人才、技術專利成果、社會培訓等績效產出。在外部環境系統中,政府政策、企業人才需求規格、同地區各級各類院校的專業(群)布局情況等都將影響本區域各級各類院校的發展方向。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在校際協同交往過程中,應重點分析各類院校所處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社會環境等不同外部環境系統的不同維度。其中,政治環境主要包括法律法規、法令條文、方針政策等;經濟環境主要包括所處區域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人口因素、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等要素;技術環境主要包括技術轉移與換代周期、知識產權與專利保護制度、新產品的研發、研發資源投入、信息技術發展等不同方面;社會環境主要包括所處社會的人口分布、教育水平、社會結構、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等諸多要素。因此,應在系統分析各類外部環境因素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精準對接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訴求。

在影響同區域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間協同互動的多元要素中,特定區域的產業布局是影響同區域各級各類學校之間協同聯動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系統必須對產業系統及其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使培養的人才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產業系統結構是崗位群和職業類劃分的主要依據,也是專業設置的重要參考點。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跨界性、區域性、應用型等類型屬性,決定了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的服務面向。各級各類院校只有在不斷滿足所在區域產業系統發展訴求的過程中,才可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脫離區域產業系統發展的大環境,忽視區域產業系統發展的現實訴求將很難在未來的發展演化中獲得持久的活力與生命力。例如,同區域同類型同層次的院校如果忽視本區域產業系統的發展需求,一味追求所謂的“熱門”專業,將使得本地區同類院校之間的專業(群)布局出現同質化現象并將在路徑依賴效應作用下進一步放大,導致本地區院校的專業布局脫離實際。反之,如果同區域各級各類學校系統在協同互動交往的過程中能夠時刻關注產業布局的現狀、產業升級換代的現實訴求,甚至敏銳捕捉技術升級換代背景下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將可能使區域院校系統更好地適應甚至引領產業系統的發展。

因此,同區域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間的協同聯動發展應精準對接產業需求,保持對產業系統的敏感性,實現多元耦合聯動。同時,為促進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之間的廣泛協同,應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產城融合,為同區域各級各類院校的產教融合提供各類政策保障,進一步清除各類政策壁壘,促進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的充分流動。要做好現有模式基礎上的創新工作,根據產業鏈需求和區域發展要求,不斷創新不同層面產教城融合的具體模式,深化更大范圍的產教城融合。要打造不同層面產教城融合的典型模式,進一步促進不同區域之間的優勢互補,進而實現不同區域的錯位發展與良性協同,打造一批產教融合型城市、產教融合型行業和產教融合型企業。要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有效提升同區域院校系統的整體適應力,通過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推動教育供給側改革,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高質量教育供給體系,形成良好的區域教育生態,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選擇,實現“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注釋]

①數據來源于2020年12月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

[參考文獻]

[1]任占營.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變革意蘊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2]王世斌,宋亞峰,潘海生.我國高職院??臻g布局的動態變遷與演化機理[J].高等教育研究,2018(9):64-72.

[3]羅家德.社會網絡分析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4]劉軍.整體網分析講義——UCINET軟件實用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宋亞峰,潘海生,王世斌.“雙高計劃”建設院校的專業布局與生成機理[J].江蘇高教,2021(2):112-118.

[6]閆廣芬,張磊.高等教育校際專業交往能力研究——基于社會網絡結構洞理論[J].教育發展研究,2017(9):1-10.

[7]孫建.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基于教育質量的視角[J].江蘇高教,2017(7):90-94.

[8]薛薇.SPSS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9]徐江虹,汪木蘭.應用型工科院校社科人才發展治理的實現路徑[J].江蘇高教,2020(11):39-42.

[10]陳正江,周建松.基于共同體理念的高職院校治理機制構建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55-158.

[11]崔炳輝.整體性治理視域下高職院校治理體系研究[J].江蘇高教,2016(3):148-151.

[12]唐湘寧,趙志毅.行業性院校的治理困境與創新邏輯[J].江蘇高教,2017(11):29-32.

[13]成軍.高水平專業建設: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核心[J].教育發展研究,2017(23):3.

[14]李夢卿,邢曉.“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路徑[J].高等教育研究,2020(5):72-79.

[15]周建松,陳正江.新時代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與發展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9(4):98-102+108.

[16]莊西真.職業院校與企業雙主體辦學的治理結構:邏輯與框架[J].中國高教研究,2016(12):94-98.

[17]郝天聰,石偉平.從松散聯結到實體嵌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育研究,2019(7):102-110.

猜你喜歡
發展模式
縣域經濟、新農村建設如何借鑒南方發達地區發展模式探析
美國與中國智能電網的發展模式比較與分析
中國社區銀行發展模式探析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贛南生態旅游競爭力及發展模式研究
對江西省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設計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