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雙減”背景下設計小學英語作業

2022-05-30 02:17曾碧鳳
校園英語·下旬 2022年8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小學英語

摘 要:作業設計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直接影響,科學有效的作業可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作業完成的過程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形成一定能力。而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作業存在重復性強、機械性強、數量較多等問題,導致學生不愿意完成作業,且覺得自身壓力過重,產生了消極想法。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雙減”政策,即:減少作業數量、提升作業質量、減少課后補習活動等。在此背景下,如何進行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成為教師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從現狀、改革、原則、策略四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如何在“雙減”背景下設計小學英語作業。

關鍵詞:小學英語;“雙減”;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曾碧鳳,福建省漳州市下蒼小學。

英語與其他學科的不同在于:抽象性較強、涉及較多內容、需要進行背誦及抄寫等。為幫助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了解、掌握,使其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與他人交流、溝通,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進行背誦或抄寫。而這種方式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且過程枯燥乏味,所以作業的效用無法真正發揮出來,且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了影響。而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須對作業設計方式進行創新,確保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并使其壓力得到減輕,從而為其更好地學習英語提供保障。

一、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現狀

作業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構建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方面有著一定優勢。而在當前的小學作業設計中,存在內容單調、形式死板等問題,使得學生的作業興趣受到了直接影響,且對其各項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制約。同時,英語作業涉及較多背誦記憶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所以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進行優化勢在必行。具體而言,當前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如下問題:

(一)作業內容碎片化

知識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而作業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使其構建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為其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存在碎片化的問題。比如,僅是對作業進行了設計,但未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未對作業內容進行整合,所以學生無法感知作業價值,教學質量受到了直接影響。

(二)作業內容形式化

設計作業的根本目的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幫助其構建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推動其成長與發展。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未做到教學活動與課堂作業的有機融合,導致其存在形式化問題。具體而言,教師設計課堂作業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并未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將自身情感投入于作業中,教學效率、進度受到了直接影響。

(三)作業形式過于單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作業形式呈現多樣化,教師應當將其利用起來,在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作業效用的發揮提供保障。但就目前情況而言,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未將其重視起來,導致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呈被動狀態。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改革的重要性

作業為教學活動的延續、拓展,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可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形成相應的能力。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作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直接影響,對其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了制約。由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人才,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推出“雙減”政策?!半p減”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及校外培訓負擔,歸還給學生一定時間、空間,推動其能力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教師需結合實際情況對英語作業設計進行改革,確保作業設計與“雙減”政策要求相符,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在“雙減”背景下進行英語作業設計改革時,教師需考慮如下幾點:1.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同需求,只有滿足學生的這些需求,才可推動其成長與發展。所以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2.圍繞教學內容進行。作業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使其形成一定學習能力。所以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需緊緊圍繞教學內容。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

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則的,“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也是如此,具體而言,教師需做到明確設計目標、循序漸進設計、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等。

(一)明確設計目標

設計目標的明確有利于教師找到作業設計方向,從而為作業發揮效用提供保障,為“雙減”目標的達成奠定良好基礎。英語為語言類科目,其特點在于:綜合性較強、實踐性較強,且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內容。所以,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要將其當作重點。例如,在教學“How many?”時,教師便可將教學目標設計為“1.聽: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ster the related vocabulary and pronunciation. 2.說:Learn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make use of the learned knowledge to communicate in a two-person group. 3.讀:Read the articles in the textbook to understand their general ideas. 4.寫:Use your knowledge to write a dialogue about how many and perform it.”。之后,教師圍繞其進行作業設計,便可使學生明確相關內容,使其聽說讀寫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為學生能力全面提升提供保障。

(二)循序漸進地設計

學生的思維是循序漸進的。倘若未對其進行考慮,將會使學生產生錯誤認知,即:英語作業很難,而憑借自己的能力無法完成英語作業,導致其不愿意參與完成英語作業這一環節。而循序漸進地進行作業設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英語作業的難度,使學生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此外,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基于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作業設計,確保其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以“How many?”的教學為例,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就需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基于其認知特點對作業進行循序漸進的設計,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一定能力。

(三)營造良好學習環境

環境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為: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良好學習環境的營造,可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可為作業的效用發揮提供保障。所以,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需重視學習環境的營造。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作以微課視頻為載體的英語作業,使學生在微課視頻的刺激下集中注意力,快速進行思考、探究,從而為其完成作業提供保障,為其深入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奠定良好基礎。

四、“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一)對作業進行分級,實現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在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而想要實現小學英語作業的有效設計,教師就需做到因材施教。即:采用適合手段對作業進行分級,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同時減少作業數量、提升作業質量,從而達到“雙減”政策的要求。

1.基于學生層次進行作業分級。就目前情況而言,學生可簡單分為三個層次,即學困生、中等生、學優生。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時可做到依據學生層次進行作業劃分,確保其作業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推動其成長與發展。

例如,在教學完“This is my mother”后,教師便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針對學困生,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Copy the new words involved in the article and think about how to remember them.”;針對中等生,教師可在學困生的作業的基礎上增加如下作業“Write down the course name and construct the cours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name.”;針對學優生,則在中等生的作業的基礎上增加如下作業“Use what you have learned to make an effective introduction to your family.”。這三個作業中,第一個作業以抄寫為主,難度不大,與學困生的實際情況相符,所以學困生并不會覺得這部分作業很難。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自信心,從而為其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提供保障。第二個作業以搜集抄寫為主,難度較大,但可使中等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知識面、拓寬自身視野,從而為其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保障。第三個作業簡單來說就是搜集應用,是三個作業中難度最大的,而優等生勇于挑戰自我,想要自身得到更好地成長與發展,所以將其設計為優等生專屬,可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完成英語作業的過程中,確保學生通過完成英語作業得到有效提升,從而推動其成長與發展。

2.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所以,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要遵循這一原則,給予學生選擇權,使其挑選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從而為其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為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完“This is my mother”后,教師可設計多樣化的作業,使學生基于自身情況進行作業選擇,從而為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形成一定能力提供保障。就這部分知識而言,教師可以呈現如下作業:“1.Present a few words and then use them to ask a question or make a sentence. 2.Transcribe the relevant words. 3.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to adapt it in the form of scripted drama.”。然后給予學生一定時間與空間,使其基于自身情況進行作業選擇。由于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需求,所以會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通過這一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并將英語作業的效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二)根據語言學習特點進行形式選擇

就目前情況而言,作業形式呈現多樣化趨勢,而不同的作業形式可發揮不同效用、取得不同學習效果,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交形式選擇重視起來。而想要確保選擇的形式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并為作業設計增添光彩,教師就需做到基于語言學習特點進行形式選擇。

例如,在教學完“This is my mother”后,教師便可根據這部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為目的進行作業設計。作業內容為“1. In the article, mark the relevant words in the textbook of junior high school. 2. Read the recommended books.”。通過這樣的作業,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自學意識,使學生的知識面變得更加豐富。而且,多數學生表示,通過完成這樣的作業,自己的學習壓力得到了減輕。由此可見,根據語言學習特點進行作業形式的選擇,可確保學生對語言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快速掌握,從而提高英語作業設計的質量,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對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及負擔,提高作業的質量。而英語涉及較多內容,且重復性較強,所以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而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發現,上述提到的兩種方法可以達到減輕學生負擔并發揮作業效用的目的,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將其充分運用起來。同時,教師需明確,對“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作業設計,仍處于探索階段。為確保作業的效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并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探究實踐,直至找到最佳的作業設計方法,如此,才可借助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霞芳,張云.“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可視化例談[J].小學教學設計,2021(36):71-72.

[2]楊麗.“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23):52-53.

[3]吳瓊.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路徑的有效探索[J].文理導航(下旬),2021(9):59-60.

[4]王亞亞.小學英語有效作業設計與評價[J].校園英語,2021(33):171-172.

[5]逄錦錦.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1(24):102-103.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雙減小學英語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英語語篇教學的策略探討
尋求英語課堂對話真實性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