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雙減”背景下學校作業管理功能與重心的定位

2022-05-30 19:33費嶺峰
教學月刊·小學綜合 2022年8期
關鍵詞:作業管理雙減

費嶺峰

【摘 ? 要】“雙減”背景下,如何做到“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與加強作業完成指導”是學校教學管理者必須思考與解決的問題。要真正落實文件精神,切實加強有效的作業管理,管理者需要明晰作業承載的評價、鞏固與延學功能,并在管理中強化對作業評價功能的認識,做好對鞏固性作業量的控制,鼓勵創新延學類作業的設計,最終實現“控量提質”的目標。

【關鍵詞】“雙減”;作業管理;作業功能;管理重心

“雙減”政策出臺后,作業管理成為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到“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與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等是學校教學管理者首先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眾所周知,“雙減”的目標之一是“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批判的是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反對的是忽視作業功能,忽略作業質量的做法。作業質量的高低與教師對作業功能的理解、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關系密切。

一、明晰作業功能,明確作業方向

作業是什么?通俗地講,作業就是學生為了掌握學習內容、鞏固學習成果而進行的練習。作業是課堂的延續,是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鞏固已學習的成果,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工作。布置適量的作業,是使學生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徑。作業應承載評價、鞏固與延學三個維度的功能。

維度一:評價。這是作業的首要功能,也是容易被教師忽略的功能。作業的結果首先反映的是學生對相關知識是否理解,有沒有存在問題?如果存在問題,又屬于哪方面的問題?是概念理解層面的,是思考過程中的,還是思維品質方面的?作業是檢測教學效果的基本手段,更多是為教師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以及設計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而設計的。

維度二:鞏固。作業的“鞏固”功能最容易為教師所理解。在很多教師看來,做作業就是為了鞏固。這里的鞏固主要指的是加深對知識的領會與理解,強化對技能的掌握?!办柟汤斫狻备囿w現在學完陳述性知識后的作業中,比如概念、定義等;“鞏固熟練”則更多體現在學完程序性知識后的作業中,比如運算、問題解決等。

維度三:延學。延學也就是延伸學習,這也是作業“學習意義”的充分體現。高質量的作業并不只是課內所學知識技能的簡單重復,更是在依托課內所學知識技能基礎上的延學與拓學。比如一些實踐性作業、一些需要應用本學科知識以外的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性作業等等。這樣的作業在課改深入推進的過程中,顯得更有意義與價值,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的喜愛。

二、強化評價意識,加強作業管理

作業管理的重心是提升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作業管理應突出兩個基本理念:一是關注作業的量,二是創新作業的質。學校教學管理者應注意引導教師結合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主設計相關作業。結合作業應該體現的功能,管理者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作出指導與落實。

(一)強化對作業評價功能的認識

當前教學中,教師常會把學生作業質量不高的問題歸咎于學生的作業態度差。不能否認,造成學生作業質量不高的原因中有學生對于作業不夠重視的因素。但學生作業質量不高,往往也體現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不透徹,尚未達到遷移運用的水平。一般情況下,作業題目與課上所學題目不會完全相同。這種差異有時體現在情境的變化上,有時體現在問題的結構上,有時還體現在思維的要求上。這些變化對于知識理解不透徹、對方法策略一知半解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倢⒃驓w咎于學生作業態度的教師,缺乏的正是對作業評價功能的認識。

研究者發現,一線教師對于作業評價功能的認知不強,在被調查的8000多位教師中,明晰作業評價功能的人數占比不足20%[1]47。前文談到,作業的首要功能是評價:一是評價學生對某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水平,二是從學生的作業狀況來反思課堂教學的質量。唯有具備這樣的認識水平,才能更加客觀地分析學生的作業狀況,對學生的錯誤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從而給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當然,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作業評價功能的體現也會因為作業布置的時機與作業的目的不同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方式:體現在課堂作業中,表現為即時評價;體現在課后作業或者家庭作業中,則表現為延時評價。相對而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課堂作業的即時評價功能的認可度更高一些,對課后作業或家庭作業的延時評價功能的認識相對不足。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努力強化教師對作業承載的評價功能的認識。

(二)做好對鞏固性作業量的控制

通過前文提到的調查,還可以知道“有80.33%的教師認為作業的功能是‘鞏固知識”[1]47??梢?,一線教師對作業的鞏固性作用是比較認同的。所以在平時布置作業時,其目標定位更多著眼于“鞏固知識”。

在實際的教學管理中,一線教師在布置鞏固性作業時主要存在著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容的匹配性不足;二是對象的適宜性不強;三是對作業量的控制不當。

首先看作業內容的匹配性問題。實踐中發現,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或家庭作業)以《作業本》為主,其中的習題往往缺少針對性,導致作業內容的匹配性不強。

再看作業內容的對象適宜性問題。當教師把《作業本》上的習題作為全班學生的共同作業時,自然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這會導致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做了過多簡單重復的練習,或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基礎性練習鞏固的量不足等問題。

最后說說作業量的問題,這也是為社會詬病比較多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節假日,許多教師不放心學生假期學習的自覺性,會以過多的作業來管控學生。這種現象的存在與過于強調應試有關,也與教師缺少針對性的作業設計能力有關。

因此對于學校的教學管理者來說,鞏固性作業量的管理是一項重要而又基礎性的工作。

(三)鼓勵創新延學類作業的設計

作業不但具備評價功能,也具備學習功能,完成作業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設計一些延學類作業很有必要。實踐性作業、探究性作業、項目式學習類作業等都是延學類作業的形式。這些形式的作業往往更關注讓學生經歷學習經驗的積累或思維能力發展的過程,為每位學生提供“基于項目需求和個人經驗的學科知識調用機制,且不限制新知識的卷入”[2]。這樣的作業無疑更符合素養指向的作業要求。作為一名學校的教學管理者,要鼓勵教師創新作業方式,設計有利于學生素養發展的作業。

三、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教師引領

學校教學管理者在厘清作業的功能與明晰作業管理的重心基礎上,還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鼓勵教師結合本班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況重組《作業本》上的作業。日常教學中,如果要求教師完全拋棄《作業本》,每次都自編作業,未免要求過高,也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重組、分類,用好《作業本》是一種既有普適性,又能提高作業針對性的可行方法。

第二,鼓勵教師設計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在提高學生作業針對性的基礎上,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實現作業的評價與鞏固功能。

第三,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式的作業評改方式,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比如設計“免做作業”的激勵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課堂作業連續得優的學生可免一次家庭作業)與課后作業質量(課后或家庭作業連續得優的學生可免一次家庭作業,或享受一次自選作業的機會)。

第四,鼓勵教師實踐創新性作業,將探究性作業、學科項目化學習作業等作為學生作業的常態形式,凸顯作業的學習價值。

總體而言,學校管理者必須需要明晰作業承載的評價、鞏固與延學功能,并在管理中強化對作業評價功能的認識,做好對鞏固性作業量的控制,鼓勵創新延學類作業的設計,最終實現“控量提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旭東.精設計·巧管理:作業改革促“減負”精準落地[J].中小學管理,2018(7):46-48.

[2]林莉,袁曉萍.基于學術性探究的學科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施:以小學數學“校園數據地圖”項目化學習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1(1):83-87.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 ? 314001)

猜你喜歡
作業管理雙減
“雙減”背景下初中生作業管理的實踐探究
“減負增質”理念下作業管理的創新策略
“雙減”重構義務教育格局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落實各方責任 加強特種作業管理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客車調車作業管理的探討
京滬高鐵標準化作業管理平臺及移動接入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