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上海美專的上海院校設計教育與城市軟實力提升研究(1927—1937)

2022-05-30 23:03陶猛李光安
藝術科技 2022年8期
關鍵詞:設計教育民國時期

陶猛 李光安

摘要:為探究1927—1937年上海院校設計教育對城市軟實力提升的影響及其具有的社會意義,文章從上海美專入手,以城市軟實力的表現層為出發點,運用PEST分析法,圍繞政治策略(P)、經濟環境(E)、社會文化(S)、科學技術(T)四個維度進行探究,分析1927—1937年上海院校設計教育與城市軟實力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此時期上海院校設計教育主要從哪些方面影響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提升。

關鍵詞:民國時期;上海美專;設計教育;城市軟實力;PEST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529;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8-0-04

20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民族工商業等硬實力的發展,“美育”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新文化運動對思想的解放,為近代設計教育的誕生提供了土壤。同時大量洋貨涌入上海,極大地改變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近代城市的軟實力也開始孕育,上海對設計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從而推動了設計教育的發展[1]。

在此背景下,上海創辦了一批藝術院校,如上海美術??茖W校(下文簡稱“上海美?!保?、上海藝術師范大學等,上海美專在當時的藝術院校中極具代表性。

1 上海美專的設計課程與教學目的

1920年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提出增設工藝圖案科(工藝圖案系),“圖案設計”的概念是20世紀初由日本傳入國內的,在當時可能意味著工藝和設計。1925年,上海美專正式開設工藝圖案科,在此之前主要開設暑期班。而開設此專業的主要原因有3個:首先,國貨與洋貨競爭時,往往顯得粗陋而缺少美感;其次,蔡元培提出了“美育”的教育理念;最后,劉海粟等人經海外考察后對該學科有了一定的認知。

在教學宗旨上,上海美專以實用為導向,為促進工商業發展,縮小國貨與洋貨的差距,致力于培養具有藝術審美的應用型人才。

在設計課程上,1920年工藝圖案科的課程(見表1)可分為3類:理論課、基礎課和專業課。雖然此時處于初創探索時期,課程設置較為簡單,但已顯現出工藝圖案科的應用型性質。

20世紀30年代初,中央政治會議教育組通過了教育改革方案,“加設實用藝術課程,以助工商業之發展”,上海美專也于1933年重新擬定了工藝圖案科的課程及章程。最初,工藝圖案科擬分為廣告圖案組與工藝美術組,隨后工藝圖案科改為圖案系,保留廣告圖案組課程(見表2),其課程較20世紀20年代更加完備[3],分為專業課、基礎課和公共課。

由上述課程可以明確20世紀30年代后上海美專圖案設計課程的特點:首先,課程融合了日本和西方國家的教學思想,以及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特點;其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用性。

總之,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美專設計專業主要是為工商業培養設計人才,以提升國貨商品的競爭力。雖然美術社團和企業也培訓設計人員,但學校教育仍是上海設計教育的主體。上海美專的畢業生在助推上海經濟、文化發展的同時,也助力了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提升,如鄭慎齋、俞創碩等人就為其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2 設計教育對城市軟實力提升的意義

1990年,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前任院長約瑟夫·奈(Joseph Nye)明確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后來對其進行了補充,并陸續發表《信息時代的權力與相互依存》《硬權力與軟權力》等著作進行深入闡釋。他所提及的軟實力主要用于國際關系領域,即“國家軟實力”,這引起了國內學者對軟實力的關注,馬慶國等學者總結了軟實力的3個層次:目的層、表現層、資源層[5]。

隨著軟實力概念的發展,一些學者類比“國家軟實力”,提出“城市軟實力”,并用于提升城市實力和城市競爭力等方面的研究。陶建杰博士根據軟實力的3個層次,通過投射法類比“國家軟實力”,得出與表現層相關的關鍵詞,包括“感召力”“創造”“吸引”“影響”等[6]。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設計教育對城市軟實力有怎樣的意義?下文從城市軟實力表現層角度出發,探討這一問題。

2.1 國貨運動:社會凝聚力

近代以來,洋貨的不斷涌入加劇了國內經濟的衰退,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各界愛國人士積極團結社會力量,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國貨運動。1933年,上海已成為國貨運動的中心,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分別被定為國貨年、婦女國貨年、學生國貨年、市民國貨年、公務員國貨年。

此時期的院校、美術社團和企業已經培養了一批設計師,他們多數為工商業服務,以提升產品競爭力。以廣告設計為例,為提升產品的銷量,設計師為商家設計國貨廣告,并在廣告中注入愛國主義情感,標上消費國貨就是愛國的符號,同時也會設計與愛國相關的圖案,如上海一心牙刷廠廣告:“雪國恥,要一心團結;刷牙齒,要一心牙刷?!?/p>

總之,在國貨運動中,設計師會以情感式引導來宣傳國貨,有意將國貨與國家危亡聯系起來,告訴消費者購買國貨是愛國行為。這種宣傳國貨的設計方法有效激發了國人的愛國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團結大眾、宣傳國貨和一致對外的目的。

2.2 校企合作:經濟創造力

20世紀20年代,隨著設計教育的興起和對設計人才的有效培養,國貨的競爭力逐漸提高,經濟社會逐漸發展。為進一步增強設計的經濟創造力,上海美專開始與社會機構合作。

1933年,劉海粟開始與上海的工商業合作,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以幫助學生就業和為社會創造價值。此外,1935年1月1日,上海美專在校內舉辦了第44屆學期成績展覽會,主要展出圖案設計作品,如蠟染圖案、建筑裝飾、日用品圖案等,并與上海數十家工廠簽約;1937年1月12日,上海美專與大新公司合作舉辦圖案展覽會,展品來自圖案系學生的作品和國外圖案設計參考品,這場商業性質的展覽會直接面向消費者,積極適應市場需求[3]。設計的目的正是為大眾服務,價值創造也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實現。

綜上所述,上海美專向社會展示設計教學成果并與企業合作,將設計人才和作品推向社會,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為上海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促進了上海經濟創造力的不斷提升。

2.3 美術設計:城市吸引力

上海設計教育的逐步興起,平面、產品、服裝等設計的繁榮,全方位、多層次地帶動了上海設計行業的發展。設計人員在為工商業服務的同時,不僅向其他地區的人宣傳上海的產品,也向其展示了上海大都市的魅力,從而加速了上海城市吸引力的提升。這種魅力是城市軟實力建設的關鍵點:良好的城市吸引力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這種吸引主要表現為對其他地區居民的吸引力,產生的結果是外來人口不斷增加。

上海較好的城市形象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來。設計從業者為上海工商業設計的產品、包裝、書籍、廣告招貼等,助力了上海城市吸引力的提升,其影響不容小覷,是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概言之,開展設計教育是培養設計人才的手段,也是提升城市軟實力的一種路徑。1927—1937年是民國最繁榮的時期,設計教育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更是助推了工商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城市軟實力的進一步提升。

3 影響上海美專設計教育提升城市軟實力的因素

1927—1937年,眾多因素影響著設計教育的發展,利用PEST分析法分析當時的宏觀環境,從政治政策要素(P)、經濟環境要素(E)、社會文化要素(S)和科學技術要素(T)出發,以每個要素中的主要因素為切入點,探究該要素對上海美專設計教育和城市軟實力的影響。

3.1 政治政策要素:教育法規使教學課程得以優化

民國時期逐步構建了一套較為完善、系統的藝術教育法規體系,較好地規范并促進了藝術教育的發展,這個過程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初創時期(1912.1—1912.11)、發展時期(1912.3—1927.3)、成型時期(1927.4—1937.7)、抗戰時期(1937.8—1945.8)和恢復時期(1945.9—1949.9)[7]。

1927—1937年是藝術教育法規的成型時期,與之相關的法規有《大學院藝術教育研究委員會組織條例》《修正??茖W校規程》《藝術??茖W校及大學藝術科系招收新生暫定辦法》等。這些法規的頒布直接影響了上海美專的設計教學,如上海美專1933年工藝圖案科的課程設置為3學年,源于《修正??茖W校規程》第二條規定“??茖W校修業年限為2年或3年”,而且第八條規定了必修課,如黨義、軍事訓練、國文等,以及第九條要求??茖W校采取學分制[8]。此外,20世紀30年代初通過了教育改革方案,提出“加設實用藝術課程,以助工商業之發展”。這為上海美專設計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學校也在1933年重新擬定了工藝圖案科的簡章和課程。

總之,當時的教育政策在同時期上海美專的教學中可尋得蹤跡。教育法規的頂層設計,規范了當時的設計教育,從而提高了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為畢業生更好地服務社會、提高城市軟實力作了相對充分的準備。

3.2 經濟環境要素:工商業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增長

1927年之后的十年,國內社會環境相對穩定,政府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工商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國內經濟也逐漸恢復,這無疑是社會發展的“催化劑”。

但是,上海工商業的快速發展與設計從業人員的不足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矛盾,要處理這個矛盾首先要增加設計行業的從業人員,使矛盾雙方處于動態平衡,這與20世紀30年代初教育改革方案的通過、上海美專圖案系的建立相呼應,也為設計教育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催化下,上海的工商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綜合各種因素,上海逐漸成為我國交通運輸樞紐、近代輕紡工業基地、內外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

1927—1937年被稱為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工商業蓬勃發展,上海城市實力不斷提升,為設計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土壤。同時工商業的發展與設計人才的不足產生矛盾,恰好為設計教育的發展與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3.3 社會文化要素:商業文化影響的教學理念

上海開埠之后,迅速涌入的西方文化與江南文化相交融,形成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現象——海派文化。上海美專作為文化教育機構,其傳授的文化和思想受社會現狀和主流文化影響。從當時上海的社會和文化層面考慮,對設計教育理念影響較大的是海派文化中的商業文化。

商業氣息始終圍繞著上海美專的設計教學。對于設計課程,上海美專20世紀30年代以前以模仿國外為主,如日本、法國,之后開始本土化教學,但商業氣息一直蘊含其中。而且,30年代劉海粟為配合教學計劃,開始與工商業合作,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對于設計教學,教師需要具有實踐與教學經驗,從而凸顯課程的商業性。因此,劉海粟曾寫信至上海新豐印染廠:“我校工商美術科的染織圖案課程缺乏專家講授,你廠陳克白先生對這門課程是有很豐富的教學經驗的,所以我們聘請他來校兼任?!盵9]聘請的企業設計師除陳克白之外,還有張光宇、李詠森等人。

綜上所述,上海美專處于中西文化交融的社會環境下,而且商業文化圍繞著設計專業的教學理念,推動了學企合作路徑的探索,豐富了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途徑。

3.4 科學技術要素:先進印刷術助力藝術教育

上海開埠之后成為西方文化和技術的聚集地,外國人在帶來先進印刷術的同時,開辦了印書館,如墨海書館、土山灣印書館等,西方的印刷技術自此在國內普及,促進了國內文化和思想的傳播。

在西方石印、鉛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國內后,藝術類書籍大批量出版的問題才得到較好的解決,這對藝術領域來說意義非凡。而商務印書館是當時上海重要的出版機構之一,并始終追求先進的印刷方式,因此它在印刷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根據黃一遷博士的研究,1912—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16 083冊書籍,藝術類518種,共1 021冊,占比5.46%,總排名第5(共10類),而最初的兩年藝術類書籍非常少[10]。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類書籍的出版量有所增加,也反映出在“美育”思想的影響下,社會對藝術的關注度逐步提升,這對藝術教育的影響不容小覷。

20世紀初藝術教育的教材非常稀少,對此,1924年劉海粟回憶道:“新學制頒布以后,商務印書館編著各種新的教科書。王云五、朱經農兩位先生再三命我作圖畫教科書?!盵11]商務印書館作為當時印刷行業的代表,它的參與加速了設計教育的發展,也間接推動了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提升。

4 結語

1927—1937年,上海的設計教育同國內經濟一樣蓬勃發展,設計教育作為時代的產物,自然也會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而當時對其影響最大的是為促進工商業發展而開展的國貨運動。上海美專在上海眾多藝術院校中極具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出當時上海院校設計教育的基本情況。

在此背景下,以上海美專為代表的上海院校,其設計教育對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提升不容忽視,培養設計人才正是提升上海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上海藝術院校存在的目標與創辦上海美專的3個目標一樣:首先,研究高深藝術,培養專門人才,發揚民族文化;其次,造就藝術教育師資,培養國民高尚人格,促進社會美化;最后,造就工藝美術人才,輔助工商業發展國民經濟。其不僅在于提升上海的城市軟實力,還著眼于更大的格局,與蔡元培提出的“美育救國”思想相呼應。

參考文獻:

[1] 郭承波.論20世紀前期上海商業美術設計教育的多元化[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6(3):96-98,162.

[2] 夏燕靖.上海美專工藝圖案教學史考[J].藝術學研究,2010(2):73-141.

[3] 黃建平.百年上海設計[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7:507,628,632.

[4] 吳嘉祺.民國時期上海藝術設計教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5] 馬慶國,樓陽生.區域軟實力的理論與實施[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2.

[6] 陶建杰.傳媒與城市軟實力[D].上海:復旦大學,2009.

[7] 宋姣,夏令藍.民國時期藝術教育法規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9(2):180-185.

[8] 張援,章咸.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法規匯編(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28-129.

[9] 胡光華.民國時期上海高校工藝圖案學科的建設與結構研究[J].中國美術研究,2014(2):4-14.

[10] 黃一遷.美術史中的商務印書館[J].美術,2016(4):102-105.

[11] 喬志強.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代美術之發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7(2):20-24,161.

作者簡介:陶猛(1996—),男,河南漯河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與媒體設計。

李光安(1963—),男,河南安陽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品牌文化與視覺符號。

猜你喜歡
設計教育民國時期
手藝精神對現代設計教育的意義
設計思維與創新創業
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標志設計趨同化的思考
民國時期新蔡的圩寨
民國兒童圖書館的發展及其當代啟示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