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在城市歷史街道改造設計中的運用

2022-05-30 10:48梁雪李考智喬芳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街道景觀歷史

梁雪 李考智 喬芳

摘 要:文化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產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區域社會生產水平以及綜合發展水平。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歷史街區景觀設計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優化周邊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統建筑與歷史街區逐漸被現代化設施所取代,一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區及景觀正在逐漸消失。為了保護我國傳統建筑及文化,將其傳承與發展下去,對地域文化在城市歷史街道改造設計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探討如何將傳統文化保留下來,設計和建設具有我國文化特色的歷史街區景觀。

關鍵詞:地域文化;城市歷史街道;改造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多元文化下城市歷史文化街區設計的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GJB1320099)研究成果。

城市不僅是世界各地歷史文化的象征,也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產物,有著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歷史上形成的城市,是僅次于語言的人類的第二大創造,是各國燦爛文明的見證,承載著世世代代人們的記憶,所以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需要文化的輔助。城市文化作為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根基,代表著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的靈魂。每個時代的城市都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都在不斷創造與發展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在城市歷史街道改造設計中,應凸顯歷史連續性,保留城市以往的記憶,將保留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作為現代文明發展的要求。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區,極為關鍵的就是傳承歷史,筑牢城市發展根基。歷史文化街區代表著城市風貌,是社會變遷、文化傳承的真實寫照,是各座城市重要的文化名片。

一、城市歷史街道改造的價值

現階段我國城市發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在此背景下,我國城市出現千城一面的情況,城市歷史街區改造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國內許多城市歷史街區的改造都具有趨同性,過于追求形式主義,忽視了城市原有的特征。通過對各城市歷史街區的現有資源以及相關知識的梳理,分析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城市歷史街區的保護需要相關人員根據城市文脈,從人們的認知心理、空間規劃等方面進行考慮,合理運用景觀設計手法,緩解歷史文化傳承與城市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拓寬研究廣度與深度,保證歷史文化傳承和城市發展的和諧統一,改變千城一面以及老城更新過程中存在的地域文化逐漸消失的情況。歷史建筑以及歷史文化街區都體現著城市發展歷程,展現了城市文化。應將城市文化中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下去,因為優秀傳統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維方式有了很大改變,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已不再僅僅追求大規模重建,而是強調合理保護與更新,開始注重城市歷史街區的完整性,以及景觀的生態性和可持續性。城市歷史街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與生活需要,是地區文化的源頭。在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基礎上,運用先進理論保護城市歷史街區逐漸成為城市建設與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地域文化主要指的是某個地區內人文環境與社會環境相互影響發展所形成的精神或能夠代表當地文化特色的具體事物,包括風土人情、自然景區、建筑實物以及藝術雕塑等。城市歷史街區反映了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狀態與文化素養。歷史街區是集中表現當地文化特色的一種街區,其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末,指文物古跡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的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城市歷史街區集當地人文藝術以及社會因素于一體,能夠有效傳承當地的歷史文化,是當地傳統文化長久流傳的見證。對城市歷史街區的改造就是對那些不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物質環境的改造,以保證街區功能的整體性,使其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如何在保留原有歷史街區特色元素的基礎上消除街區存在的弊端,實現新舊元素的結合,促進城市發展,是現階段城市建設中面臨的重要難題。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歷史街道改造設計中運用的問題

從性質上來說,城市更新可以說是一種干預性的改建活動,城市更新理論原則上涉及城市變化管理的體制和組織動態過程。一些歷史文化名城老街區的改造存在許多問題,城市管理理論滯后,相關管理者缺少管理實踐經驗,使得城市規劃與實際城市建設情況脫節。例如《都江堰市災后重建城鎮體系規劃(2008—2020年)》中指出,震災造成都江堰境內的歷史文化遺產遭遇史無前例的重大損失,修復和恢復工作需要大筆費用。同時,以理性、客觀的態度來看,這次空前災難引起的災后重建可能會給當地帶來加大歷史遺產保護力度方面的難得機遇。另外,在城市整體規劃中,相關人員缺乏對老街區改造改建的意識。我國一些歷史文化名城發展歷程顯示,老城區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是現代城市商業核心區,人們出于對土地價值的考慮對其進行重新規劃。但老街區改造過程中時常會出現一些短視行為。比如,都江堰市在進行災后重建時,以老城區為核心建設城市商業中心,動員老街區內的學校進行重建,再加上更新重建后原住居民大量遷出,使得老街區以及整個城市中心都顯得十分冷清,缺少人氣。一些不合理的搬遷行為是缺乏統籌兼顧理念的短視行為的體現,完整的城市空間布局的形成需要居民以及濃郁的文化底蘊的支持。居民與相關單位的流失使得整個街區甚至城市空間變得越來越空洞化。再者,日常風化、年久失修、人為破壞等一些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基礎設施過于薄弱,沒有建設給水排水設施、消防安全設施,垃圾處理不到位等問題,使得原先的老街區失去了以往的風采,使城市給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在以往的改造中,大量具有民族特色住宅風格的建筑被拆除,如歷史上十分著名的商號店鋪逐漸消失,部分傳統建筑受到損壞,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逐漸被現代建筑所取代,形成百街一面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街區的文化價值,對城市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大規模的改造使得城市傳統文化逐漸消失,也使得這一地區所具有的歷史感逐漸消失。街區整體缺乏獨特風格以及個性裝飾,破壞了原有建筑的風格及其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街區店面廣告招牌等缺乏特色,道路基礎設施不健全,城市綠化明顯不足,缺乏休憩空間與景觀點,夜景照明不專業,無法展現出老街的繁華。

三、地域文化在城市歷史街道改造設計中的運用策略

(一)傳承地域文化

在改造歷史街道過程中,應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在修繕老街的過程中,應保留老街的原有面貌,在一些重點改造區進行地面鋪裝??梢钥闯?,對歷史街道的改造應在保留街道原樣的基礎上做適當的增補,在特色符號以及系列設計方面做到統一。街區的風貌要與城市發展相協調,在空間設計風格上進行延續,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傳統的居住區以及商業區能夠反映出城市居民以往的生活狀態,是居民以往生活狀態的見證,也是城市發展歷程的見證,是城市居民共同的財富,所以在老街區改造過程中,需要將政府、市民以及游客作為行動主體,使其明確各自的責任。其一,相關部門要提高老街區改造管理水平,落實科學的更新規劃,不要讓規劃保護計劃成為空文。相關部門作為城市的管理者,在改造歷史街區的過程中要有全局與長遠的規劃,不能以犧牲傳統文化以及環境效益為代價來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要賦予人們參與老街區改造的權利,為人們提供暢通的表達渠道,使老街區的原住居民具有相應的發言權與決定權,并制定相應的政策,為居民創造舒適的環境,鼓勵原住居民在老街區居住。其二,市民要積極參與老街區改建工作。首先老街區原住居民要充分行使自身的權利,參與老街區改造。其次整個城市的居民要擁有良好的文化心態,在日常生產生活實踐中,參與相應的市民活動,創造優秀的市民文化,認同老街區及整個城市的文化,增強對老街區文化的自豪感,從而在改造過程中保護與傳承老街區文化。其三,游客要尊重社會公共利益,規范與約束自身的不良行為。首先,老街區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游客要自覺保護老街區的文化和自然環境。其次,游客要具有健康的審美與消費心理,規范自身行為,自覺參與老街區改造。

(二)明確定位

歷史街區雖然被當作文化遺產保留了下來,但其功能不應與城市割裂,除了需要承擔主要的旅游及歷史考察等活動以外,還需要與城市其他功能區進行銜接,以滿足歷史街區內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保證舊城街區的空間活力。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部分城市中心逐漸向外轉移,使得老城區附近逐漸蕭條,成為居住條件較差的舊城居住區。老街區現有的功能十分多樣,在改造后需要最大化地保留街區的原有功能及面貌。街區內的學校、教堂等都應根據以往的方式繼續運營,原有居民將會繼續在此生活?,F階段老街區比較偏重旅游以及其他附屬服務功能,居住功能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將老街區從城市中孤立了出來,并且一些新增功能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存在沖突,因此如何將這些服務功能與居民的居住功能相結合,協調老街區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是現階段老街區改造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和諧的審美理念是城市歷史街道改造設計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不能過于注重城市經濟發展而破壞生態環境。街區景觀設計要堅持“和”的理念,圍繞這一理念進行改造,保證街區景觀設計的整體性。同時,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地域特色,根據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建設街區景觀,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最關鍵的是在設計過程中要始終注重節約理念的融入,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規律,合理搭配景觀,設計出一個具有觀賞性、實用性的公共生活區域,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審美理念,考慮城市街區景觀的實用性和審美性。街區景觀只有擁有較高的美學價值,才能吸引人們的目光,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三)保證人們生活的舒適性

老街區不僅僅是一座城市的歷史博物館,還是城市中特定的功能區。老街區內需要配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如日常休息設施、服務設施等。但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一些城市的老城區內公共文化空間較為缺乏,主要存在以下五點問題。其一,老街區內公共活動空間少,相關服務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其二,老街區內公共綠化面積較小。其三,很難有效整修與利用具有歷史意義的老建筑。其四,老街區內的景點與景點之間缺乏聯系。其五,基礎設施缺乏,受年久失修、人為損壞等因素的影響,老街區內的基礎設施薄弱,這給老街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比如在寬窄巷子文化街區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遵循先進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效降低了街區景觀設計成本,充分體現出城市的獨特性。又如,西安與洛陽都是我國多朝古都,設計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其歷史優勢來建設獨特的人文景觀,同時還要遵循地域性理念,這可以保證城市景觀的獨特性,使所設計的景觀具有代表性。歷史文化街區景觀在設計時需要設計人員運用相應的原則和元素,充分考慮當地的地域特色以及文化特色,針對性地打造符合當地人審美的街區景觀。例如一些北方城市在進行街區景觀設計時,需要考慮北方降水稀少的問題,結合水資源與南方相比較為匱乏的情況,運用節約、循環利用等理念進行整體設計。這樣所設計出來的景觀既可以滿足人們日常的觀賞與審美要求,又能使當地水資源發揮應有的價值。在文化發展歷程中,“天人合一”思想能夠給當代社會建設帶來積極啟示,將該理念運用到歷史文化街區景觀設計中,能夠有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在規劃街區景觀時將人、資源以及自然合理地結合起來,在整合資源時,保證所營造出的景觀的生態性,為人們創造更多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

四、結語

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歷史街道的改造設計需要保證物質景觀與精神文化建設共存,使二者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才能使其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不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展現出城市濃厚的文化底蘊,提高景觀效果。要保證歷史街區建筑與當地建筑的協調統一,不能過于注重對歷史街區面貌的百分百還原,可以加入現代化元素,將現代化元素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取長補短。一個地區的文化是隨著地區的不斷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因此設計人員不能守舊于老的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現代化元素進行融合,完善歷史文化街區設計,使歷史文化街區不僅體現出傳統文化特色,還體現出現代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做到延續性發展,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許嫻.地域文化在城市歷史街道改造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品鑒,2018(27):273-274.

[2]王鵬強.基于環境行為學的城市歷史街道景觀更新改造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

[3]閆景月.歷史街道活力再生的策略與方法[D].南京:東南大學,2018.

[4]趙艷紅.洛陽城市歷史街區街道景觀設計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15.

[5]劉曉菁.歷史街道色彩可識別性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6]李艷,賈茹,陳偉卓.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區景觀設計研究:以南京市長江路歷史文化街區為例[J].藝術科技,2014(4):331.

作者簡介:

梁雪,哈爾濱劍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李考智,哈爾濱劍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美術基礎及藝術設計。

喬芳,哈爾濱劍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街道景觀歷史
景觀別墅
熱鬧的街道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熱鬧的街道
新歷史
街道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