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花藝術與花卉景觀裝置的交互關系探析

2022-05-30 07:05李芷鈺張鈞然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6期

李芷鈺 張鈞然

摘 要:插花藝術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插花藝術是以植物為素材,對其進行修剪,在造型、色彩、比例、構圖、擺放等多方面進行設計,并與中國傳統繪畫、詩歌、園林、書法等藝術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意境美、自然美的藝術作品。如今,花卉、植物作為景觀設計的基本載體,不斷被創新化、藝術化、互動化。在花卉景觀裝置的設計探索中,應立足于參與性交互設計理念,以用戶體驗為設計基礎,滿足人們對花卉景觀裝置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與插花藝術不斷結合,實現對花卉景觀裝置設計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展示花卉景觀裝置藝術性的基礎上,運用交互方式引起觀眾共鳴,延伸插花藝術的意義,傳遞設計師獨有的理念。通過對插花藝術與交互設計的分析,根據相關設計師作品,多維度、多視角分析插花藝術與花卉景觀裝置的交互關系,促進插花藝術與花卉景觀裝置設計相結合。

關鍵詞:插花藝術;花卉景觀裝置;交互關系

插花藝術是一門高雅的造型藝術、優美的空間藝術,也被稱為有生命的花卉藝術品。其是一種融生活情趣、文化素質、藝術修養為一體的綜合藝術,也是一門用心來表達的造型藝術和空間藝術。通過藝術構思,適當地剪切、整理和擺插花材,用以表現花材的活力和自然美。綠化景觀在提高城市綠化率、凈化空氣、提高城市美觀度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花卉、植物作為綠化景觀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斷被創新化、藝術化、互動化。插花藝術作為一種傳統藝術,也不斷地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時俱進,在不斷創新、創意的過程中,著重考慮插花藝術與人的互動性,增加人與自然的互動。以花卉景觀為基礎,以交互為內核,將花卉景觀裝置與交互設計不斷結合,實現景觀與人有效互動,實現人與自然的共鳴,有助于傳達出最樸實、最自然的設計理念。

本文通過對插花藝術、交互裝置的深入分析,對現代花卉景觀藝術設計師案例的分析,對花卉景觀裝置交互性設計的未來設計空間進行思考,多維度、多視角分析插花藝術與花卉景觀裝置的交互關系,為未來二者的結合提供相關參考。

一、插花藝術對花卉景觀裝置的交互影響

(一)插花藝術

插花藝術,常簡稱為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在中國,插花藝術擁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插花造型、樣式等無不體現著當時的文化、歷史內涵和人們對生活、自然的思考。先秦時期,人們將花用于祭祀;魏晉時期,戰亂頻發,人將情感寄托于文學,賞花玩木盛行;隋唐時期,經濟發達,花藝之風盛行;宋朝,重文輕武,文化大力發展,梅花崇拜之風盛行;明清時期,西洋文化深入,中西文化交融深刻影響著插花藝術[1]。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于人們對花卉的熱愛,人們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展現生命的真實與燦爛,這種意境對于花卉景觀裝置設計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交互裝置

交互設計(IXD)是定義、設計人造系統的行為的設計領域,其以計算機輔助為基礎,從“可用性”和“用戶體驗”兩大層面進行分析,關注以人為本的用戶需求。裝置藝術隨著科技、時代、生活習慣的不斷發展變化,產生了多種表現形式。裝置藝術具有歷史性、文化性,并被設計師賦予多種內涵,以達到引起受眾共鳴的目的。同樣,裝置所具有的互動性、游戲性,也逐漸成為裝置藝術的主流特點,設計師大膽運用科技、材料、空間等多維度創作手段,更直接地向受眾傳遞信息,從而使受眾獲得更好的體驗效果[2]。

在插花藝術與花卉景觀裝置設計相結合的過程中,應充分立足于用戶體驗、用戶需求,充分分析插花藝術的使用場景、目標與用戶體驗,結合裝置藝術所帶來的優勢特征,從而讓花卉景觀裝置有更多的突破性,更好地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相關設計人員可將傳統插花藝術與花卉景觀裝置進行有機結合,使其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從而拓展交互裝置藝術的邊界。

(三)花卉景觀裝置的交互性

花卉景觀裝置常見于城市大空間與室內小環境中,其最大特點是將花卉顏色、氣味、藝術效果、氛圍營造、使用環境、目標人群相結合進行裝置設計。在交互性理念下,花卉景觀裝置設計以人與裝置交流互動為核心,將花卉功能、用戶體驗、藝術設計有機結合,從而實現人與花卉、人與自然的有機交流。

(四)花卉景觀裝置的交互意義

花卉藝術是一種古老傳統的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情感需求,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ɑ芩囆g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從景觀園林發展到多個方面,其在生活場所、娛樂空間中最為常見。為滿足人們的情感、精神需求,交互性花卉景觀裝置應運而生。交互性不僅讓花卉景觀裝置不再單一化、靜態化,更讓花卉景觀裝置更加自然化、趣味化,向人們展示自然、環保、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

二、插花藝術在花卉景觀裝置交互性設計中的

未來發展

(一)科學技術支撐

科學技術支撐是指將花卉景觀裝置設計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將現代農業科技中的無土養殖技術、無光植物繁殖技術等與花卉景觀裝置相結合,進行綜合有效設計。如法國植物學家兼設計師帕特里克·布蘭克,在設計中運用無水無光植物繁殖技術;荷蘭花卉栽培專家、景觀設計師皮特·奧多夫發起“新宿根植物”活動,主張把宿根植物與裝飾性草地結合起來,并不斷在設計中探索植物如何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以及作品如何在可控和不可控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點。除現代農業科技外,聲、光、電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花卉景觀裝置設計中。如,藝術家Gerda Steiner和Jrg Lenzlinger在布雷根茨美術館最高層的天花板上懸掛了一系列纖細的植物,它們像風鈴一樣懸掛在滿是燈泡的天花板上,布滿了整個展廳,通過光影、顏色的變化,參觀者猶如置身于浮動的“植物園”之中。參觀者漫步其中,會產生對自然的向往,猶如身體被包裹在自然藤蔓之中,身心放松,回歸自然。

(二)跨藝術設計

現如今,花卉景觀的展現從簡單的種植、盆栽、吊垂、拼接擺放等方式,逐漸轉變為運用新型技術方式、結合各藝術領域的藝術表現方式。

2019年柏林藝術周中,德國藝術家在柏林東部的Mrkische Schweiz自然公園內搭建了一個白色的畫廊空間,旨在捕捉自然的真實,并將原始景觀轉化為室內景觀。盡管從內部看,這似乎是一個被景觀裝置所占據的畫廊空間,但事實上,藝術家僅是在自然公園的景觀中建造了一個白色的外殼。Mrkische Schweiz將自然與視覺錯覺相結合,使體驗者有一種自然植物占據空間的視覺效果,帶動了人們的思考與討論。作品不僅將藝術與自然、藝術與空間、藝術與人相結合,并通過作品與觀眾互動,讓觀眾與花、草、樹產生交流,并實現了與自然的共鳴。

(三)采用綜合設計理念

花卉景觀裝置設計應體現綜合設計理念,運用藝術設計多維觀點,并結合傳統插花藝術進行設計思考。在Tom De Houwer的花藝世界中,其融合哲學,跨界建筑學,在藝術與商業的世界中進退自如。自然間,植物包裹大地,同樣,植物也能塑造萬物。他將插花、花藝設計與景觀設計、交互裝置設計相結合,提供給參觀者強烈的感官感知與藝術沖擊。

中國花藝師黃鹿在2019年參加了比利時Fleuramour展,其作品《她看起來,像個太陽》使用了500枝龍柳、40枝小菊,利用植物花卉本身材質的不同,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沖擊力。在《合·生》的個展中,黃鹿運用多種材質與花藝結合的藝術呈現方式驚艷眾人。傳統花卉藝術、綜合材料、多種藝術展示方式、科學技術等的融合,將更好地彌補單一形式的不足,增強花卉景觀裝置的交互性、藝術性,實現與參觀者的良好互動。

三、花卉景觀裝置設計主題特點

(一)以自然為主題

植物作為自然系統形態的縮影,見證了自然的生態流變,大自然給予人類仁愛與寬容,用植物與人類相互交流。許多設計師通過花卉景觀裝置表達自然無限的吸引力,引起人們對自然最真摯的情感。藝術家杜安恩·恩杜克以自然為創作基礎,不斷探索植物在裝置藝術中運用的規律和自然視角。他將自然看作一切設計的源頭,以自然為與觀眾溝通交流的媒介,表達對植物最質樸、最真摯的熱愛。他的作品將蒲公英、樹枝、樹皮細細拆分,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展現出蒲公英特有的自然魅力。通過視覺捕捉,喚醒觀眾對自然最純粹的情感。與自然溝通,最根本的還是那最誠摯的交流[3]。

(二)以保護環境為主題

瑞士藝術家組合格達·史坦納和約爾格·倫茨林格的作品注重呼吁人類注意環境生態惡化,留住“正在消失的美好”。他們通過建立物質與非物質之間的關系,展示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通過采集世界各地的植物、花卉,用絲線纏繞,營造出迷幻的夢境。躺在軟床上,凝望教堂穹頂下懸浮的花卉,宛如置身于夢幻花園。多種纖細的植物參差懸掛于教堂穹頂之下,營造出參差、糾纏的視覺效果。叛逆、乖張的藝術設計效果,與人心中最純真的自由之感相契合,引起觀眾對萬物生長、繁衍、死亡的無盡想象和對自然變遷、人類社會發展的思考[4]。

(三)對生命多種形態進行探索

植物一生以種子、幼苗、枝條、開花、結果、落葉歸根為循環,經歷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時節有不同形態。許多藝術家選擇用花卉植物裝置設計表現自己對生命形態的理解。德國藝術家Wolfgang Laib每年春夏季都會采集松樹、蒲公英、榛子花粉,完成一系列藝術創作[5]。在他看來,花粉是生命力的象征,在他用心采集花粉的過程中,其自我意識被削弱,更好地與自然溝通交流。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花粉細微的邊緣不同讓人尋味,播撒于地面的動作形成散漫的邊緣,展示著花粉的獨特性與自然形態的無窮盡性。在藝術館中,花粉裝置由完成的花朵變為一粒粒撒下的花粉,觀眾置身其中,享受“此時此刻”,聆聽每一?;ǚ圻B接的“現在”與“未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被ǚ圩鳛橹参镏A,從無到有,從有到無,隨風飄動,隨風起舞?;ǚ鄣狞S,亦是多種,花粉所帶來的是時間與空間的永恒,是一種生命的延續,能夠引起人們對生命的思考。

(四)以環保材料為主題

綠色生態材料是天然形成的材料,取自大自然,具有合成材料無法比擬的優勢,在近年來被應用于多個領域。生態保護已成為熱門議題,在裝置設計中,設計師同樣也在不斷探索利用綠色生態材料進行創作。插花藝術可給參觀者帶來一種人與自然結合的感受,花卉裝置可通過“綠色”給參觀者傳遞保護生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設計理念。

《丘比特》大型裝置,主要材料為稻草,靈感來自西方著名雕塑形象愛神丘比特?!秶跖c王后》大型裝置也同樣采用稻草材料,采用編織、纏繞等手段進行藝術創作。參觀者不僅可以觸摸稻草質感,其古樸自然的質感深入人心,還可深入裝置其中。在裝置壽命結束后,稻草可回收再次利用[6]。

花卉、稻草、藤蔓取自自然也將回歸自然,花卉景觀裝置讓參觀者與自然更貼近,與自然交流,深入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四、結語

21世紀,各領域、各學科在不斷探索,相互融合?;ɑ芫坝^裝置設計與插花藝術通過裝置進行交互,裝置與人互動,成為設計師與參觀者、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紐帶。二者相結合,不僅能提升人與裝置的互動性、交流感、用戶體驗感,還能實現裝置理念的傳遞,實現人與自然的共鳴。以插花藝術、花卉藝術為基礎,結合藝術裝置設計,充分發揮交互設計特點,引發人與裝置之間的共鳴感,傳遞設計師設計理念,引發人們的深入思考。

本文通過對傳統插花藝術、花卉景觀裝置的案例分析及對未來設計空間的探索與思考,研究插花藝術與花卉景觀裝置的交互關系。隨著未來科技的創新發展,更多藝術領域會相互融合,插花藝術與花卉景觀裝置也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楊珂珂.淺談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風貌[J].西部皮革,2021(10):127-128.

[2]孫藝桐,史立新.裝置藝術創作中的交互體驗設計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20(2):215-218.

[3]朱育漩.因自然而生的植物藝術裝置[J].環境經濟,2020(22):68-72.

[4]高尚楨,蔡庭威,吳萬禮.綠色材料在互動裝置藝術的應用研究:以稻草材料為例[J].藝術教育,2019(1):223-224.

[5]李悅.立體綠化景觀裝置的“交互設計”探索[J].裝飾,2016(9):138-139.

[6]宋鵬,武忠康.立體綠化景觀裝置的交互設計探索[J].現代園藝,2018(14):101-102.

作者單位:

李芷鈺,北京服裝學院。

張鈞然,北京林業大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