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教師教育發展與創新

2022-05-30 10:48李德樹郭平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發展創新教師教育數字時代

李德樹 郭平

【摘 要】為推進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高質量發展,四川省心理學會教師心理發展與教師培訓專業委員會于2021年5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市新都一中舉行2021年學術年會暨數字時代教師教育發展與創新論壇,圍繞“成長·創新·發展·共贏——數字時代教師教育發展與創新”這一主題開展研討。

【關鍵詞】數字時代;教師教育;發展創新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001-07

為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和高質量教育發展,四川省心理學會教師心理發展與教師培訓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四川教師發展專委會”)2021年學術年會暨數字時代教師教育發展與創新論壇于2021年5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市新都一中舉行。該論壇緊密圍繞“成長·創新·發展·共贏——數字時代教師教育發展與創新”這一主題,探討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教師繼續教育、數字時代教育信息化與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等重點熱點問題,來自省內外的500余名代表參會?,F將論壇交流的部分觀點摘編刊發。

一、用大數據的視角看未來的教育與教師發展

電子科大科園中心楊磊指出,當今社會進入了數據時代,所有的行為都可以用數據集進行定義和描述。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功能定義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化。教師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教學創新;學生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可以制定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提高學習效率;學校也不再是為未來學生的就業做準備,而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做準備。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教師在課堂上就能夠更加精細、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上的需要,在了解更真實的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也能夠實施更精準的教育。教師的角色轉移要使自己更加向“導師”靠近,使自己向先進理念的倡導者、學習技術的領跑者、優質資源的整合者、思維成長的引導者、學習理論的構建者、學習方法的教練者這樣的綜合性角色轉變。

二、數字時代對教師專業發展意味著什么

成都大學魏青指出,數字時代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教師必須具備高遠的教育理想和深厚的教育情懷。這是信息技術不可以替代的品質,它可以讓教師懷揣熱愛去面對具有不同特點的學生,處理各類迥異的問題,最終引領學生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二是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數字時代,教師可以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充分掌握學生知識獲取分布數據、感知渠道選擇數據、學習成本統計數據,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構建知識關聯體系,打造可靠的知識獲取渠道,形成可選擇性的知識獲取方式,創新教學模式,既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也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三是教師必須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數字時代強調技術參與教學過程,數據分析的教學優化,實證研究的教研合作,然而技術、實證、數據、分析等不會自動地促進教師高水平的專業發展,歸根到底還是需要教師保持極富個人特色的獨立思考。只有當教師接受了數字時代的變化并有選擇地把變化納入自己的思維與行動中,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四是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終身學習能力。數字時代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臺。數字時代對教師的終身學習能力進行了全新定義,要求教師具備搜尋能力、兼容和整合能力、知識管理能力、信息素養、決策與創新能力等,并且能夠適應大數據環境,不斷學習,拓寬發展空間。

三、教師動力再生,需要內外兼修

四川教育雜志社王建強指出,針對當下一些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不足的現實困境,學校管理者需要從內外兩個維度來喚醒教師的激情,再生教師發展動力。來自內部的力量叫內驅力,是建立在教師自信心基礎上的一種自我達成的精神,是教師自身一種內在的動機或情感、心理因素。對教師而言,當外界需要內化為自身需要時,動力就源源不斷。一旦教師自身有需要就會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此時就會產生強大的內驅力。當教師內驅力不足、動力減弱時,教師動力再生只能借助于外力牽引才能得以達成。為此,學校管理者要給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提供機會、完善機制,并從點燃教師激情、點醒教師智慧、點亮教師人生來引導教師和幫助教師。只有將外在激勵內化為教師的內在意識,才能驅動教師發展??傊?,教師的動力再生需要內外兼修,“內”能以目標引導自己,“外”又能用現實的手段進行激勵。

四、喚醒教師專業成長的教育自覺

新都一中附屬初中李垚指出,校長的變革型領導力能喚醒教師的角色意識,增強自我效能感,實現專業成長的教育自覺,從而優化學校師生的整體精神面貌。校長的變革型領導力是一種重新界定教師的使命和愿景、使教師意識到他們的責任義務,從而激發他們的高層次需求,共同關注組織利益實現目標的系統的領導方式。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在特定組織氛圍中,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對學生學習行為及成就表現影響力的一種主觀感知,是衡量教師的教學信心和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依據。教師組織承諾是指教師對組織表示認同,在價值接受的基礎上自愿為學校工作、希望參與實施課堂和學校改革,并有留任意愿的一種心理定勢。校長的變革型領導力通過教師自我效能感間接作用于教師組織承諾;校長的變革型領導力對教師組織承諾和教師自我效能感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教師自我效能感具有中介效應,但校長的個性化關懷直接影響著教師組織承諾。

五、構建智慧教學新生態

成都市武侯區教育科學發展研究院周文良指出,武侯區把智慧教學新生態建設融入教科院的教研、科研、培訓、監測和咨詢“五位一體”的常態工作中,努力實現培養智慧型、創新型人才的建設目標。堅持“三個轉變”“三個不能”“五個落實”,實現了從傳統課堂向在線課堂的轉變,實施方案服務武侯,輻射四川。同時,他提出了武侯“雙線融合式教學”的主張:線上教學可跨越教學時間、空間限制,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最好的課程資源,解決個性化學習的問題;線下教學是針對本班學生的個性化教學,讓每一個學生能夠獲得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指導,解決差異化教學問題。課前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精準備課;課中是從單向的知識傳輸到基于數據驅動的合作性、體驗性、生成性課堂轉變;課后是跨時空、任意地點、任意方式、任意步調的基于個性的學習提升。將繼續推進數據融通、平臺互通,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與教師差異化教學,進一步提升師生的能力和素養,為智慧教育示范區的建設提供武侯經驗。

六、與新時代體育教學行為變革相適應的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成都市青白江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陳亮指出,新時代,體育教學行為呈現出新特征:一是體育教學已經被注入了新的內涵,不再只是“做做操”“跑跑步”“打打球”了,體育教學的總體價值取向直指學科核心素養。二是學生獲取新知的渠道增多,知識儲備更加豐富。三是體育運動設施設備日臻完善,使用更方便,安全意識普遍增強。四是體育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看我做、跟我做”,動作示范和講解也不再是體育教師的標記性的教學方法。五是新興體育運動項目興起并逐漸進入課堂。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行為變革的實踐者,新時代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提升,掌握新的運動技能,加強體育教學信息化管理,豐富健康教育知識,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七、注重國際理解教育的實施

成都新津墨爾文學校潘璠指出,國際理解教育的實施,首先要制定清晰的目標,應遵循發揮教育的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的展望。學校要采用中國國家課程標準,借鑒國際教育,追求學術嚴謹和卓越,注重跨學科跨文化的全人教育,培育根植中國、放眼世界的人才。教育者需立足本國文化,從國際視野的角度比較中外文化,在了解、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包容和尊重世界的多元性,學會共處,學會合作。其次,教學設計應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思辨能力,教學形式要充分體現學生探究、體驗和反思等自主學習環節,展現跨文化交流、對比、分析等學習活動全過程。要運用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素質教育、創造性的教育理念,采取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學生為中心,以不同專業學科為基礎,以科學實踐為方法,進行專題探究、跨學科主題式探究及項目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創造力。同時,學校要保證教師具有根植中國、放眼世界、培養學貫中西的學生的教育理念;具有愛國家、愛學生、愛教育的正確態度;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良好的專業水平,引領學生進行多元化探究式學習。教師要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熱愛本國文化,尊重和包容他國文化。學校要圍繞多元的文化與習俗、多樣的規則與法律、共同的家園與追求、科學常識與人文修養四大模塊,采用學科滲透、社團課程、互訪交流、主題式跨學科探究、專題學習等模式進行國際理解教育。

八、中小學教師創新教育素養:現狀、影響與改進

綿陽師范學院教務處侯小兵指出,創新教育素養是教師以支持學生創新素養發展為目標,通過變革教育教學實踐來開展創新教育的專業核心素養。創新教育素養離不開知識、能力和情感三要素。其中,創新教育知識包括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創新教育能力包括設計能力、組織能力和評價能力;創新教育情感包括認同感、道德感和價值感。中小學教師的創新教育素養會對其教學效能感產生顯著影響。中小學教師創新教育素養與教學效能感顯著正相關,創新教育素養發展水平越高,教學效能感越強。創新教育素養是新時代教師的核心素養,但整體水平偏低,結構要素發展不平衡。其中,開展創新教育的實踐性知識、教學設計能力和價值感體驗明顯不足。同時,不同群體教師的創新教育素養發展不平衡,應當貫通職前職后,構建創新教育素養取向的教師生涯發展體系;聚焦薄弱環節,補齊教師創新教育素養結構要素的短板;抓住重點群體,提升教師隊伍創新教育素養的整體水平。

九、教師培訓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及實踐

廣漢市研培中心蔣玉國指出,教師培訓的質量應是科學的、合理的、可觀察的。要通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改變,設計一些指標,來評價一次或一個課程結束的培訓質量。廣漢市“縣域教師培訓質量DDCA評價體系建構”實踐研究,構建了縣域教師培訓質量管理體系。這個體系由四部分組

成:一是培訓目標評價??茖W性決定了培訓目標要立足國家的政策要求和教師的相應專業標準;合理性決定了目標設計要適合教師的現有水平和真實需求,目標敘述具體、可觀、可測、可操作;操作性決定了培訓的實用性。二是培訓活動評價。培訓活動要適合成人的學習特點,培訓活動程序主要是實施“三段五步”培訓方法,課前(目標展示—自主學習)、課中(交流展示—答疑互動)、課后(遷移提升),強調教師的主動參與和積極響應。三是學習后的應用效果評價,學習后的效果評價突出教師在工作中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四是培訓成效對教師教育教學質量改進的評價。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十、力行雙線結合,賦能教師成長

邛崍市南街小學校周艷指出,學校整合傳統研培實訓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在實踐中探索出三條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小學教師培養策略:一是以數據為依托,精確制定目標規劃,搭建教師電子檔案系統。教師發展中心在數據支撐下,結合教師的日常工作情況,根據教師個體的業務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點等,指導教師規劃長遠的職業發展愿景和年度發展目標。二是以問題為導向,合理進行課題研究。聚焦教育教學的重點、難點、熱點、發展點,形成導師團隊、研究團隊、觀摩團隊的研究梯隊。三是以活動為載體,有效參與研培實訓?!翱础牎h”學習參與,在線參與、線下進修,線上線下學習通道的開啟,讓教師在持續的“看—聽—議”學習中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皞鳌獛汀獛А被咏涣?,實施崗前先導培訓和崗中師徒結對的“傳—幫—帶”互動交流,力求使新教師快速站上講臺,一年站穩講臺,三五年站好講臺?!霸嚒殹埂睂m棇嵱?,從三筆字練習、普通話訓練、專業書籍閱讀和課堂教學展示四個方面開展教師基本功訓練,圍繞培訓、練習、考核三個環節開展活動,實施“百日打卡、每月一查、每年一曬”制度。

十一、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成都師范學院羅義蘋指出,教育部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實踐實驗區”,將開展學科創新實踐,批準成立了“中小學傳統文化數字資源研究傳播中心”,該中心由教育部教育裝備發展與研究中心、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和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漢學研究院聯合主辦,將利用現代教育理論、現代課程結構和現代教學技術,創新傳統文化教學模式。目前課題組已經完成了學科創新教育理論研究,并編制了幼兒園到大學、成人教育的教材,研發了傳統文化教學一體機、云平臺和局域網服務器,為實驗區的實驗學校提供學科理論指導標準化課程服務和大數據數字資源云服務,也可為教育局局域網安裝學科教學數字資源服務器,同時也為學校直接開通教學資源云平臺。權威的科研成果、豐富的教學產品,為學科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傳統文化教學的工作要點如下:第一,國家所強調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而不是國學教育,要注意其概念界定和核心內涵;第二,傳統文化教學是創新而不是復古,國家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因此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從理論創新、課程創新、師資培訓創新、評價模式創新、傳播模式創新入手,落實青少年綜合素質培養。傳統文化創新實驗區的工作,既是理論創新,又是教學實踐創新,實驗區工作推動的是學科整體建設,這將為民族文化傳承教育開辟新的天地。

十二、中小學教師積極心理品質培養

成都市石室小學陳顯莉指出,中小學教師積極心理品質是指中小學教師在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比較持久的、積極的、相對穩定的正向心理特質。中小學教師積極心理品質的特征如下:整體處于中上水平,但社交智力得分普遍偏低;群體差異大,且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穩定中具有可塑性。培養和提升中小學教師積極心理品質的路徑和策略如下:第一,社會層面要注重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提高中小學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把教育的“戒尺”真真切切地還給教師;第二,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努力為中小學教師營造積極的工作環境;第三,調整中小學教師培訓內容和方式,激發并穩固教師積極心理品質;第四,教師自己要培養廣泛的興趣,并進行一些必要的訓練。一方面,把培訓內容實實在在地用起來;另一方面,要刻意訓練自己用積極的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十三、農村教師配置制度

成都師范學院劉小強指出,農村教師問題的根本問題是教師配置制度問題:農村教師培養和配置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不是師范生培養越多,農村教師問題就越容易解決;城市教師候選人的大量富余不會自動“溢出”到農村地區,他們會轉行不再從教,甚至在城市待業也不到農村任教。傳統強制性的農村教師分配制度打破以后,需要建立完善的誘致性激勵制度體系,鼓勵和吸引高水平師范生到農村任教。農村教師配置的困境在于,傳統強制性的農村教師分配制度廢止后的一段時期內,誘致性激勵制度并沒有隨之建立,導致廣大農村無法吸引和穩定優秀教師。農村教師的本土化使得農村教師配置有其內在邏輯。農村教師在地緣結構上具有明顯本土化現象,農村教師本土從教,熟悉本土文化,既為其生活和施教提供了方便,也順應了其價值認同;農村教師配置有其自身的內在邏輯,教師配置政策應適應農村教師的文化認同。同時,應該使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相互交流、相互融通。

十四、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機制

榮縣教師進修學校余澤貴指出,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構建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的良性運行機制已是當務之急。應該著力建立“三四五一”工作機制,即“三重、四體、五促、一模式”?!叭亍敝冈诮ㄔO縣域本土專家團隊時要重視選、管、用,側重在用;“四體”指在開展教師培訓的過程中建立有效運行的學科專家研修共同體、學科教師研訓共同體、網絡研訓共同體、新技術學習共同體,以切實解決點多、分散、信息難以互通、資源難以共享等諸多問題;“五促”指通過培訓促進教師教育理念更新、促進教學資源庫的建立與完善、促進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立、促進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組織培訓能力提高、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一模式”指采用“學科專家—種子教師—全體教師”的“金字塔”培訓模式,即學科專家送到高?;騼炠|學校跟崗與培訓,學科專家對縣域各校種子教師進行培訓,各學校教師接受種子教師的培訓并開展校本研修。

十五、中華瑰寶須傳承,文化潤心惠教師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李娟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要汲取其中精華轉換為自身持續發展的內驅力。一是促使教師提升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學校開展好傳統文化教育,提升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品味修養,并能將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認知,開拓學生的視野。二是引領教師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引領教師對相關聯的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對立項課題進行持續論證。三是推動教師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實踐。學校各學科都力求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在本學科尋找恰當的實踐結合點,隨時隨地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四是開發傳統文化教育的校本課程。各學科教師結合本學科特點開發一些發揚傳統文化的校本課程。

十六、縣域教師科研素養提升策略

樂至縣教師進修學校陳年忠指出,基于科研素養的縣域教育科研隊伍專業成長研究總結出“四動”策略來提升教師的科研素養。第一,行政發動。引領縣域教師的科研意識,構建引領教師科研意識的管理聯盟,建立縣、督導組、學校、課題組四級課題研究管理聯盟。第二,研訓推動。增強縣域教師的科研實踐,構建了“校長—主管教學(教研)副校長—教科室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教師”的校本研訓網絡,對學校的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并納入繼教登記,同時優選校本研訓活動內容和方式。第三,課題驅動。提升縣域教師的科研能力,積極引領縣域教師從事課題研究,不斷提升縣域教師的科研能力;開展在線課題研學和線下課題研學,定期開展專題培訓。第四,評價促動。激發縣域教師的科研動力,將教育科研納入縣教體局對學校的年終目標考核。

十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提升教師文化素養的啟示

成都大學文歡指出,教師的文化素養作為一種綜合的心理特征,是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的習得與德行的培養。

《習近平用典》一書由人民日報評論部編撰,可作為我們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樣本?;?/p>

《習近平用典》勸學篇的部分內容,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提升教師文化素養的啟示。啟示一:明確教師責任,錘煉發展意志。教師要涵養師德,明確職業責任?!读暯接玫洹穭駥W篇中,引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等古文,告訴了每位教師都應該端正“心態”、保持“狀態”、擺正“身態”,才能在教書育人中逐步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與追求。啟示二:更新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應該激發教師學習動機,鼓勵教師自主學習。

《習近平用典》勸學篇的首要目的,是鼓勵人們崇智尚學,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只有激發內在提升的動力,才能主動地形成自我控制與約束的機制。啟示三:擴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習機會。古語有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币虼艘胩嵘處煹奈幕仞B,一方面要鼓勵教師樹立開放合作的意識;另一方面也需采取本土培訓和專家引進相結合的形式,拓寬教師的學習渠道,增加學習機會。

十八、“互聯網+”是鄉村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仁壽縣富加鎮初級中學校黃建指出,隨著五育并舉的深入推進,助力鄉村教學,全面培養鄉村新型人才,全面提升鄉村學生素養,是國家促進鄉村均衡教育發展的又一項重大舉措。數字化教育的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是鄉村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課堂教學的變革,歷時十多年,城市學校加速邁向數字時代,而鄉村卻緩慢滯后。城鄉之間在觀念、技術與智能培養等方面出現越來越大的差距,整合鄉村資源,優化鄉村結構,改善鄉村教育,需要實實在在的、可操作運行的、“接地氣”的課堂教學。教學的蛻變,需要課堂的蛻變,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變革的最直接的切入點?!肮采n堂”變革,是在云技術下產生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始終圍繞“共生”,讓師生真正實現角色轉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能力發展成為課堂的核心,回歸課堂的本真。不論哪種課堂教學變革,首先要適應時代的需求,與時俱進,更新觀念,融入技術;其次要實現團隊的融合,尤其是校長的領頭作用至關重要;最后要有一波熱心的教師作為種子選手,研教在前,探索在先,帶領整個隊伍開拓前進,實實在在地助力課堂改革。

十九、職業教育分段式培養與教師能力發展

電子科技大學朱光超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新時期職業教育鼓勵大型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產業園區與職業院校共建產業學院(二級學院),試點長學制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采用聯合培養或分段培養方式,加強中職與高職???、高職??婆c本科貫通培養。這將為職業教育的分段式培養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如高職??婆c985、211院校的合作創新,探索普通高職??婆c一流大學、一流學科進行融合聯合培養模式。分段式聯合培養的創新探索,同時將帶來教師能力發展的新模式,高職院校與一流學科院校的合作,將為教師能力提升帶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平臺,為教師在學科專業領域、科研學術研討、專業教學資源等多方面帶來更多的成長可能性,同時新型模式下可能帶給教師更為愉悅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為高職院校發展帶來更多行業企業的優質資源。關注職業教育教師能力發展,必須結合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各項政策,為教師能力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二十、小學老齡教師內驅力提升

成都大學周慧玉指出,小學老齡教師在教師隊伍中占了一定的比重,教師內驅力決定了老齡教師是積極還是消極度過職業生涯的最后階段,老齡教師本該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敬業與奉獻的精神,尤其同新手教師相比,對學校有更加深厚的情感,但是對于這部分教師的內驅力提升卻鮮少有人關注。一是小學老齡教師內驅力存在的問題。小學老齡教師認知內驅力不強,自我提高的內驅力降低,附屬內驅力降低。二是小學老齡教師內驅力提升影響因素分析。以教師和管理者為主體進行原因分析,從教師自身而言,小學老齡教師身體機能下降,自我認知存在偏差,意志力不足,會慢慢產生一種習慣性惰性。從管理者角度分析,管理者對小學老齡教師職業生涯階段特點缺乏認識,對小學老齡教師的激勵措施效果不好,對小學老齡教師的培訓缺乏針對性。三是小學老齡教師內驅力提升機制。以教師和管理者為主體,以教育改革效能的關鍵、環境、條件、路徑、過程、結果六要素為依據構建出小學老齡教師內驅力提升機制。小學老齡教師內驅力提升離不開這六個要素的協調推進,同時內驅力提升也會反作用于各個要素環節,要素與要素間彼此聯系,互為依托。

二十一、新時代“互聯網+”教師教育背景下的“四個關鍵”

成都市武侯區教育科學發展研究院葉兵指出,教師是學校教育的核心關鍵變量,在大數據、云平臺、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時代,對在崗教師的教育培訓,要把握好“四個關鍵”:一是“T級”分類分層讓培訓更有針對性。培訓既要有通識性的培訓專題,更要有學習共同體的專業構建,因此新教師、骨干教師、名優教師,中層管理、后備校級干部、校級高級研修等序列的建制性培訓需要常態化、序列化開展。二是精準的課程供給是提升培訓實效的關鍵。成人的培訓是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以實踐體驗為重要方式。培訓課程的設置、培訓形式的創新、培訓場地的選用都需要基于培訓學員、管理干部、相關部門的情況,以及面向學生和家長的問卷、訪談來擬定,力求實現供給側與需求方的無縫對接。三是“雙線”融合便于突破時空限制。線上線下的融合創新,“雙師課堂”的開展是信息技術3.0時代的新常態。在教師培訓方面,培訓前推送授課專家信息、提供優質慕課資源,讓學員們帶著自學感悟和疑惑走進線下課堂;線下培訓則更多地立足于課堂,采用主題式、項目化的學習方式,并在多向的深度互動中提升教師教育的實效。四是加強過程管理,助力培訓質量提升?!皣栏袷亲钌顚拥年P愛”,培訓要避免流于形式,讓培訓起到實效,需要“科學+人文”的管理。

二十二、加強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協同培養

新都一中雷萍指出,基礎教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的啟蒙性和基礎性的作用,高中階段教育則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特殊意義。作為“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的學校,更應當積極建立完善的創新人才早期發現鑒別體系,努力營造創新人才成長和發展所需的多元化教育環境,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持續涌現奠定堅實的基礎。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中小幼聯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為拔尖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開辟一條綠色通道。

二十三、基于高校工科專業學生教育與教師發展

成都錦城學院張乃心指出,在工科專業學生的培養中,讓學生學習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工科專業大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工科專業大學生人文素養。姜娜指出,未來教師應扮演心靈指導師、職業規劃師、人生導師和民族文化傳承者的重要角色,做創新型、引領型的教師,讓學習者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清楚為何而學,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和快樂。教師要將學習的工具理性與人文情懷相融合,使學習者有幸福感。陳程從優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校園氛圍方面指出,在校風建設方面,形成良好的校風是高校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的基礎;在學風建設方面,通過在校園內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讓學生擁有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二十四、致力于建設“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新都一中代靜濤指出,學校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始終秉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和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形成了“高一認識自我、高二發展自我、高三成就自我”的階段育人目標,以培養新時代有溫度、有品位、有能力和有情懷的“四有青年”。構建了具有新都一中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一是認知課程。學校每周一下午第四節課為勞動教育認知課,在各年級開設自我管理系列課程,同時開展主題學習課程,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形成對勞動的敬畏心,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掌握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必備知識。二是參與課程。學校將班級文化建設和“光盤行動”作為勞動教育參與課程的主要內容,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勞動和校外勞動,形成對自我、學校、社區負責任的態度和社會公德意識。三是體驗課程。學校不同年級開設系列活動,將活動課程化,通過學生親身經歷勞動過程,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四是技能課程。學校不同年級開設系列勞動服務課程,讓學生掌握基本勞動技能,具有處理生活中基本事務的能力,最終具備服務自我、他人、社會的能力。五是創新課程。學校設置“三味園生物研學”課程和銘章物理世界科創課程,讓全體學生觀察并發現勞動中的問題,運用科學原理和多學科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勞動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勞動的效率。

【作者簡介】

李德樹(1963~),男,四川資陽人,成都師范學院培訓管理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師培訓、語文教育。

【通訊作者】

郭平(1963~),男,四川宜賓人,成都師范學院教師培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教師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發展創新教師教育數字時代
市場發展趨勢下的電子商務運營教學研究
我國教師教育實踐研究綜述
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貨運險的發展與創新
數字時代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轉型
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的品牌打造與發展創新
加快農村文化發展 助力新農村建設
數字時代室內設計中繪畫作品的運用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非洲教師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檔案數字化管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