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夯實基礎從概念著手

2022-05-30 20:15鄒俊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概念教學必要性小學數學

【摘 要】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是學習數學概念,學生正確把握數學概念,有利于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運算技巧,可發展空間思維、想象能力等。因此,教師重視數學概念教學對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文章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分析了概念教學的必要性和開展策略,以期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必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24-0208-03

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數學的學科知識有著抽象性、邏輯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起步階段,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抽象思維則普遍較弱,這也使得他們在學習數學時容易遇到困難。數學概念教學可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加深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以此形成高效的思維模式。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就必須引導其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對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要積極地導入、鞏固、深化數學概念,運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進而使學生把握數學的本質和規律,提升其數學學習能力,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必要性

在數學學習中,不少學生有著重視計算過程、形象思維和生活經驗,輕視概念理解、抽象思維和實踐驗證的學習觀念,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無法提升,難以支撐其展開深層次的學習。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一方面,數學是一門強調實踐應用的科目,所有的數學知識都來自生活,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概念教學時,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展開教學引導,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探索知識的能力,有助于使學生從整體角度理解數學概念,可迅速提高其數學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數學也是一門思維科學,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學生發揮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但小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有限,這就需要教師立足于學情,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想象與創造空間,以此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1]。

2?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

2.1? 以日常生活作為教學藍本,設計具有啟迪性的問題

數學是一門應用實踐型課程,所有的數學知識都是從生活經驗中觀察和總結而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許多概念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日常生活經歷作為教學藍本,結合當下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具有啟迪性和生活性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圍繞數學問題,充分運用所學的數學概念和理論展開由表及里的思考和探究,以此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潛能,豐富與拓展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2]。

2.1.1? 設置生活化問題,便于學生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生活認知,將數學概念和日常生活元素相結合,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夠增強其學習興趣,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千米和噸”時,教師便可基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結合本節課程的相關知識點,設計如下內容。在帶領學生認識“千米”的時候,既往已經學習過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為幫助學生理清這些單位的概念,教師可引入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讓學生在以下括號中填上適合的單位:①學校操場的跑道長50(? )。②一座塔樓高38(? )。③小明身高有145(? )。④小明家到圖書館有2.5(? )。在認識和學習“噸”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已經學過“千克和克”的相關知識,為幫助學生理清這些概念,教師可以提出相似的問題:①一個雞蛋重42(? )。②一座大橋約承重85(? )。學生在最開始學習這些長度和質量單位的時候,往往沒有具體的概念,很容易將相似的單位混淆,通過設置以上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明確長短和輕重的概念,使他們有效地分辨不同的重量和長度單位,從而深刻理解千米和噸所代表的意義。

2.1.2? 設置迷惑性問題,引發思維沖突

教師也可以設置迷惑性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思考和辨析。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學生的思辨能力才能夠得到鍛煉和提高。如在學習完千米和噸的概念后,教師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1噸鋼鐵和1000千克棉花哪個重?類似的問題通過變換單位和增加干擾因素可以更加有效地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助于加深其對數學概念的印象。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提煉與篩選具有啟迪性和趣味性的數學知識,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設計具有生活性和啟迪性的問題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猜想和質疑的積極性,并不斷引導他們圍繞問題展開探究和思考,最終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更能夠加深其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其樂于探究和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2.2? 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直觀理解數學概念

概念是小學數學知識的基礎要素,可以反映某一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學習數學概念有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以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為主,而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弱,這也使得他們在學習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數學概念的時候難以快速有效地理解,學習起來較為吃力[3]。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時,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展開教學引導,將抽象的概念知識具象化,將文字性的概念知識用其他形式表達出來,以此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效率。

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一課時,為幫助學生領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多個概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和想一想等方式來加強理解。如在學習“平移”的時候,教師先讓學生在表格中通過平移的方式將原本的圖形向右平移5格,許多學生未領會平移的方法,或移多或移少。然后教師指出他們在平移圖形時出現的錯誤,并講解正確的平移方法是將每個點都平移五格,然后匯成圖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恍然大悟,很快便學會了圖形平移的方法。在學習“旋轉”的時候,教師可利用Word文檔的圖形編輯功能,設計一個可旋轉的圖形,讓學生根據教師指定的方向和度數旋轉,通過體驗操作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直觀地領會旋轉的特點,進而幫助其理解旋轉的概念。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教材的練習單元中用剪刀裁剪下其中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紙片,并親自動手折一折,看看哪些圖形對折后能夠完全重合,哪些不能,以此掌握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最后,教師可以整合上述概念,提出如下問題進行檢測:“爸爸在筆直的公路上開車是什么運動?旋轉木馬一直在做什么運動?”通過將抽象的知識代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可以強化學生對相關概念的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2.3? 體會概念的形成過程,生動解構數學原理

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思維和立體思維能力較弱,這使得他們往往只能理解知識概念的表象,而無法對知識概念的結構做出深層次的分析和解讀,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知識的解讀和體會流于表面,不利于后續的學習和發展[4]。鑒于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要幫助學生體會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從而直觀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構成及內涵,以此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降低學習難度,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可能性”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準備一個盒子,在課堂上當著學生的面在盒子中放入1個紅球、1個黃球、1個藍球,接著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如果在盒子里摸球,可以摸到哪些球。學生看到教師放入三種球,自然可以得出可能摸到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球。然后,教師將其中的紅球拿出來,再問學生:“現在還有可能摸到紅球嗎?”學生則回答不可能,因為一共放入1個紅球,被教師拿出來后,里面自然沒有紅球。教師繼續又拿出一個黃球,追問道:“那么老師下一個會拿到什么顏色的球呢?”學生肯定地說道:“藍球,因為只有藍色的球沒有被拿出來了?!痹诿蛴螒蚪Y束后,學生也充分理解和體會到了“有可能”“不可能”和“一定”三種可能性的概念及意義。

2.4? 創設趣味課堂情境,在有效對話中建立概念認知

正面積極的激勵和引導對于一個人的促進作用很大,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普遍處于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贊揚的時期,以此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時,不妨利用學生這一時期的性格特點,創設溫馨和諧、積極活躍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對于表現一般的學生提出改進意見,以此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在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養成勤于思考、樂于學習和善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以此提高學習效率,降低學習難度。

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確定位置”一課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初步掌握了上下前后等位置關系后,便可以組織一場“你問我答”的比賽,比賽規則如下:由一個學生作為擂主,先提出有關于位置的問題,由另一名學生進行回答,回答正確,則擂主換人,回答錯誤則擂主不變。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同時對于游戲活動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這個比賽很快得到學生的響應,比賽也在活躍的氛圍中展開了。如學生A提問:“黑板位于講桌的什么位置?”“同學B位于講桌的什么位置?”在“你問我答”比賽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思考,爭先恐后地搶奪擂主的位置,學習興趣得到顯著提高。在潛移默化中,他們的思辨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對“位置”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斷深化。

2.5? 以輔助工具展開延伸式教學,領會數學概念實質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笨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教學上也是如此,學生學習再多的數學概念,若是不投入實踐,那么一樣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許多學者認為,學習知識最好的方式在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發掘發現。鑒于此,教師可充分利用一些工具和實物創設概念學習的相關條件,引導學生利用這些道具重構相關概念,以此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建立清晰的認知,把握概念的本質,將概念知識內化,從而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

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垂線與平行線”一課時,本課著重講解線段、直線和射線之間的區別和意義。為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教師先指導他們圍繞三種線條的特點在紙上畫一畫。畫出線條后,學生很快認識到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子量出來,但是對于直線和射線的無限延伸概念仍然較為模糊。教師便可以借助一些道具來展開輔助教學,可關閉教室的燈,打開手電筒,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射線的特征是一端無限延長,而后學生自然能夠理解射線和直線的概念。

總而言之,數學概念有著抽象性和復雜性等特點,而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難以順利地掌握相關概念。對此,教師要深度挖掘和研究數學概念的本質,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認清概念的本質,并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數學概念,以此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沈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著力點[J].小學生(中旬刊),2022(4).

[2]楊才德.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應關注的問題[J].天津教育,2022(6).

[3]王新方.深度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上旬刊),2022(2).

[4]劉春燕.優化概念教學 理解數學本質[J].數學教學通訊,2022(1).

【作者簡介】

鄒?。?994~),男,漢族,江蘇昆山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猜你喜歡
概念教學必要性小學數學
對初中數學課程概念教學的求真與探微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養老金入市的必要性與風險分析
漫談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