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童蒙教育發展芻議

2022-05-30 10:48李淑芳梁培新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漢代發展

李淑芳 梁培新

[摘要]童蒙教育在漢代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漢初繼承了秦代童蒙教育的政策與內容。另一方面,漢初推行寬松的文教政策,黃老之學盛行,德育教育受到重視,私學發展迅速,選官制度中關于“童子科”的設置及漢代教育家對于童蒙教育的重視,加上后來紙的發明為童蒙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些都推動了漢代童蒙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漢代;童蒙教育;文教政策;發展

[中圖分類號]G5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649(2022)03-0044-04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Han Dynasty

Li Shufang Liang Peixin

(1. Weinan Normal Univercity,Weinan 714099;2. Haoping Town Junior High School,Ankang 725300)

Abstract:Children's education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Han Dynasty. One of the reason was that the policies and contents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Qin dynasty was inherited,another reason was that the implement of the loos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policies, the implement of the system of selecting officials,and educator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children's education. All of thes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Han Dynasty.

Key words:The Han Dynasty; Children's? educatio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policies; Development

童蒙教育,是古代的基礎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兑捉洝っ韶浴飞险f“蒙以養正,圣功也?!盵1]意即從小孩的童年開始予以正確的教育培養其良好的品德,為以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圣功”也。童蒙教育興起于東周時期,到漢代得到了迅速發展,“蒙養教育在秦漢以后便進入有教材有組織形式的階段”。[2]漢代寬松的文教政策推動了教育制度的發展,加上選官制度的推行及漢代教育家對于童蒙教育的重視,使得童蒙教育在漢代迅速發展起來。

一、秦代文教政策對童蒙教育的影響

秦朝推行的文教政策,注重文字書寫和識字教學,在法律方面注重保護兒童和學生,體現出重視童蒙教育的特點。

1.統一文字。六國統一后,秦始皇把文字進行了整理與統一,即“書同文”。據史料記載,李斯以秦國的字形為主,吸收了六國字形,總結出小篆這種新字體,并編成了字書,頒發全國。這部名為《倉頡篇》的字書,成為兒童識字習字的教材。由于小篆書寫比較困難,所以在實踐中又產生了一種便于書寫的草體秦篆。之后,程邈又對小篆進行改進,“刪古立隸文”?!斑@些工作都為兩漢童蒙教育的發展和逐漸完善奠定了基礎?!盵3]

2.學官設置。秦在地方設有“三老”,“三老”在承擔地方教化職責的同時,也承擔著相應傳播文化知識的任務?!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記載,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4]303郡下設縣,縣下設里、亭、鄉?!稘h書·百官公卿表》中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徼循禁賊盜?!盵5]三老是民間有學識的老者,他們充當地方基層組織的學官,承擔著宣傳國家政策和法律的責任,當有相應的教育活動,雖然秦代史書沒有記載,但根據《漢書·藝文志》所說:“漢興,閭里書師合《倉頡》《爰歷》《博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為《倉頡篇》?!盵5]這些都是秦代編的文字教材,以供地方兒童啟蒙識字所用,執掌教化的三老就是施教者,他們對兒童的啟蒙教育起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3.法律重視。秦國有保護兒童和學生的法律,在秦統一六國后,并未廢置,繼續為民間所遵守。睡虎地秦簡記載:“士五(伍)甲毋(無)子,其弟子以為后,與同居,而擅殺之,當棄市”。[6]182在學的學生也有相應的法律保護,如私學教師或者學校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將學生除名,都會受到法律的處分。體罰學生的,罰一甲;若打破其皮肉,則罰二甲[6]131。這些律令,體現了統治階級對兒童及兒童教育的重視。

二、漢代文教政策對童蒙教育的影響

漢初推行黃老之學,重視教育與人才,這是促進漢代童蒙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經歷長達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之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黃老之學不再適應中央集權的需要,漢武帝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獨尊體現了文教政策向德治的轉變,這種轉變對童蒙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此外,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和紙張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童蒙教育的發展。

1.漢初的黃老之學。漢初,陸賈告誡劉邦,要吸取秦亡的教訓,改變“打天下”的治國思想,進而著重于“治天下”。并總結了秦亡的教訓在于刑罰過于嚴酷,主張文武并用,“無為而治”。曹參任西漢相國之后,施行黃老之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種和緩的文政策對于童蒙教育的發展來說,無疑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漢初在教育上十分重視黃老之學?!妒酚洝ね馄菔兰摇份d:“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盵4]2381可見黃老學派的作品已是漢初官僚貴族用來教育子弟的教材。黃老學派借鑒了儒家重智、重學的思想,力主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在總結戰國以來各國興亡的經驗教訓后,黃老之學十分重視人才的作用,認為賢臣和人才是國家的重要支柱,提出君主應優待士人的主張。這種重視教育和人才的主張,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童蒙教育的發展。

2.法治教育向德治教育的轉變。與秦朝“以吏為師”的法治教育不同,漢朝繼承了先秦儒家教育的德治與仁政思想,大力宣揚以德治國為主、以法治國為輔的方針。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三條建議,后來也成為漢代著名的三大文教政策,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以養士”;重視選舉,任賢使能。根據這三條建議,漢武帝先后實行了立五經博士、開設太學和確認察舉制的措施。這些措施,使得政治逐漸儒學化,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漢代的德治教育的本質。

漢代對德治教育的重視對童蒙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一方面,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進而也促進了童蒙教育的發展。在“儒學獨尊”的政策推動下,漢代興建太學,設立學校,重視人才,最終確立了封建官學制度。這種重學風氣,必然會提高人們對童蒙教育的重視,帶動童蒙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提高了道德的教育作用和道德對人們的教化作用,促使人們從幼時就開始養成良好的倫理道德。儒家學者認為教育的政治作用在于綱常名教化民異俗,使之恥于為非。施行這種教化,對于兒童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有重大的影響。

3.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經學對我國古代社會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經學便成為治世之學。無論是學校培養人才,還是朝廷選官,都以經學為重要的依據。漢代經學有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分,由于治經的立場、觀點不同,對經傳的解釋也存在眾多分歧。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分立,直接影響著漢代學官的設置,以及文官的選舉。同時,它還直接作用于漢代的經學教育,使之產生了問難論辯的學風與方法、通經致用的教學原則和兼容各科的教學內容。這對漢代兒童學習經學,提供了有利的文化氛圍。

4.造紙術的發明與應用?!霸旒埵俏覈糯拇蟀l明之一,是我國和世界文化教育發展史上的一樁大事?!盵7]漢朝紙張的出現有利于文化的傳播。相比于竹簡的笨重和絹帛的昂貴,紙在民間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紙的發明對童蒙教育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一,和它之前的文字載體相比,紙不僅更柔軟、平滑、便攜,而且生產成本比較低,所有平民家庭都能買得起,因此,紙的易于獲取擴大了兒童學習知識的機會,擴寬了兒童認識世界的渠道;其二,知識信息隨著載體的輕便、快捷,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與宣傳,毋庸置疑,這有助于童蒙教育的發展和延續,加快了兒童認識世界的速度和進程。漢代因為紙張的便利,童蒙教材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代不僅對前代童蒙教材非常重視,而且新出版了一系列的童蒙教材比如《倉頡篇》《元尚篇》《凡將篇》《急就篇》《訓篡篇》《勸學篇》《女史篇》《幼學》等。無疑,童蒙教材的出版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童蒙教育的發展。

三、漢代的學校教育制度

漢代的教育制度發展得比較全面,有官學和私學兩種形式。官學分為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中央官學承載童蒙教育的只有皇室和宮邸學,地方官學則承擔著地方治安和民眾教化的職能?!巴山逃龓缀跞伤綄W或家學承擔”,[8]104漢代私學分為書館和經館,家學是私學的一種特殊形式。漢初政治環境寬松,為解決官僚機構對于人才的需求,漢統治者對私學采取的是寬松甚至鼓勵的政策,私學不斷恢復和發展。又因為私學教育方式多樣,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方法靈活,這促使人們求學的風氣更加濃厚,不但為國家需求的人才補充了后備力量,而且使私學成為普通百姓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私學教學的地址大多是在平民居住的鄉里,更便于平民兒童接受教育。漢代私學與官學相輔相成,為童蒙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四、漢代察舉制度

漢代察舉制度經過不斷發展,在漢武帝時期發展成為完備的選官制度。漢代察舉制以“孝廉”“茂材”“賢良方正(文學)”“明經”等科為主。從設立的這些科目可知,漢代統治者對各方面人才高度重視,注重人們的知識素養和品德修養的培養。這有助于人們在童蒙時期就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更有利于培養兒童的優良品質。漢代設置“童子科”,主要選拔15歲以下“博通經典者”。漢高祖時蕭何在《秦律》的基礎上制定《漢律》,其中的《尉律》規定:“學童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大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盵9]從“學童”的考試內容和目標來看,已初步具備了和后世“童子舉”相類似的特點和規模。[10]“童子科”的設置,其實是對天才兒童的肯定,表明了西漢統治階級注意對才能特異兒童的特殊培養。到東漢時,公卿子弟可拜太學博士為師,政府置童子郎一職,專為通曉儒家經典少年士子所設。童子拜官這一做法,也極大地推動了童蒙之學的發展。

五、漢代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漢代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教育家,他們都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西漢的教育家主要有賈誼、董仲舒和揚雄。東漢則有王充、荀悅、徐干、馬融及其高足弟子鄭玄。他們的教育思想影響了漢代的童蒙教育的發展。

賈誼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強調“任賢”“敬士”。他注重早教,把兒童智力發展水平與教育相結合,認為兒童處于什么層次的接受能力,就應該施行什么樣的教育,這種觀點無論放在什么時代背景下都是合理的。徐干也猶為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教育有啟發智慧、改進習慣和完成人格的三大功用。他“注重于兒童的個性和能力及他們當時的心理狀態,理論精透,不僅前所未有,即至今日猶有存在的價值?!盵11]漢代的教育家都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學原則和對教師的要求。他們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帶動了社會的重學風氣,也為童蒙教育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綜上所述,漢代繼承了秦代關于童蒙教育的基本政策,推行寬松的文教政策,私學發展迅速,因經學之爭而產生的問難論辯的學風與方法,為童蒙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紙張的發明為童蒙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察舉制度的發展特別是童子科的設置提高了兒童的學習動力。漢代教育家對于兒童教育的重視,為童蒙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教育條件。所有這些都極大地推動漢代童蒙教育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壽祺,等.周易澤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0.

[2]喬衛平,等.中國古代幼兒教育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15.

[3]郭炳瑞.兩漢童蒙教育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4:21.

[4][漢]司馬遷.史記 [M].北京:中華書局,2013:303,2381.

[5][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742;1721.

[6]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182,131.

[7]肖川,等.中國秦漢教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8.

[8]毛禮銳,等.中國教育通史(第二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104.

[9][漢]許慎.說文解字(附檢字)[M].北京:中華書局1981:315.

[10]劉鈺琳. 童子舉之歷史文化溯源[J].永州: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1):93.

[11]陳青之.中國教育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05.

[責任編輯 張宇龍]

猜你喜歡
漢代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合肥出土的漢代熊形銅器足小考
漢代嶺南的貢納情況述略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漢代造型藝術與當代中國畫發展問題研究
敦煌漢簡字體特點研究
論漢代女樂繁榮的原因
漢代儒學獨尊地位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