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學導后學 練用育素養

2022-05-30 10:48張國平
關鍵詞:教學實施課程目標

張國平

摘? ? 要:《邏輯與思維》可通過“教師先學—課堂導學—練用結合—落于素養”的路徑依序施教。這就要求教師:針對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通過先學來解決,既要觀其大略,又要務于精熟;課堂教學實施時,要堅持導學為主,通過連接已知、聯系生活、聯結意義來推進;學業質量提升方面,要根據《邏輯與思維》模塊的內在特點,通過典題精練和生活運用來實現;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時,要淡化概念教學、重視情境設置、突出思維訓練、關注價值引領。

關鍵詞:《邏輯與思維》;教學實施;學業質量;課程目標

自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以下簡稱“統編教材”)實施以來,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成了困擾教師最多的一個模塊。筆者訪談了30多位教師,發現問題主要包括自身知識儲備、課堂教學實施、學業質量提升、課標理念落實等方面。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主張按照“教師先學—課堂導學—練用結合—落于素養”的路徑,依序施策以求破解。

一、教師先學:充實知識儲備的必然要求

大多數受訪教師都表達了對自身知識儲備的擔憂,具體有兩種典型情況:一是大學雖然學過邏輯學,但大半已經忘記;二是大學沒有學過專門的邏輯學或思維科學的課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領者,以師之“昏昏”,必不能使生之“昭昭”。因此,要搞好《邏輯與思維》模塊的教學,教師一定要提前進行與教材相關的系統學習?!度龂尽放崴芍淖⒅杏涊d了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由此獲得了開闊的宏觀視野;徐庶等人讀書追求“務于精熟”,由此奠定了扎實的學術基礎。筆者認為,教師在先學的過程中需要把上述兩種學習方法結合起來:既要“觀其大略”,宏觀把握教材,以拓寬教學視野,又要“務于精熟”,抓好知識細節,以提升專業水平。

(一)觀其大略

在進行《邏輯與思維》模塊的先行學習時,教師除了研讀教材外,還應該認真學習《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與統編教材配套的《〈邏輯與思維〉教師教學用書》、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統編教材培訓的系列講座等資料。教師只有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了教材背后的國家意志、編者意圖,領會了學科專家的意見和教學建議,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

為更好地實施教學,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四件事:一是研讀課標要求,以理解國家要求,自覺維護國家立場,確保教的方向正確;二是熟悉教材框架,以把握教材精要,實現高質量的教學輸出,助力學的效率提高;三是接受專家培訓,通過專家高屋建瓴的指導,加深對課程實施意義的理解,提升對教材的把握和認識;四是研究考試評價,了解教育部考試中心等權威機構對于試題命制的要求,關注首批使用新教材地區的一些高質量試卷,以知悉命題樣貌,了解考試動向。

(二)務于精熟

宏觀把握了《邏輯與思維》模塊的課程理念和教材框架之后,接下來教師應該認真閱讀教材文本,整體規劃完成該模塊教學所需的課時總量,反復琢磨每節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在準備課時教學內容時,教師既要理清知識細節和邊界,又要仔細研判并確定好每堂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從《〈邏輯與思維〉教師教學用書》的教學建議入手,結合自身的知識體系以及完成課時培訓時的感受,確定教學重、難點。確定了教學重點,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安排足夠的學習時間,并在課后適當增加針對性訓練。明確了學習難點,在教學實施中,教師就要更多地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己的適時點撥、具體引導結合起來。根據管理學中的帕累托法則,教學活動中把大量時間花在少量教學重、難點上,教學指向會更明確,也更有助于提高整體效率。

二、課堂導學:推進教學實施的關鍵選擇

在訪談中,很多教師談到對《邏輯與思維》模塊課堂教學實施的擔憂,因為該模塊課程以前不曾在高中階段開設,教學內容是全新的,教學經驗也是空白,害怕“教不好”?,F代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是引領學生由已知到未知、由此岸到彼岸的擺渡人。因此,教師其實不必過多地糾結于自己怎么“教”,而要更多地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聯系生活、聯結意義,開展自主學習。當學生體會到科學思維的知識其實并不陌生,自己從小就在學習,科學思維方法其實也不遙遠,在每天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在運用,而且須臾不可或缺時,學生就更容易產生興趣、樹立信心、明確意義,因而學習就更可能獲得成功。

(一)連接已知

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師的任務不是要授人以魚,而是要授人以漁。學習的過程就是由已知到達未知,然后將未知轉變為新知的過程。在教師能準確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已知,引領學生找到連接已知與未知的橋梁的前提下,學生若能主動拓展知識邊界并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學習就能高效而順暢。在學生已有的多學科的學習經驗中,其實已經隱含了很多直覺的邏輯思維規則、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方法,只要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和引導,學生就可以把“自發的科學思維”上升為“自覺的科學思維”。在高中數學和語文學科中,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形式邏輯的知識: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一章《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中有關于集合、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知識;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講到了概念的外延關系、邏輯的基本規律、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等知識。而在思政學科內部,統編教材必修4《哲學與文化》,講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整體與部分的聯系、質量互變規律、辯證否定觀等知識,這些與“辯證邏輯”單元的學習內容緊密相關。教師充分利用好這些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可以為《邏輯與思維》模塊教學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二)聯系生活

任何學問都源于生活,《邏輯與思維》模塊的學問也不例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了無數次思維活動,通過概括和總結,獲得了關于思維活動的知識經驗,然后又回歸于生活反復檢驗,由此掌握了科學思維的規則、規律和一系列方法。一方面,教師從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選取適當的素材,從中分析歸納出教材展示的知識,還原理論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并接受知識。另一方面,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回歸生活,在真實場景中開展思維訓練,這樣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關注生活,聯系生活,把生活素材導入課堂,把學生的視野由課堂引向廣闊的生活天地,是提升其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勤于積累生活素材并精心剪裁,細心尋找合適的切入口,以便隨時將生活素材有機地融入《邏輯與思維》模塊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三)聯結意義

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币簿褪钦f,人為意義而活,明確意義才會產生動力。一般來說,基于外部的壓力,比如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同伴競爭的需要,學生會有努力學習的動機。但外部壓力帶來的驅動往往難以持續,時間長了,學生就容易懈怠,尤其是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其學習熱情很容易消退。只有當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意義、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時,學習的內驅力才會強大,學生才能自覺地堅持付出。在《邏輯與思維》模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善于引入生動鮮活的學習材料,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又要善于把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生活情境乃至家國天下的場域中展開,展示學科功用,引導學生發現學習的意義。當學習過程變得有意思且有意義時,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學生“不待揚鞭自奮蹄”,結果也必然高效。

三、練用結合:提升學業質量的有效途徑

在《邏輯與思維》模塊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找到有效的辦法和有力的抓手,指導學生提高學業質量水平,是很多教師的困惑。邏輯與思維的知識應用性很強,是其他學科產生和發展的必要工具,也是支撐人類思維大廈的基礎性工具。進行《邏輯與思維》模塊的學習,重點是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具有操作性,需要反復練習、活學活用,方有所成。思維訓練的具體方法,既可以通過完成書本上的習題,在操練中掌握思維規則,也可以引入生活案例,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形成科學思維?!墩n程標準》提出:“通過科學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思維的基本要求,把握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方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學會運用科學思維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盵1]具體來說:《邏輯與思維》第二、第四單元分別涉及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理論,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做習題來鞏固提升;第一、第三單元主要涉及科學思維和辯證思維的理論,教師需要將其廣泛運用于生活場景中,以幫助學生增進理解和感悟。

(一)典題精練

典題強調的是試題本身的質量,精練強調的是訓練過程的質量??陀^來說,《邏輯與思維》模塊實施時間不長,教學資源不夠豐富,很難像其他模塊一樣獲得海量的試題;主觀而言,高中生學習時間緊張,不可能也沒必要采用題海戰術。所以,用于訓練的試題要少而精,旨在搞清考核指向,學會舉一反三。學生做題過程應該規范認真,注重通過做題提升思維品質,如審題的細致全面、答題的規范嚴謹。其實通過模塊學習和訓練來“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本身也是《課程標準》中學業要求的重要內容[2]。試題的來源,可以是自命題,也可以是《邏輯與思維》教材先用地區的一些高質量試題,還可以是對各類邏輯學教材中試題的適當改編。

(二)生活運用

學以致用,學了《邏輯與思維》模塊的相關知識、掌握了科學思維方法之后,學生應該回歸現實生活將其用于認識和解決問題。教材上的習題通常是情境良構問題,材料高度結構化,答案具有確定性。通過習題訓練,學生能夠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熟練程度,但很難獲得在開放環境中靈活運用科學思維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比習題訓練,教師選取生活實例去操練學生的實際運用,更能提高學生科學思維的規范性及在矛盾分析和問題解決中的創新性。這對提升學業質量水平更有意義。具體做法,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業,也可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等。如在國際禁煙日前夕,筆者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制作一張禁煙宣傳海報,要求用到思維的兩種基本形態,充分體現創新思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開動腦筋,既制作出了圖文并茂的海報,又充分訓練了抽象思維、形象思維,提高了創新思維能力。

四、落于素養:實現課程目標的核心舉措

本輪課改提出了開展議題式教學、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等一系列新理念,如何在《邏輯與思維》模塊教學中落實這些理念,是受訪教師深感困擾的問題?!墩n程標準》最突出的特點是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并把培育核心素養確定為課程基本目標。教師要在推進新教材的實施時聚焦核心素養,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落實核心素養,如此,就能牽住新課改的“牛鼻子”,把握住新課標的基本精神。高中思政學科的課程目標是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四大學科核心素養,而《邏輯與思維》模塊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育科學精神素養,兼及其余素養。因此,在推進《邏輯與思維》的教學實施時,教與學的一切活動最終都要將落點置于培育科學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之上。

(一)淡化概念教學

《邏輯與思維》模塊中有很多專有名詞、概念、術語,教師如果把教學重心放在這些上面,不僅自己教的過程會很枯燥,學生學的壓力也會很繁重。從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出發,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淡化概念的解析,不要讓自己落入知識教學的汪洋大海之中,在訓練時應該淡化概念的背記,更關注思維規則規律的理解和科學思維方法的運用。其實,統編教材的編者已經有意識地減少和淡化了概念表述,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朱明光多年前就提出了“針對學術概念,淡化定義”[3]的觀點。概念性知識的掌握是理論學習的起點,也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和基礎,但核心素養的獲得絕不等于死記硬背大量概念性知識,而應該是在理解主干知識基礎上的學科思維的發展、學科能力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必過于關注概念的講解和分析,而要把重點放到概念的理解和科學思維方法的運用上。

(二)重視情境設置

所謂核心素養,就是“個體在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4]。不論是核心素養的培育還是評價,都需要設置各類復雜程度不一的情境。情境素材的來源,可以是各科各類的學習內容,也可以是校園活動場景或社會生活情境。情境設置的原則有兩條:一是要與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成長經驗、社會經驗相聯系,便于學生理解接受;二是要與特定的教材內容相聯系,指向明確、針對性強。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墩n程標準》提出,要“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5],而構建活動型思維課堂是《邏輯與思維》模塊落實活動型學科綜合課程的具體要求?;顒有退季S課堂應該以精選的議題作為引領,設計序列化的議學活動,實現科學思維生活化、生活科學思維化的統一。這些議學活動,也應該在各類鮮活生動的議學情境中展開。

(三)突出思維訓練

統編教材不同的模塊承載的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各有側重,《邏輯與思維》模塊尤其關注學生科學精神素養的培育?;凇哆壿嬇c思維》模塊的工具性,科學精神素養具體體現在:通過科學思維的訓練,提高學生運用科學思維解決復雜問題的技能,最終使學生能“運用科學思維探索世界、認識世界”[6]?!墩n程標準》對學生掌握科學思維的具體要求是:學會遵循邏輯思維的規律;把握辯證思維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正確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觀察和理解社會,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7]。因此,在《邏輯與思維》模塊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思維技能的訓練和科學思維的實際運用,幫助學生學會在實踐中應對復雜局面,進而創新性地解決復雜問題。具體來說,第一單元訓練的重點是理解科學思維和掌握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第二單元的訓練重在形式邏輯規則的演練運用,第三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辯證思維的理解應用,第四單元的訓練要更重視置于現實生活情境之中鍛煉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四)關注價值引領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教學應基于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最終指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邏輯與思維》模塊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思維技能訓練,又要關注思維訓練背后的立場糾偏和價值引領問題?!哆壿嬇c思維》模塊的主編王習勝教授指出,開設《邏輯與思維》課,并不只是為中學生增加一門培養思維方式、訓練思維技能的課程,而是承載著提升思維素養和增強思政素質等多維教育使命[8]。在邏輯思維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各種邏輯錯誤,駁斥詭辯,培養堅持真理的精神品格;在辯證思維的學習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提高把握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力,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創新思維的學習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堅定以創新創業推動時代發展的志向。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全書的學習,掌握科學思維的基本要求,并在科學思維的幫助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2][5][6][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9,31,42,29,31-32.

[3]朱明光.走出困境的選擇:新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三大看點[J].課程·教材·教法,2007(3):55-61.

[4]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4-7.

[8]王習勝,楊希.“邏輯與思維”教育的多維使命[J].課程·教材·教法,2022(2):29-34.

猜你喜歡
教學實施課程目標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國內外高中化學課程目標比較與啟示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翻轉課堂”在高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基于能力遞進的中高職課程銜接方案
校本特色課程的教學實施與評價
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成人教育中的運用分析
一場及時的春雨
歷史課程目標及其分類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