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

2022-05-31 11:26孔娜
高考·下 2022年12期
關鍵詞:課堂教師教學

孔娜

摘 要:教育教學改革倡導“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重要思想,要求教師在具體授課期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其實,學習并不只是信息的獲取、儲存與提煉,而是學生針對新舊知識進行同化、順應和主動構建。以往,教師會將自身視為學習的主導者、設計者,學生是儲備知識的“容器”。新時期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自身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否能夠得到發揮,是否能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文章在新課改背景下,從高中地理教學角度出發,提出適合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方法,希望能夠對提高教學實效有所助益。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地理實踐力

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主要指的是學生在長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具體實踐鍛煉形成的能完成某種任務的能力。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地理理論基礎,因為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與地理知識的學習之間具有密切關聯。高中地理課程教材內容相對來講比較抽象,其中包含大量專有名詞,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觸及的,這對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質量,激發學生地理知識學習興趣具有明顯的阻礙作用。教師需要重視實踐次數的調整和實踐活動的設計、開展,幫助學生以直觀的方式學習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其能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一、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必要性

從實際角度出發,地理實踐的開展和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整體人生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首先,地理實踐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能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不再以理論講解為主,使地理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讓內容的吸引力更強,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當中;其次,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容置疑,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利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深度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發散,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最后,能讓學生以自主的方式設計地理實驗方案,完成數據的搜集、觀察、記錄,使學生能針對地理問題進行推理、分析、解釋、概括。同時,通過合作性實踐的開展,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識??梢?,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已成為教育教學的目標。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高中生實踐力培養現狀

(一)教學以“灌輸”為主

毋庸置疑,某種情況下,灌輸式教學模式確實能適應經濟發展背景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能滿足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用最短的時間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但是,長期的灌輸式教育,其弊端更加明顯[1]。首先,機械化的教育模式讓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弱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背誦、復習知識,導致學生嚴重喪失自我意識。其次,灌輸式教學使教師坐在課堂中的主導“寶座”上,學生實踐力是否得到有效培養與提升,主要取決于教師所進行的課程設計與安排,這是“培養學生實踐力”目標無法實現的主要原因。

(二)內容較多,課時緊張

與其他學科相比,地理課程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空間思維、邏輯推理、讀圖、識圖等能力[2]。所以,對于部分學生來講,學習地理知識難度是相對比較大的,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實際執行情況并不理想,部分高中所設置的地理課時相對較少,導致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忽略了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一方面,教師為了快速完成教學任務,忽視學生的實踐鍛煉。而且,長期接受灌輸式教育的學生缺少良好自主意識,無法自主進行實踐探究。另一方面,地理學科中存在大量抽象知識,需要學生具備充足的實踐經驗才能加以理解和應用,這也就導致高中地理教育走進了“脫離實踐教學”的惡性循環。

(三)教材與實踐需求脫離

教材是高中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基礎,具有大量實踐要求的地理教材是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的保障。但是,當前部分高中所應用的地理教材主要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并未提出更多的實踐要求,學生無法在課后根據教材要求進行有效的實踐活動。

三、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有效策略

(一)堅持以生為本,培養實踐意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具備正確的認知,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生的興趣、需求、喜好而實施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實效。高中地理課程中大部分內容與現實生活的關聯相對比較密切[3]。所以,教師在實施地理教學期間應該重視教學與實踐的聯合,開展針對性強的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以“常見天氣系統”有關知識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呈現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幾種天氣現象,并根據不同的天氣類型讓學生成為天氣播報員,制作天氣預報。在學生進行探討時,可以選擇代表播報天氣預報,其他學生需要認真聆聽并及時補充有關內容。這種方式能讓學生針對不同天氣的類型以及形成的原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而且,在這一活動結束后,學生在后續知識學習時可以繼續借用這種方法,使整體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又如,在學習“鋒面氣旋”有關內容時,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講學習難度較大。所以,教師可以進行教學分解:清晰繪制等壓線彎曲最大部分,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共同探討低壓槽的特點,鼓勵學生探究低壓槽和低壓中心之間的關聯,指引學生繪制低壓中心近地面氣流運動方向,然后總結鋒面氣流的特點,結合教材中的知識,探尋雨帶位置,并將其正確標注出來。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能讓學生快速掌握地理規律,并理解不同地理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學生產生問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點撥,讓學生將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使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逐漸具備良好的實踐意識。

(二)做好教學設計,調動參與欲望

當前,大部分教師都清晰地意識到教學設計具有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4]。所以,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認真做好教學設計。在具體教學設計期間,應從課程內容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重點劃分等多個方面出發,讓教學過程更有計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地理實踐欲望。在具體教學期間,要想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需要體現教學設計生活化特點,讓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聯系得更加密切,使學生能借助生活經驗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更多地理知識。

以“產業活動”有關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有河流、礦場、煤炭、城市公路、鐵路等要素的圖片,要求學生在教師所展示的圖片中標注出鋼鐵工業、服裝廠等工廠位置,并說出自己標注的理由和思路。學生在針對產業活動展開深度剖析時,會主動運用自身所學習到的知識以及現實生活中積累的經驗,認真做好解釋,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實踐的欲望和興趣。

(三)開發校本課程,設計研究專題

雖然高中地理包含的知識范圍比較廣、涉及的方面比較多[5],但由于學校設置的課時數量比較少,教師又有著較大的教學壓力和責任,導致部分教師無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花費更多的精力、時間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更重視學生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這就說明,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需要開設第二課堂,應與課外空間進行有效融合。學校應該與地理教師共同研發具有區域特色的校本課程,設計研究專題,組織興趣小組,開發第二課堂,并將其作為評價學生綜合素養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參與校本課程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在自主探究中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處區域,分析區域中重點項目,也可以開發其他資源,如工程建設、景觀設計等,然后設計與其相匹配的校本課程,組織學生針對本區域的社會、環境因素等進行調查,分析項目開展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針對其前景進行推測,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夠以謹慎的態度、眼光分析事物的優點和缺陷。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我國對校園所處區域頒布的政策,指導學生從地理角度分析自己所處城市的優勢及未來經濟發展的機會,或者其他區域并不具備的條件,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結合生活元素,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地理學科中的知識概括了現實生活中所出現的自然現象,與實踐的關系非常密切?,F實生活中的部分事物和問題都與地理知識存在深度關聯。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巧妙結合生活元素,讓抽象知識更加具體,讓復雜、難學的知識變得更加簡單,使學生通過直觀的方式感受地理知識描述的內容,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活動,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對生活、社會形成深度認知。

以“地表形態塑造”有關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重點介紹本章節知識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所處區域,分析家鄉的地貌特點,適當介紹優勢資源,如旅游、文化、歷史等,鼓勵學生分析家鄉的缺點,針對家鄉的未來發展進行預測和分析。同時教師指引學生利用相關地理素材判斷家鄉氣候,總結家鄉氣候特點,針對家鄉的自然環境提出有效建議,發揮家鄉的優勢,拓展產業的發展空間,構建完善的產業鏈,使學生能主動將自身的生活閱歷與所見所聞結合在一起,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難題,讓學生對人地關系協調發展形成正確認知,逐漸具備良好的地理實踐力。

(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實踐熱情

在地理教學中,學生所具備的實踐熱情的程度對于最終的課堂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調動學生的實踐熱情,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實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更重要的是保證實踐內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方式,創設與實踐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出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的實踐熱情更加飽滿。

比如,在學生自主學習“超級月亮”“藍月亮”等有關天文現象的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電子設備,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播放與本次課堂知識相關的科教視頻。視頻中主要講述了以上天文現象,而且這段視頻中計算機模型呈現了地月系、太陽系等不同天體之間的繞行關系,也展現了天文現象的場景,加上視頻中生動的語言描述,能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學生能夠被天文現象的場景所震撼,在教學情境的輔助和引導下,調動學生的實踐熱情。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學習任務,讓學生利用多元化工具觀察天空,并將觀察到的場景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或者直接利用通信設備拍照,將其上傳到班級的學習群組中,在分享的過程中與同學、教師展開熱烈探討?;蛘?,可以要求學生與家長進行戶外探險,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觀察不同區域天空中呈現的場景,并進行對比、分析和交流,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信息,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讓學生能將知識學得更加扎實,逐漸形成良好的地理實踐力。

(六)開展實踐活動,促進能力提升

實踐活動的開展能促進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提高。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學習時間相對較緊張,所以,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與教學方案保持一致。而且,在實踐活動開展期間,不能只簡單地選擇時間,而是要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均衡發展,實現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目標。

以“洪澇災害”有關教學內容為例,部分學生在學習本課程知識時無法針對災害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在學生所處城市中的某個地方出現洪澇災害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社團活動時間進行實地考察,將班級學生劃分成能力、人數均衡的小組,每個小組需要負責某一部分的任務,隨后進行整理,在課堂中闡述自己的內容,分享自己的實踐結果。這一活動能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收集大量資料,也能了解洪澇災害出現的主要原因,并立足自身所學,提出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案。雖然實踐活動的開展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但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讓學生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地理實踐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是非常重要的舉措,也是調動學生主動性的良策,是優化課堂結構的有效方法。本文結合高中地理教學重點內容,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情感體驗,在保證合理性、可行性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從生活元素的融合、校本課程的開發、社會實踐的拓展等角度總結了培養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琳.“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虛擬仿真實訓室建設實踐研究[J].福建建材,2023(1):100-103.

[2]牛明,耿文強.地理高考復習中“兩思”課堂建構的實踐與探索:以“百年復興夢,鐵路新征程”為例[J].地理教學,2023(1):23-26.

[3]余立琦,方向陽.基于區域認知素養培養的“一境到底”教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實踐:以“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為例[J].地理教學,2022(24):31-34,13.

[4]鄢凱.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校園地理實踐活動設計:以校園積水現象的考察為例[J].地理教學,2022(24):22-26.

[5]劉著.新課標視域下指向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初中生戶外實踐活動設計探究:以“廣州市城市內澇與下墊面關聯性研究”為例[J].地理教學,2022(23):36-39,45.

猜你喜歡
課堂教師教學
甜蜜的烘焙課堂
最美教師
美在課堂花開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教師如何說課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