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趣·樂讀·得法

2022-06-01 19:58樓琳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22年5期
關鍵詞:伯牙知音文言

樓琳

統編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大幅提升。那么,教師要如何教學文言文,才能讓學生愛上文言文,實現文化傳承呢?

一、激發一點興趣

學生之所以看到文言文就害怕,一是因為文言文拗口難讀,二是因為文言文與學生的生活有距離。教師要讓文言文變得有吸引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

(一)趣味導入

學生接觸一篇新的文章,總會由題入手。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課題對課文有整體的印象。比如,教學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時,教師先問學生姓什么,然后問他們還知道哪些姓氏,引導他們回憶背誦一年級所學的《姓氏歌》,最后出示課題,讓學生說說故事的主人公姓什么。學生齊說:“司馬,是復姓?!苯處煆膶W生的學習經驗入手,解決了課題朗讀中的難點。之后,教師由司馬光的姓氏引出人物的生平,讓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內容,對文言文有初步的印象。

(二)讀演生趣

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仔細認真看,專心致志想,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比如,課上拓展閱讀《貓捕魚》,其內容如下:“缸中有金魚,一貓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墜水中,急躍起,全身皆濕?!苯處焼柕溃骸啊ё銐嬎?,你覺得會是什么樣子?能演一演嗎?”兩名學生表演小貓落水的樣子?!斑@就叫——”學生齊答:“全身皆濕?!苯處熥穯枺骸斑€趴著?”表演的學生反應過來,縱身跳了起來。其余學生笑答:“急躍起?!闭n堂就在師生協作、讀讀演演中走向高潮,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

(三)讀后趣寫

課堂上,教師要帶著學生循序漸進地品讀,創設情境樂讀,實現讀寫合一。以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你有見過類似的爭辯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創作文言新篇《兩小兒辯 ? ?》。依托文本,扎根生活,在趣讀趣寫中,學生培養了語感,感受到了文言文之“趣”。由此,文言迸發出了新的活力。

二、讀出一點韻味

古人有“因聲求氣”之說?!奥暋敝腹澴?、音調,“氣”指情感、氣勢??梢娢难晕慕虒W要重視朗讀。

(一)讀懂“文言”

只有教師“讀”的指導做到“實”“適”,學生才能讀出文言味。以六年級下冊《學奕》為例,“讀”的指導可分為四個層次:(1)“音”,字正腔圓,讀準字音。教學中關注兩類字。一類是多音、多義字,如“智”“弈”“繳”;一類是生字,如“弗”“鴻”“鵠”。(2)“斷”,抑揚頓挫,讀出節奏。指導難讀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為是其智弗若與”,根據關鍵字“之”“智”“與”的意思,判斷何時停頓。(3)“意”,心領神會,讀出意思。在理解文句的意思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為是其智弗若與”,故事中的哲理呼之欲出。(4)“情”,情景交融,讀出情境。同桌合作,練習朗讀“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感受人物的神態和動作。

(二)讀懂“意境”

要想感受文言文中的意境,肯定離不開讀。為了破譯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的情感密碼,領悟意境之美,教師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引導學生說說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高山。學生展開想象,自由敘說。教師再讓學生把自己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帶入朗讀中。讀后,教師問學生剛才還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流水。學生再度展開想象。最后,教師小結:“不論伯牙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鍾子期都能夠懂得?!贝藭r,《伯牙鼓琴》中那一縷知音情愫,在學生的心中蕩漾開來。文言文中的那人、那景仿佛就在眼前。

(三)讀懂“文化”

文言文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需要在課堂中被學生讀出來。如《伯牙鼓琴》中的“高山流水”已成為知音文化的符號。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文中兩個‘善字道出了兩人成為知音的原因,一起誦讀?!睂W生讀完后,教師繼續引導:“一個善鼓,一個善聽。伯牙還會鼓什么?子期還能聽出什么?”學生伴著《高山流水》的音韻,欣賞知音圖片,自由誦讀,展開想象,感受什么叫“志趣相投”,對“知音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積累一點方法

唯有多背誦,學生才能培養文言語感,才能了解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一脈相承的關系,才能領悟文言文的語言之美。

(一)“還原”文言之韻

所謂“還原”,是指將生澀的文言文用簡潔的現代文來表述,進行文白對讀,最終做到熟讀成誦。以《兩小兒辯日》為例,教師引導學生相互練說,他們很快就對文言文的意思了然于心。在文白對讀中,學生淡化了對內容的關注,轉而重點關注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從中體會到不同于現代文的語言之美。

(二)“提問”文言之義

有的文言文邏輯性較強,人物個性鮮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言文后互問互答,完成背誦。比如,教學《學弈》時,可以設置以下問題:(1)弈秋是什么人?(2)故事中的“其一人”是怎么學的?(3)另一人是怎么做的?(4)他們的學習效果一樣嗎?(5)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不知不覺將文言內容銘記于心,在體會文言文特質、感受文言文魅力的同時,獲得語言上的發展。

(三)“聯想”文言之蘊

插圖是學生背誦文言文時的有力幫手。在六年級上冊《書戴嵩畫?!返谋痴b環節中,學生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回顧故事情節,快速地想到畫上的牛,于是“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一句呼之欲出。

綜上,教學中激發一點興趣,讀出一點韻味,積累一點方法,追求文言并重、文道共生,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開啟文言文學習之旅。

參考文獻:

[1]羅才軍.語文問道[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2]李莉.讀出來的味道:小學文言文誦讀教學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15(2).

(浙江省義烏市實驗小學 ? 322000)3378F8DE-674F-4165-AA23-F09749555766

猜你喜歡
伯牙知音文言
晏殊的忘年知音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曹娥廟
高山流水
活用課外資料 助力文言教學
文言之美美不勝收
壯鄉三月趕歌圩傳歌傳情傳知音
熟讀精思 尋求規律
伯牙:自然是最偉大的老師
伯牙學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