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與體驗探討

2022-06-02 11:23鄧華
中國新通信 2022年6期
關鍵詞:閱讀體驗互聯網+互聯網

【摘要】? ?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很多便利,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技術發展,“互聯網+”概念孕育而生,受此影響大眾的閱讀方式也發生著變化,中職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教育也不斷緊跟“互聯網+”的發展步伐,充分地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為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提供技術上的優勢和改革,使大眾更好接受漢語言經典作品文化。

【關鍵詞】? ? 漢語言文學經典? ? “互聯網+”? ? 閱讀體驗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智能終端的智能化應用,人民大眾的閱讀習慣發生了一定變化,使得傳統的閱讀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中職教育中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傾向于休閑式的網絡文學,而經典漢語言文學則淡出了學生的視線,互聯網需要和漢語言文學有效地進行結合,找到合適的方向和途徑才可以更好地提供經典文學閱讀體驗。

一、“互聯網+”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的現狀

(一)“互聯網+”文學經典閱讀的概念

理清“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漢語言文學經典這一概念,要從“互聯網+”和文學經典這兩個角度出發,籠統地說,“互聯網+”依托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首先有了互聯網的普及和傳播,再將互聯網的成果運用在社會各個層面和領域之中,形成基礎設施和現實工具。文學經典閱讀的概念在長久的互聯網負面影響之下,導致學生認為是枯燥乏味和晦澀難懂的純文學閱讀,這樣地理解顯然是不對的,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文學經典閱讀是指大眾廣泛認可,在當下依然可以提供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形成正向價值觀的名著經典讀本。[1]而“互聯網+”文學經典閱讀的概念就是將二者相結合,互聯網和文學同時體現在網絡終端,提供給廣大群眾閱讀。

(二)“互聯網+”文學經典閱讀的意義

漢語言經典文學匯聚了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思想和文化領域占據著領導地位,給當代學生帶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起到規訓和引導的作用,在經典文學的熏陶之中,修身養性,洗禮精神,進行品德上的修煉和思想上的改造,使學生可以在精神和品質上成為正能量的人。融入了互聯網的幫助后可以更好地傳播這一信息,可以有更多的媒介和運用方式進行指導和教學,輔助學生更好地吸收文學經典,減少傳播上的障礙和阻力,使之更好地理解和獲取經典文學背后的意義。

(三)“互聯網+”文學經典閱讀的現狀

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文學作品受到其背景的影響在創作上有不同的內涵和意義,數字化傳播的方式超越了紙質的印刷傳播方式,也就是生成創作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在數字的世界中,創作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但是在這種更加便捷的創作方式之下,創作本身變得不再有魅力,漢語言出現了通俗化和空心化的特點,精英階層的創作不再受到大眾的關注,弱化了深度和思考空間,其具有教育意義的漢語言經典越來越不能夠滿足網絡閱讀的趣味。另外閱讀的方式產生了質的變化,現在學生的閱讀媒介不再依賴于傳統的紙質書籍,而轉向了更加便捷的移動終端。

二、“互聯網+”時代和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之間的矛盾

(一)二者矛盾之間的負面影響

互聯網的介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多了閱讀的渠道和獲取資源的方式,但是又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閱讀,使得閱讀缺乏質量,這造成“看似什么都看見了,實則什么也沒有看見”的虛假繁榮。[2]網絡環境的下的創作空間比較大,所以創作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信息的傳遞雜亂無章,干擾了正常的閱讀體驗,不僅不能給學生帶來正向的閱讀,很有可能對于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產生一定的沖擊。往往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閱讀變得泛泛化,斷章取義,對于閱讀的內容碎片化和淺薄化,不再有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對于創作者而言這樣的創作也只能迎合學生的趣味,進行表層的創作,不再追求表達和藝術價值,沒有長時間的沉淀和思考,最終導致文學創作不再具有自己的定位,也弱化了肩負的教育意義和使命感。

(二)二者矛盾之間的正面影響

二者之間最主要的在于突破了學生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擁有了一個新的社交平臺,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傳播的機會,可以在互聯網上討論和表達意見,甚至是可以進行跨國交流,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經典文學交流,對外輸出漢語言的能力也再一次提升。除此之外,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形式,例如:有聲聽書、眼動儀讀書、圖文講解等。這一技術的普及極大程度上的解放了學生的視力,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閱讀,帶來更多正向的閱讀體驗,簡化了閱讀的難度,增強了閱讀的吸引力,特別是在文字的轉換上有了質的改變,將外語和繁體字轉換成簡體中文,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閱讀的學習成本,正面的影響最主要的在于提高了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

三、“互聯網+”與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之間的聯系

“互聯網+”與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聯系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互聯網為閱讀帶來了更多的資源和閱讀的渠道,在學生進入到圖書館中可以通過智能移動終端查獲經典文學作品,甚至可以找到實體市場上難以找到的孤本,一些在實體市場上因為經濟效益不好而不再印刷的書籍,也可以通過數字的方式進行轉化、保留,供學生查找,在閱讀的地點和閱讀方式上也有更大的靈活度。其次,經典閱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互聯網,幫助清理了網絡環境。網絡環境下的閱讀環境可以對于文學作品進行引導,所以學生不太會接觸到不適宜的文學作品,在閱讀選擇上有一定的指向性,營造出有助于學生成長環境的閱讀環境。

四、“互聯網+”背景下經典閱讀的特點

(一)極大地提高了豐富度

隨著信息網絡的建設,網絡已經在大眾的生活中觸手可及,廣泛地運用在了工作和學習當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學習資料,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可以快速地找到對應的書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傳統的實體書店帶來的落后性,對于書籍的傳播和反饋也帶來了積極的意義。但是也由于書的種類繁多,互聯網得不到管理,一些本不該學生閱讀的書目會被學生閱讀,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對于學生產生一定的危害,小到導致認知上的偏差,大到對社會有一定的不安定因素。[3]

(二)極大地提高了及時性

相對于傳統的紙質閱讀,數字化的電子閱讀更加地具有及時性,只要學生有相應的閱讀設備就可以實現快速閱讀,目前的互聯網環境正處于信息爆炸的階段,閱讀的資源更新較快,卻缺乏消化和理解的空間,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閱讀時呈現出了一定的快餐式的閱讀特點。這種及時性還給學生造成一種“有不懂上網找”的錯誤價值觀,使之學生過分地依賴于網絡,不再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進行的是淺閱讀。

(三)帶有一定的商業屬性

在學生的書籍查找中會發現一些書籍并不是免費對外開放的,需要會員費用或者是進行充值,這就是“互聯網+”閱讀方式的一大特點,也是運營商的主要盈利手段之一,這樣的趨勢之下使得網絡閱讀平臺的經營水平得到了提高,學生也可以進一步對于經典文化閱讀重視,而不會出現“免費的就是不重要的”錯誤心理產生。這種商業屬性也可以帶給學生一定的創作想法,可以促使學生將自己的觀后想法,轉換成不同的版本進行二次創作,這使得文化傳播的效果大大得到了提高,也激發了學生對于經典文學閱讀的積極性。

五、基于“互聯網+”背景中職院校如何有效開展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與體驗

(一)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閱讀教學模式

為了讓中職生更好地接觸與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改變原有閱讀教學模式非常必要,結合目前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在此基礎上融合與利用互聯網技術,收集與整合現有漢語言文學經典資源,以音頻、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現經典文學作品,一方面通過創新閱讀教學模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以符合學生學習與發展特點的方式來幫助其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提升閱讀體驗同時,也能有效保證學生閱讀質量;另一方面將漢語言文學經典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進行閱讀,是漢語言文學經典在閱讀過程中出現不同語調變化,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核心主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且活躍的閱讀氛圍,使其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閱讀中,細致地品味古典文學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魅力,進而達到增強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例如,在實際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前提制作好的視頻課件或音頻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幫助教師將漢語言文學經典合理化導入課堂教學中,在此基礎上豐富與完善教學內容,通過閱讀與接觸不同類型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拓寬學生文化視野,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自主性,從而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潛在的教育價值。

(二)拓展多元閱讀渠道,加深對經典作品的理解

現階段正處于互聯網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普及與應用,不僅為人們生活、工作以及學習提供了便利,就教育教學工作而言,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作為中職院校教學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提供一個可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的教學環境,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閱讀體驗。因此,教師應注重閱讀渠道多元化拓展,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不應被局限在課堂教學中,而是課堂外部延伸與拓展,合理利用互聯網中潛在資源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建立一個多元化閱讀平臺,讓學生以多樣性閱讀方式來不斷提高閱讀效率,通過不同渠道來認識和理解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所想表達的含義。[4]例如,可定期開展閱讀主題活動,如以莎士比亞的古典戲劇文學作品為主題,引導學生自行收集與“莎士比亞”相關的資料信息,選取其中某一部作品進行創作,并在主題活動中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創作故事情節過程中,需要對相關古典戲劇文學作品進行細致閱讀,閱讀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切實體驗作品中所蘊含的藝術魅力,降低作品含義理解難度,繼而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質量。

(三)立足學生行為習慣,選擇性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

閱讀與體驗漢語言文學經典,本質目的是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切身體會作品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魅力,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類經典文化作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也能起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就中職學生而言,其認知能力、判斷能力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準確識別網絡中潛在的不良信息,當被不良作品誘惑時,極易導致學生產生錯誤的思想價值觀念,致使學生誤入歧途,進而對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帶來嚴重影響;虛擬性、開放性是互聯網明顯特征,雖然為學生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提供了方便,但學生并不能辨別具有消極思想的文學作品。因此,教師在開展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時,教師應立足學生行為習慣,結合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本質,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選擇符合心理特點的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既能引導學生對自身不良行為習慣進行反思和改正,又能幫助學生端正閱讀態度,形成正確價值觀,完成個人品格健全。

教師應正確認識“互聯網+”背景的雙面性,借助積極影響作用同時,也要對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給予高度關注,選擇合適的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進行閱讀與體驗,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有效將“互聯網+”與中職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深度融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打破閱讀時空局限,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環境。[5]

(四)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閱讀平臺,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與體驗需要

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使得互聯網技術發展愈加成熟化,被廣泛應用于各行業領域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中職院校作為培養復合型人才主要教育陣地,承擔著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與輸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重要職責。其中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開展,對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弘揚與傳承傳統文化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閱讀體驗,根據目前中職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實際情況,以學生閱讀與體驗需要為導向,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等其他先進技術手段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閱讀平臺,將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導入到平臺中,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線上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打破時間與空間上的制約,提升閱讀便捷性。

現代文化教育觀提倡與強調,不僅要教授專業知識,也要注重學生道德行為規范的培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因此,教師應在平臺上多引薦一些具有培養價值觀的經典作品,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探究,體驗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中潛在人文精神與核心價值觀,從而實現將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教育價值在中職教育教學中最大限度發揮。

(五)完善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創建良好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環境

基于“互聯網+”背景,中職院校開展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前提,必須要保證基礎教學設施建設完善性,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更加有利于保障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各項活動順利開展。課堂教學中所涉及計算機、多媒體等設備應配備完善,一方面為經典閱讀與體驗教學開展提供便利,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與體驗需求;另一方面教師個人應注重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的篩選,做到針對性閱讀,才能將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潛在教育價值充分顯現,在閱讀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性指導,及時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對經典作品進行深度閱讀。同時也能承擔起弘揚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背景之下為漢語言經典閱讀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學生閱讀優秀的古典文學不僅僅豐富了理論知識,更為學生提供了精神建設,在中職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促進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推動中職教育線上和線下兩方面閱讀同步發展,提高經典閱讀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助力書香中國建設。

作者單位:鄧華? ? 湖南省婁底市冷水江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參? 考? 文? 獻

[1]鄒茗瑋.探究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與體驗[J].作家天地,2021(08):5-6.

[2]陳明.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與體驗探究[J].牡丹,2021(02):71-72.

[3]王志剛.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的閱讀與體驗探討[J].品位經典,2020(12):19-21.

[4]卓瑪草.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J].青年文學家,2020(15):30-31.

[5]鐘躍華.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J].品位經典,2020(05):57-58.

猜你喜歡
閱讀體驗互聯網+互聯網
傳統出版突圍:構建出版核心競爭力
個性化定制環境下的自動排版研究
讓個性化閱讀煥發生命的活力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緊扣學生躍動的脈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