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促進高中生物學教學方式的轉變

2022-06-03 19:03朱滿秀
速讀·上旬 2022年3期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高中生物教學方式

朱滿秀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亦邁向了一個新高度?;ヂ摼W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更為生動、豐富的課堂情境,較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正在悄然轉變,與以往的教學模式相比,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促進教師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高中生物;教學方式

一、引言

在高中的教學科目中,生物學科的內容與人們生活最為密切且涉獵范圍廣泛,小到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和組織器官等層次來了解生命活動,大到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層次了解生命的活動規律,其中涉及人類的衣、食、住、行等。因此,學生不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還需有專業的實踐操作能力。在互聯網的環境影響下,教師和學生都能享受互聯網帶來的豐厚優渥的資源,教師的教學策略更全面,學生的學習途徑也更為多樣化,能夠有效地推動高中生物教學相長。

二、長久以來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薄弱

長久以來,高中教師大多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地學習,課堂乏味沉悶,枯燥無趣。與當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完全背道而馳。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少有機會發表自身的見解,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逐漸喪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只停留在淺層,從而只能依靠死記硬背來加深印象。

(二)教師占主體地位,“教”大于“學”

據調查數據表明,當今高中生的生物知識大多來源于教師的教,教師怎么教,學生便怎么學,教師的個人素養直接決定了學生個人的學習水平,而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主導位置,導致學生過于依賴教師,更多的時候學生是在接收知識,而非是學習知識,從而缺乏自主探究、創新、實踐的能力。學生變成了一臺接收機器,而教師的教學亦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三)生物實驗課堂未發揮其功效

生物學科離不開科學實驗的探究、實踐,而現下大多數高中學校并未配備相關的實驗室與實驗器材,導致教師無法很好地開展實驗課堂教學。在以往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只呈現基本的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因條件的制約,無法深挖實驗的細節及實驗的詳細過程,更沒法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因而實驗課堂的教學結果是學生囫圇吞棗,無法理解實驗的深刻內涵。實驗本是生物學科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實驗,能使學生較為直觀地了解事物的形態、特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而因學校實驗設施的欠缺,學生只能走馬觀花地學了一遍,可想而知,學生的實驗學習效果是不盡如人意的。

三、互聯網環境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變革

(一)多媒體激趣教學,加深學生的認知理解

興趣是驅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的主要因素,教師應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主地融入課堂教學進行高效地學習。對此,教師從互聯網中尋找適宜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來增添課堂的生趣,加深學生的認知理解。

例如,在高中生物人教版“DNA的結構一節教學內容中,學生對于DNA知識的理解過于抽象。對此,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來認識DNA的形態。接著,教師在將具體的DNA結構圖放映出來,根據結構圖的指示來引導學生逐步了解DNA是如何構成的,幫助學生搭建起整體的框架以及講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史。再者,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關DNA的短視頻,將原本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學生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可組織學生之間分享心得,自由說一說DNA結構的組成,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促使學生全面掌握DNA結構的知識點。

(二)開啟微課學習,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時間上難免顯得有些局促,因此,教師在內容講解時大多都是一概而全,并未較好地顧及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而微課的引進,打破了傳統學生學習上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作微課,讓學生在課余的時間也能進行針對性學習。

例如在學習“種族的數量特征”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先將各個種族之間的人口分布、種族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出錄和遷入率以及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這些信息制作成一個微課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做好一個課前預習的工作。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有關種族的信息后,教師再進行授課,學生就會顯得得心應手更多,無論是學習效率還是上課效率都將會大大地提升,有計劃地教學會使學生在學習上事半功倍。

(三)優質課堂,共享網絡教學資源

互聯網的教學資源為教師與學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新天地,學習是多方位的,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互聯網上的優質課堂,感受來自教育專家們的精彩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充學生的生物知識儲量,使其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學習,提升學生生物的學習水平。

例如,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的教材內容中,主要讓學生學習關于《分子與細胞》的知識,那教師在學生真正進入學習之前,先從互聯網上搜尋“科學訪談之施一公院士談微觀生命世界”這檔節目,讓學生們從專家的視角下來認識微觀世界,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學生對“分子與細胞”的學習興趣,通過施一公院士的交談分享,讓學生對微觀生命世界有初步的認知,為本學期的“分子與細胞”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互聯網上的充足的題庫也為學生對知識的強化鞏固提供了保障。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下高中生物教學的革新離不開互聯網的功勞,但互聯網其本身存在著利與弊,因此教師不能過度地依賴互聯網,而是根據學情需求,將互聯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真正滿足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中銀.基于“互聯網+”的高中生物混合式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08):23-24.

[2]鄒家位.淺談互聯網促進高中生物學教學方式的轉變[J].中學生物教學,2020(02):27-28.

猜你喜歡
互聯網技術高中生物教學方式
“真”學習: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改進
淺談新型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困境及解決策略
網絡時代大學生信仰教育問題探析
互聯網技術在廣播電視領域的應用與探究
手機銀行發展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研究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基于在線教育的大數據研究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