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及方法的探討與實踐

2022-06-05 13:55丑玲
速讀·上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教學模式

◆摘? 要: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是口腔醫學專業基礎核心課程。該課程內容繁雜,部分知識內容抽象,傳統講授法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本文針對本校高職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特點,分析該課程教學現狀,不斷優化教學模式,通過使用PBL教學法、模塊化教學等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學習的參與度和認可度、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

◆關鍵詞:口腔組織病理學;教學模式;探討與實踐

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屬于口腔醫學專業基礎核心課程之一,是口腔基礎醫學與口腔臨床醫學之間的一門橋梁課程。該課程內容包含了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臨床執業所必須具備的理論基礎與基本知識,是口腔醫學生未來在臨床工作中對口腔疾病診斷臨床思辨能力的理論基礎與保障。

1 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1.1知識繁雜,內容抽象

該課程分為口腔組織學、口腔頜面部胚胎學、口腔病理學三大版塊,整體課程知識范圍跨度廣,內容繁雜。在教學中由于微觀的口腔組織結構內容抽象,理論課堂傳統講授法學生難以理解,學習積極性不高。如在牙齒發育章節教學中,不同時期的牙胚發育形態需要學生發揮想象,學習難度增加。同時,該課程教學需要以大一所學的人體解剖與胚胎學課程內容作為基礎,部分學生對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做到融會貫通,當學習到口腔專業基礎知識時,會覺得學習難度大,興趣不高。

1.2專業臨床課程比重大,對專業基礎課程有所忽視

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為兩年,第三年臨床實習,總體學習時間短??谇会t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大一主要學習醫學基礎知識,大二以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頜面部外科學等口腔臨床專業課程為主??谇唤M織病理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本校當前依據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定理論課及實驗課共54學時,存在知識內容多,學時少的情況。課堂中教學任務繁重,傳統講授模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吸收。如何在有限的學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1.3學生對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重要性認知不夠

高職院??谇会t學生畢業后大多在基層醫院或民營醫療單位從事口腔臨床工作,如齲病的充填治療;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療;牙齦炎的潔牙;殘根、阻生齒拔牙;牙體缺損、牙體缺失的修復治療等口腔疾病基礎診斷、治療工作。學生普遍認為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知識在日后臨床工作中使用率不高,對課程內容的重要性了解不夠深入。然而,口腔有許多疾病恰恰是需要依靠切取局部組織作病理學檢查來確定病變的性質、類型及分化程度,對診斷和治療起決定性意義。同時,口腔組織病理學屬于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中專業基礎知識范圍,由于課程知識點范圍廣,學生對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經常成為了綜合考試中的丟分原因。所以,在課堂上老師教好口腔組織病理學這門課程,以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能動性非常必要。

2 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優化教學模式內容

2.1優化教學方法,采用PBL教學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方法是指以問題導向學習,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中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參與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

課前教師收集常見口腔臨床案例,課堂中以常見臨床口腔問題引入對應知識內容的學習。如牙齒為什么會進食冷熱酸甜食物后敏感?其原因之一可以運用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中牙體組織章節牙本質的基本結構來解釋,牙本質的基本結構有牙本質小管,由于牙釉質磨耗或牙齒自身發育等原因導致牙本質暴露,冷熱液體等刺激可通過牙本質小管進入牙體組織刺激牙髓的末梢神經而引起敏感或疼痛不適,其中牙本質痛覺傳遞的流體動力學說被較多人所接受。利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從牙齒的組織結構本身來了解口腔疾病,提高學生對學習的參與意識,了解該課程學習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培養學生臨床思辨能力,做到對口腔疾病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2 優化授課計劃,采用模塊教學

目前,在傳統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教學中,主要依據教材先學習口腔組織的組織結構特點及功能,再學習頜面部組織及牙體組織的發育和發育異常,最后學習口腔疾病病因、臨床表現、病理變化等內容。知識相對分散,邏輯連貫性不強。本次優化教學模式,通過本??谇唤萄惺业募w備課討論,嘗試打破授課計劃,選用模塊式教學。先從口腔頜面部的發育、牙的發育教學入手,學生了解熟悉了頜面部及牙齒等組織發育的時間、來源之后,再學習口腔組織學內容,最后在掌握了正常的組織結構特征后學習組織的病理變化。加強了教學與學習的連貫性與邏輯性。以牙體組織為例,首先學習牙胚的來源、牙胚的組成及形成的組織結構、牙齒的發育,然后了解牙體組織中牙釉質、牙本牙髓、牙骨質的結構特征,最后對應組織結構學習掌握常見的牙體組織疾病如齲病,牙髓病,牙體硬組織其他疾病等。

2.3優化教學媒介,加強信息化教學

教育部等六部門于2021年7月印發《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教育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信息化為主導,面向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聚焦信息網絡等方面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3]??谇唤M織病理學課程不斷優化教學媒介,加強信息化教學的應用,選擇適合本課程的信息化線上學習平臺。運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線上學習,有效補充因課程學時少,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課程,并組建學生學習團隊,教師在課前發布作業,課后上傳課件,上傳口腔病理切片圖庫等。學生可依據自身學習情況制定學習計劃,梳理學習內容,同時運用教學平臺復習病理切片圖庫,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信息化教學的運用,增加了學習的媒介,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學生學習狀況的監測,有利于了解學生學習次數,上交作業情況,對每次發布的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學情分析,因材施教。

2.4優化實訓課堂,引入臨床案例

口腔組織病理學教學除開理論課以外,離不開實訓教學,否則像紙上談兵。該課程傳統實訓課程常以顯微鏡觀察切片為主,課程內容單一,學生缺乏學習主觀能動性。通過對傳統實訓課堂進行優化,強調觀察病理切片的嚴謹性、重要性。在臨床工作中絕大部分頜面部的腫瘤以及不典型的口腔黏膜病的診斷除開臨床檢查以外常常需要結合局部活組織行病理檢查來確診,局部活組織病理檢查屬于目前比較準確可靠的,結論性診斷方法。診斷的正確與否嚴重關系到后續治療以及治療效果。以牙齦腫物為例,如病理診斷為牙齦瘤,則根據病因在去除病因刺激后可行牙周基礎治療,去除病因腫瘤甚至可自行消退,必要時才行牙齦腫物切除;如診斷為牙齦癌則會根據口腔癌分類分期行手術治療甚至頸部淋巴結清掃或放化療,治療方法千差萬別。

實訓課堂中,在口腔病理學版塊同樣以臨床案例引入教學,引導學生進入口腔醫師職業角色,學習完對應理論知識后,實訓課堂中在不告知學生切片名稱的情況下,讓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自己手中的切片,并翻閱教材對切片進行病理變化的描述,對切片對應疾病進行診斷及病理分型、分類。積極的調動了學生學習自主能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職業角色,樹立口腔醫師職業素養。

3 考核與評價

改變考核方式,選用客觀的、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在考核中進一步強調過程性考核、多元化考核。將學生成績構成比拆分為日??己?0%,實訓考核30%,期末理論考核50%三部分。日??己税ㄆ綍r課堂表現,同時通過線上平臺監督了解學習參與情況并進行統計評分。實訓考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切片考核,通過對切片的組織結構進行描述或對口腔疾病病理變化進行分析,然后寫出對應診斷;第二部分為組織學結構圖片考核,利用多媒體播放切片圖片,學生描述其組織特征。最后,期末進行理論考核。通過優化考核方式后,對于以上考核形式,本校2020級口腔醫學班有部分學生抱怨考核過程繁瑣,學習壓力大。但絕大部分學生在認識了本課程重要性之后將考核壓力積極的轉變為了自我提升內驅力,為后續口腔臨床課程的學習夯實了專業基礎。

4 結語

優化教學模式旨在提高教學質量,依據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要求,不斷優化口腔組織病理學理論及實訓教學,合理運用信息化平臺教學。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夯實專業基礎知識,為培養具備正確臨床思維能力,能用基本原理解決口腔臨床問題的口腔醫學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宋曉陵,楊麗芳等.口腔組織病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

[2]張嘉.PBL教學法在三年制??瓶谇唤M織病理學教學中的探索[J].科技視界,2020(23):120-121.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23.047.

[3]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意見部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J].現代教育技術,2021,31(08):1.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1.08.001.

作者簡介

丑玲,長沙衛生職業學院,助教,醫師,研究方向:口腔醫學臨床及教育。

猜你喜歡
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基于深度教學的高中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創新線上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語美文閱讀USE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高中英語“讀寫學思”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在復習課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