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養“學”的種子 綻放能力之花

2022-06-05 01:37林琳琦
速讀·上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計時知識結構學情

林琳琦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生為本”,由此可見學情的重要性。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教師則應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情,發展能力。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數學提問能力;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發展合作探究能力;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培養幾何直觀能力;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學情;學為基點;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倍抡n程改革的核心正是“以生為本”,由此可見學情的重要性。每個孩子的學情,就像一粒粒獨一無二的種子般,只有充分汲取了適合他生長的養分,才能茁壯成長直至絢麗綻放的一日。

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學情”一詞逐漸引起小學數學教師的關注,以此展開的教學設計、論文和課題等研究成果頗多。然而,許多教師打著學情分析為幌子,研究過程流于形式,實際教學與學情相割裂,憑借教師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學情分析等等?;谶@樣的背景,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24時計時法》一課為例,論述教師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如何真正做到關注學情,滋養“學”的種子,綻放能力之花。

國內外眾多研究者對學情的概念界定看法不一,學情一詞最早出現在黎世法的“最優中學教學方式實驗法”。加涅認為,學情是指學習者習得的特征和先天的品質。曹培英則認為,學情主要包括動機態度、學習基礎和方法習慣。下文所指的學情這顆“種子”,主要從這四方面進行探討: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

一、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點,發展數學提問能力

生活是最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狀況為起點,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為臺階,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課前學習單 班級:( )班 姓名:( )

一、我會記錄

請搜集生活中的時間,記錄在右側方框,至少3條。

比如:1、林老師上午6:00起床。

2、《最強大腦》每周五21:00播出。

3、廈門地鐵運營時間:6:30-22:30。

二、我已知道

關于表示時間的計時法,我知道:

三、我想提問

關于表示時間的計時法,我想問:

在學習《24時計時法》之前先完成課前學習單(如圖1),從學生的完成情況來看,題一出現了舊知普通計時法和本課新知24時計時法,不少學生還憑自己的生活經驗,將兩種計時法混淆,比如出現“晚上19:00”這樣的錯例,當學生學完該課后再回頭來修改自己的學習單,正是學以致用,對24時計時法為什么不需要時間詞加深理解。個別學生在第二個問題中,表明他們已知普通計時法有時間詞,而24時計時法沒有。每個班級的學情不同,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師通過學習單能了解學生真實的困難點,這正是以實際學情為基點出發得以因材施教。

通過收集時間信息,回眸生活經驗,促進學生進行有效思考,還提出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有24時計時法?”“為什么普通計時法有時間詞,而24時計時法沒有?”“為什么下午1時就是13時?”“兩種計時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源于學生勝于被動思考,促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還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和成就感。利用現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問、好問、善問、樂問”,數學提問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有關。

二、以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基點,發展合作探究能力

根據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應該走在發展前面,不僅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還考慮在他人的幫助下學生可能達到的水平,而且要考慮已有的知識結構將影響新知的學習。

在學習普通計時法舊知的基礎上,學生再學習24時計時法。在學習了24時計時法的基礎上,進而再觀察對比兩種計時法的聯系與區別。在學習了兩種計時法的基礎上,進而再小結相互改寫的方法。有的教師讓學生去補齊24時計時法的時間尺刻度,然而這并沒有難度也不是重點。學生的知識結構不斷被更新,而本課重難點的層層突破,正是在深刻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后,以四人小組為依托,小組長負責制,生生互助合作探究學習,教師適時引導。課前學習單學生提出類似的問題,老師幫忙表述完整,即是小組合作探究的兩個大問題,兩種計時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兩種計時法怎么相互改寫?”(如圖2)

許多教師常常困惑于四人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如何保障,我的做法是采用小組長負責制,由組長組織組員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從組員中選取記錄員以記錄關鍵信息,分配匯報員以保證每位組員都有機會能參與全班集體匯報,例如題二舉例說明則需要每生舉一個例子。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將確保人人有所思,生生有所得,并真正發展合作探究的能力。每周以小組為單位,學生結合課堂小組討論情況,以及教師結合課堂集體匯報情況,師生投票推選出最佳組長和組員,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

三、以學生的思維特點為基點,發展幾何直觀能力

讓學生會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世界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接受過數學教育的學生便具有數學思維特征。

在《24時計時法》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其中有個環節是鐘面出現11:00,然后請學生說一說 “此刻是什么時間?你一般在做什么”,學生出現了兩種答案即上午11:00和晚上11:00,分不清這個時間是發生在時針走過的第一圈還是第二圈,基于學生的思維特點,思維的沖突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意識到時間尺產生的必要性。而如何將抽象的動態的一天時間直觀地展現出來?基于學生的思維特點,化曲為直的思想順勢而導,時間尺幾何直觀因勢自然呈現。

在學生研究了時間尺后,教師將時間尺不斷縮小,逐漸轉變為線段AB,假如線段AB表示一天,讓學生找一找“吃午飯大概在線段的哪一個位置?晚上睡覺大概在哪一段位置?”第二個問題使得課堂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學生意識到要解決第二個問題需要加長線段以出現第二天,由此層層遞進,線段AB不僅可以表示今天一天,還可以表示明天、一周、一個月、一年、許多年和人生的時間尺等等。借機進行德育教育,立德樹人,“其實人人都在描繪著屬于自己的一把時間尺,愿大家珍惜美好時光,創造出精彩紛呈的時間尺?!?/p>

幾何直觀作為數學核心素養的十大關鍵詞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幾何直觀,復雜的數學問題可變得可視化和簡潔,幫助學生探索如何解決問題。透過學生的思維看數學,借助圖形和線段看數學。發展幾何直觀能力反之還能助力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數學,相輔相成。

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點,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助力教學,一直以來是眾多教育者不謀而合的重要議題。許多學生卻因學習內容和知識難度的不斷增加而開始逐漸對數學失去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時候成了空談,其實這不僅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且要有意識地去改變學生的興趣愛好。

在《24時計時法》的課前學習單中,學生還提出了很多有趣而又有價值的問題,在課末進行分享交流,留給學生課后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可以通過上網查詢、翻閱圖書或者求助老師和家長等途徑自主學習。當點燃了學生的興趣點時,就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動力,以此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次日課間,就聽到學生們在興奮地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比如“一天其實不是正好是24小時”、“生活中真的有24個小時的鐘面”等等。

在數學課堂中有趣的導入、懸疑的故事、多彩的繪本、激烈的比賽以及有價值的問題等等,它們都可能勾起學生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漣漪,興趣愛好就像一塊良好的磁石,擁有這樣一塊充滿魔力的磁石,萬千知識就像著迷了似的被緊緊吸引。

五、結束語

總之,以生為本,依學定教,摸準學情,因學而導,讓教學像呼吸一樣自然,為能力插上一雙高飛的翅膀。對于學生而言,知識的學習是暫時的,而能力的發展才是終身受益的。滋養“學”的種子,綻放能力之花,精耕細作每一步,爛漫花海終有時。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P].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明慧.小學數學教師課前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報告[J].小學數學教育,2013(1-2).

[3]葉瀾.新編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10.

[4]周樹平.基于學情分析的數學教學活動設計[J].福建教育,2014(05):35.

猜你喜歡
計時知識結構學情
習作教學,依“規定”還是據“學情”?
基于學情調研的魯迅單元教學研究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學情分析有效服務教學的實踐探究
中國古代四大計時工具
工程管理專業大學生知識結構及其評價
24時計時法(教案)
我們為愛計時
巧妙溝通 深化理解
“簡單的運動”學習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