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隔代教育的誤區

2022-06-08 08:01張麗萍
成長 2022年6期
關鍵詞:隔代祖輩爺爺奶奶

張麗萍

摘 要:伴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化,現代人們的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很多年輕父母沒有更多的時間顧及孩子的教育,于是孩子由爺爺奶奶接送,甚至由爺爺奶奶代養的現象越來越多,隔代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種普遍的教育模式。所謂“隔代教育”是指祖輩與孫輩生活在一起,對孫輩承擔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責任。我們不可否認,隔代教育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隔代教育也存在著很多誤區。

關鍵詞:隔代教育 誤區

1 隔代教育的誤區表現及危害

祖輩家長不太恰當的教育言行、教育方法有多種,根據祖輩家長不同的教育行為,隔代教育的誤區可以歸納為:

1.1 驕傲型祖輩家長

爺爺奶奶最疼孫輩,總覺得自己的孫子(孫女)表現最好。經常聽到這樣的爺爺奶奶說:“我們家孫子最棒、最能干!”“這個很簡單,我們早就會了,不用學的!”寶寶簡直成了爺爺奶奶炫耀的資本。

這樣的爺爺奶奶往往只看到了自己家寶寶的優點,忽視了寶寶的缺點,不能給孩子一個較客觀的評價。時間長了,孩子的某些不足之處會被掩蓋,不利于孩子的發展。對于孩子來說,寶寶聽慣了爺爺奶奶的夸獎,當他在一定的群體里(比如伙伴間、老師和小朋友之間)沒有得到相同的評價時,心里上會產生沖突,容易使孩子變得自卑或自負,不利于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1.2 溺愛型祖輩家長

爺爺奶奶溺愛孩子在幼兒教育中較普遍。在整個調查中,溺愛孩子的祖輩家長已超過60%。這樣的爺爺奶奶認為:孩子還小呢,沒有必要要求那么“嚴格”。主要表現為:孩子成了整個家庭的中心人物,祖輩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對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不論合理與否都設法滿足;有的祖輩家長事無巨細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還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對于孩子的生活問題全部包辦代替。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嬰幼兒發育的主要動力為敏感力,當敏感力產生時,嬰幼兒內心會產生強大的內驅力,促使其對所感興趣的事物,產生不斷嘗試或狂熱的學習,直到滿足自己的內在需求。因此,爺爺奶奶的一次次代勞或者說是全程服務,只能是讓孩子錯失了學習新知識、培養新興趣的大好機會。同時爺爺奶奶不理性的溺愛對孩子個性品質的發展也是很不利的,產生的不良后果主要有:容易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刁蠻霸道的個性;自理能力差,不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自立;心靈脆弱,經不起挫折;不善交往,缺乏責任感;甚至將來長大了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傊?,在溺愛、呵護中長大的孩子是難以成為有用之才的。

1.3 過度保護型祖輩家長

爺爺奶奶生怕孩子會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委屈,因此對孩子提供過多的干涉和保護,在生活上照顧的可謂無微不至,甚至因“保護孩子”的思想來干涉孩子的行為。如有的爺爺奶奶生怕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而過多的在旁邊看護照顧,最后結果卻適得其反。還有的爺爺奶奶因為害怕自己的孫輩不能很好的與他人交往,而采取一些不太科學的舉措:以孩子膽小為理由,向老師提出過多的受保護要求;限制孩子的交往范圍,告訴孩子班上哪些小朋友不要與他們交往等。

爺爺奶奶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了很多主動活動、主動處理問題的機會,嚴重制約了孩子創造力的發展。同時,長時間的保護也不利于孩子個性品質的發展,容易讓孩子自卑、膽小,對新事物沒有嘗試的勇氣,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的自己照顧自己,這樣的孩子將來難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1.4 怕吃虧型祖輩家長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將孩子朝什么方向引導,家長心中有時也會出現矛盾心理,但有些祖輩家長卻選擇了只顧眼前不吃小虧,而忽視了將來會吃大虧的教育方式?!耙钦l打你,你就打誰!”“不能吃虧!”甚至懷疑自己的孩子吃虧了就找到幼兒園。

家長的這些行為,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種植了“恨、報復”的種子,逐漸促使孩子形成了以牙還牙的心態,生活中只要與他人發生碰撞就要大舉反擊。這種不良的心理若不及時糾正,孩子會很難融入班集體,將來也很難融入社會,甚至長大后會脫離紀律和法律的規范。

1.5 期望過高型祖輩家長

中國的家長大多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這是好的,但少數祖輩家長無視孩子的智力水平、生理特點和個人的興趣愛好,而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的祖輩家長大多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思想上主張“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規律,拔苗助長會適得其反。重視知識技能,輕視心理發展,會讓孩子失去自尊心,形成神經脆弱,經不起失敗挫折的不良性格。

1.6 重物質型祖輩家長

有的爺爺奶奶只關注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吃得怎么樣,牛奶喝的多不多,睡的怎么樣,對孩子在一日活動中的表現、孩子的行為習慣以及品德的培養不太關心,對孩子的種種心理需要也不太關心,覺得孩子小,只要能吃好睡好就已經非常好了。孩子年齡小,祖輩家長注重孩子的生理需要,注重孩子的保育是好的,但是只注重生理需要忽視了其它方面的發展,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的發展不平衡,難以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也不利于將來在社會上立足。

2 走出誤區的具體對策

走出隔代教育的誤區,需要祖輩家長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行為,但他們由于受時代條件的制約,可能不能較好的與時俱進,接收新的教育觀點。作為幼兒教育機構,我們有責任幫助祖輩家長走出隔代教育的誤區,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2.1 家訪中,拉近與祖輩家長的距離

2.1.1 要尊重祖輩家長

家訪是我們每個學期的必修課,值得一提的是,家訪不僅僅要看寶寶,也要看家長。到了孩子家里,一定不要擺出一副“教師家訪”的架勢,特別是去和祖輩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家里,要像“探望長輩”一樣。要禮貌、尊敬,以關心和家常的語氣為主,甚至要注意一些細微的動作,例如坐得離老人近一些,說話時握著老人的手等。BC7A9E05-BE62-404B-8E14-418D1741359D

2.1.2 不要等出了問題才聯系

由于祖輩家長存在著種種教育誤區,特別是對孩子過度溺愛,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的行為和習慣。如果問題已經出現再和家長聯系,或是家長主動來找老師,就可能因為不了解而措手不及,對解決問題、教育孩子不利。最好是在接班的一開始就與幼兒家長進行一次溝通,特別是與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祖輩家長進行交流。利用平日來園時間,多和祖輩家長溝通,讓祖輩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耳濡目染孩子身上的變化,還可以較早的發現祖輩家長在教育孩子上的不足,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即使孩子真的出現了什么問題,老師和家長之間也已經比較熟悉,共同努力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也會比較自然、迅速。

2.1.3 多指導少告狀

祖輩家長對孩子“隔代親”,不愿意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孫兒女,有些年齡大的長輩脾氣還比較固執。這就要求老師在和祖輩家長交流的內容上更加注意。如果只是一味的通報缺點錯誤、告孩子的狀,會造成祖輩家長和孩子的雙重反感和抵觸,對解決問題更加不利。既然祖輩家長從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方法上都不擅長,那么作為幼教專業的老師,就有義務對其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要讓祖輩家長明白,家園合作是雙方的,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他們的作用也很重要。告訴他們在有關孩子的教育上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和自己及時溝通。當然,在對祖輩家長進行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態度,不能高高在上,還要注意語言的平實,以便他們更好的理解。

2.2 樹典型,激發祖輩家長的教育熱情

2.2.1 重視家長的典型事例

老師和祖輩家長間的交流,有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實現有效溝通,(如老師與祖輩家長溝通方法不對,老師與祖輩家長個性、年齡等的差異,個別祖輩家長個性非常固執等)從而影響孩子的發展。而家長間的溝通就容易的多,特別是祖輩家長,他們一般時間都比較充足,也很樂意談起自己的孫輩,祖輩家長間的交流、祖輩家長與其他年輕父母的交流,可以讓祖輩家長發現自身教育的不足之處。特別是那些教育方法比較正確,孩子發展的也比較好的家長會自然成為祖輩家長們的榜樣。

作為老師,我們要盡可能的促成家長間的溝通交流。首先,老師要營造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小朋友之間、小朋友家長間能和諧友好相處,為家長間的有效溝通奠定了基礎。其次,老師可以通過家委會小組活動、家長沙龍、親子活動等,為家長間的交流創造條件。

2.2.2 注重教師自身的言傳身教

除了樹立家長的榜樣外,有時教師自己也要勇于成為“好榜樣”,教師要注意規范自己的教育行為,針對某個小朋友身上的不足,找到切實有效的方法并把這種方法堅持下去,直到祖輩家長看到孩子身上明顯的進步。當孩子有了進步后,老師再耐心的幫助祖輩家長分析怎樣的教育才更適合自己的孩子。

2.3 多宣傳,擴展祖輩家長的教育視野

2.3.1 豐富家園聯系欄

家園聯系欄是與家長交流的重要平臺,家園聯系欄的內容可以多樣化,如果班級中隔代教育的現象非常多,那么家園聯系欄的主要對象就是祖輩家長,家園聯系欄內容要淺顯易懂。比如關于主題活動的簡單介紹、關于班上幼兒的飲食營養、關于班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情況、班級趣事等等。

2.3.2 提供教育報刊、雜志

祖輩家長相對年輕父母來說,教育觀念比較陳舊,接受能力較慢,所以我們應該為祖輩家長提供更多的服務,幫助他們跟上時代的腳步。在班級門口,我們設置了“請你來翻閱”的小區角,投放一些幼兒教育報刊、雜志(如《幸福寶寶》、《上海托幼家長版》《親子閱讀》等)請家長自由翻閱,也允許家長帶回家閱讀,另外,祖輩家長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師提供講解。

2.3.3 開設家教指導講座

針對家長們的困惑與教育問題,我園每學期會提供相應的解答,開設一些講座。對于祖輩家長來說,大部分的祖輩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吃穿,但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還不夠關注。針對這種情況,我園把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作為自己的研究點。在班級中我們開設了多次家長講座,目的是讓祖輩家長認識到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并主動配合老師促進幼兒好習慣的養成。

2.3.4 利用幼兒接送時間與祖輩家長多交流

除了專門的家訪,教師與祖輩家長接觸機會最多的就是幼兒接送時間。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與祖輩家長多溝通、多交流??梢哉f一說孩子最近在園情況,有哪些進步的地方或有哪些還需改進的小缺點,注意在說到幼兒缺點時老師要注意方式方法,同時一定要運用自己的教育知識,向祖輩家長提出指導策略,注重在日積月累中,讓祖輩家長認識到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祖輩家長最關心孩子的在園情況,于是我們還可以創設“幼兒活動掠影”,讓祖輩家長看到孩子在園的午餐、午睡、個別化活動、運動等各個環節的活動情況。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開放幼兒園的錄像室(多功能廳),或者線上給祖輩家長播放有關家庭教育的錄像。另外,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園階段培養目標和幼兒實際情況,我們還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資料印發給家長。

2.3.5 讓幼兒成為“小小傳話筒”

教師與祖輩家長間交流的時間畢竟有限,同時這種交流有時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墒亲孑吪c孫輩間的交流就沒有這種障礙,于是,我們可以讓幼兒做“小小傳話筒”,把老師的教育要求、教育想法,通過幼兒之口,傳達給祖輩家長。比如,我們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提高自理能力,當祖輩家長想幫忙時,幼兒可以說“奶奶,我自己來!”再比如,早上來園時我們要求幼兒洗好手后晨檢,到班級里吃點心前再洗一次手,當祖輩家長怕麻煩想讓孩子省略掉時,孩子可以說:“奶奶,我要把手洗干凈”等。

2.4 活動入手,改進祖輩家長的教育方法

祖輩家長由于受時代條件的種種限制,接收新事物往往較慢,枯燥的語言引導起不到什么良好效果,他們喜歡更直接更具體的教育方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最有說服力。我們嘗試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家教活動方式,并征求祖輩家長的意見,了解祖輩家長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其中選“家長沙龍”的占9%,選“家長來園授課”的占7%,親子活動的占35%,“向家長開放活動”的占49%。從調查結果看,說明祖輩家長比較喜歡的活動是“向家長開放活動”與“親子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開創新的活動形式:如祖孫親子游等。

另外,針對祖輩家長,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班級聯歡活動,如慶“三八”文藝演出、中秋節月餅分享會、共度重陽節、冬季健身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拉近與祖輩家長的距離,取得祖輩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3 走出誤區的再思考

以上是我們幫助祖輩家長走出教育誤區的具體策略,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已經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祖輩家長不是幼兒的第一看護人、第一教育者。爺爺奶奶們要認識到自己處于教育的輔助地位。爺爺奶奶要認識到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看護人,自己處于教育的輔助地位,可以適當幫助孩子的父母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或處于顧問、指導的地位,在關鍵時刻,再出面對其進行教育。這樣既可培養孩子父母的育子能力,又可維護祖輩及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嚴和權威。

對于年輕的父母來說,盡管自己工作很忙、很累,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看護人,教育好孩子是年輕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解決隔代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改變祖輩家長的教育角色,讓年輕父母更多的投入到家庭教育中來。

參考文獻:

[1] 城市兒童親子關系改善的社會工作介入[J].殷瑜,趙鳳霞.經營管理者.2012(19).

[2] 親子關系與家庭教育[J].孫云曉.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09).

[3] 也談學前兒童家庭健康教育[J].高慶春.教育探索.2011(01).BC7A9E05-BE62-404B-8E14-418D1741359D

猜你喜歡
隔代祖輩爺爺奶奶
陪爺爺奶奶過重陽節
爺爺奶奶來“聽課”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看望爺爺奶奶
調查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隔著代,相親愛
隔代家長怎樣當
壓歲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