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實踐

2022-06-09 02:04季吳瑕杜點點周譯
海風 2022年5期
關鍵詞:計算機互聯網+課程

季吳瑕 杜點點 周譯

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時代來了。在互聯網+時代之下,高校計算機教學具有基礎性地位和重要的作用,改革是勢在必行的趨勢和前提,互聯網和現代教育的融合與碰撞讓現代教育領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云技術、大數據、智能化不斷發展的背景和前提之下,計算機教學必然要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和改革,要找到傳統教學的遺留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為社會輸送具有專業實踐技能的計算機人才,打好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本文圍繞著互聯網+時代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實踐展開論述,希望能為有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高校是社會人才培養的搖籃,計算機是當代青年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和素質。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能夠到達傳統教學無法觸碰到的高度和領域,在計算機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基礎化教育知識的改革,提高學生的信息實踐素養和基本技能,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本專業基礎知識相互融合,培養實踐能力和互聯網思維,更重要的是要運用創新手段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塑造。若能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優勢,則這一目標的達成將不再遙遠。

一、互聯網+時代高校計算機教學的訴求和目標

(一)加強對教學內涵與目標的延伸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學和以往有所不同,在教學目標設置和教學內涵發展訴求之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計算機教學的任務從輔助性變成了基礎性,當前計算機產業正在不斷發展和更新,有關技術滲透到諸多領域和產業,高校計算機教學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比如,當前由計算機技術發展而興起的專業不在少數,會計電算化、廣告傳媒、視覺傳達、設計電子商務等。這些新興學科都催生著計算機科技的使用和引入,打造新型的計算機學科范式,如果能在互聯網背景之下發揮計算機科技的優勢,就能把握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點,讓計算機科技更加廣泛地融入在其他學科中發揮作用。因此在高校教育階段必須加強對計算機教學內涵和目標的延伸。

(二)加強對學科知識的拓展

以非計算機專業教學為例,學科知識在講授的過程之中能夠彌補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感性不足。比如,市場營銷和商品包裝相關專業的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做到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但是沒有辦法站在設計者的角度去完成作品的價值輸出,如果在計算機教學的指導之下,就能夠側面地為學生提供學科知識的解讀規律。以常見的PS軟件作為輔助工具,在軟件設計之后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延展設計者的設計角度,從這個角度看,高校計算機教學具有普遍的知識拓展和學科延伸功能,這也是現代計算機相關專業教學的發展訴求[1]。

二、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計算機教學的實踐方向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一輪計算機教學的實踐方向和人才培養的方向應當相互結合,體現出培訓模式和培訓目標的一致性。高校計算機教學是為了社會輸送具有計算機技能的優秀人才,這部分人才應當具有高素質和高學歷,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崗位的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計算機教學的改革,推動把握正確的方向,提高高校計算機教學專業的市場競爭力,為學生個人競爭加分。能否做好這一點也決定了計算機教學是否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評判,高校計算機人才的培養效率取決于市場內部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因此大學計算機教育應當站在市場經濟內部規律的客觀指導下進行人才多元化開發和潛能的塑造,體現現代高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取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滿足人才多元化的培養需求,計算機教育改革一定要以質量為抓手,以市場需求為準繩,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突出體現社會導向,發揮互聯網+時代優勢。

具體而言,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培育和指導,尊重學生對發展方向的選擇,這也是當前高校人才教學的重要改革方向[2]。雖然大學計算機教學注重對學生服務技能的塑造,但在內容的篩選和方式的選擇上相對比較嚴格,互聯網背景之下要打造個性化培養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個人成長和思索的空間,激發學生創新創造能力,采取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型,努力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這也是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必然取向和題中應有之義。

其次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計算機教學的目標要和高等教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互融合,把所學到的計算機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把握教育的核心。因此計算機教學專業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目的和手段,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在實踐和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加速知識的共享和信息的傳遞,便于接受知識。為發現知識、探索知識形成綜合性培訓目標,這也是新一輪計算機教學改革的關鍵著眼點??梢?,為了滿足當前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要求,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之中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互聯網綜合科技的使用,變知識為動力。

除此之外,高校計算機教學還要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擬定專門的人才培養計劃,適應社會主義新時期社會經濟的進步潮流,把市場需求和教學內容相互結合,為社會培養綜合性實用型人才,促進學生探索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育,讓學生更快適應社會,適應社會崗位。為了提高學習質量,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應結合學校的特色和地緣優勢,結合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加入實踐性內容,有必要的情況下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加速學生和企業之間人才的流動與輸送,在教育手段和方式上要加強對意識的創新,突破傳統教學的框架和局限性,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調動大腦和思維的運用,把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到崗位工作中,尊重學生個人努力和個體發展,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養導向,為社會多元化進步以及計算機市場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三、“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計算機教育現狀

(一)當前階段的高校計算機教育之中主要以教師授課為主

傳統的大班授課形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也不樂意聽,大多數學生也無法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參與不到實際教育過程之中,在三尺講臺之上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實踐處在脫離的狀態,這就影響了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深入理解,無法把握教學重難點。同時在計算機課程教育之中氣氛不夠活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并不頻繁,無法拉近師生距離,也無法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更重要的是缺乏師生互動教師就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這些會讓課程的新舊知識之間無法很好的連接,教學效果也得不到保障[3]。

(二)課程講授方式上比較陳舊

計算機課程實踐性比較強,很多內容必須要商機操作才能真正印在腦海之中,如網頁設計制作和視頻的剪輯,這些內容操作性太強,具有實踐性特征。如果光靠理論知識來講解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反觀現狀,很多教師在這部分內容的講解之中沒有突出重點和難點,更沒有預留出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的機會,而是用長篇大論的理論教學占據了整個課堂時間,等到課程結束之后學生在腦海中只對理論知識留下了走馬觀花的印象,這些情況都會影響最終教育效果的提高。

(三)教師沒有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無法兼顧到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科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范圍越來越普遍。在學校教育也是如此,雖然大多數地區的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了計算機課程的普及,但某些貧困地區和偏遠山區很多學生家中并沒有計算機,學校的公共計算機設備配置不全,有些學生到了初中之后才開始接觸計算機,在教學上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更是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開機關機方法,能夠進行網絡聊天和網絡交友,但是對其他的計算機專業操作完全無法順利完成。不同學生在學習基礎和層次背景上的差異也為大學計算機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面對不同接受能力和理解層次的學生,教育工作者應當為他們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觀察現狀,目前在這一點上高校計算機教學做的并不夠完善,在互聯網背景到來的前提下,通信科技和物聯網技術都對教學起到了大力支持作用,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有關知識的時候可以隨時進行網絡搜索,提出自己的質疑,因此新時代的教育方式也必須與之相匹配,適應新環境下的學習需要[4]。

四、“互聯網+”時代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

實踐策略

(一)優化課程設置

為了全面滿足互聯網+時代下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在計算機教學之中首先優化課程設置,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喜歡該門課程,并把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在實踐過程之中解決問題。在高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之中,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要加快調整,使之滿足社會進步的要求,也符合行業進步與發展的新方向,根據市場對人才要求標準的變化,結合實際情況展開課程設置。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計算機課程的基礎設置要具有合理性和實用性兩個基本原則,同時要節約課堂時間,體現出先進性和課堂的穩定性。教育工作者可以選擇單元化教學和模塊化教學并行的模式,運用先進的軟件技術,結合改革方向,調整傳統計算機教學的模板,加速對課堂內容的高速創新,把整個計算機教學板塊的知識結構分為不同的類型,凸顯實用性和適應性的原則,發揮出課程內容設置的優勢,這才是當前階段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關鍵與前提。

(二)因材施教,體現教學實踐性

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比較強,針對以上文所述的實踐性不足的問題需要加強改善,讓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在計算機教學模式當中。加強對實踐性的關注,教學工作者可以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展開分層教學模式,如在辦公自動化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先向學生介紹office辦公軟件的相關種類和主要功能,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根據一定的學情基礎和學習情況設置難度不同的學習任務,在小組內部對成員展開精細化分工,一部分學生成績優良適應性比較好,那么可以接觸一些具有難度的挑戰問題,檢索office辦公軟件的關鍵詞、計算函數,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加強對基礎化知識的夯實和培養,如對檢索數據展開匯總,利用網絡搜索引擎自行找到解決方案。在小組活動完畢之后,另外一部分學生負責任務輸出,整理文本的題材,完成任務書的填寫并交給老師批改。在互聯網背景之下,計算機教學要更加突出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通過小組教學和分層教學形式的展開能夠讓計算機基礎知識轉化為實踐內容,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己內部來商談討論,讓他們自己在獨立學習的過程之中總結規律,吸取教訓[5]。除此之外,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信息技術本來就在不斷的更新淘汰之中,因此對教材內容的更新也應當加速并及時調整,有條件的學??梢跃帉懶1菊n程,帶領學生通過閱讀掌握必要的自學技能,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內容加強規律性的總結與歸納。

(三)打造虛擬課堂,優化教學方式

高校計算機教學需要通過虛擬課堂打造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實踐空間,加強對傳統計算機課堂時間和空間的延伸與轉化,可以通過構建虛擬課堂的形式來將課程得以延續,如教師利用微信、QQ等軟件建立群,在社交平臺之內及時發布一些計算機相關技術資料,讓學生在課前課后都可以自行下載觀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可以通過線上流行的直播教學,讓更多的學生通過直播平臺與教師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互動關系。此外教師還要通過虛擬課堂的營造突出教學的實用性特征。比如,帶領學生在網上發布求職信息,制作個人簡歷,對個人簡歷的頁面進行編輯和豐富。采取這樣的實踐方式,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到在互聯網+時代應當如何進行線上求職,這種教育方式能把計算機基礎教學和實用性教學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打造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讓高校的計算機課程教育效果得到進一步強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計算機教學在實踐過程之中要加強改革和創新,找出傳統計算機教學的不足之處和問題,進行改進,同時還要巧妙地對教學內涵與目標進行延伸。信息化教學需要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利用互聯網教學優勢因材施教,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打造虛擬課堂,優化教育方式,讓計算機課程真正學有所用。

參考文獻:

[1]楊力.互聯網+時代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課程實踐:評《計算機教育教學課程研究與實踐》[J].現代雷達,2021,43(7):108.

[2]萬曉云.互聯網+時代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課程實踐[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6):235.

[3]陸懷平.計算機科學技術在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8(5):228.

[4]趙淑鑫.計算機科學技術在本科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湖北農機化,2017(5):56-57.

[5]蘇小紅.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MOOC聯盟“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工作組第一次教學研討會在無錫召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7(1):2,95.

作者簡介:季吳瑕,女,江蘇南通人,揚州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計算機教育

猜你喜歡
計算機互聯網+課程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計算機報202007、08合刊
中國計算機報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國古代的“計算機”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自行車的發明
一體式,趨便攜雅蘭仕AL-22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