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

2022-06-09 03:41高孝株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活動課堂教師

高孝株

摘要:雙減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無法落實一定程度上與教師實踐能力不強、可參考的案例不多及活動類型單一等有關。因此,雙減下高中地理教師可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開展戶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雙減;高中地理;地理實踐力;培養

“雙減”指全年減少學生的作業總量和時長,避免學生作業負擔較重。地理是比較基礎的一門學科,教師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時要以“雙減”政策為基礎,合理利用課堂實現這一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課后作業的布置。因此,教師要加強探討“雙減”背景下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

1雙減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無法落實的原因

雙減下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無法落實是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1教師實踐能力不強

雙減背景下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實際上也是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重要體現。然而僅有少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主要與教師地理實踐活動能力不強有關。一方面,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對教師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較高,并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科學指導學生[1]。另一方面,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精力主要在高考升學方面,教師更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夠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學習培訓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此外,教師專業實踐的指導能力不強,實踐基礎知識薄弱,自然無法指導學生。

1.2可參考的案例不多

雖然部分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已經意識到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必要性,然而因為這方面的成功案例較少,供教師參考的案例不多。很多教師無法把握好實踐活動的度,還可能誤導學生,或者是出現問題時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缺乏完善的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方面的體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很難將教材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自然無法實現“雙減”的目標。

1.3活動類型單一

在客觀因素影響下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實踐活動方式比較單一,比如說僅指導學生做一些客觀條件其容易滿足的活動,比如說關注地理新聞、總結一周見聞、觀察類或實驗類活動,如季節變化[2]。部分教師不夠重視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活動質量不高且流于形式,學生并未得到實質性的收獲。此外,教師很少組織學生考察大自然,和“雙減”的要求并不符合,并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2雙減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貫徹落實“雙減”的要求,在教學中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2.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程改革已經明確了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這一問題,并在地理實踐活動中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給學生參與的主動權,讓其在活動中學會自主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最終得出探究結論,培養學生實踐力的同時避免在課后給學生布置過多的作業,實現“雙減”的目標[3]。以教學《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學了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同學們可以自主分組、確定組長、設計調查問卷、開展實驗研究等等,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更為突出,在小組合作中獨立完成實踐活動。這個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地理實踐活動探究,主動參與到地理實踐活動中。比如說學生設計調查問卷時利用網絡搜集資料,設計了多樣化的調查問卷。學生參與地理實踐活動時小組內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合理利用了課堂時間掌握了所學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如此,學生在課堂上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課后無需花費時間學習,符合“雙減”的要求。

2.2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路上的引路人,應主動承擔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在學生需要時給其恰到好處的引導,指引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實現“雙減”的目標[4]。以教學《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為例,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洋流對地理環境有哪些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要直接給學生講解,可以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詢問專家、互相探討等方法分析這一問題。剛開始時很多學生不知道從何著手,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對氣候、對漁場或對海洋生物等不同角度思考,讓學生明確探究方向。在此之后有的學生結合秘魯漁場的形成原因分析洋流對漁場與海洋生物的影響,有的學生分析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對洋流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上述環節中教師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在學生思維阻塞時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達成相應的目標,貫徹落實了“雙減”政策。

2.3開展戶外實踐活動

課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相關價值觀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要適當開展戶外實踐活動。以我國“著名油菜花之鄉——江蘇興化”為例,吸引了不少本地以及外地的游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帶著問題考察“當地有何自然條件優勢、大面積種植油菜花的原因;建立油菜花之鄉的原因”等問題。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這些將上述問題以實踐力的方法有機結合,使學生可以清晰地將實踐活動與地理知識結構對應,并在認真思考中表達不同看法[5]。課堂的最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其他地方能不能模仿江蘇興化的做法?”通過戶外實踐考察,結合問題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后應用到實踐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展自身地理實踐力,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結束語

總之,雙減下教師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時應以該政策為要求,合理利用課堂教學活動,通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開展戶外實踐活動等方面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避免在課后給學生布置過多的作業任務,減輕學生課后學習壓力,為學生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梢?,高中地理教師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時要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雙減政策的實施,讓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嵐, 李晴, 陳潔,等. 淺議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7).

[2]朱悅. 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J]. 北極光, 2020(1).

[3]陳開智. 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J]. 新課程·下旬, 2018(36):195-195.

[4]王瑞紅. 分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J]. 才智, 2020.

[5]馮平根. 淺議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J]. 高考, 2020(33).

猜你喜歡
活動課堂教師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甜蜜的烘焙課堂
歡樂的課堂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第五屆手操報系列活動優秀作品展示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一條魚游進了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