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民族節日融入幼兒園課程

2022-06-12 03:25龍多雪
民族文匯 2022年28期
關鍵詞:民族文化

龍多雪

摘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傳承著五千年的文化和歷史,有著豐富的底蘊和內涵。在中國的民族文化中,民族節日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民族節日不僅蘊含著我國的民族文化,還展現了民族文化、民族氣節,可以用于幼兒教育。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利用民族文化幫助幼兒了解中華文化、民族節日,以此提升幼兒的精神品質。

關鍵詞:民族節日;幼兒課程;民族文化

一、民族節日與幼兒園課程融合的價值

(一)增強民族凝聚力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民仰頭看”是描述中秋佳節的詩句,由此可以看出,中秋節是所有中國人都認可的節日,而中秋節僅僅只是中華民族節日中的一個。當身處異國他鄉,某一個中國人談論起民族節日這一個話題,就會得到其他中國人的積極響應。民族節日里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將所有的中國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形成一道堅固的屏障。因而增強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節日的價值之一。

(二)增強國家軟實力

一個國家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是不可或缺的硬實力。與此同時,軟實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存在。舉一個例子,提起美國,更多的人想起的是NBA、好萊塢電影等軟實力?;诖?,中國需要努力向世界各國傳達本國的價值體系和道德標準等諸多內容。民族節日就能肩負起這一重任,其在增強國家軟實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德育的重要載體

民族節日之所以沒有湮沒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以情為紐帶。不管是親情、鄉情、愛情還是友情,都能在某一個民族節日里有所體現。也正是因為如此,民族節日是德育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德育的功能。這是民族節日的價值之一,幼兒教師必須要在自己的教育中有所體現。

二、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民族節日文化存在的問題

(一)對民族文化應用不足

目前,大多數的幼兒園課程中對于外來文化一味地盲目宣揚和追求,卻忽視了本民族的文化和地域文化。盡管多數幼兒園教育中有提到了春節和中秋節等節日,甚至是將圣誕節編入教材的次數要多于我國的民族節日,孩子們更多的學習是通過視頻以及圖片來看到有關圣誕節的人物和相關的場景等[1]。例如,“馬車”“白胡子老頭”,還有“圣誕樹”等象征著西方節日的標記和人物,而且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孩子們心中。同時有關圣誕節的很多歌曲也被幼兒廣泛的學習,然而中國民族的節日文化,孩子們只認識到了月餅、餃子、還有粽子這些食物,對于歌曲、人物、以及故事傳說等缺乏了解,也沒有在課程上進行滲透和提及,嚴重影響了民族節日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二)民族節日活動缺乏整合

多數幼兒園老師在開展民族節日文化的時候,主題形式都是以繪畫、歌唱、還有舞蹈為主,都是和藝術有關的,其他領域涉及的比較少,導致教育活動主題非常單一和古板,也無法把不同主題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

(三)民族節日活動內容存在著盲目性

針對民族文化“怎么學”以及“怎么教”,是現階段民族節日文化運用于幼兒教育中主要存在的問題。一些幼兒老師在進行民族文化教育時,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所選擇的教育內容也依賴網絡,對講解的內容是不是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還缺乏考慮,因此使得相關的教育培訓逐漸弱化,老師不需要提前備課,只要在網上搜集資料即可。

三、幼兒教師滲透民族節日文化的策略

(一)借力民俗文化,引發幼兒求知欲

學習活動本身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孩子在學習知識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深度探索產生不利影響。古人認為:“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庇纱丝梢?,要想完成知識學習,引發幼兒求知欲,必須從興趣這個視角出發,借助導入環節,完成認知激活。導入環節在教學設計中的基礎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幼兒教育階段的導入,必須從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著手,采用更加鮮活、生動、形象的形式,而民俗就是不錯的選擇。民俗內容包羅萬象,種類繁多,具有獨特屬性,能夠適應幼兒階段多元化的課程需求。因此教師要革新導入環節,借力民俗文化,觸動幼兒認知基礎,引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設置本土民俗文化藝術創作

中國民族節日習俗是一筆豐厚的遺產,有著動人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我園充分挖掘本地苗族姊妹節吃五彩飯,苗族蘆笙節、爬坡節、踩鼓節等民族節日民俗和故事,讓幼兒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并把自己畫的內容大膽地講給小伙伴們聽,通過美術活動的“借形想象”,鼓勵幼兒喜歡說、勇敢說、大膽說,在鍛煉語言能力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從小養成“大膽想象、敢言愛說”的好習慣[2]。比如:在姊妹節主題繪畫中,教師采取故事講解、圖片欣賞、觀看視頻等多種形式,引導幼兒了解姊妹節的來歷、風俗和服飾,讓幼兒把自己的感想畫下來,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繪畫作品。也可以根據吃五彩飯的苗族傳統節日的習俗,讓幼兒大膽的說出心中的五彩飯是什么樣子的,然后組織幼兒和家長參與,一起制作五彩飯,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的滲透。

(三)傳承民俗文化,夯實教學效能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教學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實踐體驗的基礎上讓他們感受到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泵袼孜幕谌虢虒W實踐中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學活動返璞歸真的直觀體現。受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的影響,幼兒階段的教學以游戲為主,在簡單有趣的游戲中,幼兒身心放松,能夠更好感知世界,認識世界。教師不妨利用這一點,將民俗文化內容以游戲化的形式呈現,給幼兒帶來強烈的視聽沖擊,加速幼兒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過程,提高教學效能性[3]。例如,苗族的爬坡節,爬坡節主要盛行于我們凱里香爐山一帶,在這一天舉行爬山活動。在爬山過程中大家盡興游玩有的唱苗歌、吹木葉,有的打拳,耍棍,有的摔跤子、扳手勁。幼兒園可以將這些生動有趣并蘊藏豐富本土民俗文化元素的民間游戲融合到幼兒的戶外游戲課程環節中,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非常適合幼兒。讓幼兒在愉快游戲之余提升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讓幼兒感受民俗文化的熏陶。

參考文獻:

[1]羅小芹,張微.依托民族文化資源,開展多樣主題活動[J].教育家,2020(35):58-59.

[2]馬曉穎.將民族文化節日體驗融入課程構建[J].教育家,2020(31):44.

[3]曹夢嬌.基于民族文化節日的幼兒品德教育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23):131.

猜你喜歡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節淺析
淺論民族文化對紫砂壺藝的發展與影響
從《大魚海棠》看國產動畫電影的文化回歸
數字媒體環境下民族文化的發展
馬克思世界文化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
論仡佬族作家王華小說中的鄉村鏡像與民間想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