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生活化教學應用策略

2022-06-12 04:26何琳
民族文匯 2022年28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初中

何琳

摘要: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現實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聯,要想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和水平,必須結合生活化素材組織開展教學活動,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努力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直觀體會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幫助學生深層次掌握這些知識。因此,重點探討利用生活化素材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1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內涵

初中階段的學生和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很大的差異。進入初中后,學生邁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不僅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會對附近的事物產生更深層次的認知。因此,初中學生很容易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如果教師未能及時引導,學生很容易走向錯誤的道路。而借助生活化素材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一方面可幫助學生正確認知各項事物,另一方面也可將學生引向正確的人生道路。在組織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合理的手段將課本中的內容生活化,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各種知識,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2利用生活化素材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分析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許多教師只是一味地運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并沒有通過合理的手段推動課本知識和學生現實生活的融合。在這一環境中,許多學生錯誤地認為道德與法治課并不能對他們的個人發展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這也是許多學生忽略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借助生活化素材開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全新的形式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效地推動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幫助學生感受課程的實用性。在這種實際感受中,多數學生會產生探索課程知識的積極性,有效推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3生活化素材組織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策略分析

3.1利用生活化素材進行課前導入

良好的課前導入是保證教學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基礎。為此,教師應重視課前導入環節的設計,并通過合理的手段利用生活化素材開展課堂導入,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重視備課環節,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分析學生的特點,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合理進行備課。通過深入研究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發現該課程主要是以學生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切入點展開的,其中的內容與學生的情感、道德和法治方面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倘若學生可以高水平地完成該課程的學習,將對學生日后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在利用生活化素材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重視生活化情景的創設活動,通過這一手段切實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并充分滿足學生的特色化學習需求。

3.2以生活化教學理念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

首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生活化教學語言開展教學活動,當然,教師應細致地進行教學語言的設計活動,實現與學生的良性交流,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即是生活,許多知識雖然課本上沒有提到現實中卻存在。其次,教師不能單純地將課本知識點傳輸給學生,而應以生活素材為基礎努力延伸課內知識,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以《師生交往》這一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和學生回憶以往和學生交往的事件,引導學生認識與教師交往的各類注意事項,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與教師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3.3將生活化素材融入教學情景中

通過深入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許多與現實生活聯系極為緊密的內容,然而,教材中的案例卻與學生的生活存在較大程度的差異,因此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鑒于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手段創設生活化情景,使學生置身于全新的情景中,進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以“網絡交往”這一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搜集現實社會中的真實案例,并將這些內容編排演繹,通過情景模擬表演的方式使學生在日后的網絡交往中重視使用網絡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防范網絡交往風險的方法。除此之外,在利用生活化素材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努力延伸課堂內容,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掌握課程知識點。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課程學習的快樂,從而使學生深層次地掌握學習內容。

3.4推動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創新

從一定程度上講,道德與法治課程和其他學科存在較大的差異,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可能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將已學知識轉化為自身觀念。例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上針對某一特定主題進行充分討論。以《公民的基本權利》與《公民的基本義務》的教學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就“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權利和義務”展開討論,并要求學生在討論完成后進行總結。通過這一方式,可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權利和義務的知識,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生活觀念。再如,教師在開展《遵守社會規則》教學時,可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為什么要遵守社會規則?”這一問題,并讓學生在完成討論后總結遵守社會規則的必要性。如此,學生不僅可以形成遵守規則的意識,而且也會更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推進的大環境下,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現如今,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地位不斷提升,從一定程度上講,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水平不僅影響著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也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為此,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并積極探索利用生活化素材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方法,從而在提升課程教學效率的同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志強,姚志誠.生活化素材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誤區及優化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2):35-37.

[2]郭建平.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素材的有效選用探析[J].考試周刊,2019(63):126.

[3]孫霞,張文婷.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11):45-46.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生活化初中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