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高段英語作業設計與實踐

2022-06-14 21:20沈瑾
民族文匯 2022年29期
關鍵詞:設計實踐英語作業小學高段

沈瑾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教育系統不斷的改革與創新。雙減政策的提出是為了能夠降低現階段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以更高質量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在這樣的雙減背景下實施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主要是為了降低不合理的作業設計情況,保障學生能夠在課后的英語作業當中仍舊感受到知識的快樂,進而以更加高效的作業完成情況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然而針對在實際當中的英語作業來講,存在著明顯的經驗匱乏問題,并且在實際減負作業設計過程中注重的是表面上的作業量降低,而忽視了學生隱形負擔的減少,因此需要尋求更加創新有效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雙減。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高段;英語作業;設計實踐

引言

在以往的小學教學中,涉及英語作業的設計時,往往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模糊理念現象,所形成的作業質量相對較差,且在作業設計過程當中教師難以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等,造成了嚴重的作業設計偏差,影響到學生對小學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到學生的學習壓力之后,提出了雙減教育政策,在作業設計過程當中能夠秉持著減負增效的原則,并始終將學生放在首位,考慮到內容與形式等多方面的需求,強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進而以降低學生不合理作業負擔的效果促使學生能夠在小學英語作業當中感受到學生的快樂,最終提高教育質量。

1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

1.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在教師設計小學英語作業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建立更加明確的作業功能性理解,明確作業是為了能夠在課后及時加強課堂教學知識的鞏固復習而布置的任務,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作業設計過程當中,需要教師能夠一切以學生為核心,在作業時間、作業量以及形式內容等方面需要積極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階段內的學習規律實施設計,這樣能夠確保及時地對學生心理狀況實施干涉關懷,進而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展現出一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1.2遵循減負增效的實施原則

減負增效不僅僅意味著良好的知識技能達成效果,同樣也需要注重學生在這其中所存在的客觀人格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等,包括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狀態轉變,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完成淺層學習到深層探索的蛻變,最后則是在于學生的習慣、意識以及情操等方面的升華,不斷強化學生情感態度的啟迪,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內容的延伸,進一步強化學習效率才能夠實現增效效果。結合小學生的發展特性以及雙減政策實施的有效途徑等,保障學生平均分配在每一學科當中的學習時間都能夠處于長久的平衡狀態當中,避免學生出現時間精力分配不均勻的現象,降低限度內的作業量,進而形成明顯的表面減負效果。

2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問題

2.1缺乏差異性,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一方面,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時,習慣于傳統的“一言堂”模式,按照固有的思維模式面向全班布置統一的作業,忽視了學生個體間的學習水平以及認知差異,無法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另一方面,常規的、機械性的單詞句型抄寫作業過于基礎,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自己相應水平的作業難度,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2.2缺乏趣味性,降低學生學習興趣

常規的英語作業大都基于當日所講教材內容進行布置,包括反復練習類、機械背誦類、重復甚至懲罰性的抄寫類作業,導致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英語作業就是反復抄寫。作業布置的單一性以及習慣性,讓學生抓住規律,在教師講新課的過程中就開始抄寫,連聽講都變成了負擔,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3“雙減”背景下小學高段英語作業設計措施

3.1利用表演型作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小學生喜歡觀察和模仿生活中有趣的情景,也熱衷于表演。通過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等展開表演,能讓學生在語境中體驗語言的表達方式,有效地激發其學習英語的熱情。教師在教學中開展了表演型英語作業實踐,讓學生展現和提升自己的口語水平和交際能力,從而實現英語的生活化運用。TalkShow(脫口秀)是目前很受觀眾歡迎的一類語言形式,表演者針對某個主題表達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教師在英語作業中引進了TalkShow的作業模式,引導學生通過主題設計、文本撰寫等方式激活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邏輯水平。

3.2利用書寫型作業,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對于學生來說,英語離開了生活,也就失去了生活體驗和情感,更失去了學習的意義。書寫型作業圍繞著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展開,教師根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提升自信,發展能力。應用文是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為達成某種具體目的而使用的一種文體,實用性極強。學生運用所學英語撰寫一些簡單的應用文,傳遞真實信息,表達真實情感,提升語言交流能力。

3.3利用探究型作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探究型英語作業把英語應用在生活、交際中,將英語和自主探究學習相結合,鼓勵學生科學、有目的地開展英語探究活動。這種作業形式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提升其創新能力與英語思維能力,同時也能開闊其知識視野,提升其文化素養。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對自我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一定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英語小報和繪本的制作以某個話題為核心,通過資料收集、創編、版面設計等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結語

以全面貼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方式對小學英語作業進行設計優化,充分迎合了雙減背景下的理念,降低了多余的作業負擔,同時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為學生營造更好的作業環境,在充分保障學生能夠適應英語語言學科的作業特點的基礎上,實現減負增效,最終保障在更加多元的設計環節當中為學生創造更加高質量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孝燕.“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外作業設計與實施[J].小學教學設計,2021(36):65-67.

[2]吳霞芳,張云.“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可視化例談[J].小學教學設計,2021(36):71-72.

猜你喜歡
設計實踐英語作業小學高段
小學高段朗讀指導三部曲
突破作業重圍,激揚生命活力
英語作業的設計不容“忽略”
小學高段散文教學策略
義烏旅游商品研發雙軌制策略及其設計實踐
小學高段習作講評課教學策略優化的探討
淺析寫作型共同體視角下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
淺析任務教學法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通用設計理念的適老性住宅設計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