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幼兒園視角的幼小銜接家庭教育探討

2022-06-14 04:20林欽
民族文匯 2022年29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家庭教育幼兒園

林欽

摘 要: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兩個部分的連接。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重視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幼兒園要通過加強對教師及家長觀念的更新,提升家庭教育質量,促進幼兒不斷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幼小銜接;家庭教育

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相互區別又相互銜接兩個教育階段,而家庭教育作為教育過程中的重要部分,教師要在理解兩個教育階段的連續性的基礎上,積極采用家園共育的思想,促進幼兒身理、心理、能力的共同發展,為步入小學生活打下基礎。

1.幼小銜接教育目標

幼小銜接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針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生活習慣、學習品質、情感社會性等每一方面的發展進行引導和培養。

當前,不少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需求,片面地強調各種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幼兒能力及性格的培養,使得幼小銜接逐漸“小學化”,違背了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因此,對于教師而言,為了提高幼小銜接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教師明確了解幼兒園與小學階段之間教學方式的不同,并且清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將幼小銜接工作從園所內滲透進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提升獨立自主的能力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幼小銜接教育目標。

2.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現狀

隨著家庭教育的普及,幼小銜接也深入到家庭中,家長對于幼小銜接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了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但是教師在開展工作過程中仍舊會出現很多的阻礙。

首先,由于家長不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的規律及特點,會對幼兒進入小學后的表現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幼兒的正處于發展中階段,在適應環境的同時還要吸收新的知識,難免會有跟不上進度的情況出現。但家長心理過于焦慮就會對幼兒進行過分的苛責,最終導致幼兒喪失學習興趣,對上學產生消極的情緒。

其次,許多家長都認為幼小銜接就是加強幼兒文化知識的教學,家長的片面理解導致了很多幼小銜接“小學化”情況的出現。幼兒總是被迫接受他們年齡階段難以理解的學習內容。

3.開展培訓、座談活動,加強幼小銜接家庭教育意識

提升幼小銜接工作有效性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幼兒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而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是基于了解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因此,為了讓家長能夠更了解幼小銜接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幼兒園可以多開展幼小銜接主題講座以及專家座談會,邀請專業的教育學專家和家長面對面交流,為家長解答疑惑,讓家長能夠掌握幼小銜接階段家庭教育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的契機向家長系統地介紹幼兒園開展的幼小銜接活動,也利用問卷發放的方式了解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對幼小銜接的困惑及需求,以便更好地形成家園合力,進而全面、科學地開展幼小銜接工作。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家長園地中開辟幼小銜接的專欄,介紹幼小銜接相關信息并及時跟進幼小銜接教育方案的相關內容讓家長一起參與培養兒童的社會適應、學習適應等方面的能力。

除此之外,幼兒園還需要多組織開放日等活動,為家長和教師交流溝通搭建一個平臺,家長可以向教師交流一下平時幼兒在家里的表現,以及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

4.全面看待幼小銜接,培養提升幼兒綜合能力,完成幼小銜接

為了加強幼小銜接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引導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幫助幼兒順利完成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銜接過程,教師必須采取家園共育的措施,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進行雙向溝通。通過相互配合的方式,促進幼兒的發展。

4.1家園合作,激發幼兒對小學校園的向往之情

一般說來,孩子到了六、七歲的年齡,心理和身體各個方面都基本上具備了接受小學教育的條件。這一階段,由于環境、家庭、學校的影響,孩子會開始羨慕小學生的生活,時時刻刻流露出要成為一名小學生的美好情懷。

此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家長注意觀察幼兒在日常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和心態。對于好奇心和興奮感較重的幼兒,家長就可以始終采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面幼兒的種種提問。而在面對畏難情緒較重的,對小學生活較為恐懼的幼兒,家長則可以多帶幼兒到家庭附近的小學門口散步,讓幼兒熟悉環境,趁機說一些誘導性的話語,讓幼兒對小學充滿好奇。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指導家長千萬不要說帶有恐嚇意味的話給幼兒聽,容易使幼兒形成心理障礙。

4.2家園共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幼兒園和小學最大的不同在于作息時間上的差異。幼兒每天入園的時間在7:50-8:30之間,但是步入小學后,幼兒每天要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入校。在課程時間上,幼兒園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授課時間也是大不相同,因此,為了讓家長和幼兒都能夠順利的適應小學生活,教師就可以通過規定幼兒來園時間來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規律,通過逐漸減少睡眠時間來適應小學生活。

4.3家園互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了完成制定任務的能力,因此在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后,教師會有意識地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及規則意識。幼兒可以通過在不同的游戲中掌握到游戲的規則和玩法,了解活動與規則之間的關系。同時在幼小銜接階段,部分教師還會在班級中設置值日生的職位,在之前就會帶領幼兒一起明確值日生的職責,知道值日生的任務及要求,讓幼兒完成各類教師布置的小任務,使幼兒逐漸從被動接受任務轉變為主動接受任務。而在一日活動中,教師還會積極利用園所內的環境以及各個活動讓幼兒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回答問題要先舉手;別人回答問題時不插嘴;活動過程中不講笑話等行為習慣。而在家庭中,教師則可以引導家長注意幼兒的社交禮儀的形成,比如與他人交往要遵守交往的規則,不能用手去觸碰其他小朋友的臉、頭或者是身體的其他部位等。

綜上所述,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要積極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首先在思想上幫助家長明確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其次再與家長分享幼小銜接的有效方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科學地幫助幼兒順利從幼兒園步入小學,讓幼兒在快樂中進步、成長。

參考文獻

[1]祁莉.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幼小銜接[J]. 家教世界,2021,(30):39-40.

[2]段偉紅,任群芳,王妍. 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 科技風,2020,(17):216.

[3]繆阿海. 基于家教視角的幼小銜接工作初探[J]. 當代家庭教育,2020,(13):27.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家庭教育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