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

2022-06-15 12:28王洪君
管理學家 2022年9期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策略

王洪君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其表明“三農”問題被提升到了戰略高度,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也已進入新常態階段。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等相關文件明確提出要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這表明新時期國家更加關注農村經濟制度改革,強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深化改革,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三農”問題的發展與變革。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雖然得到了一定優化,但其依舊存在部分問題和不足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因此,本文通過簡析農村集體經濟的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針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使其積極推動并嚴格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從而盤活農村市場經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2)09-0013-03

一、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一)農村集體經濟的內涵與一般性原理

農村集體經濟又稱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憲法規定農村集體經濟是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濟體制,也是集體成員利用集體所有的資源要素,通過合作與聯合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經濟形態[1]。隨著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產生與發展,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衍生出來多種實現形式。農村集體經濟的一般性原理是建立在協同理論、交易費用理論以及人力資本理論的基礎上,其強調農村成員屬于一個有機整體,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協同效應,弱化農村人才短缺以及人口素質不高等不良影響,有利于優化農村資源配置,降低集體經濟交易成本,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用

首先,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可以加深黨與群眾之間的關聯程度。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既能為解決農民問題提供必要的經濟基礎,又能促進農村深化改革,滿足新時期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其次,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離不開農村集體經濟的支撐與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當地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還能進一步幫扶貧困群眾,切實提高其生活質量[2]。最后,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一方面可以為農村發展提供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物質保障,有助于全面調動農村發展的內在力量,另一方面能夠為農村產業化、規?;洜I方式的實現提供條件。

(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及特點

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已形成了多元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包括資產租賃型、服務創收型、資源開發型、產業發展型以及休閑農業型等形式。其中資產租賃型由于自身操作簡單、創收效益良好等優勢得到了普遍推廣,休閑農業型便是立足農村自有的自然景觀、人文環境以及特色風貌等優勢,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以及觀光體驗農業等形式,來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其也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另外,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集體經濟具有形式多樣化、總體發展水平低、市場效益不高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主要特點。

二、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歷程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先后經歷了互助合作組、初級合作社、高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階段,最終確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第一,在農業合作化時期,隨著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業生產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得到了發展,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產生奠定了基礎[3]。第二,在傳統農村集體經濟時期,針對高級合作社實際運營中存在的問題,為鞏固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成果,人民公社、鄉鎮企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得到了完善,這對推動農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三,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時期,受工業化、城鎮化影響明顯,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同時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以及鄉鎮集體企業的減少,使得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以及與其他資本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發展,并形成了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互利共贏的局面。

(二)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關問題

首先,在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等政策的深入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使得農村空殼現象嚴重,這也勢必導致農村集體經濟被持續弱化和邊緣化[4]。其次,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相對廣泛,主要包括經營收入、投資收益、補助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但當前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對財政補助的依賴性過強,使得農村集體經濟收入情況有待提高。最后,我國各地區之間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等都存在一定差異,這就使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被弱化,其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明顯,如圖1所示。

(三)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外加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大量資源傾向城市,這不僅會導致城鄉差距過大,還會從根本上制約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5]。另外,在改革開放以及城鎮化、工業化的持續推進下,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認識到城鎮就業的發展機會,使其大量涌向城市,這勢必會造成農村人才資源緊缺。留守農村的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和掌握的技能有限,無法適應信息化時代,依舊采用傳統模式進行勞動與管理,既會導致農村現代化水平偏低,也會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制度的建設完善,還會限制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穩健發展。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

(一)加快產業融合發展,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包括“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6]。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地方政府要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相關政策,并充分發揮自身統籌協調、科學引領的組織職能,轉變農村傳統單一經濟模式的發展現狀,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結合各地區農村發展情況,加快聯合農業、財政、金融等多職能部門,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開創多元化農村集體經濟,以積極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從而有效組織分散的農戶群體,轉變傳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自為政、分散開發、互不干涉的發展現狀,實現農村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農村產業多元化。8169F456-A204-4EEF-AE96-8D77C076E83E

另外,地方政府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保證其能夠深入鄉村,明確鄉村地區存在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等優勢資源,并切實提升農村集體在商品經濟中的競爭意識,從而引導農民群眾正確認識自身在礦產、藥材以及農產品、水資源、環境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強調政府的牽頭指引,促進農村完成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以提高鄉村產業效益,解決傳統農村產業投入高、產出低的問題,切實推動農村完成優勢互補和集體發展,并致力于打造生態宜居的農村生活環境,推動文明鄉村的建設力度,提升農民的精神風貌與生活水平,增強農民對鄉村的集體意識與責任使命感,以營造鄉風文明、民風淳樸的新農村新氣象。

(二)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改革,深化農村金融制度建設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始終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而農民群眾又是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體,其在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政府一方面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改革,進一步細化農村集體資產的運行體系與內部控制機制,明確農村固定資產和債權債務細則,以嚴格管理農村集體經濟資產,推動農村集體經濟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農村集體收益資金的使用效率,堅持效益分配原則,確定收益資金的分配比例以及適用范圍,保證其能夠嚴格執行分配程序,及時公開農村集體收益資金的分配結果,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從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提高農民收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高農民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活力與創造力。

另外,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盤活農村集體經濟,地方政府要結合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現狀,深化農村金融制度建設,協調金融機構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持,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結合農民群眾的發展現狀,適當降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抵押擔保貸款的門檻,并加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銀行、擔保公司之間的合作交流力度,使其積極探索創新農業金融產品。同時,國家和政府要結合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趨勢,科學選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適當借鑒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方式,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7]。

(三)推進農業經濟組織的支持,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目的是全面帶動農民增收,而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農業經濟組織的支持。因此,政府要結合農村發展實際,規范三資管理制度,優化收益分配制度,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的管理力度,保證其能夠合理流動,從而提高農村集體經濟使用效率,科學分配集體經濟,真正達到產權制度改革的效果和產權清晰的目的,讓農民群眾共享集體經濟成果,以調動農民積極性,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氛圍[8]。

另外,政府要正確認識農民群眾和優秀人才在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保證其能夠高效利用資源互聯、互通、互享的信息技術,從多方位、多渠道做好農民群眾、高端人才的宣傳教育與引進培養工作,以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結合高端人才的創新思想,全面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全新活力。一方面,村集體組織可以與企業、高校采用產學研、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結成利益共享機制,以吸收社會各界的智慧,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有序發展。另一方面,村集體要注重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增加相關工作人員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使其積極借鑒已獲得成功項目的工作經驗,又要結合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際,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培養什么”的方針,加大優質緊缺人才的培養力度與層次,構建高素質的團隊建設。

(四)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政府職能,加強政策支持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職能的發揮。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重視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政府職能,既要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強集體資產和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使其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真正做到讓農民群眾可以動態了解集體資產的動向以及收益分配情況,又要通過完善村干部等組織管理人員的目標考核制度,簽訂相關責任書,切實發揮村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以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權威性,加強農民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信任感,保證其在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話語權。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大農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在財稅、金融、土地以及技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幫助農村集體完成基礎設施改造,減輕農村集體企業的經濟負擔,擴大農戶小額貸款的覆蓋范圍,以盤活農村土地資產,促進農村現代化、信息化體系建設,滿足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資金與政策需要,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如在技術政策支持方面,地方政府要積極引進先進的計算機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村建立信息網絡服務平臺,確保其涵蓋農業技術應用、農產品供求、病蟲害防治、農作物增產等全方位領域的知識體系,同時適時組織技術指導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業科技培訓與農作物養護增產培訓工作,以增強村、縣、鄉等多級的關聯程度,切實提高農民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四、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全面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統籌協調職能,推進農業經濟組織與政府政策支持,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和制度保障,以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村產業鏈實現橫向拓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結合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政府職能,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從而緩解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等問題。同時,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改革力度,深化農村金融制度建設,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切實維護農民權益,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參考文獻:

[1]隋明,張陽,榮加超,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19(04):104-105.

[2]陳典.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策略研究[D].中共重慶市委黨校,2020.

[3]陳曉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思考[J].中國市場,2020(18):12+19.

[4]王煒.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J].鄉村科技,2020(21):63+65.

[5]黃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山西農經,2020(19):62-63.

[6]伏晨云.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戰略[J].商訊,2021(03):144-145.

[7]高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J].今日財富,2021(04):17-18.

[8]孫冉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J].經濟管理文摘,2020(21):191-192.8169F456-A204-4EEF-AE96-8D77C076E83E

猜你喜歡
農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策略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關于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監督若干問題探究
農村集體經濟中的三資管理探討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