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

2022-06-15 17:12董萍
求知導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作業優化基本原則有效策略

董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越來越關注作業在提升教學質量中的重要作用,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更加關注作業優化的策略研究。筆者認為語文作業要堅持有效性、趣味性、實踐性原則。為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提高作業效度,摒棄無效勞動;拓寬作業外延,適度延展補充;提倡作業分層,滿足學生需要;提升作業趣味,踐行知行合一。這樣才能讓作業真正發揮檢驗學習成果、鞏固學習內容、促進拓展運用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優化;基本原則;有效策略

引 言

“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師更加關注如何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以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其學習效率。語文教師對作業設計加以優化,能夠對課堂教學進行必要的鞏固、提升,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作業還難以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有時反而成了學生以及家長們的負擔。因此,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

一、小學語文作業現狀分析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小學語文作業內容相對單調,且大部分是讓學生進行機械性的抄寫、誦讀和反復地套用模式訓練,既不利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也無法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人文素養、實際操作技能等多種能力的培養[1]。這種布置作業的形式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難以實現其語文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對語文作業內容進行合理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專家學者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如果可以每天堅持高效地完成作業,到期末時他們通常能夠記得所學知識的90%左右;中小學生如果每天堅持聽講,但不認真完成作業,他們到了期末通常只能記住所學知識的20%左右。

由此可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對于語文教學質量提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傳統的作業設計模式束縛了語文教學與學生能力的發展?;诖?,語文教師對作業優化設計的工作尤為緊迫。

二、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原則

(一)有效性原則

教育應當讓學生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負擔。反觀當前的語文作業設計,部分教師秉持熟能生巧的原則,布置的作業以機械的、重復的題型居多,需要學生大量書寫,耗時很長,但是效率不高。語文教師要把學生從大堆習題和抄寫作業的“包圍圈”中解救出來,讓語文作業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多樣,從課內走向課外,教師要實實在在地減輕學生的作業量,本著“濃縮精華,有效練習”的原則,科學恰當設計語文作業。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重作業與所學內容的有機統一。對于機械重復性的作業,如抄寫詞語、課文,教師應限制其數量[2]。教師需要發揮自身教學能力,讓作業成為學生發現、探索和研究的試驗場,以提升作業的有效性。

怎樣才能使作業有效發揮其作用呢?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作業的準備工作,包括物質準備(如必需的作業用具、良好的作業環境條件等)和能力準備(如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技巧,調整心態)。前者關注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生寫作業時的注意力穩定程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的情況,做完作業是否及時有效檢查,以及是否做好預習和復習工作等。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養成習慣比完成作業更重要,他們需要從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出發進行有效作業。在能力準備方面,學生只有對作業內容有了明確、清晰的認識時,才可以利用相應的專業知識、技巧,更順利地完成作業。為幫助學生做好充足的作業準備,教師應先詳細地講解知識點,以檢驗學生能否掌握例題,再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富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與作業布置形式才會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二)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持續學習的有效動力,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

作業趣味性主要指作業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的趣味性。作業的表現方式可以是文字的、圖畫的、模擬的,也可以是實在的、觀察的、體驗的。令學生感興趣的作業形式因人而異。比如,對低年級學生而言,一些色彩豐富、活動多樣、充滿趣味性的作業更能激起他們的興趣,比如找一找、畫一畫、查一查等,能使其長時間積極地完成作業,甚至做得又快又好。對高年級學生而言,思辨色彩比較濃的作業的比例較多,更能體現高年級學生的自我認知與對知識的理解??傊?,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要將作業與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興趣相融合,讓作業更加富有針對性和趣味性。另外,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對學生心理活動的關注與掌握,了解學生當下在關注什么、喜歡什么、有怎樣的話語體系。教師只有設計出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形式內容新穎的作業,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喜悅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三)實踐性原則

傳統的語文作業以“白紙黑字”的書面作業為主,以大量試題居多。語文是開放性較強的學科,所以語文作業的設計應該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應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直觀的學習經驗,更主要的是引領學生進行認知的二次提升,讓他們能把已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盤活”理論知識,對知識進行再掌握、再發現、再提升。在布置語文作業時,教師可增加繪圖、手工制作、表演等需要應用動手實踐能力的作業。例如,低年級的課文以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居多,對此,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學習課文后分組排練課本劇。通過演出各角色,學生能比較深入地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提升了合作能力。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可運用查閱資料、走訪調查、參觀記錄等方式豐富其語文作業內容。

教師布置的作業不能只局限于書本和校內活動。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因此,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是語文作業設計的新思路。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為父母的“小幫手”,為家庭記經濟支出賬,寫書信、春聯等;可以讓學生在家里開展親子閱讀、讀后感交流活動,誦讀名篇佳句,寫觀察日記等。這些作業靈活度大,讓學生都能依據各自實際情況獨立或合作完成。每隔一段時間教師組織作業匯報交流,評出“讀書之星”“理財小能手”“我是朗讀者”,以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7FBBD517-A0D7-4B83-B2EC-A3472FF1EA5E

語文教師要想提升語文作業質量,還要指導學生熟悉作業流程,其自身要了解習題選取的形式、作業的形態有哪些、做好作業批改、做好教師反饋等??傊?,要想真正提升語文作業質量,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課程觀與作業質量觀,去探究、推敲每一個教學環節,切實反思與設計。教師只有盡可能地優化每一個環節,將作業布置作為備課的重要一環,獨具匠心地設計作業,才能使學生樂于參與、有所收獲,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三、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

(一)提高作業效度,摒棄無效勞動

首先,語文教師要在研讀教材上下功夫。從人文主題到語文要素,從年段目標到學期要求,教師都要清晰明確,要把握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這樣才不會在設計作業時出現大的目標偏差。教師要思考作業設計如何保質減量。學校備課組可以發揮其積極作用,進行年級統籌,控制作業總量。在作業內容設計方面,教師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模式,消除學科之間的壁壘,進行學科整合、單元整合,將目光轉移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方面。

其次,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增強創新意識。教師要設計綜合性較強、開放式、多樣化的作業,讓做作業成為學生自由探索、合作學習的過程。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心理期待,使其感受到寫作業的快樂,讓學生們從“要我做作業”向“我要做作業”轉變。

最后,學校要建立科學有效的作業評價系統。學校要通過構建作業評價系統,明確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作業評價標準,完善評價制度,巧用數據,建設科學合理的綠色作業評價體系。語文教師要強化作業檢查、作業監督制度,改變單一的作業評價方式。新的評價方式要以教師評價為主,輔以小組評價、合作伙伴評價、父母評價、智能評價等,以多途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從而提升作業的科學性。

(二)拓寬作業外延,適度延展補充

煩瑣單調的作業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束縛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到疲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為學生的思維插上翱翔的羽翼,將知識點與技巧巧妙地融入語文作業之中,拓展語文作業外延。

第一,打破學科壁壘,增強作業功能。如果作業的功能增強,其效果也會適當增強。比如,小學中年級學生在進行以“校園環境”為主題的習作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和年級輔導員合作,將此次寫作教學與德育活動“愛?!毕嘟Y合,將校園變成課堂,引導學生欣賞校園美景,指導學生觀察環境事物。這樣不僅能將寫作與實物觀察相結合,指導學生在愉快的參觀中完成作業,還能讓學生完成相應的德育活動。

第二,重視單元整合,布置前置作業。由于語文學科有較強的實踐運用特征,教師要更加重視前置作業在教學中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如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以“可愛的精靈”為主題,重點展示春天自然生靈的可愛。教師在進行主題單元教學時,可以整體考慮,將實踐觀察作為輔助單元學習的要素。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在“尋找春天”的過程中完成兩張卡片:一張發現卡,記錄春天在哪里;一張植物記錄卡,用一段時間記錄某一植物的外形、氣味,還可以根據植物的特點增加其他觀察項目。這兩項實踐活動可以為學生學習《燕子》《荷花》等課文,進行口語交際和開展習作課“我的植物朋友”做好充足準備。

第三,精心設計活動,夯實后續作業。語文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需要教師認真用好“快樂讀書吧”欄目,以激發學生持續閱讀的熱情。比如,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寓言主題單元推薦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經典寓言故事。語文教師不能只在課上布置閱讀要求就當作完成了教學任務,而要持續發揮閱讀作業的后續效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除了做好讀前的推薦指導,還要夯實“讀中激勵”,以便學生持續閱讀。教師可采取分享閱讀的方法,開展小組閱讀、閱讀記錄展示、好故事分享會、制作腰封等活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其閱讀習慣。

(三)提倡作業分層,滿足學生需要

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個性愛好等有所差異,所以語文教師布置作業時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搞“一刀切”。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吃得飽”,讓學困生“能吃好”,教師應分層布置語文作業,力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作業中獲得成就感。教師可以將作業分為簡易、一般、較難和創新四個層級,讓學生按照自身的能力水平選擇難易程度適當的作業,或者,教師先將學生分層,隨后實施動態管理,形成良性競爭氛圍。

對于分層作業,教師應該有明確的要求,堅持“因人而異、適度彈性、更進一步”原則,讓每個層次的作業量和作業難度都有區別。完成較難層級和創新層級作業的學生可以選擇性完成或者減免基礎部分的作業,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基礎部分可適當增加作業量,從“作業超市”菜單中對應選擇作業內容,以強化鞏固知識點。

(四)提升作業趣味,踐行知行合一

興趣是學生持續學習的內驅力。教師應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視為作業設計的要素之一。

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作業設計,增加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這一方法既可以培養學生設計作業的能力,對學生課堂學習狀況進行考查,又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點。如在教學《走月亮》后,教師布置了一項自主作業:擴展閱讀《月亮來大海做客了》《盼雨》。學生可以自主選做,也可以設計自己感興趣的作業。第二天學生反饋時,教師驚喜地看到,有的學生收集了許多描寫月亮的詩句;有的學生收集了白族的習俗,并配以中國地圖,標出白族生活的區域;還有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觀看了《五朵金花》,并附上了電影劇情導圖,非常有創意。這樣的自主作業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去完成。

教師要豐富作業形式,多給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機會,以提高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中華傳統節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春聯、朗讀古詩、手繪包粽子示意圖、做月餅、猜燈謎等,以增進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各具特色的作業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讓學語文和用語文結合起來,提升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喜愛。

結 語

綜上所述,語文作業是反映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晴雨表”,是學生鞏固語文課堂學習的“試金石”,是語文拓展運用的“練武場”,是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校準器”。在實施作業優化設計時,語文教師要盡可能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要提升語文作業的質量,以鞏固知識為基礎,以發展學生能力為目標,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參考文獻]

朱鳳英,邢小雯.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家長,2019(15):26.

高敘新.巧用小學語文作業激活學生思維[J].江西教育,2020(29):61.7FBBD517-A0D7-4B83-B2EC-A3472FF1EA5E

猜你喜歡
作業優化基本原則有效策略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作業的價值
優化小學語文作業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淺談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小學語文質量
關于創新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淺議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論網絡言論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則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開展幼兒游戲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