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路徑研究

2022-06-15 00:26田雨潼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15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大學生問題

田雨潼

摘 要:大學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人力資源,如何將優質大學生人力資源引入鄉村振興戰略中是當前社會必須重視的重大課題。鄉村振興既能夠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大學生也能夠助力鄉村振興。從在校生層面而言,高?;鶎訉嵺`活動過分注重形式、大學生實踐能力不足;從畢業生層面而言,畢業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不高、政策不全。對此,要規范高?;鶎訉嵺`活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激發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不斷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從而促進大學生更好地參與鄉村振興。

關鍵詞:大學生;鄉村振興;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5-0028-03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在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大學生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廣闊的國際視野,擁有敢為人先的創新思維、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人才資源[1]。據教育部統計,2020年全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為4 183萬人,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高達909萬人,如何將大規模、高質量的大學生人才資源引入鄉村振興戰略中去,充分發揮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乘數效應,是我國社會必須重視的重大課題。

一、鄉村振興與大學生的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能夠為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廣闊的實踐平臺,鄉村的現代化進程也能為大學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智力支持。因此,鄉村振興與大學生個人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一)鄉村振興促進大學生發展

1.鄉村振興促進大學生個人成長。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大學生能夠挖掘出鄉村優秀的紅色故事、鄉賢人物,感受到鄉村艱苦的革命精神、淳樸的鄉風民俗,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鄉村振興戰略可以作為高校教育的第二課堂,使大學生將理論知識與鄉村豐富的實踐資源相結合,加深大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激發大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大學生智力水平。大學生在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必須深入鄉村、深入農民、進行大量走訪調查,這就為大學生提供了必要的運動空間、有趣的運動方式、一定的運動氛圍,有助于增強大學生體質。鄉村振興戰略可以使大學生全方位感受鄉村的建筑藝術、人文氣息、自然風光,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情趣、高尚的品德情操,有助于提高大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大學生在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可以掌握基礎的勞動知識與技能,能夠了解農民耕耘的艱辛和喜悅,進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

2.鄉村振興豐富大學生就業渠道。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國家延續并開展眾多專項計劃,積極鼓勵畢業大學生返鄉就業,主要包括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選調生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等。同時,國家還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畢業大學生返鄉創業,如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鼓勵地方出臺城市人才下鄉服務鄉村振興的激勵政策”,推進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鄉村振興戰略為畢業大學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有效緩解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二)大學生返鄉助力鄉村振興

1.大學生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在產業振興上,大學生可以憑借先進的信息技術推動農業的數字化、信息化,可以利用專業的管理知識指導鄉村的產業園區優化升級,可以通過客觀的市場調研指導鄉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促進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終實現鄉村產業興旺[2]。

2.大學生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在文化振興上,大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基層志愿服務活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還可以利用可視化技術保存鄉村文化遺產,通過走訪調研挖掘鄉村文化資源、打造特色鄉村文化品牌,最終推動鄉村文化繁榮[3]。

3.大學生助力鄉村生態振興。在生態振興上,大學生不僅可以將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引進鄉村,減少鄉村的生產污染,還可以通過政策宣講,使村民真正理解政府的一系列環保理念、政策、舉措,自覺執行保護鄉村生態的生產、生活要求,從而促進鄉村的生態修復,加強鄉村的生態保護。

4.大學生助力鄉組織振興。在組織振興上,大學生村官能夠提升基層管理隊伍的知識水平,提高基層辦公的電子化、規范化、簡約化程度,還可以通過宣講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意識與能力,從而不斷健全農村基層服務體系、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4]。

二、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現狀分析

當前,參與鄉村振興的大學生人力資源主要分為在校大學生及畢業大學生兩大類?,F從這兩類不同的大學生人力資源出發,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途徑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

(一)在校大學生

在校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途徑主要包括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基層志愿服務及高?;鶎由鐣嵺`活動。無論何種形式,當前在校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均存在以下問題。

1.高?;鶎訉嵺`活動過分注重形式。鄉村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鄉村問題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復雜問題,只有長時間、專向度、深層次調研才能發現主要矛盾,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以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例,一項實踐活動的調研周期通常不超過1周,學生還未深入了解鄉村發展存在的問題,調研周期就已結束。其次,實踐活動項目申報通常一年一次且不允許課題重復,項目的接續性不高,無法保證實踐調研的長效性。最后,通常以紙質報告的素材豐富性為依據來評價實踐項目成果,因此多數實踐活動盲目追求調研地點的數量以及圖片素材的豐富程度,往往走馬觀花,無法專向度、深層次研究鄉村發展存在的問題。

2.在校大學生實踐能力不足。隨著高校的一次又一次擴招,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大班額”現象,高校的精英教育日益轉向大眾教育,過多的班級人數也大大增加了教師進行實踐教學的難度,這就導致當前大學生紛紛成為“理論上的巨人,實踐中的矮子”,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其次,大學生長期處于學校這一簡單、安全、單一的環境之中,這就導致大多數學生缺乏關于鄉村的生活常識、實踐經驗,缺乏多維度分析問題的能力。以上兩點導致大學生在基層實踐活動中不能找準問題、提對建議,最終無法達到實踐活動的預期目標。

(二)畢業大學生

如前所述,畢業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主要途徑就是“6項計劃”和返鄉創業。2021年4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以法律形式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組織返鄉創業培訓,教育行政部門應鼓勵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建立鼓勵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的激勵機制。

總體而言,國家日益重視畢業大學生群體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并采取了多種途徑吸引畢業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但要想提高畢業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畢業大學生在鄉村振興中的乘數效應,仍有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畢業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不高。從大學生自身來說,當前我國城鄉發展差距依然很大,而高校多集中在商業發達的城鎮地區,高校大學生在見識到富足的城市文明、習慣了優越的城市生活后,出于對生活水平、物質利益的追求,不愿前往鄉村就業創業。從高校環境來說,當前高校廣泛彌漫著“躺平”“劃水”“擺爛”等“佛系文化”,大學生缺乏走向基層、艱苦奮斗、奉獻青春的熱情。從社會環境來說,由于老舊觀念、刻板印象的影響,社會普遍認為大學生應“走出農村,留在城市”,返鄉代表著“沒出息”,創業代表著“不穩定”。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缺乏家庭的支持和社會的認可,畢業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并不高。

2.畢業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不全。首先,中央雖已采取多種形式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但部分政策僅有宏觀指導作用,部分地方政府對中央文件領會不到位,政策制定不科學,這就導致中央與地方政策無法流暢接續。其次,細數當前的鄉村人才振興政策,大多集中在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初期,但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中期及后期的政策幫扶力度較小,未形成輻射“初期—中期—后期”全過程的幫扶政策。最后,已有政策的規范度、透明度不高,存在不同地方對同一政策的解讀不一致現象,返鄉大學生無法便捷、全面了解相關政策的問題。政策不完善是畢業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阻力之一[5]。

三、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具體路徑

根據上述問題,現對在校大學生、畢業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分別提出相應的具體路徑。

(一)在校大學生

1.規范高?;鶎訉嵺`活動。首先,嚴格把關項目申報。一方面,大學生基層實踐活動的選題應具有問題導向、現實意義,選題應聚焦在當前鄉村振興最迫切的發展需求上。另一方面,應提高實踐項目的長效性,高校應鼓勵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度的探索、挖掘,展開長期的跟蹤、回訪,允許同一實踐活動不同角度的連續申報。其次,扎實推進實施過程。一是高??筛鶕嵺`活動的項目差異,延長實踐活動的開展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深入鄉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高??筛淖儺斍巴粚W院同一專業學生組隊進行實踐活動的模式,可鼓勵學生跨學院、跨專業組織實踐團隊,從而豐富實踐小組思考問題的思想維度,提高實踐小組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最后,科學評價項目成果。高校應改變以報告字數多少、調研地點數量、圖片素材豐富程度為評判依據的傳統觀念,建立以實踐項目的創新性、實踐過程的科學性、問題解決的現實性為導向的基層實踐活動評價體系。

2.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高校需加強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方面,高校應不斷推進教學內容、方法改革,提高實踐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所占比例。另一方面,高校教師應充分利用圖書館、花園、校史展覽館、科技展示廳等校內實踐資源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其次,高校應建立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提高實踐能力考核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比重,可根據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給予榮譽稱號、津貼補助及學分獎勵,以此激勵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實踐能力。最后,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與高校及鄉村積極對接,構建“政府—高?!l村”“三位一體”的基層實踐平臺,拓寬、打通大學生參與基層實踐活動的途徑,在實踐歷練中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6]。

(二)畢業大學生

1.激發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第一,從高校維度看。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大力宣揚返鄉就業創業的模范大學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樹立他們知農愛農的意識以及參與鄉村振興的奉獻精神。另一方面,高校應重視父母親朋對大學生擇業觀的影響作用,可通過政策宣講、微視頻、線上講座等方式,加深大學生父母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了解,改變父母親朋對返鄉就業創業的消極認知,從而贏得父母親朋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支持。第二,從政府維度看。首先,政府應廣泛利用大眾傳媒、主旋律影視作品等途徑大力宣傳新農村新面貌、弘揚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正能量故事,改變社會大眾對農村的刻板印象,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其次,政府應重視返鄉就業創業大學生群體的社會認同感,加強對返鄉就業創業大學生的社會表彰,通過一系列榮譽稱號、社會獎項來肯定畢業大學生群體在鄉村振興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引導社會大眾關注鄉村振興,為推動鄉村振興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

2.不斷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首先,中央可以向地方下達鄉村人才振興特定政策指導意見,使地方明確政策的執行方向、目標、力度、最低標準,提高地方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的能力,增強地方政策與中央政策的接續程度。其次,各級政府應不斷完善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初期、中期、后期不同階段的幫扶政策,建立“全過程”幫扶政策體系,增強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長度、深度、廣度,解決返鄉大學生的后顧之憂,增強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信心。最后,各級政府應充分運用網絡平臺不斷提高鄉村振興政策透明度,通過建立鄉村人才振興專題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抖音賬號等方式,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信息服務,打破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信息、政策壁壘。

總之,我們只有規范高?;鶎訉嵺`活動、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激發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熱情、不斷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不斷優化大學生就業創業環境,才能充分發揮出大學生這筆寶貴的人力資源應有的價值,激勵大學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穩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林生,張棟洋.論鄉村振興戰略下大學生農村創業[J].農業經濟,2021,(11):122-124.

[2] ?張瑞春.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涉農大學生回鄉創業的困境與突破[J].農業經濟,2021,(8):108-110.

[3] ?胡澤中,呂建秋.加強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22):238-240.

[4] ?彭倩穎,梁滿艷,楊若蘭.在校大學生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1,(6):39-41.

[5] ?王太明.中國共產黨減貧的實踐歷程、基本經驗及未來轉向[J].經濟學家,2021,(7):17-26.

[6] ?雷志佳,任靜,夏小華.農村大學生回鄉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13-18.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大學生問題
第十六屆大學生年度人物
大學生就業趨勢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