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數據平臺的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研究

2022-06-15 00:26黃志華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15期
關鍵詞:社區居家養老南寧市大數據

黃志華

摘 要:隨著廣西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數量不斷增加,養老問題成為當前政府必須妥善解決的一個問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成為了可能。以南寧市為例,深入探究目前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社區信息化技術升級,建設智慧養老社區,為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開辟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數據;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南寧市

中圖分類號:C913.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5-0040-04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問題是各級政府必須面對且需要解決好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這關系到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國務院辦公廳于2019年3月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健全市場機制,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高齡、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居家養老是我國現階段主要的養老模式,根據形式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居家養老型、“居家養老+社會服務型”和“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型”。隨著新一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普及和大數據平臺功能的不斷升級和優化,探索建立基于大數據云技術的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是居民社區居家養老的基礎和必由之路。廣西南寧毗鄰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每年有大量的人才外流,同時作為廣西的首府,區域中心城市,隨著強首府戰略的實施,也吸引了周邊地區的人才涌入。通過針對養老服務對象了解其對社會居家養老服務的感受和需求情況,從側面了解信息化在南寧社會養老中的應用情況及影響因素,為政府在大數據時代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社會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提供參考。

一、社會老齡化的現狀

根據國家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南寧市65歲及以上人口為931 918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0.6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6個百分點。2019年南寧市政府利用中央財政第三批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的有利契機,按照試點地區任務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出臺了《南寧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南寧市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項目實施方案》《南寧市居家養老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制度與流程模版》《南寧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組織運營補貼暫行辦法》《南寧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意見》《南寧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及收付費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養老服務政策文件,鼓勵和規范南寧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為南寧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南寧市建設了161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6個城市養老服務中心、8個區域性農村養老服務中心以及440個農村幸福院,試點“長者飯堂”等一系列從完善設施到服務供給的重要改革措施,全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這雖然解決了一部分老人養老的困難,但對于將近100萬的65歲及以上的老齡化人口而言,養老服務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養老服務資源不足的問題仍然是政府今后一個階段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受到城市房價快速增長和住宅空間限制影響,家庭結構的小型化趨勢日趨顯著,這也給當前的社區居家養老帶來一定的困難——家庭小型化和青壯年外出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多,使得現階段的年輕人既要努力工作掙錢解決小家庭的生存問題和子女的撫養問題,又要抽出精力來撫慰關愛父母,雙重的重壓,使當今的青年人精疲力盡,時常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一波人口增長高峰的出生的人已經進入古稀之年,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占比不斷提升,這就給社會養老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社區養老服務產業信息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提高養老服務產業信息化程度的必要性

促進養老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社區居民養老信息化建設是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建設智慧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情況來看,受我國城市老年人數的增長、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等因素的影響,老人跨地域跨社區流動日益頻繁,“候鳥”老人數量不斷增加,使得養老服務信息經常會在不同城市、不同社區之間進行傳遞和轉移,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為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信息收集、整理、傳輸的工作效率,使其滿足社區養老服務事業在新時期下的發展需要,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二)提高社區養老服務質量的必然選擇

隨著城鄉居民對養老服務品質和效率需求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養老信息化服務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傳統的養老服務信息化以客戶需求響應為主,養老服務機構缺乏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主動服務的意識和技術能力。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能夠實現以信息技術為平臺和支撐,靈活運用信息遠程監測,主動提供養老服務,拓展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服務的效率。同時,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還能夠切實發揮“全程記錄、及時響應、跨區服務、智慧養老”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履行養老服務工作的職責。

科技賦能,保障社區智慧養老生活質量。積極探索“互聯網+養老”,用數字科技賦能驅動養老行業創新發展,提升傳統養老服務,完善智慧養老服務網絡體系,為社區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智慧養老”服務,讓更多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實現智慧化的養老一站式服務。

(三)南寧養老服務信息化現狀

南寧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項目始于2018年,該項目的建設目標是建立一個涵蓋養老服務監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養老機構管理信息化三大核心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平臺建成后將為全市60歲以上(含60周歲)的城市散居、獨居、需護理的“三無”老人、失獨低收入老人等“五類”老年人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項目。

南寧市通過支持企業和機構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老年電子商務,建設居家服務網絡平臺,為老年人提供質優價廉、形式多樣的服務,探索一條南寧市“互聯網+養老”的新模式,建立以政府購買企業開展上門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為主的方式,讓更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共享“互聯網+”信息化養老的新成果。南寧市政府結合城區實際情況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分為三個片區:第一片區為青秀區、邕寧區、良慶區,由三胞集團安康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養老信息化平臺建設和養老服務提供;第二片區為西鄉塘區、武鳴區、廣西—東盟經開區、高新區,由廣西頤養自在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第三片區為興寧區、江南區、經開區,由北京普天大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南寧市已經初步建成集養老服務監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養老機構管理信息化“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平臺。

(四)南寧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南寧市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經過三年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不可否認與沿海地區智慧城市的養老服務信息化程度和覆蓋面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政府養老資金投入不足。根據《南寧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意見》,政府通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給城市散居特困老人、失獨老人、低保對象、85歲以上高齡老人等五類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提供每年600~1 200元的居家養老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運營方通過平臺系統、智能設備與線下專業助老服務團隊相結合,按照《特殊困難老人基本服務清單》為25 000名城市五類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提供每個月2—4小時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保健、精神慰藉等免費的照看護理服務。由此可見,無論是服務覆蓋的人群范圍,還是免費服務的時長都無法滿足老人的現實需求。二是養老從業人員待遇低、人員不足、業務素質較低、能提供的服務項目有限。目前,養老服務提供者主要為家庭成員、鄰里社區和民間組織(志愿者)、各類家政服務公司、政府建立的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等。據調查,南寧市政府購買由企業提供的養老服務中,一名社區助老員平均要服務180名老人,有些甚至高達250名,助老員只有很少部分服務人員是經過專業的培訓和考核,達到持證上崗的要求,絕大多數從業人員是零散、無證上崗的家庭保姆和養老機構的陪護人員,由于入職門檻低,導致到部分助老員不會使用專業的護理設備,能提供的服務項目有限,無法滿足需求。從業人員社會地位低,無法吸引高素質人才投身養老服務行業,尤其是一線的工作崗位,這導致養老服務業專業性高素質人才不足,尤其是提供上門醫療保健服務的專業養老護理人員缺口最大,導致企業無法提供專業的醫療保健服務項目。三是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低,效率不高。由于部分老人對于手機功能使用僅限于接打電話,即便進行專門智能手機使用培訓,也因老年記憶衰退、健忘等原因,而無法獨自完成服務預約,只能通過其子女或鄰里幫助進行預約,這無形中增加了服務等待的時間,影響服務體驗。四是數據壁壘,嚴重影響跨區域養老服務的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必將進一步推動養老服務產業升級發展,政府能提供養老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也將不斷擴大,在大數據信息化技術的加持下,更多的醫療機構、企業將投身到養老服務中,跨片區服務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目前,南寧市沒有統一的養老數據服務中心,采取分片區管理,由承包企業自行建設的方式,企業大數據技術應用水平參差不齊,且出于維護自身利益,不愿意共享平臺數據,無形中造成企業間的數據壁壘,這將使養老服務需求信息因缺乏統籌而得不到及時響應,導致資源的浪費,影響服務效率和質量。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養老資金多元化

政府在不斷加大養老服務資金投入的基礎上,深化金融服務創新改革,加強對養老健康產業的金融服務管理,鼓勵銀行、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開通綠色通道,通過銀行信貸、信托產品和融資租賃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加大對養老服務產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通過掛牌上市、發行債券、信貸支持、資產支持證券等方式進行融資。進一步推動醫療保險、商業保險項目與養老服務產業深度融合,既可為養老服務企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的資金支持,也能為老人提供長期穩定的收益,提高居民養老服務消費能力。

以民政部《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實施意見》為基礎,結合南寧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出臺一系列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具體的政策和措施,進一步推動養老機構市場化創新改革,激發養老服務行業活力。大力支持社會優質資本通過公辦民營、企業改制、股權多元所有等形式參與公立機構改革;積極鼓勵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公司化注冊、企業化運營,允許民辦非營利性機構轉為營利性機構;在確保普惠養老“準公益性”的前提下,允許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按照市場化運作、動態調整的服務項目收費,以合理投資回報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普惠型養老企業的建設。吸引福壽康、愛照護等優質大型的養老服務企業進邕,提高民辦機構養老服務的質量。根據養老服務市場需求,統籌協調養老服務機構的城鄉分布,優化養老機構布局。對于民辦普惠養老機構尤其是社區小型養老設施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政府應加大統籌協調和支持力度,幫助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協調引入醫療保健、智能化健康管理等資源,補齊資源短板,提升服務質量。對符合條件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社會組織、企業、單位,按照運營點數量,給予運營補貼。

(二)加強產學研用相結合,提升養老服務產業人才培養質量

加強養老服務產業研究,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設立養老與大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加強養老服務產業的理論研究。成立由高?;驅I研究機構牽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大健康與養老產業研究中心,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發展研究。充分發揮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東盟橋頭堡的地緣優勢,借鑒粵港澳地區先進的經驗,提高南寧市養老體系信息化水平,通過與大灣區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深度合作,提升南寧養老產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升養老從業人員的信息化服務水平。

1.政府大力支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專業技能。南寧要充分利用其廣西高等教育高地的優勢,積極鼓勵各類型各層次的學校要主動參與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領域,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起培育養老服務特色產業急需型人才的重任。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應當將養老護理養老服務的相關課程模塊納入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并開設相應的教育、培訓養老服務業和養老護理專業或課程模塊。根據兩廣地區養老產業發展需求,結合各類學校辦學基礎和辦學特色,培育不同類型的養老服務產業人才。廣西醫科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等醫學類高校應發揮醫學/護理學專業特長,重點培訓養老產業的中、高級護理人才和營養與保健高級人才;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都應開設養老服務業和養老護理專業或課程模塊,培養普適型初、中級水平的養老服務業應用型人才。引導鼓勵廣大在校大中學生積極參與社會養老服務實踐活動,學校統籌安排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社會養老服務活動,每個學年不得少于36小時(獲得2個學分)。

2.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高養老從業者的社會地位。政府要重視規范養老服務市場和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政府和宣傳機構要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和各地融媒體中心大力宣傳養老服務職業的崇高性和重要性,大力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通過廣泛的輿論宣傳,扭轉社會上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偏見,營造廣大群眾自覺尊重養老服務工作者的良好氛圍,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地位。通過評優表彰等形式,提升養老服務人員自豪感和榮譽感。

3.加強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創新網格化服務管理。以社區為節點,南寧市政府牽頭建設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根據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基本服務套餐+優惠項目(行動不便、經濟不寬裕的老人提供上門家政服務、24小時應急協助等)+私人定制”等服務項目(“保健按摩+心理疏導”“情緒引導+訂制餐飲”,條件允許可由專業的養老服務企業提供)。積極建立省一級養老服務信息管理平臺,探索養老服務信息“跨省通辦”,建立跨省養老服務社??ㄒ豢ㄍǚ漳J?。

(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針對老年人不熟悉使用智能APP的情況,應充分發揮社區基礎組織服務功能,由社區負責統籌,非盈利機構志愿者、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在校大中學生共同參與,定期開展緊急呼叫、服務預約、手機支付、查看電子地圖、網上購物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常用軟件使用的助老專題信息技術培訓,幫助老年人熟練掌握智能設備日常生活服務軟件的使用。成立“夕陽紅”互學互助小組,鼓勵鄰里之間的老人們互助互學,提升老人信息化設備應用能力。

簡化老人信息化設備的使用難度。在汲取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互聯網、智能呼叫、云技術、遠程健康監測、北斗定位技術等)的基礎上,由政府信息化管理中心與企業聯合搭建養老服務信息中心。鼓勵企業研發具有緊急呼叫、服務預約、定位、健康監測等功能的智能手環,老人能夠通過語音呼叫,及時準確地將所需要的服務通過平臺傳遞到相應的養老服務機構。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服務質量

隨著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術的發展,信息化系統已成為構建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載體。政府是社會養老服務的提供者,也是監管者。面對養老服務產業因地域不同或機構不同產生的數據壁壘,應建立一個“系統+服務+評價+改進”的智慧養老服務綜合平臺,建立老年人信息數據庫,將民政局、社區、醫院、家政服務公司、志愿服務組織、專業性養老服務機構等養老服務相關企業機構整合到一個由政府監管的養老綜合服務平臺,老人足不出戶,就能夠運用平臺終端服務設備(如智能手環等)的緊急呼叫、服務預約、定位、健康監測等功能,實現與子女、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信息交互。建立完善“老人服務呼叫→平臺響應→社區/急救中心/社區醫院→養老服務機構聯動”養老服務鏈。老人在居家享受生活幫助、康復護理、緊急救助、日間照料、人文關懷、精神慰藉、娛樂活動、法律援助等專業化養老服務的同時可以對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形成服務、評價、改進的養老服務質量保障體系,進而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效水平。

南寧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面對養老服務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面對現有養老方式的諸多缺陷與不足,基于云存儲技術、5G技術的大數據平臺的社區居家“信息化+養老”養老模式是一種能夠實現專業化、社會化、個性化、多元化、全員共同參與的信息化養老方式,也是南寧市依托“綠城”的環境優勢,打造智慧養老升級版,實現養老產業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一種嘗試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趙云仙.南寧市社區老年人積極老齡化現狀研究[J].現代衛生,2020,(17).

[2] ?徐明江.南寧市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J].衛生服務研究,2020,(18).

[3] ?王惠燕.“互聯網+”背景下精準化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哈爾濱市智慧社區建設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21,(1):92-95.

[4] ?李大偉.“互聯網+養老”創新服務模式探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21:23.

[5] ?梁震.智慧信息化養老產業經濟的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12):7-8.

猜你喜歡
社區居家養老南寧市大數據
秋姑娘來了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的探索
南昌市社區居家養老照護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南寧市建設現代宜居宜商城市的思考
淺析南寧市農民增收的模式選擇
創新南寧市社會組織的管理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