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如何落實初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

2022-06-15 00:22趙鵬文
求知導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重要性

趙鵬文

摘 要:體育活動影響著人們的言行舉止,且可促進個人心理健康的發展。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探索初中體育教育融合心理健康的策略,探究如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入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心理與陽光向上的性格。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重要性;措施

一、體育課程改革的意義

新的體育教育體制在課程的作用、內容、評估等方面相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突破,也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很多體育教師開始轉變其多年固守的傳統教學模式及理念,樹立起更先進、新穎的教育理念。體育與心理健康課程尊重教師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側重教學評估的多元化,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并讓學生養成長期運動鍛煉的習慣,鑄成學生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意志,推進學生德智體、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順利發展,進而改善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狀況[1]。

二、體育教育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心理的健康發展,需要以健康的身體為基礎,尤其要以健康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為生理根基。體育教育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從而為學生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因此,體育教育對維持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積極向上的體育活動氛圍。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情緒控制,及時發現和解除學生的心理壁壘。因為情緒能反應人的心理狀態、想法和意愿,所以個人情緒狀態是衡量體育活動對其心理健康影響的關鍵標志,是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體現。人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緒可擁有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從而能高效地工作與學習。其次,學生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保持積極陽光的情緒狀態,提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學校體育教學活動通常以班級為基本單位,這種模式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長此以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社交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而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積極樂觀。

三、初中體育健康課堂的必要性

(一)意志品質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教育領域有了新的標準與要求。新課改要求學校開展體育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以及其在體育學習中的認知和創新能力。在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其能全面綜合的發展。初中生年齡尚小,正處于思維發育的初期,因此,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干擾,若有不慎便會沾染惡習,致使身體、心理健康發展受到阻礙。初中生心理比較脆弱,極其渴求外界以及周圍人的肯定和鼓勵,其針對一些管束自己的行為舉止,會出現厭煩、抵觸等不良情緒。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務必要辯證地剖析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學時要為學生的自我意愿著想。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以積極、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克服困難,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受不良習氣的影響,部分學生養成了嬌生慣養、優柔寡斷的不良習慣,致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偏激、歪曲的思想。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中培育學生不怕吃苦、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性格的培育,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讓學生建立起不斷提升自我的堅強意志[2]。

(二)人際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沒有任何事物能與外界脫離聯系而獨立存在。人們在進行各種活動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與外界接觸和聯系,人一旦與社會、外界脫節,是無法獨立生存的。人們經過在社會上與他人的持續交際,能逐漸形成老練通達的思想和性格,慢慢掌握與外界交流的技巧。社交能力是人們在生活交往中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假如一個人與社會群體脫節,其將會失去安全感,進而嚴重影響到個人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人進行社交時不可或缺的部分,亦是一種傳達自我想法與情感的重要表達方式。

(三)情緒調控的重要性

情緒的調控不僅僅是指對個人情緒的調控能力,也是指調控與改善他人情緒的能力。情緒能持續地對人們主觀或客觀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情緒調控需要借助各種策略與技巧。對新時代的學生而言,他們能否具備健全的身心以及心理機制,是其能不能健康發展的基礎。學生在踴躍地參加各種體育運動的同時,要深刻體悟體育教育中的體育精神,不停地完善對自我的認知。教師要善于調整學生的情緒,加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學生持續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排解心中不愉快等不良情緒,發泄思想上的壓抑、憤懣等,以此學會對不良情緒的合理控制,進而讓自身情緒變得更加穩定[3]。

四、促進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戰略

(一)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做好教學指引

基于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初中階段正是他們心理發育的初期,因此,初中生的心理、思想等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這一時期也是初中生很多個人理念與思想逐漸從幼稚過渡到成熟的重要時期,所以初中生的思想情緒波動過大,很容易出現一些心理負面問題。例如,初中生容易產生逆反、忤逆師長等心態。很多時候,初中生對教師與父母提出的建議、意見等表現得很抗拒、抵觸。想要讓這種心理問題得到有效的紓解,教師不能直接對學生進行教導,而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運用各種育人知識間接地對學生進行關懷。這些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逆反、抵觸等心理,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的看法與意見沒有及時地獲得他人的肯定與尊重,教師與家長的思想觀念與他們的想法差別很大,導致這些學生在第一時間會采取抵觸、叛逆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對于此類情況,初中體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強硬做派,要從尊重與肯定的維度來引導學生。例如,很多男生非常喜歡籃球運動,他們會在課余時間自己進行籃球訓練,但卻對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籃球技巧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針對此種情況,體育教師可以先認可學生的籃球能力,積極地給予其鼓勵,在學生獲得肯定與尊重后,教師再進行籃球基本技巧的教授,也可在日常體育教學中給學生列舉一些籃球名人的案例,讓學生了解每一位籃球明星在光環背后都經歷了無數次的刻苦訓練與付出,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經過這些指引,學生不但能對基本的籃球技巧訓練更加上心,還能深入審視自己的自傲心態,進而端正自己的思想[4]。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自信心

良好的教學環境可進一步激發體育活動的“正能量”,也可拉近學生與體育之間的距離,在提高學生自信心的同時,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例如,1000米長跑比賽是初中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很多學生會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無法在1000米長跑中堅持下來,因而產生較大的恐懼和自卑心理。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長跑的技巧,也可通過給學生“講故事”,建立起良好的教學環境。例如,教師可為學生講述有關“馬拉松”的故事,讓學生明白這一比賽運動的歷史沿革,同時,學生經過對馬拉松長跑比賽和馬拉松運動員情況的了解,會覺得1000米長跑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進而提高訓練自信心。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還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況,將1000米長跑劃分為幾個階段。教師可讓學生先從200米開始訓練,根據學生不同的表現和隨著其跑步技巧的嫻熟,再讓學生分別進行300米、500米、800米……長跑。這樣的訓練模式由淺入深,有益于學生自信心的構建。

(三)依據學生的個體心理差異進行體育教學

個體差異性的探究是心理教育領域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在教學中,我們應經常關注不同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從他們的真實情況出發,采用適合的手段,多管齊下,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針對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借助課外體育活動的契機,根據其性格,安排適合這類學生的體育訓練。這一做法也給體育教師增加了進行個人心理輔導的機會,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的個人心理問題得到一定的緩和。在日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性格孤僻的學生,多給這類學生創造參與、表現的機會,能有效預防其產生偏激、憂郁、恐懼等不良心態,進而推動其心理健康發展[5]。

(四)發揮競賽的正能量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運動健兒在各類體育競賽中獲得了很多不錯的成就,對群眾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參與產生了積極影響。目前,很多具有趣味性的體育活動陸續進入校園,學校開設的羽毛球、籃球等運動項目能吸引中學生踴躍參加。定期舉辦的校園運動會、體育文化藝術節等也加入了不少有趣的體育競賽活動,滿足了初中生強烈的求知欲。通過參與有趣、刺激的體育比賽活動,學生可以有效緩解學習壓力以及內心的焦躁,在一定程度上紓解苦悶、憤懣的情緒,進而促進個人心理的健康發展。

(五)課后體育輔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后體育輔導,也是我國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完成后,體育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尤其要針對那些思想消極、極端的學生,教師應對這些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輔導,通過與他們的交流,鼓勵他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矯正其錯誤的思想觀念。體育教師應多關心學生,多與學生交流,了解所教授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其構建友好的關系,同時,要合理指引學生,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六)體育教師的合理引導

體育教育可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三觀。學生在體育賽事中對最終比賽結果的關心誠然重要,但學生更需要注重比賽的過程,應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不斷提升自己,而不是過分地看重比賽結果,更不能因為比賽結果,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念。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部分初中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這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合理的教導,規避其因為比賽失利,與他人產生不必要的沖突。

五、結語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教師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體育教育中融入心理教育,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培育他們的良好素質,推動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能力綜合發展,使其能適應社會變化[6]。

[參考文獻]

高春東.體育鍛煉需要好心情[J].家庭醫學,2002(01):40.

郭獻中.淺論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體育科學研究,2004(01):363-366.

楊麗梅.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作用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08):169-170.

趙健,王少春.中學體育課中引入功能動作訓練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7,39(01):58-61,81.

許士陽.淺談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2):175.

劉志華.芻議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6):11-14.

猜你喜歡
初中體育心理健康重要性
淺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論變更管理對項目效益的重要性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初中體育學習方法指導
如何在初中體育中有效開展健美操教學
中學體育先學后教模式探討
籃球教學中三步上籃教學方法研究
閱讀經典著作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