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分析

2022-06-18 11:45馮磊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22期
關鍵詞:概念教學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馮磊

摘要:數學概念對于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空間觀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少一點講解多一點設問,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同化新知;要調動學生的多種器官,增加學生動手操作機會。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教學策略

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指出:小學時期不同階段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為了學生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學習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知識,教師要以圖畫式、定義式和描述式等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要掌握的數學概念大約有500個,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對于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空間觀念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從情景設疑引入概念

概念的引入是數學概念教學的第一步。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常常要借助具體的事實和已有的經驗,從獲得的知覺、表象等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數學概念。因此,教學時聯系學生日常生活,選用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件,把抽象的數學與具體實例相結合,逐步引入新概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新知的主動性。如教學“體積”這個概念時,一上課,教師把兩只一模一樣的玻璃杯放在講臺上,分別往兩只杯子里倒水。正當學生感到莫名其妙的時候,問:“誰能告訴我哪只杯子里的水多,哪只杯子里的水少?”因為學生認真觀察了,經過比較水面高低后答:“兩只杯子里的水好像一樣多?!苯處熆隙怂麄兊幕卮?。然后,拿出一小塊石頭,輕輕地放進一只杯子里,問學生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有的說:“我看到當把小石頭放進杯子后,這只杯子的水面升高了?!奔皶r提問:“你們知道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嗎?”學生思考后說:“你放進去的小石頭會占地方,就把水擠上去了?!痹诖嘶A上,用“小石頭會占地方”、“擠上去也會占據一定的空間”引出“體積”概念。這樣用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學生大都親身經歷或看到過,自然不感到唐突,會更加認真地學習新概念。

二、利用舊知識引入新概念

當新概念與原有的舊概念聯系緊密時,不要從新概念的本義講起,而只需要從原有已學過的有關概念中加以引伸、推導而引出新概念。如講乘法意義時,是從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加法引出乘法的概念;從計算引入新概念。如由2+3=5,3+2=5導出2+3=3+2,從而得到加法交換律。

三、聯系生活實際探究數學概念

在學生獲得比較豐富的感性知識后,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念等思維活動,建立正確、清晰的概念。如教學減法運算性質:a-b—c=a一(b+c)時,內容抽象算理難懂,為突破這一難點,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重組教材。如這樣教學:小華去文具店買一支鋼筆和一瓶墨水,一支鋼筆的價錢是6元,一瓶墨水的價錢是2元。小華付出10元錢,售貨員應找給小華多少錢?課中再創設一個讓學生當售貨員賣文具的情境,讓學生在買賣的過程中,能用兩種思路進行計算:

(1)從10元減去鋼筆的錢數,再減去墨水的錢數,即是應找回的錢數。列式為:10一6—2=2(元)。

(2)從10元中減去鋼筆和墨水的總錢數,也是應找回的錢數。列式為:10一(6+2)=2(元)。

接著給組織學生討論:10一6—2是求什么?10一(6+2)又是求什么?兩種算法結果怎樣?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到生活經驗,在這基礎上就能概括出“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等于一個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即a_b—c=a一(b+c)的結論。

四、從直觀操作引入新概念

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使學生借助動作思維,獲得鮮明的感知。如:教學“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8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然后進行比較,說說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眾多的分法中有一種分法是與眾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樣多,從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五、生活實例引入數學概念

數學源于生活。結合生活實例引入概念是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它可以使數學由“陌生”變為“熟悉”,由”嚴肅”變為“親切”,從而使學生愿意接近數學。如“直線和線段”的教學??沙尸F四組鏡頭讓學生觀察。鏡頭一:媽媽織毛衣的場景,突出散亂在地上的繞來繞去的毛線。鏡頭二:斜拉橋上一根根斜拉的鋼索。鏡頭三:一個女孩打電話,用手指繞著彎彎曲曲的電話線。鏡頭四:建筑工地上用繩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畫面,突出筆直的鋼絲繩。然后提問:“剛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給這些線分分類嗎?有什么辦法使這些線變直?”這些熟悉的生活現象不僅喚起了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更激起了學生探索欲望,為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

六、聯系生活實際鞏固概念

學生形成的數學概念,不能僅停留在背誦概念的定義上,要根據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設計不同層次的訓練題目,促使學生鞏固,理解并掌握概念。如“噸的認識”教學,當學生初步認識“噸”是用來計量較重的物品的重量,認識“1噸=1000千克”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列舉自己熟悉的事例,使概念具體化:“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是用噸作單位的?”問題一提出,學生便積極思考,努力檢索自己有的生活素材,不一會兒學生相繼舉出:一車水泥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國旗臺前的大理石雕像的重量應該用噸作單位,家里每月用水量的重量是用噸作單位的…。這樣教學就能幫助學生比較深刻地理解“噸”這個較大重量單位的實際意義。既鞏固了概念,又結合了生活實際,便于調動學生繼續學習的熱情。

七、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概念

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稊祵W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出現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币虼?,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數學概念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如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一課時,教師在學生已掌握了圓柱體表面積概念及計算方法之后,讓學生動手測量和計算圓柱形茶葉盒、罐頭盒、水桶、通風管的表面積,學生在不同物體表面積測量計算中,知道茶葉盒的表面積是“兩個底面積+側面積”;水桶的表面積就是“一個底面積+側面積”;而通風管的表面積就是它的側面積。這樣經過對生活中各類圓柱形物體表面面積的計算,學生認識到了不同的物體表面積不同,計算方法也不同。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感受到數學概念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這樣教學,既能鞏固深化所學的數學概念,又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提高了學生運用概念解答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概念是形成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石,是進行判斷、推理的基礎,對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進行數學概念的教學。為小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旋雪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探討[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3):104.

[2]夏冠云.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4):55.

[3]袁櫻.立足基礎、把握本質有效教學小學數學概念[J].科技信息,2011(27).

猜你喜歡
概念教學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對初中數學課程概念教學的求真與探微
漫談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