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低年級孩子的數學作業設計

2022-06-18 17:16吳蘭英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22期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雙減政策

吳蘭英

摘要:雙減政策下如何保證教學質量是廣大教師面臨的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提出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具體措施,希望能為廣大教師提供幫助,做到“減量不減質”!

關鍵詞:雙減政策;低年級學生;數學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提出的初衷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的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因此以前靠題海戰術維持的教學質量就難以保證了。要想提升教學質量,就要從優化作業方面努力,真正做到“減量”卻不“減質”!

一、雙減政策下低年級學生的數學作業現狀分析

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但是大多數學生卻想著趕緊寫完作業,把多余的時間用來打游戲等娛樂活動,因此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不能違反政策規定,但是又要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優化作業設計勢在必行!

二、雙減政策下低年級學生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2.1作業布置要體現分層設計的理念

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一樣,所以他們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作業真實完成情況也不相同,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現實差異,分層設計作業,使每個學生的作業效果達到最大化。

以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為例,課后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一塊長方形水稻實驗田,長48米,寬20米。這塊水稻田四周的小路大約長多少米?如果每平方米施肥3千克,這塊水稻田一共施肥多少千克?”這道題目涉及到長方形的周長、面積的計算公式,還涉及到乘除法計算,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實有點復雜。教師在布置這個作業的時候,可以改變一下說法,把這個題分成兩個題,具體設計如下:(1)一塊長方形的水稻田,長48米,寬20米,那么這塊水稻田的周長是多少?(2)已知一塊水稻田的面積是960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施肥3千克,那么這塊水稻田一共要施肥多少千克?這樣兩道題都只用一個算式就能解決,題目更加簡單易懂,學生也更容易做出來。有了前面這兩道練習的基礎,教師可以出第三道題:把這兩個題再合成一個題,變動數字,或者把長方形換成正方形,讓學生嘗試著做出來。相信學生在經過前面兩道題的練習后,第三道題會做的更快更好!這樣分層設計的作業,可以取得更好的鞏固效果。

2.2作業布置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作業布置如果離現實生活太遠,學生在寫作業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即使學會了如何解題,也難以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不利于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與現實生活相聯系。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分、秒”的時候,教師講完了時間的認識,要布置相應的作業來加深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教師只讓學生做課本上的看圖填時間,學生可能會做對,但是學生做過之后可能就忘了,也有可能學生是蒙對的,這樣并不利于學生真正的掌握鐘表的認識的知識。教師可以拿著一個鐘表到教室,然后教師撥動一個時間讓學生來說是幾點鐘幾分幾秒,學生出現錯誤或者出現結巴、模棱兩可或者不確定的情況,說明學生還沒有掌握如何看鐘表,那么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再次為學生講解鐘表的各種指針和數字所代表的意思,學生會加深印象。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組內成員之間撥動指針讓學生說是什么時間,經過多次的練習,學生就會逐步掌握這個知識。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家里的時候養成看鐘表的習慣,每次做作業的時候是幾點幾分幾秒,然后寫完作業又是幾點幾分幾秒,寫作業一共用了多長時間,這些都可以讓學生記錄下來,在日常生活中鞏固對鐘表的認識。這些不是書面作業,分散在日常生活的練習中,教師運用得當,會使學生受益匪淺。

2.3作業布置形式要新穎有趣,激發學生興趣

如果教師只是按部就班的布置教材上的書面作業,學生可能會感到厭倦,因為這些作業沒有新意,沒有吸引學生的地方,學生可能就不想自己完成作業。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教師要多創新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喜歡上寫作業。

以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元、角、分”的學習為例,這一單元是讓學生認識錢幣和簡單的知道錢幣能買哪些相應的東西。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不要讓學生看著干巴巴的漢字來算買的東西要多少錢,而是讓學生親身體驗這個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文具、教材或者其他東西都擺在一個桌子上,然后標上價錢,讓學生自己扮做顧客和售貨員,通過“買”東西這個過程,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錢幣的面值以及東西的價錢和找零等知識。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跟著家長去超市買東西,讓學生來算算需要付多少錢等。這些形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在“游戲”中就學會了這些知識,而且印象也更深刻!

2.4可以適當布置個性化作業

每個學生興趣不一樣,教師要為學生的興趣發展提供條件。這里所說的個性化作業主要集中于興趣小組的設立。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定期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的作業,要求小組成員合作完成。

例如,喜歡圖形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動手制作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注意所選的圖形物體的邊長,引導他們算出周長面積等等。喜歡計算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多設置“買東西”的場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顧客和售貨員,也可以加入更多的場景??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適當布置個性化作業,讓學生在活動中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結束語:綜上所述,教師合理設置作業,優化作業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減量”不“減質”,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培養興趣愛好,發展自身的特長!

參考文獻:

[1]高志軍.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08):11-13.

[2]秦天.“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高質量分層設計淺析[J].讀寫算,2022(08):195-197.

猜你喜歡
低年級學生雙減政策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激發低年級學生寫話興趣的幾點思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插上隱形翅膀,讓筆尖飛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