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微課:疫情后時代的教學實踐

2022-06-24 21:33劉偉勝陳韻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1期
關鍵詞:智能技術農村小學微課

劉偉勝 陳韻

【摘要】針對農村小學教育資源不足和家庭輔導水平不高的現狀,在國家大力推動智能技術與教學相融合的今天,開發與應用以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為特點的農村小學校本微課是勢在必行的。通過聯合學校、家長和釘釘平臺,建立起智能化微課交互平臺和設計即時問題反饋系統,打造智能化微課開發與應用體系,以豐富農村小學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業務水平。

【關鍵詞】智能技術;微課;農村小學

一、研究問題與研究目標

(一)研究背景

為順應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需求,教育部于2018年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黨的十九大召開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為標志,我國教育進入了“融合創新智能引領新時期”——教育信息化2.0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利用智能技術與農村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探索與研發優質校本微課,對開發優質數字資源、培養創新型教師、縮小城鄉教育數字鴻溝、推進農村學校信息化改革等都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學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做好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通知》,就有序、有效、深入開展“停課不停學”工作提出指導意見?,F在疫情得以控制,學生得以復學,微課教育和線下教育相互補充、融合,互聯互通、豐富多樣、群體共享的線上教育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對學校教學進行補充和拓展,在未來的教育發展中,微課教育勢在必行。

(二)研究問題

1.如何深度融合智能技術開發小學學科微課,形成系列校本微課數字資源?

2.如何結合農村小學現狀,構建適合且有效的智能化微課資源應用模式?

3.如何利用微課資源開發的契機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水平?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目標是通過深度融合智能技術,設計開發農村小學系列校本微課資源。在這種大規模的校本微課資源充實下,不斷豐富完善校本資源,起到減輕教師、學生、家長負擔的作用。通過搭建給教師、學生及家長進行校本微課資源交流、展示、制作等功能的智能環境,探尋將智能技術與校本微課資源開發應用深度融合的行之有效的應用模式,進行應用模式建構和案例應用。通過探尋以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為特點的農村小學校本微課資源教學應用現狀,分析將智能技術與校本微課資源開發應用深度融合下的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逐步拓寬學生視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本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與業務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內容與過程

(一)研究內容

1.微課的設計與開發

本課題的總體設計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教師設計微課(如,課前預習指引),學生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由點到面進行輻射。第二階段,把微課技術推廣,由家長制作微課,把家長擁有的資源推廣(如,家長講故事、分享職業技能等)。第三階段,學生制作微課,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知識,自主拓展,錄制成微課,在移動終端和一體機上進行分享展示。(見圖1)

本課題的開發是以個性化、創新化、多樣化為開發原則,按照主科拓展到副科這一流程對本校語文、數學、英語三學科進行資源設計和開發。

本課題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開發,借助互聯網與移動終端進行展示與傳播。開發過程中將使用到以下的開發工具:智能平板、希沃白板、視頻編輯軟件“會聲會影”、PowerPoint、錄課筆工具。(見圖2)

2.搭建智能環境,形成應用模式

搭建進行校本微課資源展示、交流、制作等功能的智能環境,在應用校本微課資源中找到適合本校教學的微課資源發展取向,逐步構建形成本校的微課資源應用模式。

3.應用案例及效果

匯總校本微課資源應用案例,對校本微課資源應用案例進行數理統計與分析,找出不足并加以改進。

(二)研究思路

以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為特點的農村小學校本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為主旨,通過學校各科組團隊,注重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相結合,立足農村小學的工作實踐與時代需要,探尋以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為特點的農村小學校本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為微課校本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的實證研究提供有效意見和策略支持。本課題研究基于智能技術支持,充分運用智能技術來開發和應用校本微課資源,并發揮對學校的促進作用。(見圖3)

(三)研究方法

根據本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在具體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

1.文獻研究法:我們將運用文獻研究法整理和運用當今國內外關注微課資源開發與運用的相關理論與實踐,在分析比較基礎上,為課題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和操作參考。

2.調查研究法:我們將運用調查研究法分析、了解在目前本校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與需要,調查家長和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受什么因素影響,調查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對校本微課資源的開發有什么影響。

3.行動研究法:我們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研究“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的農村小學校本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在實際的教學實踐與管理中探尋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的實施途徑和操作策略,并根據具體情況,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統一起來。

4.案例研究法:我們主要對在課題研究中形成的校本微課資源的有效策略和實施途徑進行分析、概括,并使之上升到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

(四)研究進度安排

1.準備階段(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

(1)提出課題研究計劃和管理辦法,申報子課題。

(2)明確研究目標,組織研究隊伍,召開課題預備會議,擬定課題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

(1)課題成員定期交流、學習,收集有關文獻資料。

(2)制訂課題方案,明確成員分工與職責。撰寫開題報告書。

(3)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4)圍繞課題研究,有計劃地開展校級微課制作活動、微課作品觀摩交流活動,不斷提學生和教師的微課制作能力。

(5)運用深度融合人智能技術,打造小學學科微課資源平臺,學校向教師和學生開放提供微課資源,互相溝通、友好交流。

(6)對課題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和相關資源進行分析、匯總,進行階段檢查和總結,調整和改進下階段研究工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并通過學生和教師的微課作品、研究論文、校本課程、案例分析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3.總結階段(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

(1)匯總和整理研究資料,對研究成果進行整理與完善,作出深入分析與總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發表相關論文,將微課資源收集整理,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2)在全區范圍內分享成果、推廣經驗。

三、課題研究成果與結論

(一)課題研究成果(成效)

通過研究,課題組已經進行了一些較為成果的研究實踐,并形成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即時提問反饋系統。

2.微課智能互動平臺。

3.優秀案例和論文集。

4.語數英三學科系列微課資源電子庫。

(二)課題研究結論

1.開發以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為特點的微課,有利于拓寬教學空間。

針對農村小學的學生家長文化知識水平普遍不高,家長工作忙碌沒有時間輔導孩子課后學習的現狀,課題組教師開發了覆蓋課前、課中和課后的語數英三學科智能化微課,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空間壁壘,使學生能隨時隨地,不受空間影響地進行學習。

2.將微課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增強微課與學生的互動性。

課題組在進行研究時,開發了即時提問反饋系統,該系統在學生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學習時,會根據教師的預設,在進行重點知識學習后即時彈出問題,讓學生實時解答。教師可以根據系統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同時,課題組開發了智能互動平臺,每學期舉辦兩次全校性大型互動比賽。學生可以根據比賽要求,自行錄制視頻上傳平臺,平臺會自動統計報名數據。目前,學校已經成功舉辦了“課文朗誦大賽”和“講故事大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在課題組的推動下,我校成為了“釘釘”試點學校。教師們利用這一平臺,可以將自己做好的微課分享給學生和家長。同時,平臺通過智能化手段即時統計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另外,利用“釘釘”這一平臺,課題組開展了“給家長講故事”打卡活動,讓學生自主錄制微課,每天上傳平臺,平臺每天即時反饋數據,教師作出點評與指引。一個月下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

四、研究總結與反思

(一)課題研究創新之處

1.地區性創新:本校是一所新的農村小學,農村小學資源貧乏,打造以“微課”為主的校本資源,延伸和補充了農村小學教學資源。

2.內容上創新:與傳統的針對學校教學的單一微課課程不同,本課題還將研究的內容拓展為“課前預習指導”“課中重難點精講”和“課后拓展延伸”的全方位、一體化微課學習。另外,內容的覆蓋面增廣,由以教師為主的微課資源開發,拓展至家長和學生的主動開發,在學科微課的基礎上設立了科學知識、生活常識,創設學生舞臺、家長講堂、名師分享等板塊。

3.方法上創新:將智能技術與校本微課資源開發應用深度融合,在信息化的基礎上,為校本微課數字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

(二)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課題研究,初步形成了聯合“學校、家長和釘釘平臺”三方共同打造的智能化微課資源體系。在研發過程中,課題組結合課堂實際和學生現狀,通過“調查、設計、研發和應用”等環節,打造了微課智能互動平臺,開發了多個以“語數英”三科為主的微課,同時開展了多期校級微課比賽,提高了本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目前,初步建立起以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為特點的微課資源體系。

目前研究要面對的問題是,下一階段需要加大對微課設計的開發,形成更加豐富和完備的微課資源庫。另外,要繼續優化微課智能互動平臺和即時評價系統中出現的問題,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我們的系統進行修正與完善。另外還有部分教師,還未適應在傳統課堂上融合智能化微課來進行教學,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還是較低,在下一階段需要加強對教師們的系統培訓。另外,在研究過程中,教師不注重對研究成果的收集與整理。接下來,要建立起一個完備的庫,收集好如“教學案例”“微課成果”“學生作品”“比賽方案及成品”等研發成果。

五、研究案例點評

(一)課題選題具有研究價值。課題研究如何深度融合智能技術,開發系列具有農村小學特征的校本微課資源,并搭建智能環境教學應用微課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啟發學生全面發展,形成融合智能技術的農村校本微課的開發和應用經驗,促進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與業務能力的提高,為同類學校提供經驗借鑒。

(二)階段性研究成果較為豐富。設計了“即時提問反饋系統”和打造了“微課智能互動平臺”。

(三)課題研究計劃全面。按時間序列進行了詳細的過程設計,并對實施階段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劃分,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研究任務分工明確,預期成果可量化,但理論成果不夠具體。課題組應定期組織開展研討會,合理分工,展開課題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與成果,及時調整,還要根據時間順序分階段對研究過程性材料及佐證材料進行歸檔與整理。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智能實驗教學系統的構建與應用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DCA190327)子課題“以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為特點的農村小學校本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子課題批準號:DCA190327-44038)及廣州市增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三段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小學學科微課資開發與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8.

猜你喜歡
智能技術農村小學微課
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微課在初中英語課后作業中的應用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智能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中的運用研究
電氣自動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術探究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農村學校構建書香校園的有效策略探研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