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體驗,優化策略,在活動化課堂中 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

2022-06-24 21:33黃綠英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1期
關鍵詞:活動化教學實效優化策略

黃綠英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的品德養成課程,課程注重“立德樹人”,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牢基礎。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正處在活潑好動、自制力較差的習慣養成階段,正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態度,有利于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本文從深挖教材、創設活動化的情境,聯系生活、打造活動化的課堂,改進模式、落實活動化的教學,給予期待、開展活動化的評價四個方面,著手闡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化體驗,優化策略,在活動化的教學中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深化體驗;優化策略;活動化;教學實效

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培養越來越得到重視,讓學生在小學階段不但能學到知識,更培養學生的優秀品德,養成正確的法治觀念。然而,如何落實《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活動化,讓課堂教學的氣氛更活躍,讓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效率更高,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難題?,F就如何實施《道德與法治》活動化,談談筆者的幾點教學策略。

一、深挖教材,創設活動化的情境

教材是學習的基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筆者轉變目前的教學模式,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化內容,深入掌握授課的重點及小學階段應該達到的德育目標,精準把握教材,避免機械地把理論灌輸給學生。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筆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整體參與教學,創設與學生相關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進而引入《道德與法治》的學習。

教學《綠色小衛士》時,一方面,筆者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化素材,避免教學內容的刻板和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注重與學生對教材的認知實際相結合,讓課堂緊貼學生的認知實際。所以,筆者首先會認真地研讀教材,悉心準備教學內容,在課堂的開始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環境破壞的圖片,通過視覺沖擊吸引學生的注意,進而進入到課程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達到學習的目的。通過對教材的深入挖掘,精準把握好課堂的教學目標,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還在引人注目的課程導入環節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產生探究欲望,促使學生有更認真的學習態度、更好的學習興趣。

二、聯系生活,打造活動化的課堂

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活動化的課堂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更加強調學生的活動和生活的體驗,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提高《道德與法治》的認識。教學中,筆者堅持不懈聯系生活實際。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避免“一言堂”,將理論知識與生活的實際結合,將理論運用于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我們的公共生活》時,筆者首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列舉自己參與過的公共生活,遵守過的公共規則,或違反過的公共規則,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自主表達對生活中公共規則的認知和理解,其他學生也在他人的表述中受到啟發。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和了解不同的公共規則。然后與學生約定,以后,學生之間,需要互相監督,共同遵守公共規則。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課本的理論知識放到生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還運用生活經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再通過講述自己的生活事例,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規范,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素養,完善自身的技能,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改進模式,落實活動化的教學

活動化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學生的學習參與。通過活動化的教學主線,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主動探索知識。小學是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筆者在進行授課時,秉承著教學與育人的原則,結合當前學生的特點,不斷地改進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動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一)開展多種教學活動。筆者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適當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興趣。在教學時,筆者采用更多活動化的教學手段,如,主題活動、實踐活動等一些增加學生參與感的活動。教學《地球——我們的家園》一課時,筆者在課前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本班負責的清潔區收撿垃圾,并拍攝一組圖片,舉辦“垃圾分類處理”的主題辯論活動,讓學生親身地參與到環境保護的活動中,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能掌握保護環境的措施,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實踐經歷,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把環保意識落實到實踐中,達到育人的目的。

(二)加強小組合作。筆者根據學生的個性喜好、認識水平、學習能力的差異,組織分組的合作學習活動。小組之間的合作探究,可以充分地發揮小組內探究學習的能力。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習課本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學會小組學習,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學習《我們在一起》時,筆者會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明確不同角色的不同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猜詞游戲,一人比劃,小組內的成員來猜這個詞語是什么,然后看哪個小組猜對得多,哪個小組就獲勝,組內人人都有事干,人人都得出謀劃策。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游戲,既增加了小組合作學習的趣味性,提高課堂吸引力,又可以在趣味盎然中學習知識,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和正確法制觀念的養成。

四、給予期待,開展活動化的評價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評價需要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學習表現和學習效果作出的綜合評判,這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教師的評價語言簡直是金科玉律,往往會深信不疑。缺乏情感成份的或者是侮辱性的否定評價,會直接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澆滅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靈創傷,而恰當的課堂評價,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筆者以活動化的方式開展教學評價,以活動評價為抓手,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的全過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筆者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參與度、課堂上的活躍度,而且堅持立德樹人,注重發展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獲得全面的發展。這樣,不僅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還讓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肯定中,獲得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充滿關懷的環境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另外,筆者打破師道尊嚴的概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一味地去強迫學生,沒有無情地揭露學生的缺點,而是學會用多種評價方法去評價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期待。筆者摘掉原本的有色眼鏡,沒有用固有的印象去看待學生,學會用積極贊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評價語言也要由原本的生硬刻板向幽默風趣的語言轉變,既能明顯肯定了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優秀表現,又能在委婉的語境中指出存在不足,維護了學生的尊嚴,營造出和諧幽默的學習環境。

五、結束語

《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小學生法制觀念、道德觀念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階段正確的引導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的重要性,認真研讀教材,立足教材和小學學生的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結合;改進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多樣化評價,發現學生的優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讓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最終達到引導學生優良品德的培養,讓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宋雪琴.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第二課堂實踐研究[J].新智慧,2020(15).

[2]孟凡芬.新課程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上),2017(6).

猜你喜歡
活動化教學實效優化策略
小學數學課外作業活動化的設計
巧妙運用微課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企業重大風險確定及管理建議的研究論述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分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基于一種優化策略的智能燈控制系統研究與設計
構建活動化的低年級語文課堂
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活動化”教學淺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