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科競賽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在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觀察

2022-06-24 21:56史文婷婁石磊
大學教育 2022年4期
關鍵詞:學科競賽教學質量教學方法

史文婷 婁石磊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以學科競賽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在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課題組選取長春中醫藥大學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117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n = 59)和對照組(n = 58),對照組采用常規基礎教學模式,觀察組采用以學科競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對比兩組教學成績、教學情況、教學效果和教學滿意度。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教學成績優良率84.75 %(50/59)高于對照組67.24 %(39/58),有顯著性差異(P < 0.05);觀察組教學情況、教學效果和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 < 0.05)。由此可知,以學科競賽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應用于病原生物學中,能顯著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

[關鍵詞]學科競賽;教學方法;病原生物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4-0134-03

中醫藥資源是我國的原始創新優勢的“寶庫”之一,繼承與創新是我國中醫藥事業的兩大重要使命。隨著國家對于中醫藥事業的大力扶持,我國中醫院校的辦學教育能力正處于蓬勃發展的上升階段,而中醫藥院校作為實踐育人的重要平臺,應擔負起國家賦予我們的重任,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的殿堂,同時也是學生在步入社會前的練兵場。只有具有充足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中醫藥學生,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接近尾聲,我國教育事業已得到顯著發展,教育教學改革在各高校之間開展得如火如荼。如何提升高??萍紕撔履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成為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研究方向[1]。學科競賽是在基礎教學的前提下,以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為基礎,以競賽為主要核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增強理論聯系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發現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學科競賽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工作能力、團隊意識,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綜合運用能力[2]。學科競賽有著常規教學所不及的特殊的創新教育功能,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品牌、特色的專業評估指標及實驗示范中心驗收指標中,學科競賽也是重要的指標,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重要,已成為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高等教育在知識創新、傳播以及應用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又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地與搖籃[3]。近年來,許多高校堅持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主動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優化人才培養的時間教學體系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教學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石河子大學為例,改革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從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整體性、多元性、開放性、全程性”出發,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以實驗和實訓為基礎,設計為主線”構建三大實踐體系五個實踐項目14個實踐模塊,建立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在促進教學模式改革、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4]。本研究選取我校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123名,分別以基礎教學模式和以學科競賽為核心教學模式進行對比研究,觀察其在病原生物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

本研究選取長春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117名學生,按照教學方案分為觀察組(n = 59)和對照組(n = 58)。觀察組男21名,女38名,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12 ± 1.54);對照組男19名,女39名,年齡18~21歲,平均年齡(20.05 ± 1.36)。對比兩組性別比、平均年齡和學籍信息等基礎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 > 0.05)。

(二)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基礎教學模式,教師正常備課,根據授課計劃進行安排。同時在授課前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專業特點,設置自主學習方式。課上以“問題”方式帶領學生學習相關知識點,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課后通過布置作業、調查問卷等形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觀察組采用以學科競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常規教學模式基礎上將組內學生再分為8個小組,采取組長負責制,以小組競賽模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前教師準備4個課程相關題目發布給8組學生,每2組選擇同一內容進行資料查找、小組討論,解決重點、難點內容。課上根據各組匯報情況進行打分,得分高的4個組給予積分獎勵。課上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可為本組獲得積分,根據課后布置作業完成情況計算每組學生的平均分,按照排名給予積分獎勵。綜合期中考試情況將整個上半學期積分進行統計,排名前三的小組予以表彰。組織學科內競賽活動,如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鼓勵各組學生參加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根據競賽結果給予各組積分獎勵。最終綜合期末考試成績與整個學期的各項學習活動,對獲得前三名的小組給予表彰。

(三)觀察指標

學期課程結束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同時參加綜合性期末考試。采用題庫與自命題相結合的方式,閉卷筆試結合實驗操作共100分。根據分值賦予優、良、及格和不及格:高于 90分為優,80~90分為良,60~79分為及格,低于 60分為不及格。優良率=(良+優)/總例數×100%。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對教學情況、教學效果和教學滿意度進行打分。教學情況包括課堂氣氛、自主學習性、與同學交流、與教師交流和專注程度5個方面,采用5級評分法,分值越高代表效果越好。教學效果包括表達能力、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每項10分,分值越高代表效果越好。教學滿意度包括課程內容設置、課程授課效果、教師授課質量、授課方式和評價方式,分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4個等級,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四)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教學成績與教學滿意度以n(%)表示,兩組之間采用x2檢驗;教學情況和教學效果以均數±標準差(x ± s)表示,兩組之間采用t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教學成績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教學成績,觀察組教學成績優良率84.75 %(50/59)高于對照組67.24 %(39/58),有顯著性差異(P < 0.05),見表1。

(二)教學滿意度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教學滿意度,觀察組滿意度94.93%(56/59)高于對照組72.41%(42/58),有顯著性差異(P < 0.05),見表2。

(三)教學情況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教學情況,觀察組在課堂氣氛、自主學習性、與同學交流、與教師交流和專注程度5個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 < 0.05),見表3。

(四)教學效果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教學效果,觀察組在表達能力、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5個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 < 0.05),見表4。

三、討論

以學科競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采用“以賽促改,以學帶賽,賽學結合”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參與這種同專業組間競賽再到校賽、省賽乃至國家級競賽,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和知識的應用水平[5]。學科競賽以學生主導、教師輔助的形式進行,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通過理論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回到實踐中解決問題,在循環往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求真和探索的科研精神[6]。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科競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明確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其在提高學生規劃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時間管理意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方式和思維習慣。教師也能從單一的結果性評價方式轉變為過程性、階段性等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本研究首次將以競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應用到病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教學成績、教學情況、教學效果和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且有顯著性差異。從學生角度來看,相較于常規基礎教學模式,學生更喜歡以學科競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新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再一味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所需知識,進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競賽過程中不斷與其他組溝通交流,不僅能查缺補漏還能提高團隊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能夠從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分析出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得較好,哪些知識點學生有所遺漏。將注意力從整個班級轉移到每個小組,再到每位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有效地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傊?,以學科競賽為核心,多種教育教學方法相相輔相成,可有效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7]。

目前學科競賽的推廣確實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能力,部分高校也有序地開展了關于提升創新實踐能力的學科競賽,但在開展活動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科競賽模式守舊,僅僅為了考核教學內容而賽。一些高校采用傳統賽事的模式,對本校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了考核與選拔,這使得學生不能了解當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動向,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不能有效推動學校學風建設;學科競賽主體單一,不能滿足新時期國家對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部分高校學生作為參賽主體,以學生個人為單位參加比賽,有些學生崇尚標新立異,有些學生個人意識強,有些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薄弱,以學生個人為參賽主題的賽事模式不能鍛煉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不能讓學生體會“合作共贏”的樂趣,不能滿足新時代國家對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未能進行學科競賽與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融合。一些高校忽略當前創新實踐能力教育的現狀,即處于摸索期的教學狀態,存在課程體系不夠完善、課程形式不夠多樣等問題。部分高校僅僅依靠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來調動學生的創新實踐參與積極性,創新實踐平臺搭建力度不夠,不能給大多數學生提供科學、規范的實踐活動和專業指導等問題[8-9]。將學科競賽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新載體,結合各高校所搭建的大學生創新實踐平臺,建立一種全新的競賽模式以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成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課題。

[ 參 考 文 獻 ]

[1] 胡曉莉,周子鈺,陳亞男.以學科競賽為載體的口腔醫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與實踐[J].現代醫藥衛生,2020(5):784-787.

[2] 徐瑛.以學科競賽為導向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智庫時代,2019(38):216,222.

[3] 趙一戈.基于學科教學實踐平臺的全日制英語教育碩士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6):96,98.

[4] 宋朝暉,劉青廣,任建,等.搭建實踐平臺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以石河子大學為例[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3(2):17-20.

[5] 劉輝,曹占芳,鐘宏,等.以學科競賽為載體的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20(1):123-127.

[6] 谷薇,俞濤.以學科競賽為驅動探析“四步走”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北京農學院生物與資源環境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19.

[7] 盧承領,張剛,杜成濤,等.以學科競賽為導向的第二課堂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措施與實施[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4):167-168.

[8] 張懷強,李麗,劉玉娟,等.面向新時期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平臺建設[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93-196.

[9] 傅懷梁,管圖華.搭建學科競賽創新實踐平臺的有效途徑[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6):356-358,410.

[責任編輯:劉鳳華]

猜你喜歡
學科競賽教學質量教學方法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線上直播的教學質量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淺談獨立院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與實踐
“學研賽”并重的計算機類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