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技術對傳統教育最大的挑戰是教師的成長

2022-06-28 05:22姜曉勇
中國教師 2022年6期
關鍵詞:元宇宙文化底蘊人文主義

姜曉勇

【摘 要】本文分析了元宇宙技術對教師的學習力、專業角色、專業能力、工作方式等所帶來的挑戰,提出元宇宙不可能改變教育的本質,教師專業發展要圍繞核心素養,讓教育給予師生更好的體驗,促進思維方式變革,增強教師的文化底蘊,提升教育追求、教育智慧。

【關鍵詞】元宇宙 教育本質 核心素養 人文主義 文化底蘊

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元宇宙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拉開了序幕。2022年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題口號是“一起向未來”,究竟什么是未來最重要的挑戰?如何應對挑戰?作為長期從事基礎教育的工作者,我認為最大的挑戰就是教師的成長。

一、元宇宙技術對傳統教育的挑戰

1. 元宇宙技術對傳統教育的影響

科技的進步,帶動著教育形式的變化。從黑板、粉筆到投影儀再到PPT,從傳統的在線課程到VR、AR實驗室,科技不斷提高教育效率,促進教育公平。元宇宙被稱為“互聯網發展歷史上第三次技術革命”,是一個三維虛擬人類社會,是一系列數字世界,是一個可編程的世界,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是已知的未來和我們現在三維真實世界的融合。

元宇宙以虛擬現實交互等技術,使學生穿越到虛擬教學空間中,身臨其境接觸虛擬現實世界。這使得教育能夠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天地自然,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習的體驗感,獲得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體驗、想象的體驗和創造的體驗,實現自我精神建構,形成探索的智慧,讓學習變得更加自覺和更為高效。這也向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方法。

2. 元宇宙形態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將發生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發生了巨大變化。而元宇宙的情境式、沉浸式更將使師生關系發生變化。

李政濤認為:“教育,就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在相互定義、相互照耀、相互成就之中,挖掘、提升和創造彼此的生命價值?!盵1]元宇宙的去中心化課堂、知識傳播路徑和方式的改變,讓傳統教與學的關系弱化,教師成為學生在元宇宙空間開展學習活動的支持者、服務者。師生以數字身份在更廣闊的空間相遇,深度對話,互相構建,成為學習伙伴。這種經驗的充分共享、視界的高度融合與靈魂的相互感召,將建立起新的師生心理紐帶。在元宇宙技術的運用下,教師和學生的相互影響、教師與學生共同提升生命價值更為重要。

教育是“文化—心理”的過程,所關注的是理想的生成與發展。它有兩個相互制約、相互聯結、相互規定、對立統一的基本點,那就是價值引導和自主建構。價值引導即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標的,我們的教育方向就是黨的教育方針,我們的目標就是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負有道義上的責任,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是教育本質內在規定性[2]5。所以教育要著眼于學生成長內在動機的喚醒,使學習活動自覺自愿。元宇宙能使學習的體驗感、沉浸感大大增加,這無疑為教師成長帶來挑戰。

3. 元宇宙技術將引發學習方式的巨大變化,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今天,國家課程標準已基本統一化,教育改革的目標和方向高度統一,學生核心素養已達高度共識,教育教學方式多元化發展態勢已形成。

元宇宙技術所營造的虛實結合的數字化學習場景及高度交互性的學習方式,將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元宇宙教育能夠營造更加適合不同學生的定制化、個性化的學習空間,虛擬人物技術的開發和虛擬教師陪伴式學習使學習質量大大提高。傳統的教學是教師對有限數量學生進行實時授課、講座授課,形式相對單一。在元宇宙技術支持下,曾經單一形式的課程,可以演化為多重數字格式的課程形式,一位教師可以同時面向線下的真實學生和線上的虛擬用戶進行授課,通過多重數字格式實現量產,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元宇宙技術下情境式、沉浸式教育對培養具有沉浸式讀寫素養的學生有不可替代性。將傳統教育與元宇宙技術相結合,用場景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會使學生更能體會互動感、沉浸感和獲得感。

二、教育元宇宙應關注什么

1. 關注價值體系、社會倫理以及治理規則的共建

教育元宇宙是現實世界的鏡像實踐空間,既然是“教育元宇宙”,就必然是一個實現育人價值的場所。因此,教育元宇宙的教育活動仍然是一種價值引導,是一種投射著、蘊含著教育者的主觀意趣的引導活動,這種主觀意趣內含著教育者的價值選擇和價值預設。價值引導體現著社會的意志,體現著教育的性質,體現著教育者的人生追求和教育意向。

價值體系的建構只有建立在對人類歷史發展軌跡的了悟上,對學生成長的潛能和對他們充滿期待的內心的關注和激賞上,才能真正引導學生走向光明與真實的境界。社會倫理正是在這樣的價值體系上依照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社會公民權利與義務緊密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聯合起來。

教育元宇宙的治理規則要體現黨的教育方針、國家意志以及自主建構。從學生成長過程來看是精神的喚醒、潛能的顯發、內心的敞亮、主體性的弘揚與獨特性的彰顯;從師生共同活動角度來說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2]5。

2. 元宇宙不可能改變教育的本質

葉瀾教授說:“教育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盵3]無論技術怎樣更新換代,時代怎樣變遷,教育本質長存。

應該說,任何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回答“培養什么人”這一根本問題。黨的教育方針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國外也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全球勝任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務于人的美好生活,從根本上確保更多的人幸福而有尊嚴地生活著。教師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為國家培養建設者,為現代社會培養好公民。

3. 元宇宙更需要教師的愛、創造力、想象力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愛的教育》譯者序中說:“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盵4]教育是一個激蕩心智,沐浴靈府,貞立人格,彰顯個性的活動。愛與信仰、感恩、懺悔、希望、探索、合作與自由、自主,這些一定是教育的精神元素。

元宇宙也需要教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元宇宙的教學就是創作,教師就是教學作家、教學創客和教學藝術家。這就需要教師的創造力、想象力的不斷提高。元宇宙不光是技術的問題,也不僅是方法和內容的問題,對教師最大的挑戰是對其學習力、創新力和創造力的挑戰。所以未來,教師的培訓、研修是教育必須解決的核心內容。

袁振國教授說:“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傳統的講授將被豐富生動和更加具有針對性的信息所取代,機械的練習作業的批改,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據估計,現在教師工作內容的百分之七十將由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所取代?!盵5]袁振國教授沒有說出那不會被取代的百分之三十是什么。是不是教師的學習力、思考力呢?元宇宙的到來將令教師的專業角色、專業能力、工作方式和專業發展都面臨極大的挑戰。我們一定要形成共識—教師好好學習,學生才能天天向上。

三、教育元宇宙下的教育策略

1.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未來社會有三大趨勢:不對稱性,復雜性,不確定性[6]。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今天,我們已感受到了這三大趨勢,明天究竟會發生什么,我們無法預知。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育必須跟上時代、跟上社會,我們不能再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

法國哲學家埃德加·莫蘭講過,我們對待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有序性和無序性交混的復雜事物的方法應當是策略而不是應用程序。只有策略才能做到正視、抵制、抵抗和利用[7]。面臨復雜的不確定性,我們的策略是什么?首先,傳統的、民族的、歷史的一定要堅持,教育的方向必須要牢牢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其次,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一定要形成共識,讓學生擁有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還要善于合理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我國的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達成共識。

2. 提倡人文主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維護和增強個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嚴、能力和福祉,應是21世紀教育的根本宗旨?!盵8]這種愿望可被稱為人文主義。人文是通往愛的,藝術是通往美的,科學是通往真的,哲學是通往善的。在智能技術之外,人類的生活、教育不能離開愛,也不能離開美與善,愛、美、善是技術無法替代的。人文藝術通往生命體驗,加上元宇宙技術作為工具、手段的助力,在人文關懷和藝術上使師生增強體驗感和沉浸感,這種體驗將更加深刻與美好,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好的生命體驗和更高的生命價值。

3. 促進思維方式變革

我國現實社會中存在對原創缺乏尊重、對科學內在興趣淡薄、特別喜歡外在名利的亂象;思維格式化現象越來越重,從基礎教育到大學課堂,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越來越少;普遍熱衷于模仿、復制、粘貼這些最簡便的方式。今天學生在課堂上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決定著20年后的國民素質。

2021年7月19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說:“當前國際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科技發展存在不少短板,很多產業技術瓶頸主要在于原始創新薄弱?!盵9]面對技術顛覆,面對元宇宙,學校何為?教師何為?那一定是思維方式的變革。

盧梭說:“問題不在告訴他一個真理,而是在教他怎樣發現真理?!盵10]當運用知識解決真實問題的時候,我們會追問自己:這個真實問題為什么要解決?解決好了這個問題對于社會有什么貢獻?這個問題背后的價值就呈現了。這就是思維方式變革的路徑,揭示文化背后的精神與社會價值,這種價值會影響孩子,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新冠肺炎疫情的今天,面對復雜、不確定的世界,我們必須以問題式學習和項目化學習等來突破教師和學生思維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四、教師的成長:成為卓越的教師

觀念、行為、個性這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生成,觀念會影響行為,行為會塑造個性,個性又會影響到人們對于觀念的選擇與接受,行為、觀念又會受到個性的制約。

教育現代化進一步提升,元宇宙+教育是必然。教師持有這樣的信念,就會終生學習、不斷學習,才能拿著那張與時俱進的船票,登上元宇宙這艘巨輪,搶占這個賽道。

夏丏尊談李叔同道:“李先生教圖畫、音樂,學生對圖畫、音樂看得比國文、數學等重要。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為他教國畫、音樂,而他所懂的不僅是國畫、音樂;他的詩文比國文先生還好,他的書法比習字先生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更好,他好比是一尊佛像,有發光,能夠令人敬仰?!盵11]

這句話說出了一個非常樸實的道理,教師靠什么讓學生敬仰?當然要有一顆愛心,除了愛心之外,教師的學養、文化底蘊、教育追求與教育智慧太重要了。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不可能靠外界灌輸,只能從教師內心生長出來。其長勢取決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教師的文化底蘊、學識的修養、心性的修養、精神的修養。

半個多世紀以來,關于教師人格特征的研究已積累了大量文獻。蓋茲達等人研究認為,好教師應具有的人格品質包括:提高別人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自尊與自信心,緩和他們的焦慮感,提高他們的果斷性以及形成并鞏固他們為人處世的積極態度等[12]。

未來已來,元宇宙已來,挑戰的是教師的成長,落地的是課程、課堂、教研、培訓與評價。這些都將融入師生的情感中,上升到生命的價值中。教師在現代教育的元宇宙中一定會有一席之位。不管風雨中花落多少,我們依然可以微笑著迎接挑戰、迎接未來。

參考文獻

[1] 李政濤. 面向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未來學?!狈妒?[EB/OL].(2022-01-20)[2022-03-24]. https://mp.weixin.qq.com/s/9bqEv_v2DKmbcIp5bIK6QQ.

[2] 肖川. 教育的方向與方法[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6.

[3] 葉瀾. 中國哲學傳統中的教育精神與智慧[J].教育研究,2018,39(6):4-7+23.

[4] 亞米契斯. 愛的教育[M].夏丏尊,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2.

[5] 袁振國.未來教育對教師的挑戰[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7(Z5):93.

[6] 伊藤穰一,杰夫·豪.爆裂:未來社會的9大生存原則[M].張培,吳建英,周卓斌,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7:26-29.

[7] 埃德加·莫蘭.復雜思想:自覺的科學[M].陳一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74-175.

[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M].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30.

[9] 李克強. 弘揚科學精神 著力加強基礎研究 推進改革 更大激發科研人員創造活力[N]. 光明日報,2021-07-21(3).

[10] 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80.

[11] 豐子愷. 悼夏丏尊先生[J]. 語文教學通訊,2020(8):1.

[12]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75-383.

(作者系上海尚德實驗學校校長)

責任編輯:孫昕

猜你喜歡
元宇宙文化底蘊人文主義
元宇宙中的“孤兒們”?
“元宇宙”照出互聯網浮躁(點評)
人格權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中小學語文課堂的多元建構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語文教師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