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基礎教育階段對人才職業素養的培養

2022-06-29 21:07羅智興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2年5期
關鍵詞:基礎教育解決對策職業教育

羅智興

[摘要]現階段的職業教育難以培養出真正的既具備一定理論基礎知識又擁有滿足企業生產勞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受生源、招考方式、教學方式方法、政策扶持力度、社會認可度等影響,職業教育的生源大部分都是初高中的后進生,他們認知能力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被學術化的知識長期壓抑,特別是作為“銜接橋”的招考機制埋藏了他們技能潛質的辨識,這也遏制了職業教育的正常發展。職業教育過程中師資力量及實訓設備都存在著不足,教學方法有待改革。國家政策對職業教育雖然逐漸變得重視起來,但很難短時間改變長期以來職業教育比普通教育低等的觀念。所以,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應從多方面著手,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滲入進去,開啟學生技能潛質,對職業教育各專業有一定認知,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中職、高職教育階段改革課程內容及教法,提高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制定出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有動力、有目標的學習。改革招考方式,通過類似技能操作成績為主,文化成績為輔的原則,真正挑選出優質的技能潛力學生,政策層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就業平臺及待遇,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提高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

[關鍵詞] 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解決對策

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最終體現為“雙高”一是社會需求與勞動者能力的契合度高,二是每一位勞動者駕馭職業的水平高。辦好職業教育是強國強教、利國利民的大事。某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更好.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我們要牢記習總書記的指示,緊緊圍繞國家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著眼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主動作為,推動職業教育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1]。

一、職業教育難以培養出優秀的技能人才原因分析

(一)基礎教育培育的學生技能素養不足

在我國的中小學學習過程中,主要學習語、數、外等文化理論基礎知識,對學生其他操作技能的課程可以說是沒有,部分開設實踐性操作課程的學校也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沒有真正的落實下去??上攵?,一個學生從小學一年級至初中畢業,9年的義務教育階段接觸的全是學術性的知識,其操作技能的潛在才能一直被壓制著,沒有平臺可以展示,本身的操作實踐興趣也就逐年降低[2]。職業教育對生源的需求與普通教育有著明顯的不同。依據實踐操作型人才的成長特點,職業教育的生源應該是能工巧匠,他們具有動手操作的技能潛質和對未來進入企業后從事技能崗位的憧憬向往年的文化理論知識學習使許多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信心,同時也成為阻礙這些學生技能發揮的重要原因[3]。

(二)傳統的招考機制無法適應職業教育對人才的需求

目前,職業教育中的中職招生主要是從中考學生中選拔,高職招生主要是從普通高考的學生中選拔。然而,中考、高考所考試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文化課程,得分的高低反映出的也僅僅只是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基礎理論文化知識,這些考試形式的目的原本就是為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篩選優質學生。在教育資源短缺時期,這些“學業考試”的失敗者如果想繼續高一階段的學習,通常會采取“留級復讀”的形式,以便來年以更加優異的成績進人普通高?;蚋咧衃4]。

(三)重學術輕技能的觀念有待轉變

進入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主要還是來自于普通中小學,盡管政策規定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退伍軍人及其他社會人士也可以進入職業學校進行學習、進修,但是這些群體歸根結底大部分還是來源于普通中小學。為培養優質的技能操作人員,基礎教育階段就應將職業教育納入進來。長期以來,普通基礎教育強調基礎文化理論的教育而對學生技能潛質、職業能力素養的培養幾乎沒有?;A教育一方面培育出了許多學術優秀的人才,但同時也在扼殺一部分學生的個性發展,壓抑著學生未來多渠道深造的可能性,基礎教育應遵循人才發展規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而不應是按單一教育模式培養“人才”,忽略了學生多渠道發展的可能性,在培養學術型人才的同時還應顧及部分具有能工巧匠潛質的技能型人才發展的需要。我國的傳統文化對基礎教育的影響還很大,基礎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師教授知識的評價、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評價中都以文化理論基礎知識考試得分的高低來衡量。即使有部分學校具備開展學生技能實踐性課程的條件,由于學校對這些課程的不重視,導致本該具有的技能操作潛質培養的課堂經常被常規的知識型課程所替代[5]。

二、可采取的解決對策

(一)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技能素養

學生的技能素養不應放到職業教育階段才進行培養,“工匠精神”也不是信手拈來,說有就有的,他是需要從小培養,貫穿在每個人職業生涯的所有階段的。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技能素養,應使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轉變重學術性知識而輕技能操作教育的觀念,技能操作的培養與學術性知識的學習同樣重要。在學校要提供可以滿足學生技能操作實踐的條件,要引進專門指導學生進行技能實踐操作的專業教師,采購足夠的技能實踐操作所需設備、工具并新建相應場地等,開設足夠課時數量的技能素養培訓課程。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依托,開展多種較低層次的技能素養培訓。

(二)改善職業院校招考機制

職業院校招考機制是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橋梁,但現有的招考機制無法為職業院校甄選出適合的人才。職業院校招考機制應有別于普通高校的招考機制,以考查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與素養為主,學術性知識水平考查為輔的原則,可以參照我國藝術類特長生的招考模式來進行。

參考文獻

[1]吳曉蓓. 推進高水平職業教育發展的幾點思考[J]. 中國人大, 2017(4):42-42.

猜你喜歡
基礎教育解決對策職業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對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