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探究中國民宿產業的發展

2022-06-29 21:06陳冬冬
旅游縱覽 2022年6期
關鍵詞:發展方向發展現狀

陳冬冬

摘 要:基于《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本文將對我國民宿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充分分析,并在產業數據與學術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中國民宿產業未來的“三大構建”發展方向,以此實現我國民宿產業未來在運營模式與業態競爭方面的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中國民宿產業;發展現狀;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F719.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新標準下鄉村旅游民宿業的響應與創新研究”(gxyqZD2018129)。

在2021年新修改后頒布實施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中,我國文化和旅游部以產業管理標準化的維度,對“旅游民宿”進行了重新定義,即利用當地民居等相關閑置資源,經營用客房不超過4層、建筑面積不超過800 m2,主人參與接待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由此可見,我國未來的民宿產業發展也必定會更注重資源、環境、文化、生產生活等特征,這也就需要相關從業人員與產業市場能夠充分認識到“民宿”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而通過更有效的實踐措施,實現更高的社會性產業價值。

近年來,民宿發展勢頭迅猛?!癟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發布的《2019年中國在線民宿預訂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到2019年,民宿行業房源數量、線上交易額保持高速增長[1];市場總房源數量從2016年的59.2萬套增長至2019年的134.1萬套,而線上交易額在2019年突破200億元,較2016年增長4倍[2]。

有學者認為民宿之所以會興起是由于旅游業的發達,因此在對民宿進行研究之前,先對旅游業的發展意義展開了研究。翟天元在相關課題研究中提出,在我國地區發展鄉村旅游業,不僅可以增加地區的經濟收入,同時還可以解決地區勞動力過剩的問題,轉變地區生產結構,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查干在翟天元研究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旅游業的意義進行了補充,提到休閑觀光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地區的發展,同時為城市地區居民提供了觀光旅游、娛樂放松的場所,帶動了城鄉發展。查干以旅游觀光景點的客棧經營情況進行了課題研究,并提出旅游業發展與當地客棧開發之間的關系,他認為旅游觀光人數增加會使民宿的發展起到推動性作用,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區域創造就業機會,實現地區的發展。因此也得出結論,地方經濟的好壞與民宿開發程度存在正相關。

張雪竹、余小琳等學者在課題研究中對我國民宿經營和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并對現存問題進行了總結,提出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民宿都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如缺乏經營管理意識、整體運營模式較為滯后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民宿的良好發展。鄭光輝、蔣滌非等學者在研究中對臺灣地區的客棧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研究,提出臺灣地區是我國最早發展“鄉村民宿”的地區,客棧主要分布于墾丁和阿里山一帶,當地現有的客房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于是在景區居住的居民就利用自家閑置的住房為游客提供住宿,久而久之臺灣鄉村民宿就產生了。另外,他們還提出近年來臺灣客棧逐步走向成熟,注重地域文化與客棧的融合,臺灣鄉村民宿客棧逐步向精致化、特色化方向轉變[3]。申亞茹在研究中提到大陸地區客棧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成都、都江堰等地區,旅游民宿這種住宿方式結合了當地自然景觀和文化習俗,同時能讓游客參與地域生產活動的旅游方式,獲得了廣大游客的歡迎。

鮑江在研究中對傳統布依寨營造技術在黔西南文旅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進行了研究,他提出由于游客的旅游度假需求增長快速,客棧朝著綜合體方向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客棧發展區域主要在西南方地區,民宿可以依靠旅游景點來吸引游客,所以主要集中在著名的旅游景區周邊,并且以景區為核心向四周擴散,客棧應結合某些區域的特點去發展。肖仟仟、張曼在研究中對精準扶貧背景下湘西地區民宿特色化發展模式展開了研究,提出雖然客棧產業各式各樣,但按照其地理位置大致可以分為城市客棧和鄉村客棧。以公寓大樓式小客房形式呈現,出現在城中村或城市鬧市區的是城市客棧,它的風格和裝潢也千變萬化,如利用假期出租學生宿舍,具有當地城市特色的舊房子等[4]。而湘西民宿這種鄉村客棧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傳統農家樂的升級模式和通過不同主題打造的文藝青年的精神寄托場所這兩種方式,湘西民宿這類鄉村民宿的規模大多比傳統農家樂改良的場所更小,基礎設施不太健全,商業氣息也不那么濃烈。文藝青年的心靈寄托場所,大多數是由個性十足的青年所營造,在設計體驗上更加注重家的感覺。高云霞、張雪、匡英鵬在研究中對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民宿產業發展進行探析,提出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客棧業雖受鄉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經營者水平參差不齊、各地政策落實不盡相同等諸多不利因素,但其總體發展趨勢依舊良好,許多有品質的客棧開始涌現,其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通過對我國民宿產業發展現狀的初步研究可以發現,我國民宿發展還不夠成熟,具有一定的改進空間。主要表現在我國民宿現階段多數規模小、檔次參差不齊、綜合配套不全、類型單一,全國民宿行業處于發展初期,所以規模檔次參差不齊、發展類型均不成熟,也還未形成成熟的行業體系。

(一)構建旅游民宿服務營銷體系和運營模式標準

首先,要明確區域旅游整合營銷力量的最終目標,使相關從業人員充分認識到民宿產業核心效應與標準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從根本上轉變資源與服務之間的創新理念。參照《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等國家標準,不斷完善從業人員的獎懲制度和培訓制度,從而提高整個企業在制定標準體系、改革、落實、檢查、評價、匯總等方面的綜合工作目標成效。對不同地區的服務質量、服務基礎保障等方面也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規范,以便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能充分發揮旅游集群化營銷力量的帶動作用,促進更多地區實現旅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5]。

其次,民宿產業要注重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計劃式的培訓策略,使民宿產業不斷形成長期有效的學習規模和學習氛圍,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重視培訓系統及其相關工作,是當今旅游服務營銷標準化發展中實施內在驅動力最直觀的方法。在實踐方法上,還應注重旅游營銷標準化的系統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內在專業水平,并根據員工的需求制訂全面詳細的培訓計劃,使相應的標準化培訓課程具有更加完善的科學依據。與此同時,在提升旅游營銷標準化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制度的優化,并在優化制度方面,通過更科學、更有效的評價機制,不斷檢驗培訓工作的系統效果和培訓水平。

再次,在提高旅游服務競爭力的過程中,還應堅持系統的制度完善原則,并通過充分調研相應的內在需求,不斷在各種標準的基礎上加以加強,建立起各方統一的、互為補充的旅游服務標準化管理體系,從而在企業廣泛參與和開放的主導思維下,不斷提升旅游服務營銷標準化與優化其運作模式。

最后,在當前我國旅游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構建科學的旅游民宿服務營銷標準體系,還應在滿足實際需求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旅游服務營銷標準體系。在構建科學的旅游服務營銷標準化框架時,應注意旅游營銷標準化發展的新趨勢,并在發展過程中保證其內容的正確性,以形成更加專業化、規范化的營銷規模,遵循我國目前旅游營銷體系的總體發展方向,體現未來旅游發展趨勢中的預見性和科學性。還要從不同角度與國內競爭市場良好對接,在此過程中,應注重旅游營銷標準化的基本規范和綜合性技術評價,逐步形成營銷標準化的完整框架,在滿足公眾利益的綜合標準的基礎上,實現區域旅游服務營銷標準化的全方位規范發展。

(二)構建“民俗+民宿”旅游融合組織模式

作為“民俗+民宿”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技術支撐,整體推進全板塊發展是提升民俗旅游產品服務質量的重要舉措。整個板塊的整體推進,不僅能加強對旅游行業的監管,還能促進民俗旅游在未來完全競爭市場中的轉型升級,使民俗旅游市場的秩序規范化和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作為新興產業,旅游民宿逐漸展現出更多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而整個“民俗+民宿”工作的整體推進,在一定程度上與其行業發展出現了相應的不平衡,國內整體旅游市場也相應受到沖擊。因此,要打破不同地區標準化工作差異性的限制,逐步實現我國區域民俗旅游服務標準化發展,這也是今后旅游市場發展需要攻克的一個重要難題。從現階段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對民俗旅游融合組織模式的構建和發展進行重新審視,是非常必要的[6]。在豐富旅游業態、完善“民俗+民宿”系統的過程中,應立足于地域內涵和文化性內涵,立足于民族精神層面的追求。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歷史古跡和民族文化及人文景觀,對游客來說都有很強的吸引力。借由這些獨特的資源,可使游客能在親近自然的同時,感受到當地文化遺產和文化歷史的魅力。在社會經濟方面,文化內涵既是促進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又是促進地方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應充分挖掘民族地域內涵,以滿足更多游客在精神層面上的獨特追求。

(三)構建“人文旅游民宿”新型文旅體驗形式

隨著我國民眾社會意識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在當今的生活中除了物質生活方面的追求外,也開始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F階段中,以體驗式為主的新型精神文化模式在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日益興起。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以“人文旅游民宿”為主的新型文旅體驗發展模式,也成為時下比較受熱議與追捧的新型旅游形態熱潮。在這樣的需求轉變過程中,我國很多地區也逐漸興起了以民宿形式為主的文化旅游形式。

加之現今《親愛的客?!贰断蛲纳睢贰肚啻郝蒙纭贰睹袼蘩锏闹袊返认嚓P媒體資訊、綜藝節目的大力宣傳,我國的民宿和自然純凈的田園生活逐漸使得當今生活在“快節奏”“高壓力”“亞健康”等生活狀態下的民眾心生向往,很多的民宿和相應的綜藝旅游景點也成為時下熱門的國民打卡“勝地”。深度構建“人文旅游民宿”新型文旅體驗模式,打造令人流連忘返的文化旅游“桃園圣地”,可使游客充分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這樣的“文旅融合”發展模式,也注定會成為未來“文旅融合”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這樣的“人文旅游民宿”形式還能在一定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趨勢上,為我國的城鄉建設和城鄉經濟差異不斷縮小提供至關重要的創新基礎[7]。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越來越趨向于個性化和特色化。在旅游消費中,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酒店住宿,更希望體驗多樣化的住宿形態,這種個性化住宿、個性化旅游線路的選擇為民宿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但在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的大背景影響下,即使旅游民宿業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并逐漸有取代傳統旅店的趨勢,但也出現了個性化不足、產品文化內涵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旅游民宿業的發展,因此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改進,以促使旅游民宿業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1] 周鳳文,李金枝,邰子君,等.凝聚復蘇信心和力量 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N].中國旅游報,2022-03-16(1).

[2] 任麗娜,祝曉春.基于網絡文本分析和修正的IPA城鎮旅游民宿旅游感知價值與滿意度研究:以武漢市旅游民宿為例[J].中國市場,2022(7):115-120.

[3] 王光偉,王春艷.陽朔縣傳統村落發展民宿產業的潛力評價研究[J].北方經貿,2022(2):154-157.

[4] 鄭智華,王忠進,方為紅.加快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的創新實踐[J].新農村,2022(2):5-7.

[5] 王姝婷,黃艷蓉.鄉村振興背景下漁業特色小鎮創新發展路徑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區三白潭村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2):206-208.

[6] 徐菊芬.旅游發展背景下的鄉村紳士化特征研究:以南京市江寧區龍鄉·雙范民宿村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23):73-75.

[7]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J].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報,2021(23):3-31.

猜你喜歡
發展方向發展現狀
蘇州工業園區住宅圍墻問題探索性研究
探討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發展方向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分析醫藥市場營銷的策略與發展方向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