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解析料材能力培養教學策略

2022-06-30 02:20張迪
民族文匯 2022年36期
關鍵詞:史料教學解題技巧教學策略

張迪

摘 要:隨著中考歷史開卷考試,材料解析題體現的出題特點是材料來源廣泛、信息容量大、靈活性強、考察層次高等,在中考試題中占據半壁江山的位置。需要在史料教學環境下探索培養學生解題思路和能力的有效途徑。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法指導時做到“有的放矢”。

關鍵詞:史料教學、材料解析題、解題技巧、教學策略

史料教學的基本特征是:“論從史出”。材料解析題是一種最富有歷史學科特點的綜合性、主觀性試題。這種試題能夠有效地考查考生駕馭材料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的綜合考察題型。所以需要在史料教學環境下探索材料解析題的命題規律和解題思路,探索培養學生解題思路和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利用課堂入手,設計史料練習

1.恰當的選取史料

史料是歷史教學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歷史教學要做到言之有據,就必須從史料出發。史料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歷史;增加歷史教學的容量與信息;有利于增強學生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如:教材內容、人物掃描、相關史實、材料研讀、知識拓展、教材插圖、課后活動等。

2.探究的學習史料

教師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研讀史料,從史料中獲取更多的歷史信息,推理出更多的歷史事實,從而深化、開闊學生的歷史認識,達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目的。

(1)認識認知史料

這是史料教學中最基本的層次。使學生更貼近歷史去感受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氣息。

例如:人教版2021統編八年級上冊第4課23頁

李鴻章晚年這樣評價自己的洋務事業: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在手辦理?不過勉強圖飾,虛有其表……”

——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這段材料很容易讓學生理解到洋務運動失敗了。所以這類史料在應用時,教師盡管放手,任學生們去理解。

(2)理解分析史料

這是史料教學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引導學生以所學的歷史知識為依托,全面分析史料所包含的意義,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以“洋務運動失敗材料”為例。在學生們很容易了解了洋務運動失敗之后,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們去分析:洋務運動為什么會失???這就要求學生們結合以前所學習的知識加以分析地出結論。

(3)綜合分析史料

這是史料教學較高的層次,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史料的比較、概括、歸納的能力。例如綜合復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出示三段材料:

材料一:人教版2021統編八年級上冊第4課23頁

李鴻章晚年這樣評價自己的洋務事業: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在手辦理?不過勉強圖飾,虛有其表……”

——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材料二:人教版2021統編八年級上冊第6課28頁

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先進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國外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的變革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材料三:人教版2021統編八年級上冊第9課42頁10課46頁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內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次日清晨,革命黨人起義成功。隨后其他各省紛紛響應,清政府的統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也壽終正寢。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標志著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誕生。

通過三則材料引導學生去分析:對應歷史事件?分別學習西方哪些方面?產生影響?共同主題?

史料教學重在培養學生歸納史料的能力,最后學生能夠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形成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利用解析題型,設計史料問題

設計問題要符合中考材料解析題模式,做到知識點掌握和技巧探究兩手抓。

[案例]以人教版2021統編八年級上冊第1課為例

1.材料說明了什么?

相關史事: 1841年5月30日清晨,廣州三元里及e各鄉數千鄉民手持武器包圍英軍盤踞的四方炮臺。英軍司令率部出擊,群眾按計劃將敵人誘至牛欄岡后,埋伏在周圍七八千群眾沖出來,將英軍團團圍住。這時,天氣突然變化,風雷交加,大雨傾盆而下。英軍的火藥被淋濕,火槍無法使用,只得端起刺刀,排成方陣,作困獸之斗。廣大群眾手持刀矛,勇猛沖殺,殺得侵略者連滾帶爬,向四方炮臺逃命。

材料說明了什么?

答案:鴉片戰爭期間三元里人民抗擊英國侵略。

2.方面 ?

教材課文:《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凱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依據材料說說鴉片戰爭破壞了中國那些方面主權?

答案:貿易主權、領土主權、關稅主權

3.變化?

教材課文: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依據材料說說鴉片戰爭是社會性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答案: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初中教學中把史料教學與材料解析題獨特的答題方法相結合,形成史料教學下材料解析題的教學策略。

對于教師而言,希望通過對史料教學理論的學習和學生歷史材料題解析能力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改變我的教學理念。并且在平時的教學中,及時的和學生溝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調整研究步驟。從課堂教學和專項指導兩方面入手,進行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和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教研水平,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以更好的為中學歷史教學服務。

對于學生而言,通過材料解析教學的開展,學生通過對歷史史料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解決在中考試題中占據半壁江山位置的材料解析題掃除障礙。

參考文獻

[1]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2011修訂版

[2]何成剛、張漢林、沈為慧.史料教學案例設計解析.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何成剛.智慧課堂:史料教學中的方法與策略.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徐為章.材料 解析題的解題策略.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

[5]鄭國輝.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步驟與技巧.中學文科教育論壇.2006D498D58D-9934-4195-8966-D0B98489D122

猜你喜歡
史料教學解題技巧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淺談高中數學線性代數解題技巧與例解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
以史料促教學
試論新課改下史料教學的作用及運用原則
分部積分公式的解題技巧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