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及效果的探討

2022-07-01 12:30張羚子
民族文匯 2022年35期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張羚子

摘 要:音樂主要包括樂曲演唱和樂器演奏兩種形式,即人們通過音符、節奏抒發自身情感的方式。音樂來源甚廣,簡單的節奏、勞動的吆喝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音樂元素。當人們投身至音樂中,肢體會不由自主地擺動,舞蹈律動由此而生。舞蹈律動作為學生了解音樂、學習音樂的途徑之一,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有著重要地位。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困境和應用依次予以闡述。

關鍵詞:舞蹈律動;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引言

“德智體美勞”是我國當代學生理應具備的品質,隨著素質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提升,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不再只是修身養性的“輔助學科”,其課堂改革也得到了各地校方重視。舞蹈律動即人們聽到音樂后的不自覺搖擺,是學生理解節奏、音符、旋律等知識的最佳切入點,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也得到廣泛的使用。

一、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1.舞蹈律動可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

傳統音樂課堂中教師教學手段相對機械、單一,教師教學不過是簡單播放教材對應的歌曲,并通過板書向學生簡單介紹樂理知識和樂曲創作背景??菰锏囊魳氛n堂難以吸引學生興趣,學生也不知如何正確欣賞評價一首歌曲。舞蹈律動可將教材中的音符、旋律具象化,學生可通過動作變化理解樂曲節奏變化。

以七年級上冊《歡樂的啦啦歌》一課為例,這首歌以三拍子為主,旋律簡單、活力無限。教師便可帶領學生邊聽歌邊鼓掌,以鼓掌頻率劃分歌曲節奏。教師也可帶領學生搖擺,第一個“啦”字向左搖,第二個“啦”字向右搖以此類推,幫助學生理解三拍子含義。從中可見舞蹈律動可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樂理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感、樂感能力。

2.舞蹈律動可激發學生的音樂熱情

誠如前文所述,傳統音樂課堂的枯燥性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配合度相對低迷,加之校方安排的音樂教學課時本就不富裕,學生未能在音樂學習中真正收獲演唱歌曲或演奏樂器的內在動力。舞蹈律動能充分調動學生肢體,讓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發揮各器官的功用,以此加強學生的音樂沉浸感。以七年級上冊《茉莉花》一課為例,這是一首學生耳熟能詳的民間歌曲,學生演唱過程中便可根據字詞變化舒展肢體,通過揮手動作延伸“好一朵茉莉花”這一歌詞內容。學生演唱中的肢體放松,演唱氣息和音準也會隨著上升,學生收獲了音樂自信,學習自愿自然是會提升的。

二、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困境

1.教師不重視舞蹈律動應用

誠然舞蹈律動對初中音樂教學有著這樣那樣的好處,但礙于課時限制和教師自身的認知局限,多數初中學生并非常年系統學習樂理知識或樂器演奏技巧的個體,初中音樂教學局限在“能唱歌”或“能簡單演奏一首歌”層面,教師并不會過多講解舞蹈律動知識,學生因而無法將自身肢體與樂曲表演有機結合在一起。

2.教師舞蹈律動教學不合理

如前文所述多數教師未能正確認知舞蹈律動的作用,也未在課堂中系統訓練學生的律動技巧。但也有部分教師意識到舞蹈律動對學生理解音樂內容的積極作用,會在音樂課堂中有所實踐。然而教學的不充分和對學生個性掌握的不充分,致使學生律動與樂曲節奏存在錯位關系。有時教師會播放一些音樂舞蹈作品,試圖開發學生的律動思維。但視頻觀看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思路,學生想象匱乏也影響了舞蹈律動的有效性。

三、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營造律動環境,激發音樂興趣

舞蹈律動應是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欣賞中的不自覺行為,全身心投入意味著教師應在課堂中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以七年級上冊《歡樂頌》一課為例,《歡樂頌》最初為席勒所作詩歌,音樂家貝多芬后為之譜曲并流傳至今,其中以“歡樂女神圣潔美麗”為首的第二樂章節奏歡快,在紀念性場合較常出現。教師教學時便可邊播放歌曲便帶領學生擺動雙臂,模擬人們見到“女神”(贏得勝利)的喜悅之情,以此加深學生對樂曲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演唱興趣。

2.講解律動要點,提升音樂感知

教師在課堂中講解舞蹈律動需對班級學生做統一規定,哪個拍子對應哪個動作需在學生間達成共識,教師借由學生動作便可知曉其學習程度。而適當律動也能愉悅學生心情,給予學生開闊的、多元的音樂感知角度。以七年級下冊《二泉映月》一課為例,這是一首二胡樂曲,以二胡旋律的變化寄托了瞎子阿炳這位藝人的生活坎坷?!抖吃隆穾в邪馕?,開頭一小節更是節奏變化極快,學生便可在每次節奏變化出現時隨之擺動,通過肢體擺動幅度的差異體現二胡演奏的不同技巧。教師應確保班級學生在節奏變化最快之處均有所反應,并確保學生對《二泉映月》的認知基本一致,這樣才是舞蹈律動與音樂教學的有效結合。

3.利用律動節奏,掌握音樂節奏

節奏和旋律是學生學習音樂時不得不面對的兩大難題,初中學生對樂理知識的認知多是流于表面,能夠分清節拍和“Do”“Re”“Mi”各音符便是極限。因而教師教學時應充分利用舞蹈律動,帶領學生系統回顧節奏知識。以七年級下冊《友誼地久天長》一課為例,這本是一首蘇格蘭民歌,后被翻譯、填詞引入我國。全曲節奏相對統一,學生只要掌握“怎能忘記舊日朋友 心中能不懷想 舊日朋友豈能相忘 友誼地久天長”幾句旋律便能順利演唱全曲。故教師教學應統一學生在演唱這幾句時的肢體動作,并讓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始終保持同一頻率擺動,如此一來學生演唱節奏才會清晰。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合理運用舞蹈律動一方面能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樂理知識、樂曲內涵,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自愿和參與熱情;另一方面也能以肢體動作表達樂譜符號,加強學生對旋律、節奏的把握,以此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表演能力。

參考文獻

[1]楊靜汝.淺談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及效果[J].北方音樂,2020(09):223-224.

[2]韓圖雅.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及效果的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19(29):101.

[3]鄭丹.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及效果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8(A0):179.725DF99E-94EE-4FAC-AB89-8D49135B6B22

猜你喜歡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試論師生互動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