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銜接于課堂

2022-07-01 23:10閆志剛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2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閆志剛

摘要:小學科學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科學教學離不開日常生活,學生通過學習科學知識可以解釋很多生活實例,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內容十分必要。小學科學教學應逐步推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開展,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科學世界的奧妙,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知識解答生活問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推進是小學教育革新中的重要舉措,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實踐能力大大提升,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也更全面,對科學學習興趣有所提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一、小學科學教育的生活化教學概述

(一)小學科學教育現狀

在傳統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講解結論性內容,這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生活實際相脫離,難以對科學知識進行親自驗證,體會科學的奧妙所在,使得教學過程枯燥乏味。教師的教學難以吸引學生,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也沒有更多興趣。此外,一些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歷,只根據個人生活經歷、認知水平進行知識講解,這也使得教學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生。

(二)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首先,在小學,科學課程屬于活動性質明顯的一類課程,涉及很多領域的知識。而在生活化教學中,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能有效結合。在科學課中,各類技能知識源于生活,而生活化的教學促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對科學技能和知識進行感悟,并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其科學素養。

其次,科學源于生活,教學的生活化,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生活的熟悉環境中,學生感知和科學有所聯系的事物,有利于學生對科學加深感悟和理解,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在小學,學生的思維會從具象思維逐步轉變為抽象思維,而這要求學生可以在生活中認識科學、理解科學,借助生活,使得科學學習的難度有所降低,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最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最后,在新課改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教師改變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科學教育中,教學的生活化,有利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真正加強生活與教學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潛力,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二、小學科學教育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科學教育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和利用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及場景,創設教學的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不斷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在課堂教學以及科學實驗中主動參與。教學的生活情境創設,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的內容與目標,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認知水平,將科學知識或技能的學習,滲透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出于對情境的興趣進行科學學習,為學生積累將知識運用于生活的經驗。

(二)使用生活化的教學資源

現階段,小學科學教育所用的教材內容豐富,會涉及化學、生物等知識內容,但還是有知識容量比較小,且更新速度不能跟隨時代發展步伐的缺點。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中,為學生適當進行延伸補充,促使學生不斷拓展自身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習熱情。而針對所需補充的各種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從生活中不斷積累加工。例如,在《認識液體》一課中,要求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液體有所認識,知道液體和固體的區別,了解液體的具體特征等。在教學中,因為液體是學生在生活中會經常見到的事物,而學生能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液體事物也非常多樣化,因此,在課上,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鹽溶液、純凈水、牛奶等液體資源運用起來,以此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科學世界。

(三)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導入

在教學中,教學導入屬于重要活動,有利于學生進行溫故知新,在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回顧的同時,也能為他們的新知識學習打下基礎。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學導入應該確保所選的生活內容和教學內容有所聯系,還應該確保導入內容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有利于學生在課外實踐等活動中鞏固實踐課堂所學知識。若教師只把教學導入當作切入新課的手段,容易使得教學內容和生活有所脫離。從課堂質量的提升方面來看,教學導入屬于新課開始的一個關鍵環節,也屬于保障學生學習最終效果的關鍵。在導入活動中,教師需要以學生順利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過程為目的,結合新課內容合理導入,以此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為他們對新知識的探究做好鋪墊。這些都有利于學生更順利地進入學習狀態,使其學習的過程顯得更為輕松。

例如,在《土壤的成分》一課,教師可以把教學安排在室外,帶領學生對小花園、小菜園等場地中的土壤進行親自體驗感受。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如“你認為土壤包括什么成分?你能找到兩種不一樣的土壤嗎?它們分別由什么構成?”等,促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土壤知識的學習。在這個導入活動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分組活動,使其在組內合作互動。而在學生找到土壤后,也可以及時利用手中的土壤,回答教師的問題,由教師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對土壤成分進行深入的學習。而在這種導入活動中,因為導入活動的參與性、趣味性都較強,有利于學生提高探索學習的興趣,使其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主動性。

(四)應用生活化的教學評價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改善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在小學,科學屬于綜合性、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因此科學教學不能使用分數至上的評價模式。在教學的生活化評價中,應該將學生知識聯系生活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等當作評價的主要標準。此類生活化評價,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科學素養進行有效考察,這屬于生活化教學時難以被忽視的內容。但是,教師也要避免對學生成績完全不關注,畢竟成績是以考試模式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參考,雖然對成績有所影響的因素比較多,但考試的成績,會反映學生一定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態度等。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態度、能力及成績在評價體系內的占比進行合理安排,以保障為教學進行科學評價,提高學生進取意識,促使學生鞏固優點,彌補不足,發展其科學素養。

綜上所述,科學教師應深刻認識到生活與科學教學的關系,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優化改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在遇到問題時能利用科學知識探索原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實踐驗證原理,挖掘學生潛能,鍛煉學生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淑珍.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策略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3):37-38.

[2]蔣紀芬.淺析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3):23-24.

[3]武引珍.借助生活之源,澆灌思維之花——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學刊,2022(06):143-14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6.069.28AC8506-C5F1-49F1-A161-261C25C6BBF7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