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賽促學、專創融合”的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2-07-01 06:41羅恩韜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專創創新型競賽

張 彬 羅恩韜

“以賽促學、專創融合”的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張彬羅恩韜

(湖南科技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為滿足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時代對信息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文章提出“以賽促學、專創融合”的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并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深入分析了“以賽促學、專創融合”培養模式的發展及內涵,創造性提出了“一中心二融合三課堂四貫通”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并詳細介紹了此模式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應用實踐意義、創新之處,最后系統總結了近幾年來的應用成果。實踐證明,此模式對信息類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學生應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有突出貢獻,在課程體系建設、校企深度融合、創新能力培養、教學能力提高,都起到了較好的推進作用。

“以賽促學、專創融合”;“一中心二融合三課堂四貫通”;創新型人才

一 “以賽促學、專創融合”的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以賽促學、專創融合”培養模式的發展及內涵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實現內涵式發展,深化產教融合。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地方高教事業也得以迅速發展。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的目的就是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創新型人才。近幾年,湖南科技學院信息類專業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堅持應用轉型、內涵發展,圍繞“三全育人”“五育并舉”與專業能力培養的融合,以“以賽促學”為抓手,以專業能力培養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專創融合”為導向,以人才培養質量和出口為目標,建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長效激勵機制。

緊跟學?!暗胤叫愿咚綉眯痛髮W”的辦學定位,開展“以賽促學、專創融合”的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以學科競賽為牽引,專業建設與人才創新能力相融合,形成了“一中心二融合三課堂四貫通”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其中,“一中心”是以培養信息領域應用創新型人才為中心,圍繞中心開展專業建設和規劃人才培養方案;“二融合”是指專創融合、校企融合;“三課堂”即:第一課堂是以課程思政為引領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第二課堂是建立在服務社會和愛國奉獻基礎上的學科競賽、學生科研與創新、學生社團建設,第三課堂是多方協同下的多維創新人才培養;“四貫通”分別是人才培養模式貫通,理論與實踐貫通,產教融合、專創融合與行業需求貫通,專業教育與專創融合貫通。其層次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一心二融三課堂四貫通”人才培養模式層次結構圖

(二)“以賽促學、專創融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以賽促學、專創融合”人才培養體系的特色是以學科競賽為抓手,以校企合作教學為途徑,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為平臺,開展信息類專業大學生的三全育人及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1.堅持“一中心”。即堅持培養信息領域創新型人才為中心。一方面,根據相關行業、企業需求推進學科專業建設,培養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應用型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畢業生就業率。另一方面,企業借助高校人才智力資源,彌補自身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實現創新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

2.強化“二融合”。近年來,我校依托湘南地區較好的經濟實力和優越的人文、地域條件,采取以點帶面、由近及遠的方式開展校地、校企合作。我校與永州市經開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零陵區簽訂了服務保障條約;與本地企業:長豐集團、永州電信、遠見光能、建華機械及貴德電子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與華為、慧科簽訂聯合培養大數據專業學生的共建協議,與千鋒、國信安、粵嵌以及飛思等企業簽訂校企實習基地協議,共建校外實習實踐基地30家。

3.服務“三課堂”。在繼承和發揚傳統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上,多維度、多模式地探索新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路徑,通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協同作用,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探索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思路。

4.打造“四貫通”。以學科競賽為引領,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貫通,理論與實踐貫通,產教融合與行業需求貫通,專業教育與三全育人貫通。把“基礎技能→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的三層培養體系融為一體,實現人才培養體系的貫通。構建低年級平臺見習明目標、中年級平臺操作聚能力、高年級平臺實踐促創新的“螺旋上升”式實踐教學模式。三層培養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三層培養體系

5.圍繞“三全育人”的思政格局,深化工科課程思政。課堂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將專業知識與國家重大工程、重大發明、重大成果、地方發展的戰略科技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和自我認同,在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礎上開啟創新之路。

6.重構課程體系。緊跟社會需求,動態把握專業人才出口定位,深度融合校企教師教學資源,共建專業核心課程群和專業特色課程群,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長動態選擇課程模塊,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個人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課程體系如圖3所示。

圖3 課程體系

二 “以賽促學、專創融合”培養模式的應用實踐意義

一是解決了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信息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與“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相結合,實現大思政與新工科的完美統一,解決了為國家、社會、人民培養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自立自強有用之才的關鍵問題。

二是解決了學生專業能力和素質目標的問題。一中心明確了以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耙再惔賹W、專創融合”是以學科及各類競賽為手段,圍繞新技術新領域的專業競賽需求開展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技能培養。一方面學生圍繞競賽開展相關專業知識、技術和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也能夠直接感受專業應用場景,彌補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之間的斷層,培養其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三是解決了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脫節的問題。通過政校、校企合作,使得政府和市場指引學生發展導向、企業參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彌補了專任教師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高校教師發揮理論基礎方面的教學優勢,企業工程師發揮解決實際問題和動手能力方面的優勢,二者互補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四是解決了信息類專業與新工科相結合的問題。通過三個課堂的有機融合,多模式、多維度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新工科人才。將信息類與新工科有機融合,增強學生的創新使命感,利用課程建設、前沿學科交叉促進學生形成大工程觀,利用學科競賽、學生科研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 “以賽促學、專創融合”培養模式的創新之處

構建了“一中心二融合三課堂四貫通”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成果創新如圖4所示。

圖4 四大成果創新

(一)實踐創新:學科競賽為抓手,專創融合為特色

為每個信息類專業組織至少一個專業學科競賽,圍繞競賽組織優秀的指導老師團隊,持續跟蹤指導,關注比賽動向,不斷積累指導經驗,達到提高指導成績的目標。通過開展校內競賽,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同時選拔優秀學生進行專項針對性培訓,采用“大一選拔入隊加強基礎學習,大二跟隊鍛煉申報創新創業類學生課題,大三組隊比賽形成成果量產”的模式持續滾動培養,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達到以賽促學目的。

(二)理論創新:“一中心二融合三課堂四貫通”的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以培養信息領域應用創新型人才為中心,強調“政府主導、專創融合、三全育人”新理念;以“政府主導”為前提,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助推地方經濟建設,推動高等教育生態圈良性發展;以“專創融合、產教融合”為關鍵,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集聚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學校主導、統籌規劃、多元投入,校企所聯動,打破校企、行業、部門體制性壁壘,聯合共建,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實訓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

(三)課程創新:對接行業需求構建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

依照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應用型本科試點,對標工程教育認證的OBE理念,構建“基礎、實踐、綜合、創新”全要素支撐的信息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體系。面對建設網絡強國、數字強國等重大戰略任務,注重培養學生的國家網絡主權意識、專業倫理、職業道德教育、科學道德素養、人文素養元素,不斷提升信息類專業建設的內涵。

(四)合作創新:校企深度合作,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聘請企業工程師為學生開展專項訓練,聘請企業管理人員為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企業攜帶創新性強的項目到學院組織教師和學生與企業工程師共同開發,企業為學生的創業團隊進行指導和咨詢等多種方式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四 “以賽促學、專創融合”培養模式應用成果

(一)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學科競賽成績大幅提升

方案實施后,信息類專業學生綜合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增強。學科競賽成績比以往有大幅度提高,取得的優異成績包括各類國家級、省部級獎300余項。其中,全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項、銀獎2項;獲得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湖南省ACM程序設計大賽等省級學科競賽一等獎46項;在2020年省物聯網大賽中榮獲團體第一名,2021年物聯網大賽中榮獲兩個單項的全省第一名,其中一個單項包攬冠亞軍;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科創項目立項24項,其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1項;發表論文35篇,授權專利6項。

(二)教育教學改革示范效應突顯

實現了教學資源多方協同、深度融合。主要體現立項國家級一流課程1項,省級一流課程8項(其中1項正在參與國家級評審),在教師獲得湖南省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7項,其他省級獎勵16項,立項省級以上教學平臺11個,省級以上教改和協同育人項目166項,修訂專業培養方案8個,實現核心課程資源100%網絡共享,編寫工程教材20部。

(三)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質量

近十年來我校信息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不斷提高,就業質量高于省內同類院校。高質量主要體現在就業專業相關度高,就業薪資高,大部分學生進入中小企業的研發中心從事技術研發工作,不少學生畢業2至3年內就能成長為企業骨干力量。比如2022屆尚未畢業的軟件工程專業張林同學以34萬年薪簽約騰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張海同學入職網安,年薪30萬等,這些是推動就業高質量發展的充分證明。

(四)提高了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大力開展實驗和研發工作,同時定期到企業實踐,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大幅提升了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我校黃偉國老師,依托最初的參賽項目成立了好店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長沙信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超2000萬元,目前公司運營良好,效益可觀。

(五)學校、地方、企業、學生多方共贏

在學校取得豐碩成績的同時,優秀的畢業生回報了地方企業,助力地方經濟的騰飛。我校的大數據專業學生對口支援永州市華為大數據中心,助力企業簡化成本,優化人才結構,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應;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企業的培養過程中來,實現了學校到企業的平穩過渡,經過企業的項目實操和進一步技術提高,就業質量也得到大幅提高。最終實現了學校與地方,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多方共贏。目前有湖南城市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兄弟院校在試行推廣,也取得了明顯效果。

(六)“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實現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的遠大目標

“三全育人”“五育并舉”既是對當下育人項目、載體、資源的整合,更是對長遠育人格局、體系、標準的重新建構。通過項目的實施,我們很好地解決了工科類專業課堂教學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的難點問題,鞏固優勢、擴大影響、破立并舉、積極創新,構建了一體化育人體系,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五 結 語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重大特征是企業對于人才的信息化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因此我們進行了“以賽促學、專創融合”的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建設了一系列的硬件平臺和仿真平臺,探索了“一中心二融合三課堂四貫通”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金課”建設,師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實踐效果,實現了與用人單位的無縫對接。

[1]冬海洋.獨立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16.

[2]徐秀芳.地方本科院?!耙再惔俳?、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教學模式探析[J].高教學刊,2020(12):52-55.

[3]童雷.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科教論壇,2020(11):32-33.

[4]任印龍,高婷婷.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現狀、問題及路徑——以H省5所新建本科高校為例[J].林區教學,2019(8): 24-25.

[5]張廣勝,王艷玲.學科競賽驅動山東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12):1-3.

[6]鄧娟.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創新人才能力培養——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參賽有感[J].計算機教育,2018(8): 19-21.

[7]袁紅,余雷,孫立寧.地方高校新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探析——以蘇州大學機電類專業實踐新模式與方法為例[J].中國高??萍?2021(6):75-79.

2022-01-16

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A205);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湘教通[2021]272號);2019年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項目(湘科人[2019]8號9);2020年湖南省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湘教通[2020]90號44);2020年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項目,(湘教通[2020]301號66);2021年省級一流本科課程(湘教通[2021]322號932)。

張彬(1978-),男,湖南永州人,碩士,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為區塊鏈技術與人工智能。羅恩韜(1978-),男,湖南永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隱私保護與大數據應用。

G642

A

1673-2219(2022)02-0109-04

(責任編校:咼艷妮)

猜你喜歡
專創創新型競賽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高職院校專創融合課程與實踐體系建設研究
專創融合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與“專創”融合式教育的實踐探索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專創融合視域下旅游高職院?!半p創教育”實施路徑探索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我看競賽
創新思維競賽(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