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演相趣:三年級作文教學“微童話劇”的運用

2022-07-02 10:18陸霞云
教育界·A 2022年12期
關鍵詞:作文教學

【摘要】三年級學生對待童話的態度是喜歡看、喜歡演,但不喜歡講,尤其不喜歡寫。如何引導學生學好童話類課文,讓童話發揮它的特有功能,助力小學三年級的起步作文教學呢?考慮到三年級學生非常喜歡演童話故事,文章提出運用 “言演相趣—微童話劇”的模式進行習作教學,讓學生在講和演中,使童話劇本創作和微童話劇表演相映成趣、相互促進,助力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言演相趣;微童話劇;作文教學

作者簡介:陸霞云(1979—),女,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沈蕩鎮齊家小學。

童話因通過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得到了小學生的喜愛,它特有的兒童教育價值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接觸的各種動畫片、連環畫、故事書大多以童話形式呈現;在筆者的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課文是童話。筆者對童話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進行了統計,調查顯示,童話在整個三年級教材中占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三年級教材還安排了好幾次童話故事編寫。通過幾次童話故事編寫練習,筆者發現學生雖然很喜歡讀童話故事,但對寫作卻無從下手,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诖?,筆者對本校三年級的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三年級學生童話故事看、講、編、演現狀分析”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92%的學生喜歡看童話故事,52%的學生喜歡講童話故事,28%的學生喜歡編童話故事,83%的學生喜歡演童話故事。其中,不喜歡寫童話故事的學生占到了72%,原因為不知道寫什么(占56%)、不會寫(占26%)、不想寫(占18%)。

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的形式,同時結合平時的童話閱讀課、童話習作指導課分析觀察發現,三年級學生對待童話的態度是喜歡看、喜歡演,這說明學生的腦海里裝著許多童話故事,他們也非常喜歡用語言、動作、神態等把童話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來,但他們不喜歡講,尤其不喜歡寫。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學好童話類課文,讓童話發揮它的特有功能,助力教師三年級的起步作文教學呢?

筆者嘗試采用“言演相趣—微童話劇”的方式進行習作教學。所謂“言演相趣—微童話劇”式習作教學是以童話文本為依托,讓學生自主進行童話“微劇本”的仿編和創編,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從人物語言、神態、動作中深入探究“微劇本”,體會“微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對“微劇本”進行大膽想象,最后通過小組共同努力和配合對“微劇本”內容進行藝術再創造,把文字變成生動的藝術形象,以創造性表演的方式再現“微劇本”。

一、感悟語言特色,臨演“微童話劇”

主題教育論認為,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現是孩子的需要。在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材中,童話類課文中的語言活潑形象、人物性格豐富鮮明、情節生動,給學生們留下了很大的創作、想象空間,非常適合學生們臨演。在臨演的過程中,筆者指導學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幫助學生感悟童話獨有的語言特色,為接下來的仿編演和創編演做好準備。

(一)朗讀揣摩“微劇本”

1.示范朗讀“微劇本”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他們的朗讀能力、技巧多半是從教師的范讀中模仿而來的。教師以生動活潑、飽含情感、富有兒童特點的語調為兒童示范朗讀童話文本,能充分展現童話的語言美及其蘊含在語言中的情感美,以真情牽動學生的情感,以情感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朗讀技巧、明確故事的感情色彩。

2.自悟朗讀“微劇本”

在童話臨演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把童話故事大聲地讀出來,讀給爸爸媽媽聽、讀給伙伴聽、讀給自己聽。然后把童話故事講出來,講得活靈活現,講誰像誰,讓人物從紙上活起來,從口中跳出來,把童話中人物的語言、手勢和眼神再現出來,借此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聽的人聽得有趣、有味、入迷,感到新奇。

(二)言行體悟“微劇本”

在讀透“微劇本”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定一名“導演”,由“導演”根據組內成員的能力進行角色分工。每個角色把自己的語言從“微劇本”中提煉出來,在有聲有色朗讀的基礎上,根據“微劇本”的提示加上動作、神態,讀活角色語言。

(三)舞效渲染“微劇本”

童話劇是一種集語言、表演、情境為一體的戲劇方式,為了讓“微童話劇”更有可看性,筆者讓每個小組根據“微劇本”的特色,適當加入舞美(簡單的頭飾、服裝等)、配音(學生自主播放或設計)、歌唱(學生自主輕唱)等舞效來渲染“微童話劇”,讓“微童話劇”更富情境感,從而呈現更完美的舞臺。

(四)個性臨演“微話劇”

臨演“微話劇”是在朗讀、體悟后,加入舞效,通過小組合作表演再現文中的人、事的本來面目。學生除了直接引用課文中的對話,還需揣摩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并將其表演出來。教師要尊重學生表演的差異化,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將角色表演出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學生們積極主動性強,喜歡看、喜歡演,喜歡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表演的欲望十分強烈,大部分學生對臨演“微劇本”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對童話“微劇本”的臨演,能夠激發學生讀悟童話文本的興趣,幫助學生感悟童話獨有的語言特色,積累豐富的童話語言,使學生解讀童話文本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也使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拓寬視野。

二、嘗試劇本仿編,仿演“微童話劇”

仿編演“微童話劇”是指根據現有童話的情境,嘗試拓展、延伸、仿編故事情節,并用“微童話劇”表演的形式加以呈現。筆者嘗試采用的模式為:故事仿編—朗讀揣摩—言行體悟—舞效渲染—個性表演。

(一)模仿式表述仿演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創作的基礎。仿寫能有效地降低學生獨立寫作的難度,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1]。三年級學生很善于模仿,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童話又適時地為學生提供了模仿的機會。所以,筆者引導學生在臨演童話文本的基礎上,自主仿照課文的句式和結構嘗試進行童話仿編,然后小組合作潤色修改出一個最佳的童話故事進行仿演。如有的學生學了童話《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后,靈機一動創造了一個微劇本《急性子裁縫和慢性子顧客》,并進行了“微童話劇”的表演。大家興趣盎然,把裁縫和顧客的性格倒過來編演,創造了另一個“急”和“慢”的故事。學生通過對故事的仿編演,無形中加深了對原文的深層次理解。CCBA9201-A6B0-4571-932C-502B33326B61

(二)續編式表述仿演

所謂續寫,即根據童話故事內容提供的線索、情節、環境、人物性格及作者的思路等,通過合理的想象,續寫故事情節[2]。很多童話的結尾是言猶未盡的,教師讓學生續寫結尾,由小組討論最終得出合理的結尾,然后進行仿演,這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培養習作的能力。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單元卷童話故事續編《離家出走的小狗》的習作訓練中,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夠進行自主創編,最后教師從所有的續編故事中精選出了一個微劇本,并進行了表演。其中,第四小組的創編演深得大家的喜歡,因為他們進行了表演前的充分思考、撰寫、修改、劇本挑選、朗讀揣摩、言行體悟,并精心加上了一定的舞效渲染,把小狗離家出走后遭受的種種磨難,產生的后悔莫及的心情,以及回到家中的情景編演得細致入微,引人共鳴。

三、 多元劇本創編,創演“微童話劇”

皮亞杰說過:“除非是白癡,否則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想象力?!眱和南胂笫撬麄儗κ澜鐒撛煨缘南胂?,把幻想中的事物寫出來,也是兒童抒發內心情感的重要渠道。所以,習作教學如果局限于教材或者已有的素材,就容易限制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兒童也會感到索然無味[3]。因此,筆者采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創編童話故事,然后進行創演。模式一般為:故事創編—朗讀揣摩—言行體悟—舞效渲染—個性表演。

(一)詞語串串創編演

沒有任何依托的童話故事創編對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因此教師應有意識、有選擇地給出幾個詞語,讓學生自主進行“微劇本”創編,然后在“導演”的帶領下小組合作潤色修改出一個最佳“微劇本”進行創演。如在童話故事創編的語文習作拓展課上,筆者給了學生這樣幾個詞語(醫院、核酸檢測、消毒水、發燒、痢疾),然后讓學生先自主進行童話故事的創編,提示學生必須用上這些詞語,注意以對話為主,適當加入神態、動作的詞語來創編“微劇本”,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微劇本”的篩選和表演。第二組同學共同合作創作出了《病毒喪命記》,并進行創演,他們演繹了人類是如何與病毒作斗爭,最終將病毒“打”得落花流水的故事。生動的情節、精彩絕倫的表演贏得了大家一致的認可。

通過詞語串串創編演的方式,每位學生都得到了一次習作訓練的機會,同時小組成員之間篩選、修改“微劇本”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習作評價能力提升的過程;而小組成員共同表演“微劇本”的過程,更是學生表演能力、想象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提升的過程。

(二)角色反串創編演

童話是經過想象、幻想和夸張等編寫而成的適于兒童閱讀的故事,它本身是天馬行空的。所以,筆者經常利用語文拓展課把童話中學生熟悉的角色單獨拿出來兩三個,讓學生自主進行“微劇本”創編,然后在“導演”的帶領下小組合作潤色修改出一個最佳“微劇本”進行創演。如在一次語文習作拓展課上,筆者拿出了這樣幾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小動物形象—青蛙、小魚、蜻蜓、燕子,讓學生思考如何把這些形象反串起來,以語言為主,適當加入神態、動作的詞語,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微劇本”篩選、修改和表演。第五組同學共同合作創演了《青蛙和小魚》:在水中游玩的青蛙邀請好朋友小魚一起去岸上游玩,小魚盛情難卻,且對此充滿好奇,于是跟隨青蛙上岸了,結果可想而知……同學們編演得生動形象,還在結尾處告訴了大家深刻的科學道理。這樣的編演模式讓孩子們喜歡,因為喜歡,所以認真對待,因為認真對待,所以習作能力、修改能力、創造能力、表演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培養想象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在角色反串創編演中,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想象力貫穿于整個習作和表演的全過程。

(三)看圖寫話創編演

三年級除了作文課,在其他練習中也會出現很多的看圖寫話題,而這些看圖寫話題大多是童話故事創編,筆者以此為契機,在利用好這些習作素材的同時,從另外的渠道挖掘“看圖編童話”的素材,讓學生自主進行“微劇本”創編,然后在“導演”的帶領下小組合作潤色修改出一個最佳“微劇本”進行創演。如第一小組的學生根據筆者給出的圖創編演了“微童話劇”《過橋》。學生把小猴和小雞過獨木橋時囂張跋扈的樣子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刻畫得淋漓盡致。最后,又在小猴和小雞意識到自身錯誤的結局中教育了大家: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

(四)個性自主創編演

三年級的孩子喜歡天馬行空式的想象,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快樂讀書吧”中給學生推薦了幾本課外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稻草人》,這些都是童話故事書,學生一遍又一遍地看了以后在腦子里會產生很多奇思妙想。筆者就讓孩子以童話故事書為依托,自主進行童話“微劇本”的編寫,然后在“導演”的帶領下小組合作潤色修改出一個最佳“微劇本”進行創演。如有一個小組的同學在自主創編后,精選出了《森林超市》進行“微童話劇”表演。同學們把小兔子落水、啄木鳥求救、獵狗救人的場景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生動展現了出來,最后畫面定格在“森林超市”門口,那是小兔子趕來感謝超市的主人獵狗和營業員啄木鳥的。從語言文字到表演,學生浸潤其間,不僅收獲了習作的方法,也收獲了表演的樂趣。

通過模仿編演和創新編演,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想象創造能力和合作表演能力,從而提高了三年級學生的起步習作能力。特別是加入了對學生自主創編的“微劇本”的表演后,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了,學生還會在修改討論、排練表演的過程中細細推敲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動作,這無形中對學生的習作興趣、習作水平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助推力。

總之,“言演相趣—微童話劇”式習作教學提高了三年級學生解讀、仿編、創編童話“微劇本”的能力,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對提高學生的起步習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它達到了童話劇本創作和“微童話劇”表演相映成趣、相互促進的目的,使學生能夠在童話的世界里認真地思、愉悅地寫、開心地演。

【參考文獻】

[1]周燕.依托童話,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20(01):81-82.

[2]張道明.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J].教育視界,2018(22):30-32.

[3]王恒.談小學作文教學理念的轉變[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2):12.CCBA9201-A6B0-4571-932C-502B33326B61

猜你喜歡
作文教學
淺析小學作文教學
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淺談初中英語作文教學的重要性與實踐
論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初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快樂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