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段學生在校社交能力的培養

2022-07-02 14:54鄭小妍
民族文匯 2022年38期
關鍵詞:社交能力人際關系學校教育

鄭小妍

摘 要:小學低年段,是社交能力形成的最初階段,這個時期,學生在校園內主要的交往對象以同學為主,良好的人際關系,有益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其認知能力的發展,具備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也有利于學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會環境。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引導小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不斷培養其養成友好、誠實、寬容、樂觀、善良的人格品質,使他們能夠成為社會、家庭和學校所悅納的人。本研究通過分析學生在校社交中的特點,研究學校教育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

關鍵詞:社交能力? ?交往特點? ?學校教育? ?人際關系

一、低年段學生在校人際關系存在的特點

低年段學生,從幼兒園升入小學,進入一個穩定的班集體中,在學校的時間比較長,而他們的交往對象都以同班同學為主。由于交往技巧的不成熟,而且受年齡特點的影響,因此人際關系很不穩定。他們今天會跟這個朋友玩,明天又跟那個朋友玩,把昨天玩得很好的小伙伴丟在一邊。今天送給小伙伴一支筆,明天又會因為鬧了矛盾而想要回這支筆。他們也很容易因為一點點小事就開始吵架,打斗。曾經有一項研究顯示,有60%的中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3個多月內至少更換一部分玩耍的同學,而小學高年級則可能僅占38%。(數據參考河北廊坊師范學院谷玉冰《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培養》)

低年段學生在校的交往對象的選擇,受教師評價的影響。在學校行為習慣中表現良好的,經常受到老師表揚和贊賞的孩子容易成為同學中的榜樣,這些同學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他學生在選擇同伴交往時,會首先選擇這些同學。而那些在校行為習慣差,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作業隨意應付等壞習慣,經常被老師批評的學生,大多數同學都不會首選他們作為交往對象。

低年段學生的社交能力,還容易受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的影響。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權威型的父母可以比較好地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人際關系,這樣就使得權威型父母所教育的兒童較其他同齡人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和技術更豐富。溺愛型的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放任不管,孩子的是非觀念淡薄,自我為中心,沒有正確的行為規范準責,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容易產生矛盾。

低年段的學生在與其他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交往的技巧不成熟,常常表現在,想要與喜歡的朋友相處,卻又不知道怎么樣才能讓朋友也喜歡自己,融入集體生活;想要向一個人表達自己的看法,卻又不知道怎么交流,甚至陷入爭執;朋友之間有矛盾時,不知道怎么去協調;遭到別人誤會時,卻又不知道怎么去澄清等等。

二、低年段學生在校社交能力的培養

進入小學后,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生的人際關系受學校環境、班級氛圍的影響逐漸增強。學生的人際關系如何,班級教師能直接觀察到,也更加容易去干預,如果老師能夠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能重視學生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主動性去幫助兒童進行改進,這有助于社交技能的培養。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教師可以針對班級學生人際關系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微課,教育學生應該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研究的老師就根據本班情況,設置了微課程,如:《學會跟別人道歉》、《學會鼓勵贊美他人》、《如何解釋消除誤會》。每一節微課堂要做到課程目標清晰,落實一課一得,課后,通過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具體的問題,把課堂里所學的加以練習和運用。比如,當學生遇到人際交往的問題時,一時沒辦法解決,請求老師的幫助時,這時教師應該提醒學生,我們在課堂上學了要如何解決呢?讓學生試著用上這種方法去解決?;蚴亲屓嗤瑢W一起探討,當遇到此類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解決,才能不產生沖突。產生了沖突后,我們又可以如何平息這類沖突。

(二)建立學習小組,優化交往條件。

在平常的課堂中,教師成立一個4人學習小組,盡量促使組員在其性格特點、愛好和學業特長等各個方面之間保持合理的差距,凸顯其異質化,為能力、個性互補奠定了基礎。為了做到小組協調合作落到實處,讓小組成員之間的交往溝通通暢、有效,對于小組的管理尤其重要。教師們也可以自己設置一個足夠多的崗位,爭取”人人有職,人人有責”,小組長也可以做到輪流做,從而達到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鍛煉自己的能力,學會交際,增進朋友的交往,融洽關系。

(三)整合學科資源,滲透人際交往的原則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人際交往所需要的素材,如語文課上的內容《掌聲》,道德與法治中的內容《拉拉手,交朋友》、《我認識您了》、《我們在一起》,三年級《我和我的同伴》等等內容中,教會孩子們如何交朋友,如何以誠待人,如何分享合作,如何與不同特點的同伴相處,這些內容進行了整理,成為人際交往的素材,在課堂上我們有意識地滲透人際交往的原則。

(四)開展了“心語心愿”主題活動。

我們在班級設置一個“心愿箱”,每一個位學生都可以把遇到的煩惱、問題寫在小紙條上,放到“心愿箱”里。老師化身為“知心姐姐”,定期收集孩子們的“心語”并逐一為學生們解答問題,完成各自的小心愿。通過這種比較間接的方式,能夠更好的了解孩子們的真實想法,有助于根據不同孩子的特性,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同時,書信的方式交流避免了直接面對面,能夠讓孩子們更加放松,通過書寫的方式來說明問題的過程,也是幫助孩子理清問題、抓住主要矛盾的過程,也有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提升。

(五)教給學生正確的人際交往的規則、樹立榜樣,激勵先進

作為一名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與同學們友好相處的優秀學生,我們要進行表揚,并在課堂上推廣他們這種積極向上的做法。教師也應該營造一種團結友愛、互幫互學的課堂班風,不損人利己、不歧視落后學生的習慣和做法,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在與其他同伴的互動和交流中,或在觀察別人動作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這種良好氛圍。同時,通過平時在課堂上處理與學生之間沖突的時候,教給學生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比如友善互助,公平合作,寬以待人,尊重同學等。通過這種行為示范方式可以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正確的人際交往準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模式做出榜樣。

(六)繪本DIY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還注重培養學生人際交往中的自信、主動性,因此我們引導實驗班級的學生,把在校內校外遇到的交往小妙計記錄下來,甚至可以想象比較恰當的交往技巧也記錄下來。并DIY了繪本,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想說的話,匯編成冊,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也極大的提高了孩子們對人際交往主動性。

(七)家校緊密合作,促進學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過程中,大多注重考試分數的多少,孩子會不會惹是生非,對孩子人際關系的關注較少,據有關研究調查中,關注學生的同伴交往的家長僅有8人,占總人數的22.9%(數據引用自劉金飛《小學低年級學生同伴交往現狀調查與研究》),這對提高學生人際關系能力,改善交往現狀是不利的。而且,很多家長更多的是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對引導學生的交往方法是不夠科學的。因此,培養學生與同伴間的關系,學校與家長應該通過順暢的溝通,達成共識,方法統一,互相促進,家校合心合力,才能更好地培養人際關系。

低年段學生的社交能力,在校通過老師主動地引導、干預,讓低年段學生充分了解與其他同伴之間人際交往的原則,提高了其社交的知識和技能,為今年的良好的社會交往奠定了基礎。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注重對孩子人際關系的引導,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社會發展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美)舒爾、迪吉若尼 《如何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河北廊坊師范學院) 谷玉冰 《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黃仁發的《人際關系心理學》

(西南大學)劉金飛《小學低年級學生同伴交往現狀的調查研究——以重慶市北碚區C小學二(三)班為例》

(四川師范大學) 陳虹《小學低段兒童交往狀況與培養策略的研究——以成都市龍泉驛區X小學為例》

猜你喜歡
社交能力人際關系學校教育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兒社交能力
如何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英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社會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探析
微信紅包傳播中的用戶心理分析
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淺談角色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