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社區志愿者隊伍培育現狀及路徑研究

2022-07-06 10:26汪陶婷
客聯 2022年11期
關鍵詞:農村社區志愿服務

汪陶婷

摘 要: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農村服務事業,志愿者隊伍培育工作也逐漸受到重視,但由于農村長期的思想及環境影響,對農村志愿者隊伍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農村志愿者隊伍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本文主要對農村志愿者隊伍培育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對可能的路徑進行了相應的探索,旨在為未來我國農村地區志愿者隊伍的培育和發展提供實務思考。

關鍵詞:農村社區;志愿者隊伍;志愿服務

中國志愿服務發展報告(2021-2022)指出,十年來,我國志愿者服務取得長足發展,志愿者人數呈快速而穩定地增長。截至2022年10月30日,我國志愿者人數達2.17億,平均每萬人中就有1544人注冊志愿者,約占總人口比例的15.4%。我國志愿者平均年齡在35-45周歲之間,而在我國農村地區,志愿者的年齡則普遍較大,平均年齡在50-60周歲之間,年齡結構和來源呈現較為單一的發展趨勢。

社區志愿服務是一項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社會福利的公益性事業。目前,世界范圍來看,志愿服務事業已在各國發展了近百年,方興未艾。特別是在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社區志愿服務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志愿服務水平不一,尤其在我國農村等欠發達地區,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則趨向于落后甚至沒有。本文以農村社區這一場域為切入點,旨在探討農村社區志愿者隊伍培育的現狀以及在未來的可能性發展路徑,為我國農村志愿服務隊伍的建設提供意見參考。

一、農村社區志愿服務隊伍培育現狀

(一)志愿者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

一個社區志愿服務的優劣與社區志愿者隊伍的能力和水平有著直接的關聯。農村社區中,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對于志愿服務的認知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少部分素質較高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駐村大學生和基層干部等暫時性角色,難以發揮長期性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農村社區中,激勵機制不完善,激勵方式往往是物質獎勵,對于建立一個長效的志愿者隊伍而言,需要更加穩定的內在激勵機制。

(二)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管理機制不健全

無論是城市社區還是農村社區,都需要規范科學的志愿者機制來統籌志愿服務。一般在農村社區,除固定的幾位志愿者外,其余志愿者往往通過臨時招募獲得,對于他們的管理,就會存在“自掃門前雪”的情況,缺乏單獨管理的機制。如此,志愿者隊伍沒有起到資源整合的作用,志愿服務也就未能形成合力。

(三)社區志愿者結構單一,總體參與水平不高

居民作為志愿者隊伍的參與主體,對志愿者隊伍的認知程度至關重要。我國農村地區有許多留守老人,其子女外出務工,農村的很大一部分志愿者隊伍由這類老人組成,中青年人參與志愿活動的人數較少。由于年齡、能力和受教育水平等主客觀因素,他們所能從事的志愿活動類型也受到限制,而中青年人忙于務工,往往也是有心無力。除此之外,社區居民參與的主體性和內生動力不夠,導致總體的參與水平并不高。

二、農村社區志愿者隊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農村社區居民對志愿者認識不充分

受限于認知水平及基礎設施,農村社區居民對于志愿者這一概念缺乏全面、系統的認知,同時,受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向家人、朋友等初級群體求助,其次是村內干部,志愿者并非遇到問題時的最優選擇,自然而然地,志愿者隊伍的發展也逐步受限。這也側面說明,在我國的農村社區,居民對于志愿者隊伍建設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認識。

(二)志愿者隊伍缺少基本的經費保障

在傳統農村的環境影響下,農村社區居民遇到問題時,往往會求助于初級團體或是基層干部,而不會想到社區志愿者。對農村社區志愿者的缺乏認識導致資金并不會過多地流向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同時也不會有居民對志愿者隊伍有捐贈等行為,久而久之,農村志愿者的隊伍建設被人們所淡忘,也對農村志愿者隊伍的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

(三)志愿者隊伍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

作為以奉獻和志愿精神驅動的一項公益事業,志愿服務活動原則上以精神激勵為主,然而,隨著近年來社區志愿者隊伍的活動頻率和負擔逐漸加重,加上農村社區對于基層志愿者的認知不夠,會對志愿者產生一定的誤解,一定程度上導致志愿者流失,因此僅靠精神激勵難以留住志愿者,需要物質激勵作為補充,能在精神激勵的基礎上提升農村社區志愿者的熱情??傊?,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僅靠物質激勵或精神激勵是遠遠不夠的,同樣作為志愿服務的內在動力來源,兩者應當同時被納入激勵機制中,互為重要補充。

三、農村社區志愿服務隊伍培育的路徑研究

(一)提升居民認識,加大培育與支持力度

為有效滿足農村社區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志愿服務質量,首先需逐步改變農村居民的認知。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村委會宣傳欄、張貼海報、入戶訪談等形式,向居民講解建設志愿者隊伍的目的和意義,了解居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疑惑和顧慮,讓居民認識到參與、開展志愿活動是促進社區建設的重要措施。在服務開展初期,可以通過向居民發放口罩、毛巾、洗手液等生活日用品,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還可借助傳統節日,進一步擴大志愿者基數。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志愿者隊伍的培育,加強能力建設。要保證志愿者隊伍健康發展,持續為居民提供更加精準的志愿服務,不斷提高居民對志愿者隊伍的信賴。從而贏得居民的認可和支持。

(二)完善保障制度,健全相應的激勵機制

在傳統農村環境影響下,社區志愿者并不是遇到困難時的第一選擇,村民往往會求助于初級群體或是村委干部,因此農村志愿者隊伍與村委會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诖朔N聯系,村委會等基層組織需發揮樞紐的作用。其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志愿者隊伍納入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機制中,引領群眾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從而激發志愿者隊伍的活力和參與積極性。其二,給予志愿者隊伍自我發展的空間。通過調研了解真實需求、提出活動方案的基礎上,同時積極聽取民眾的意見,讓民眾參與到志愿者隊伍中來,切實提升其參與感和主人翁意識。其三,發展多元化的籌資渠道。諸如慈善捐款、鄉賢募捐、企業捐贈等方式能實打實為志愿者隊伍提供資金保障。除此之外,應創新志愿者激勵的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以物質激勵為補充,提升志愿積極性。

(三)引入專業力量,提升志愿者隊伍專業能力

社區志愿者作用的發揮需要借助專業力量的引導,在農村,許多社區志愿者隊伍的起始就是那些對社區事務較為熱心的骨干和居民,因此,首先需要挖掘和培育農村社區中的骨干、知識分子,發揮其榜樣帶頭作用。其次,由黨組織引領,結合社區實際情況,開展多元化的志愿活動,提升志愿者的體驗感和參與積極性。此外,由村委會牽頭,聘請專業的講師,開展精準和專業的培訓活動。最后,需建立統一規范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勵標準,社會工作者可在其中發揮協助者的作用,協助規范的科學建立。

隨著國家治理不斷現代化,農村作為“最后一畝地”,在我國許多農村地區,志愿者已經逐漸組織化,并在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建立和培育志愿者隊伍成為開展農村社區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在一部分更為落后的農村地區,雖然組織化的志愿者隊伍并未被建立起來,但許多農村居民的認知正在被改變,筆者認為未來通過農村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可以更好地動員社區居民的力量,來滿足社區需要,推動農村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瀟麗.農村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04):14-15.

[2]施健,蔡怡然.農村社區教育志愿者隊伍建設的路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1(04):77-80.

[3]郝媛.農村志愿者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以X村志愿者隊伍為例[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22(10):44-46.

猜你喜歡
農村社區志愿服務
諸城市農村公共服務社區化建設研究
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治理的創新
淺析農村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新媒體時代的高校紅十字建設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農村社區廉政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探究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基層協商民主:農村社區治理創新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