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人口流動背景下的雙創人才聚集
——基于S市的實證研究

2022-07-07 13:51陶志歡
青少年研究與實踐 2022年2期
關鍵詞:雙創人口政策

陶志歡

(上海大學 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上海 200444)

人力資源市場化流動是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結果。近年來,S市青年(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對青年的界定,本文中的青年是指14—35周歲的人群)人口數量和結構出現新變化,主要表現在青年人口數量有所減少,青年人才凈流入率有所下降,這給S市保持創新活力和增強發展動力提出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盵1]2022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認為,創業創新(簡稱雙創)的巨大潛能是中國經濟一定能頂住新的下行壓力、必將行穩致遠的重要條件之一[2]。青年是一座城市雙創的重要力量,是城市具有持久創新性和保持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就像《人口創新力》一書所指出的,就學習新技術或者創辦新公司的能力而言,還是30歲的人更有創造力。雖然醫學進步已經可以使人們的壽命更長,但是人類在20多歲時仍然是身體最健壯的階段,最具創新精神和精力最旺盛的階段是在他們30歲的時候。發明家和科學家在30多歲時是最具創造力的階段,大多數企業家也是在30 多歲時開始創辦公司的[3]前言7。如果說創新精神、精力旺盛和有更多時間進行探索以及更能承擔失敗的風險是青年人更適宜從事雙創的客觀條件的話,那么更多的青年人而非其他年齡群體從事雙創還有主觀優勢,那就是一旦雙創成功,青年人顯然可以有更長的時間來享受雙創帶來的成果,這也符合大多數人從事某種實踐活動要在自己可預見的范圍內達成收益大于成本的理性計算的目標??梢哉f,從客觀條件和主觀優勢來說,青年人相比其他年齡群體更適合也更愿意從事雙創。因此,面對青年人口變化新趨勢和青年人才流動新動向,要從持續增強城市發展動力和提升城市發展活力的高度聚集青年雙創人才。

一、青年人口與人才流動的一般規律及在S市的呈現

(一)青年人口變化和青年人才流動的一般規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規律性。工業革命以前,全球人口變化態勢主要是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并存導致的低增長率。工業革命以來,人口變化態勢呈現為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并存帶來的高增長率。隨著后工業社會的來臨,這一態勢逐漸呈現為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共同作用下的人口低增長、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就青年人口而言,隨著人們越來越富裕,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人的壽命也越來越長,加之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力參與率不斷攀升,子女教育質量越來越受重視,生育孩子的數量越來越少。人口老齡化和青年人口的減少即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的共同效應,似乎總是伴隨著一個國家乃至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進步而出現,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人口的更迭速度是成反比的。就青年人才而言,青年人才的流動源于對利益追求的主觀能動性,流動與擇業過程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4]。在無充分科學論證的情形下,如果出臺了與客觀規律不吻合甚至有一定背離的政策措施,即便全力推進,效果也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展望人口流動趨勢,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人向好處流是必然趨勢。人口尤其是具有人力人才資源特性的青年人口,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持續向一、二線大城市、大都市圈及部分區域中心城市集聚。聚集意味著大型、集中的城市將會形成?;仡櫸覈母镩_放以來的人口流動尤其是青年人才流動趨勢,流入地通常是經濟最具活力最發達的地區。而且,經濟與人口的平衡分布,必然使區域間人均收入差距逐漸縮小。在工業時代,工業發展需要集聚勞動力,由此帶動人口大規模從鄉村向城市遷移。在后工業時代,因服務業發展比工業更需要集聚青年人才,所以在城市化中后期,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仍然向大都市圈遷移。但隨著大都市的發展成熟和基本定型,城市發展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逐漸顯現出外溢效應,其溢出的資金、技術、產業和人口將促進大都市圈內的中小城市發展。

(二)S市青年人口變化及青年人才流動主要態勢

S市的青年人口變化及青年人才流動態勢,印證了城市發展向后工業化階段過渡時城市人口變化和人才流動的一般規律。一是S市青年人口數量及其占常住人口總量的比重有所下降。該市統計年鑒的分析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21年,8年間青年人口減少超20%,且呈逐年下降趨勢,但降幅明顯逐年收窄。而同期S市常住人口總量卻呈上升趨勢,兩者呈反向變化,青年人口占比持續下降,但下降幅度明顯收窄[5]。二是S市青年人才凈流入率與該市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排名不太相稱。據獵聘發布的《2018年人才趨勢預測》,從2016年四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在全國人才凈流入率(地區人才凈流入率=該地區人才凈流入人數/該地區人才流動總人數×100%)排名靠前的15個城市中,S市的人才凈流入率排名在10名以外[6]。而在獵聘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現狀大數據報告》中,從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二季度,在全國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排名靠前的20個城市中,S市的人才凈流入率和排位繼續下降[7]。另據智聯招聘、恒大研究院的調研數據顯示,2017—2019年,S市人才凈流入率分別為1.2%、0.9%、0.5%,凈流入率逐年下降。2020—2021年,S市人才凈流入率的排名有所回升,但與該市經濟地位在全國的排名仍不太相稱。

二、S市青年人口和人才流動出現變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生活成本和落戶政策門檻高導致城市自身競爭力有所下滑是內因

近年來,S市的人才吸引力保持高位而人才凈流入率卻不理想,這種看似矛盾的基本態勢其實另有隱情。對于S市,青年人才心理上“想進”和現實上“難進”并存。一方面,S市作為全國比較重要的城市之一,的確有某些優勢,這從智聯招聘和恒大研究院發布的數據中也可以得到印證,S市已經連續三年蟬聯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首。這種情況下,S市難免產生一些優越感,好似“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因此引進青年人才的緊迫意識就變得不那么強烈。另一方面,因為住房價格偏高、落戶難度較大以及由此帶來的子女教育問題,青年人才對流入S市有一定顧慮,他們對S市“想說愛你不容易”。而且,相對于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部分城市而言,S市在落戶政策、生活成本、住房價格、工作壓力以及生活節奏等方面競爭優勢不太明顯。在S市的城市發展紅利獲取難度有所加大的背景下,倘若仍要保持S市的“青春活力”,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和再定位已經出臺的人口和人才政策,如人口總量限制下的戶籍政策等。有企業負責人反映,S市可能已不再是很多應屆畢業生的優先就業之地。即使已在S市就業的青年人才,有的也表示若有更好機會,離開S市到外地尋求新發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有些企業也反映招人、用人和留人較為困難,青年人才的缺乏和脫節給企業尤其創新型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造成隱性威脅。雖然目前青年留學人員的回國意愿有所提升,且S市是海外留學青年就業的首選地,但他們也有購房難、子女上學難和日常繁雜事務偏多等生活層面的焦慮。對其而言,選擇在S市發展也是存在猶豫心理的。

(二)境內城際人才戰和境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風險始終存在是外因

從2017年起,國內各主要城市陸續出臺吸引人才的政策。以獵聘發布的自2018年二季度以來全國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報告為例,排名前兩位城市杭州、寧波以及傳統四大一線城市中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最高的深圳都出臺了各具特色的吸引人才政策。杭州于2019年5月底推出人才新政,規定35周歲以下的全日制大學???含高職)學歷及45周歲以下的全日制本科學歷人才,在杭工作并由用人單位正常繳納社保的,可申請辦理落戶。寧波所發布的引人新政面向各類青年人才,高精尖人才最高可享受數百萬元的安家補助。深圳引進與留住人才的關鍵是關于人才的社會服務保障措施精準到位。此外,2020年以來,不少城市再出新的引人政策,如蘇州調整人才落戶政策、沈陽零門檻落戶、南京落戶門檻再放寬、濟南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南寧簡化戶口遷移流程等。新一輪“搶人”大戰正式打響,力度再升級,這對S市吸引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形成較大的外部擠壓效應。另外,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中美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的結構性矛盾使得兩國貿易摩擦和人才爭奪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凸顯。這也間接導致青年人才流出S市的風險增加。一方面,對美國市場依賴性大、關鍵核心技術和設備掌握在美國手中的企業業績下滑,可能造成青年人才離職。另一方面,美國采取對中資企業的制裁措施使青年人才的國際交流變得更謹慎,從國外尤其從美國引進高端青年人才的難度上升,在美學習和工作的青年人才回國也會受阻。加之部分企業將低端制造工廠逐漸遷至東南亞和非洲,在這些工廠管理人才缺失的背景下,在S市工作的部分青年管理人才離職外流的概率增大。另外,逆全球化思潮以及相關的具體行動也會對正常的國際人才流動構成區域限制。

三、青年人才流動背景下S市青年雙創人才的主要訴求

目前,S市雙創者中,青年創業者人數已占四成,并逐步成為S市雙創的主力軍。由于戶籍制度與市民化待遇密切關聯,大部分青年雙創者還未取得S市的戶籍。這對創業者的生活和工作便利帶來不利影響。與35周歲以上的雙創者創業動機較為務實(增加收入或者擺脫職業發展瓶頸)的特點相比,青年雙創者的創業動機更為理想化,尋求更好的自我實現、追求新的職業夢想等動機的比例較高。但對于多數青年雙創者而言,加班是常態化的,這體現出他們更有拼搏精神,當然或許也是他們家庭生活負擔較小的體現。他們的創業多數不是復制他人模式的簡單項目重復,而是體現出較高的創新性。他們的企業大部分以科技創新或服務模式創新為導向,約三分之二的青年雙創者的企業擁有專利或軟件著作權,約三分之一的創始團隊曾拿過創新類獎項。他們的資金來源較為多樣,對外部資金的關注和利用能力顯著高于傳統雙創者。但他們對現有優惠政策的利用率還不高:一方面是關注較少,認為政策獲取常伴隨社交成本和人際關系等負面認知;另一方面是他們對政策的要求較高,認為政府未必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雙創理論是由經濟學家熊彼特首先提出來的。該理論認為,“創新”是將全新的或經過重組的或二次發掘的知識引入經濟系統的過程,“創業”則是促使“創新”商業化拓展的重要途徑,二者密切相關?!半p創”絕非“創新”“創業”概念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的概念。其中,創新是創業的源泉,創新成果如果想實現市場化、商品化、效益化就必須依賴創業,才能實現創新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8]。對我國而言,雙創是帶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一種積極有效形式,青年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必然是雙創的天然力量。在吸引青年雙創人才上,S市雖然是雙創者實現理想的一片沃土,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像《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所指出的那樣,“青年創業創新的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鼓勵青年創業創新的政策和社會環境需要不斷優化”[9]。

(一)優惠政策仍需精準易獲

S市一貫對青年雙創人才大力扶持、倍加呵護,在全市、各區,甚至各創業園區都有不少利好政策出臺。只是政策發布部門種類較多,發布渠道廣泛,加之發布并不在固定時間點,以至于不少青年雙創者并不一定知道這些政策,也不知道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政策。此外,青年雙創者享用這些政策也有一定的不便和難度,因為即使青年雙創者找到似乎適合自己的政策條款,有關政策如何科學界定和解讀并完全領悟其意圖,找誰去幫助落實,也并非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有的青年雙創者甚至可能要付出較高的咨詢費用尋求中介獲取幫助。因此,如何用好政策,進而發揮其最佳效用,這都需要政策發布部門進行持續性的跟蹤服務。另外,雙創業務往往同監管部門的既有認知、慣常做法和傳統模式之間存在一定沖突。雙創青年在同監管部門打交道的過程中,有時需要在不同部門、處室間多次溝通協調,最后的效果也未可知。

(二)融資渠道未能多元便捷

S市金融業發展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有多種資金來源支持青年雙創,為其提供了更多融資渠道,但有些規則仍須更新和完善。一是政府資金申請門檻有待進一步降低。不少申請項目需要滿足若干盈利指標,這對初創期的雙創企業難度偏大。且相較于外資,內資審查標準更嚴格,流程更多,資金撥付效率較低,有時還會存在資金難以及時到位的情況,這將直接影響企業實施預定的發展計劃。二是金融機構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銀行貸款通常要有易估值、好變現的資產作為抵押,這恰是輕資產、多創意的雙創企業的短板。于是,一個看似奇怪卻很合理的悖論出現了:越需要錢的企業可能越拿不到錢,這將產生資金錯配。另外,初創型雙創企業利用股權融資也并非一件容易事,而要“返存”甚至收取服務費等行業規則也壓制了一部分雙創青年的積極性。

(三)人才資源難招難用

據統計,近五年,S市引進歸國留學人員近6萬人,非S市戶籍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直接落戶近10萬人,人才資源仍是相當豐富的,但雙創企業在招人用人上仍存在一定難度。部分青年雙創者甚至需要去S市外高校尋找應屆畢業生慢慢培養。但很多外地畢業生往往會因為戶口、子女教育、生活壓力大等原因不會留在S市長期工作,因而存在較大流動性。有的青年創業者與高校合作,用學生實習的方式解決人才之需,但由于信息不對稱,青年雙創者不一定能招到合適的實習生,或者隊伍不太穩定,學生實習期滿可能就選擇離職。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S市目前的戶籍政策以及人才公寓、子女入學等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一些政策上的壁壘仍然存在。政策的確定性直接關系到人心的安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定后顧之憂的青年雙創人才便不太可能全力投入工作中,招人用人較難似在情理之中。因此,只有當個人住房和戶籍得到解決,子女教育和父母養老等延伸問題也能得到妥善解決,青年雙創人才才會安心留在S市工作。

(四)缺乏質優價廉的公共產品

雙創企業的培育和成長需要質優價廉的公共產品資源和服務供給。近年來,S市甘當服務企業的“店小二”,不斷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在“放管服”上取得不少成效,行政效率也不斷提升。但S市作為全國的重要城市,公共產品如辦公場地和員工聘用的價格卻相對較高。政府雖有多樣的優惠扶持政策,但青年雙創啟動資金需求仍然較大。剛開始,盈利能力較弱的雙創企業可能就會因為租不起場地、支付不了工資而面臨生存發展困境。且很多雙創企業在發展中急需科技力量支撐,但S市的科學技術研發體系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主,它們的技術外溢有一定阻礙,難度仍然較大。而以市場化運作為主要方式的企業,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相對薄弱,在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的大規模運用之間存在一定壁壘,在產業研發到實現量產的過程中經歷了痛苦的轉型發展或深層次變革。因此,雙創企業要成功享受S市建設科技創新之城帶來的好處,政府部門需進一步破除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減輕產品轉化過程中的陣痛感和撕裂感對企業自身帶來的傷害。

(五)軟件服務還需貼心包容

目前,S市雖然包括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內的各類眾創空間已超600家,在量上已有很大突破,且雙創青年之間在物理空間上也保持了鄰里關系,但在軟件服務尤其是雙創文化營造方面與雙創青年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創業空間良好的生態營造需加強,共同語言待生成,共同體意識要培育,深入合作和共生共榮有待實現。精細管理與雙創資源的自由流動和充分激發在某種意義上存在一定的沖突性,不少青年雙創者對政府與社會的包容度、寬容心和容錯機制有更多期待。由于政策調整和規范調試具有滯后性,不少扶助措施已是事后補救型的范疇。由此可知,因為一些雙創政策未出臺、不確定,所以某些青年雙創者對未來缺乏長遠的合理預期,進而導致雙創行為難以穩定化、長期化和定型化。加之青年雙創行為往往不符合傳統標準,若無一定的包容度,易引發人們的觀念沖突和認知錯位,雙創企業反倒容易成為監管部門清理整頓的對象,導致前期投入“打水漂”。

四、青年人才流動背景下S市聚集青年雙創人才的主要策略

(一)加強比較研究,把握青年人才流動趨勢

在影響創新的各種因素中,人口結構、規模和地理分布是其中一些比較關鍵的因素。更多的人口可以產生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更多的青年聚集有利于形成更大規模的市場和人才儲備,這也會倒逼大規模創新,使得大城市在創新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3]前言8。因此,從全球特別是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人口流動經驗看,人口向大城市、大都市圈及部分區域中心城市集聚的趨勢仍然是不可逆轉的。同時,人力資源尤其是青年人才資源的科學配置和合理使用也是世界主要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曾經或正在面臨的共同問題。S市目前面臨的問題可能是其他城市曾經面臨和成功解決過的,因此,做好S市青年人才工作需加強境內外城際和國別比較研究,為完善S市的青年人才政策提供參考。國外如德國、新加坡等國都有自己完善的人才保障住房政策。國內如杭州、寧波、南京、深圳等地近年來引進青年人才的效果明顯。主動學習這些國家和城市吸引青年的人才政策,對S市完善吸引聚集青年雙創人才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具有較大的策略意義。

其實,影響人才流動的經濟社會因素,本質上即是吸引人才的因素。城市想要吸引并留住人才,尤其需要保證地區特征和發展定位與目標人才群體的人口學特征相匹配[10]。要認識到S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階段性發展特征及在本地區和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對青年人口和人才流動變化趨向的監測,了解青年雙創者的所需和所求。尊重人口流動規律,審慎采取人為的行政干預措施限制青年人口總量和青年人才流動趨向,讓市場在青年人力資源尤其是中高端人才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在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提供城市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下功夫,做好筑巢引鳳和騰籠換鳥工作,實現市場在青年人口和人才流動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與政府更好發揮服務性作用的有機結合。

此外,S市政府須注意到城鎮化水平以及人口結構失衡帶來的負向阻礙問題??傮w看,目前S市城鎮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間,人口結構失衡帶來的老齡化社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青年雙創人才在S市扎根。就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而言,S市距發達國家及格線還有十多個百分點的差距,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更大。城鎮化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隨著S市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在絕大多數老人還在S市本地養老的背景下,老人不出去,青年人進不來,加之小孩上學難,人口出生率可能會越來越低,S市的人口結構將會進一步失衡??梢哉f,青年人口變化和青年人才流動,關系到S市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適時調整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保持城市發展活力,增強城市發展動力。

(二)做好頂層設計,推進三位一體總體布局

資金支持、政策保障和氛圍營造,分別從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維度構成新時代S市集聚青年雙創人才的三位一體總布局。一是建立雙創的資金支持體系。任何活動都需要資金做基礎來給予如影隨形的支撐和保障。因此要擴大政府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規模,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加大對青年雙創的投入,完善商業銀行與風險投資、天使資本的投貸聯動模式,促進初創期中小微型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研究鼓勵天使投資的稅收支持政策,組建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或基金,通過融資擔保、再擔保等形式為中小微型企業提供信用增進服務。積極探索和適度發展知識產權銀行,完善創業投資風險補償機制,優化補償比例和條件設定標準,支持保險機構通過創新保險產品分散青年雙創者的風險。二是制定精細度更高更易獲的雙創政策。政策不能煩瑣、雜亂和多變,要精準細致化,讓雙創青年易找、好用、見效。在政策制定上,要建立健全青年參與的機制和程序,讓雙創青年發聲,避免出現“政策很到位但不貼心,措施很齊全但不好用”的現象。在效果評價上,要讓青年雙創者投票,政策制定者對評價結果要有反饋處理意見和具體整改措施,力爭在創業園區孵化期內,讓初創期的雙創企業多獲益。三是營造寬容度高的雙創文化。對跨領域的新產業、新業態,探索完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要營造尊重青年尤其是草根青年雙創者的社會氛圍,對因認知問題導致行為不當進而失敗的雙創者增加包容度。完善青年雙創失敗者的兜底保障工作,打消他們生存發展的后顧之憂。優化戰略性新興行業的發展環境,對涉及新產業、新業態的政策制定,要傾聽利益攸關方訴求,加強科學、開門決策。對首次、輕微的違規經營行為,從行政處罰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的原則出發,依法免于行政處罰。

(三)積極主動作為,實現三大計劃戰略引領

青年雙創人才的聚集策略既要讓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又需要政府尤其是擔負黨和青年聯系的橋梁和紐帶的共青團組織積極作為。一是實施雙創的校企聯動計劃。建議深化拓展S市團委已實施的“大學生實習項目”,進一步擴大規模、形成品牌。一方面,推動青年雙創者進校園,通過擔任“創業導師”或者開展“創業講座”等形式,向熱情高的高校學生宣傳雙創,介紹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技術。另一方面,依托青年雙創企業建立“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定期推送見習崗位,學校針對崗位情況推薦見習學生。同時,利用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技術優勢給有雙創夢想的青年提供技術扶持,實現“產學研”一體化。二是完善雙創的空間增能計劃。優化空間布局,依據產業發展定位,制訂適宜區域實際的發展措施和行動計劃,完善分類扶持政策,避免同一雙創區域空間的無序引入和同質化建設。加強創業與產業融合,協調雙創企業與區域產業空間發展格局相對應,加強各級各類雙創空間的聯動,及時周轉和輸送好項目,合理配置資源,加強國別和城際政策借鑒。完善服務業態和運營機制,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過程孵化鏈條,加強園區內服務雙創者的文化設施和溝通平臺建設,促進雙創青年群體內的心靈溝通和情感融通,提供“園丁”般的優質服務。三是實施“青年企業家助力營商服務提升”計劃。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市青年聯合會的組織優勢,促進青年企業家成長,發揮青年企業家和商界明星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常態化開展雙創英才評選活動,加強對雙創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使成功的企業家成為青年的崇拜偶像和精神領袖。進一步打通有關政府部門與青年企業家的直通渠道,開辟需求收集的專欄專頁,收集匯總提升營商服務的建議,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組織青年企業家走進職能部門,聚焦青年企業家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推動解決面上問題。在助力創新型企業發展的同時,促進職能部門了解雙創動態,掌握政策落地效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四)提升保障能力,加大公共資源有效供給

數據顯示,來S市的青年流動人才購房和落戶購房比例超50%,落戶意愿近90%,存在子女上學問題的有70%[10]。由此可見,他們雖有不同的生活保障需求,但對住房、戶籍和教育等城市公共資源的社會保障需求普遍較高。城市引進人才后要通過提升社會保障力和加大公共資源有效供給,來改善城市公共服務,留住青年雙創人才。青年雙創人才只有在S市實現了安居夢、戶籍夢和子女教育夢,才能心無旁騖地為城市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就S市目前的城市住房政策而言,有購、租、補三種主要方式。住房保障以公共租賃房、市場化租賃房、公共產權保障房為主,S市已經建立了針對特定困難群體的系統化住房保障機制。建議根據國家優秀人才引進政策規定及相關的待遇標準制定指導意見,鼓勵各區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制定優秀人才住房政策,給予人才一定的貨幣補貼,以彌補青年人才住房消費能力的不足。針對目前補貼范圍和力度都未完全達到相關人群預期的實際問題,要尤其關注買不起房但又不符合申請保障房條件的夾心層青年人才的住房需求。平衡好老S市人和新S市人、老市民和新人才的住房需求,遵循公平、合理、有效但差異化的住房保障政策。

從具體措施來看,一要明確人才認定標準。什么是S市所需的人才,什么樣的人可享受政策,搞清這個問題,才能在房源分配和補貼機制上有的放矢,有效提高青年人才住房消費能力。二要在政策儲備中加強對人才住房的支持,解決住房的使用價值和投資商業價值之間的內在矛盾,平衡各區政策差異,預防投資、投機和因區域差異導致的利益輸送。還要設計清晰合理的機制讓住房和人才服務的有效期掛鉤,真正發揮住房的留人作用。三要考慮各層次人才的差異化需求,發揮人才保障房的補短板作用。城市的平穩運行和創新發展既需要中高端青年雙創人才的助力,也需要環衛、家政等公共服務人員做好保障。低收入者對城市發展同樣重要,他們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公共資源、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優化青年的雙創環境。

(五)組織平臺搭建,展現生活事業發展希望

聚集青年雙創人才,要有體現歸屬感的組織紐帶支撐和搭建一體化的服務平臺,使廣大青年在事業發展的便利化中感受到生活的新希望。一是提升青年創業者協會的凝聚力。發揮青年創業者協會的作用,在不斷擴大協會覆蓋面,提高協會影響力和凝聚力基礎上,持續關注青年雙創人才發展,不斷加強對高素質雙創青年人才的凝聚、服務和培養力度。首先,強化自身建設,持續擴大對各類雙創青年人才的聯系覆蓋。其次,助力會員成長,組織會員參與學習培訓和交流展示。再次,強化人才培養,參與實施S市青年雙創英才開發計劃。最后,激發未來動能,加強青年雙創人才的梯隊建設。二是打造服務全面的雙創平臺。依托S市團委服務和凝聚青年的優勢,整合政府和社會各方力量的雙創資源,建設綜合性服務平臺,讓雙創青年人才通過“一站式”便捷平臺找到自身所需的資源和服務。為做好服務平臺的政策支撐,建議建立雙創服務溝通協調小組,由市委組織部、團市委、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委、科委、人社局、國資委、知識產權局、金融辦等部委辦局的專業處室人員組成,團市委青年雙創項目組負責日常溝通聯絡。雙創服務溝通協調小組對接各類資源,及時服務雙創青年。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要提升城市對青年雙創人才的吸引力,關鍵是讓青年在這個城市滿懷生活的信心和事業發展的希望,核心是破除人才政策障礙。在人才引進上,須完善境內人才的居住證和落戶政策,優化境外人才的居留證辦理和出入境管理流程。在人才培養上,要建立青年雙創人才梯度支持機制,對能力突出、雙創成效顯著的青年人才給予持續穩定支持。在人才流動上,要支持青年人才的合理流動,給青年人才提供更廣闊的雙創空間。在人才評價上,政府要建立健全以雙創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相結合為指標的人才評價制度,支持建立分類評價機制,采用不同的扶持方式。要讓雙創青年在S市生活開心、事業順心,對人生有信心,激發出雙創青年人才的活力和對事業的進取心,使其為S市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優化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雙創人口政策
政策
《世界人口日》
政策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高淳區以僑聯雙創基地 助推“雙創”孵化成長、孕育未來
“雙創”浪潮方興未艾
助企政策
政策
圓夢星之火,助力“雙創”加速跑
人口最少的國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