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組織化:共青團嵌入高校思政課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創新

2022-07-07 13:41
青少年研究與實踐 2022年2期
關鍵詞:思政課共青團思政

劉 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191)

青年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戰略資源。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能輕松實現。我們黨要想在政治上贏得青年,首先就要在信仰航向、人生導向、奮斗方向、價值取向等方面贏得青年,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植入中國青年的意義世界和價值系統,通過強大的精神力量將個體性青年聚合為實現強國偉業的整體性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我們黨用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崇高理想凝聚青年的主渠道、主陣地,在高?!按笏颊惫ぷ黧w系中占據關鍵位置。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政治性是共青團組織的靈魂,肩負“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1]。這就意味著高校共青團具有嵌入思政課的可能性,使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導功能獲得課程載體,推動思政課開放型組織形態建構。本文以高校共青團與思政課組織形態建構的內在關系為邏輯起點,對共青團嵌入思政課的組織形態進行學理闡釋和政策分析,為理解高?!按笏颊惫ぷ鞲窬值膶W術深意與內部機制提供微觀視角。

一、思政課的組織形態及其開放性特征

組織是思想的物理載體。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根據共產主義精神和科學社會主義原則建立的政黨組織形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共產黨之所以對意識形態極度重視,原因在于共產主義精神和科學社會主義原則不可能憑空在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頭腦中產生,“懸置型”意識形態是不存在的。唯物主義的科學歷史觀以及勞動解放的階級政治觀“外在”于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空間距離,這就要求共產黨必須遵循“由外向內”的技術路線,將共產主義精神和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灌輸”到群眾之中,正如列寧所說:“社會主義意識是一種從外面灌輸到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中去的東西……,社會民主黨的任務就是把認清無產階級的地位及其任務的這種意識灌輸到無產階級中去?!盵2]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表明,工人階級從“自發”走向“自覺”,一則可以通過政治斗爭實踐的淬煉來實現,但所投入的時間成本和政治成本是巨大的;二則可以通過思想灌輸來實現,這種策略在技術手段上靈活多樣,如報刊輿論、公開辯論、街頭演講、論壇演說、個別談話、理論學習等。由于思想灌輸的對象是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因此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創建初期就在組織體系之外建立了一大批外圍性組織,這些外圍性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面向不同行業勞動者進行政治思潮傳播和意識形態灌輸。在原點意義上,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組織性工作,組織體系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支撐條件,正如習近平指出:“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 ?!盵3]

因此,我們有必要從組織形態的角度重新審視思政課。既有文獻對思政課的認知和定位有三種取向:一是作為實踐形態的思政課。這種取向認為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組成部分,認為它既是一項以知識傳播為核心內容的教學實踐,又是一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為主要任務的育人活動。思政課教學必須遵循科學原則和基本規范,習近平將其概括為“八個統一”,即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4]17-23。二是作為價值形態的思政課。這是在實踐形態基礎上對思政課的本質規定及其育人功能的抽象概括和價值升華。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是首要任務,“如果缺少這一素質,那么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也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即使取得成功也不是我們所需要的人才”[5]。 三是作為制度形態的思政課。制度是實踐的規范和價值的表達。進入新時代,黨中央著力推進思政課制度體系建構,先后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2017年)、《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意見》(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中宣部、教育部,2020年)等政策文件,為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搭建四梁八柱,奠定制度基礎。

實踐形態、價值形態、制度形態是當前學界對思政課進行總體把握的三重面向,但遺憾的是,組織形態面向在既有研究中是缺失的。本文之所以提出“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概念,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方面,高校思政課的實踐邏輯、價值體系與制度結構必須依附于組織形態而存在,組織是思政課的基本構成要素,沒有組織,思政課的實踐形態無路展開,價值形態無法彰顯,制度形態也無從建構。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課同其他專業課程相比,具有顯著的組織性特點。從宏觀上看,思政課組織形態具有層級性,形成了中央—地方—高?!R克思主義學院—教研室的思政課建設五級組織體系;從微觀上看,思政課組織形態構成要素包括思政課教師、學生黨團組織、教學管理與服務保障部門、學生工作部門、學院以及學生等。其中,黨委是高校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核心要素,思政課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要親自抓思政課建設。

高校思政課組織形態是以黨委為核心要素,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基礎建制,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主體力量的開放型結構。第一,學段開放性。高校思政課要與中學階段的思想政治課、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相銜接,堅持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第二,資源開放性。高校思政課以開放態度吸收、整合黨團組織、公共生活、經濟生產、企業單位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推動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融合發展,形成思想育人的組織合力。第三,師資開放性。思政課教師隊伍學科背景豐富、知識結構多元,具有老中青相銜接、專兼掛相結合的特點,特別是高校輔導員、共青團干部等專職政工干部日益成為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重要補充力量。第四,教學開放性。高校思政課是開放型課堂,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借鑒其他專業課程有益經驗和域外國民教育有益做法,探索形成了啟發式教學、研究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實踐化教學、網絡化教學等課程模式,將基本理論、經典文獻、鮮活個案、域內資源、信息技術等融入思政課程,增強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時尚感和針對性。

二、高校共青團是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構成要素

作為組織形態的思政課,尚未引起學界足夠的關注。這是因為,一方面,思政課首先是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的一個子系統呈現出來的。這個子系統由本科生思政課和研究生思政課兩大板塊構成。其中,本科生思政課涵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形勢與政策”等課程。根據中央要求,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于2020年率先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課程是學科的基本單元,是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建制。沒有課程,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等活動就無法展開。當前,學界對于課程本體論認知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課程即學科和教材;課程即有計劃的學科—活動;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或目標;課程即學習經驗;課程即社會文化的再生產;課程即教學計劃;課程即社會改造?!盵6]不難發現,在既有結論中,課程“組織性”的一面被遮蔽掉了。另一方面,從教學角度看,講好思政課必須兼顧政治觀點的準確性與學術論證的徹底性,這是思政課與其他專業課程最顯著的區別所在。思政課教師對于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如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等技術問題給予較高關注,而將組織性問題歸為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學院乃至學校黨委的職責范疇,這就使組織形態問題長期游離于思政課教師的學術視野之外。

構筑與實踐形態、價值形態和制度形態相適應的組織形態,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的內在要求?!敖∪珕T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不斷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7],關鍵是要推動高校思政工作要素深度融合和整體重構,重點是要構建高校思政課開放型組織形態。這將成為共青團融入高?!按笏颊惫ぷ鞲窬值闹c,成為新時代深化高校共青團改革的切入點。高校共青團之所以能夠成為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構成要素,這與共青團和思政課在改革邏輯上的同向性、在價值目標上的同匯性、在制度體系上的同源性有關。

第一,改革邏輯具有同向性。深化思政工作體系改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構的戰略任務。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高度和長遠角度,全面加強黨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用馬克思主義引領青年思想文化,用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力量。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共青團和思政課都在自身的組織體系和改革邏輯中探索引領青年的有效方式和實現路徑。一方面,高校共青團將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導作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職責,發揮基層團支部密切聯系青年優勢,創新青年話語體系,搶占網絡輿論制高點,生產設計一批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想文化產品,大力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建設。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課著力拓展教學空間,破除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的制度壁壘,吸納優秀共青團干部兼任思政課主講教師等。經過長期努力,高校共青團改革與思政課改革已經由要素生成階段推進到整體建構階段,已經從自主探索階段發展到深度融合階段。這意味著高校共青團改革與思政課改革在新發展階段將實現“雙線交匯”,高校共青團將進入思政課組織形態之中,成為其組織要素。

第二,價值目標具有同匯性?!芭囵B什么人,為誰培養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任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頭腦清醒,絕不能有絲毫猶豫和動搖。高校的全部工作都要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8]38-39。在這一目標統領下,黨中央提出“三全育人”的價值理念和構建“大思政”格局的工作體系?!叭迸c“大”兩個字點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鮮明特點,即一切組織要素、資源要素、人才要素、制度要素、載體要素,都要服務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需要強調的是,“大思政”工作體系不是思政工作要素的簡單拼湊和機械組合,而是要實現不同要素之間有機銜接,產生化合反應。對共青團來說,就是要充分用好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資源和學術資源,增強共青團思想引領青年的政治性和學理性,打造政治站位高、話語體系新、價值意蘊深的思想引領工作體系;對思政課來講,就是要用好共青團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優勢,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進支部、進社團、進青年頭腦。

第三,制度體系具有同源性。堅持“黨管青年”原則,首先就是要用黨的思想旗幟、政治信仰、創新理論引領和凝聚青年,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上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中國化的重大發展和制度成果,為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近年來,中央有關部門加快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從制度層面明確了高校共青團融入思政課建設的渠道與方式。例如,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把價值引領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組織育人長效機制。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學生思政課學習實踐情況作為入團入黨的重要參考。2020年,團中央辦公廳印發《新時代共青團員先進性評價指導大綱(試行)》,將“思想政治類課程考評優良”作為高校團員先進性評價的關鍵指標。這些政策文件初步構建起高校共青團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的制度框架,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在高校共青團改革和思政課建設中的具體化。

三、高校共青團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條件與模式

(一)高校共青團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有利條件

共青團是組織,思政課是課程,兩者本屬于不同的類型范疇,在邏輯上似乎無涉關聯。但正如前文所述,兩者在改革邏輯上具有同向性、在價值目標上具有同匯性、在制度體系上具有同源性,這就從應然層面將分屬于兩種不同類型范疇的事物勾連在一起,為高校共青團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奠定了基礎。

習近平指出:“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發揮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立德樹人協同效應?!盵4]28在此要進一步追問的是:高校共青團是通過何種方式和機制,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之中的?本文之所以用“嵌入”這個詞來定義高校共青團與思政課之間的聯動性關系,主要基于兩者在高?!按笏颊惫ぷ黧w系中的具體定位和主要功能。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制度安排中,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具有較強制度剛性。共青團是黨委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具有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特點。思政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的“關鍵課程”定位以及立德樹人“主渠道”“主陣地”功能,決定了其位于高?!按笏颊惫ぷ黧w系的中心地帶?!按笏颊惫ぷ黧w系是一個有機聯動的育人體系,包括共青團在內的思政工作主體應當積極拓展功能空間,在履行基本職責基礎上探尋同思政課的對接渠道和連接方式。

理論邏輯的推演必須獲得現實條件的支持,否則據此構建的實踐模式和政策框架就很可能成為一種想象的“烏托邦”。那么,從思政課組織形態建構角度看,高校共青團嵌入思政課在“現實性”上具有何種有利條件?本文認為,“條件性分析”必須深入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關系之中。第一課堂應當成為高校共青團新一輪改革的重點破題領域。共青團改革正式啟動于2015年中央群團工作會議后,高校共青團改革又是全團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據2016年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高校共青團主要圍繞優化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健全基層組織制度、改革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完善團干部選用和培養制度以及強化保障支持等方面深化改革。高校共青團改革既遵循群團改革的原則性規定和一般性要求,也充分照顧高校共青團的組織特性與工作傳統,旨在增強共青團在高?!暗诙n堂”中的政策主導權、工作主動權和制度話語權。其中,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就是推進第二課堂制度化、課程化、規范化、信息化的探索和嘗試。

“第二課堂”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主要活動陣地,在活躍校園精神文化生活、引導學生民主管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推動第一課堂向社會領域延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長時間形成的思維慣性,人們通常以“斷裂式”眼光看待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關系,甚至簡單認為第一課堂是院系和專業課教師的主責,第二課堂是共青團組織和團干部的主業。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第二課堂是由傳統教育共同體孕育形成的全新教育場域,它是第一課堂的空間延伸和重要補充[9]。第二課堂“課程化”與第一課堂“活動化”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發展的大趨勢。伴隨共青團改革深入推進,高校共青團在第二課堂領域中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活動優勢和資源優勢可以“反哺”第一課堂。如何在鞏固第二課堂陣地基礎上,“錨定”思想政治引領新載體,就成為高校共青團改革的新空間??傊?,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與深化高校共青團改革的內在驅動,使得共青團在“現實性”上能夠成為思政課組織形態建構的關鍵要素。

(二)高校共青團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的基本模式

高校共青團之所以能夠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這與思政課組織形態的開放性特征和結構性特點密不可分。思政課首先是以課程為核心要件的育人共同體,這一共同體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價值內核,以高校思政課“一攬子”政策文件為制度規范,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基本建設單位??臻g結構、主體構成、話語體系、反饋機制等構成思政課育人共同體的四大要素,高校共青團正是通過對上述四大要素的全面嵌入(見圖1),進而成為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有機組成部分。

圖1 高校共青團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的理論模型

第一,空間嵌入模式。思政課有其固定的學分要求、課時安排、教材體系和考核方式。在教學形式上,思政課以教師在課堂上理論授課為主,課堂是思政課教學的主要空間。思政課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皩嵺`第一”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誘入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10]505-506這就意味著高校思政課必須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實踐,將思政課的理論小課堂與基層實踐的社會大課堂貫通起來,延伸思政課的空間結構,增強思政課的實踐屬性,讓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充滿鄉土氣、煙火味。社會實踐是高校共青團的重要活動陣地,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和青年“返鄉”社會實踐調查是共青團的品牌活動,深受青年學生喜愛。高校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完全有理由成為思政課空間延伸的領域。一些高校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思政課體系中設置社會實踐學分,通過團委設置社會實踐選題,學生申報社會實踐課題,思政課教師指導學生社會實踐等形式,將社會實踐嵌入思政課體系中,團委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構成思政課實踐育人共同體。

第二,主體吸納模式。上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是上好思政課的主力軍,是面向青年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關鍵少數”。近年來,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規模日益擴大,教師學科背景和知識結構更加多元。隨著大批青年教師的“加盟”,青年學生對政治理論的強烈需求與思政課教師隊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顯現。如何增強思政課教學能力,有效回應學生思想困惑和理論需求成為一項重大課題。在這方面,高校共青團干部可以大有作為。高校共青團干部長期處在青年工作第一線,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文化接受特點、話語表達體系、社會行為邏輯等具有比較充分的了解,要充分吸納高校共青團干部參與思政課教學,承擔必要的思政課建設任務。2020年,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提出探索勝任思政課教學的黨政管理干部轉崗為專職思政課教師,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輔導員參與思政課教學。這為馬克思主義學院拓展師資來源渠道,吸納共青團干部參與思政課教學提供了政策依據。

第三,話語轉換模式。思政課的話語體系是政治性的,但政治話語并不等同于宣傳話語,“而是要以徹底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4]18。也就是說,思政課的政治話語必須以徹底的學理性和嚴謹的學術性為基礎?!袄碚撝灰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盵10]11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這是基于政治理論的內容特點提出的教學方法論。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充分照顧作為思政課教學對象的青年群體特點,“照顧青年特點,組織和教育廣大青年群眾”[11]是共青團的政治傳統和工作優勢,應當成為思政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團中央在推進馬克思主義青年化、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青年話語體系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一是開展以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督學為主要內容的“青年大學習”活動,以競賽式、參與式、網絡化方式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是組建各級青年講師團,綜合運用人物、故事、案例等形式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讓政治理論與青年“零距離”接觸;三是創新網絡思想政治話語體系,研發生產理論宣傳視聽產品和文化形象,讓政治理論時尚化、青春化。

第四,雙向反饋模式。高校共青團之所以能夠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思政課對于高校共青團工作具有“指揮棒”和“探照燈”作用。一方面,思政課是高校共青團建設的“指揮棒”,有助于引導學生團員積極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創新理論。依據《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意見》,思政課考評結果將直接計入學生學業檔案,作為學生申請加入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依據;根據《新時代共青團員先進性評價指導大綱(試行)》,思政課考評結果還將直接作為高校學生團員先進性評價的重要指標,對于思政課考評沒有達到優良等級者,團員先進性考評直接定為“不合格”,無法參與團內評優。另一方面,思政課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探照燈”。團員青年在思政課堂上所提出的理論問題和思想困惑,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青年學生的普遍理論需求。這些理論問題和思想困惑既要通過思政課程集中解決,也應成為高校共青團思想工作特別是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重點內容,有針對性地采取引導教育措施,防范個別思想認識問題“發酵”為青年社會問題。

上述模式從四個方面概述了高校共青團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的基點、路徑與方式,既有邏輯層面的分析、基層實踐的介紹,也有制度層面的說明、體制機制的探討。此外,一些高校共青團組織在探索如何與思政課程相銜接方面積累形成了不少好做法、好經驗,這為構建高校共青團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政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四、思政課開放型組織形態建構與高校共青團改革再出發

系統科學理論認為,一個運行良好、具有自我糾正能力的復雜系統,除了要具備要素齊全的基礎條件外,要素與要素之間、要素與子系統之間以及不同子系統之間要形成穩定的嵌入結構和銜接機制。如果嵌入結構斷裂,銜接機制不暢,那么系統將無法正常運作,嚴重者將造成系統自我崩潰。這一原理同樣適用于高?!按笏颊惫ぷ黧w系。高校共青團與思政課分屬“大思政”工作體系中的兩大不同子系統,兩者有聯系也有區別。既有文獻更多地關注兩者如何獨立自主地發揮作用和體現優勢,而鮮有學者研究兩者之間在理論上的邏輯關系以及在實踐中的嵌入機理。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政課在守正創新中實現新發展,政治性與學理性顯著增強,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日趨完善,思政課與高?!按笏颊惫ぷ黧w系的適配性大幅提升,本文將其概念化為思政課開放型組織形態。

開放型組織形態建構是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發展的大勢所趨,這將吸引更多組織資源、制度資源、物質資源、學科資源、實踐資源、師資資源等思政工作資源融入思政課程建設,形成全校抓思政課的濃厚氛圍。在此背景下,高校共青團積極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可謂水到渠成。隨著高校共青團對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深度嵌入,共青團被“移植”為高校思政課的組織要素,思政課組織形態建構與發展獲得了來自共青團系統的有力支持。正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統一的,由于共青團嵌入高校思政課組織形態之中,反過來又進一步拓展了高校共青團的活動空間和職能體系。面對全新的育人環境和空間結構,高校共青團要增強問題意識和使命意識,積極探索全面嵌入思政課組織形態的有效方式和工作路徑,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推動高校共青團改革再出發。

第一,在思想觀念上,增強新時代高校共青團的改革想象力。共青團改革是新時代黨的群團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共青團組織來說,改革的目的不僅在于推進組織形態的更迭和體制機制的優化,更為關鍵的是如何通過自身改革推動高?!按笏颊惫ぷ黧w系各子系統實現有效銜接和制度聯動,如何通過改革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組織載體和制度支撐。為此,高校共青團要增強改革想象力,在破除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制度壁壘,推進共青團組織進思政課程、思政課程進團支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拓展共青團組織與思政課程的連接機制和互動空間,讓共青團內化為思政課不可或缺的組織要素。

第二,在隊伍建設上,高校共青團干部要全面提升政治理論素養。賀軍科同志指出:“當前團干部隊伍中政治理論修養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對于黨的政治理論不想學、不真學、不苦學的現象是存在的?!盵12]用學術講政治是思政課教師的基本能力,也應當成為高校共青團干部的硬核功夫。團的各級組織要對標“學懂弄通做實”的總要求,加大對共青團干部政治理論培訓力度,充分利用高校團校、青年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教學科研平臺,實現對團干部的周期性輪訓[13],切實提高團干部特別是學生團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全面打造精品團課,以思政課的標準提升團課教學質量。

第三,在資源配置上,全面盤活和調動高校共青團育人資源,使之成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補充。高校共青團的組織優勢集中體現在資源占有量上,如學生社團資源、學生領袖資源、網絡陣地資源、校園輿情資源、社會實踐資源、青年偶像資源等,這些資源是高校思政課匱乏且急需的,將為改進思政課教學方式、創新思政課教學手段提供借鑒和幫助。

第四,在實踐平臺上,將共青團“三下鄉”等社會實踐品牌活動打造成為“田間地頭”的思政課。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不僅是為了發現問題、正視問題,而且要通過社會實踐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學習群眾、總結經驗。正如習近平指出:“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受教育、長才干?!盵8]77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要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建設一批共青團社會實踐平臺和基地,鼓勵支持思政課教師親自指導學生社會實踐團隊,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政治高度和思想厚度,避免熱鬧一陣、走馬觀花,讓社會實踐真正成為“流動”的思政課。

第五,在話語體系上,探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青年化的實現方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引領的首要任務就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青年、武裝青年,而話語體系建設則是基礎性工作。一方面,要堅持一體設計、分層推進、分類施策的原則,充分照顧不同學段、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的特點,“各學科專業的學生、不同學段的學生都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8]38。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這部生動教材,講述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青年學生成長、關愛青年學生發展的鮮活故事,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青年話語體系,使青年學生在聆聽故事中領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格魅力。

綜上所述,高校共青團改革不僅是一個組織形態重構和制度體系優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共青團要在高校既有工作體系中找到組織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個價值和意義就蘊含在“立德樹人”之中,蘊含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實踐之中。高校共青團不應僅僅成為“喧鬧”的組織,它更應當有自己的戰略眼界和理論視野。共青團組織只有與思政課形成育人共同體,充分嵌入思想育人的第一課堂,才能不斷拓展組織存續的價值和空間,這應當成為高校共青團改革的基本規律。

猜你喜歡
思政課共青團思政
第二課:共青團的創立之時代背景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2020年警院共青團大事采擷
“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名單(共三百五十七人)
思政課“需求側”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