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媒體在體育危機事件中的應對策略

2022-07-08 22:46張炳政劉帥
體育時空 2022年12期
關鍵詞:主流媒體應對策略

張炳政 劉帥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293-02

摘? 要? 文章主要通過比較分析法和文獻資料法分析當前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危機事件產生的原因,借鑒其他國家相關經驗,針對性提出我國主流媒體面對體育危機事件時的應對策略,以此提高我國主流媒體體育危機事件的應對能力,增強在輿論中的話語權,樹立公信力。

關鍵詞? 主流媒體? 體育危機事件? 應對策略

伴隨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人民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的同時也開始注重精神需求,體育產業隨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在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之后,各類大型國際國內體育賽事也相繼在全國各地舉辦,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熱點話題,與此同時體育活動數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體育危機事件。近些年來,互聯網逐漸普及,功能日趨完善,微博、微信、抖音短視頻等新興媒體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體育危機事件發生時,這些新興媒體就會成為公眾表達個人意見的“麥克風”,多種價值觀的交流碰撞讓公眾網絡輿論生態也呈現出復雜態勢。本文通過分析體育危機事件產生的原因,總結主流媒體對此的應對方案,從而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以及良好體育形象的構建。

一、概念界定

(一)主流媒體

主流媒體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喬姆斯基教授提出,我國學者周勝在《論主流媒體》一文中按照行政級別劃分主流媒體,他指出主流媒體是影響力大、起主導作用、能夠代表或左右輿論的省級以上媒體,主要是指中央、各?。ㄊ?、區)黨委機關報和中央、各?。ㄊ?、區)廣播電臺、電視臺,以及其他一些大報大臺[1]。浙江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邵志擇教授認為,主流媒體就是“依靠主流資本,面對主流受眾,運用主流的表現方式體現主流觀念和主流生活方式”[2],所以主流媒體的傳播主體首先具備一定的社會權威性,其次其傳播內容和受眾也應當是社會中的主流。

(二)體育危機事件

危機事件是指一種潛在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它會對組織、公司、工業及其顧客、產品、服務和名譽造成諸多的負面影響[3]。對于體育危機事件的定義,至今沒有形成同一系統的研究,對于其分類也不盡相同,如按照危機成因、危機造成影響等分類,并無統一標準,但體育事件潛在的不可預知特性容易造成危機,危機也會對體育事件本身造成破壞性后果。

二、體育危機事件的產生原因

(一)運動員素質有待提高

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一直倡導“體教融合”,旨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優秀體育后備人才,但我國大多數的運動員還是會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訓練中去,接受文化課教育的時間也并不是很多,加上現行的“體教結合”尚不完善,致使運動員很難兩頭兼顧,所以容易造成運動品德教育的缺失。有的教練員自身品行不高,言傳身教下也會對運動員造成不良影響,此外長期處于封閉的訓練環境,缺乏社會經驗,也會讓運動員面對一些社會問題形成錯誤判斷。不論賽場上下,當問題發生時一些運動員不能妥善處理,這就會為危機發生埋下伏筆,有關此類的報道時有發生,如《東方體育日報》2004年12月2日報道:《上海隊靈魂承認狀態不佳劉煒焦躁腳踢對手》;瀟湘晨報:《打人球員向長沙球迷道歉》,《江蘇女籃5號隊員張蘊與長沙一球迷發生扭打》[4]。

(二)賽場暴力難以避免

體育比賽被譽為“和平年代的戰爭”,雖然不及戰爭殘酷,但體育比賽的進行也涉及諸多因素,比賽的輸贏涉及到個人、集體、甚至國家的榮譽,也關系運動員、團隊的未來發展等諸多利益關系,因此賽場上的運動員會在比賽中投入足夠的精力,觀眾也會因為對于自己支持的球隊、球員傾注深厚的感情而竭力為自己的主隊搖旗吶喊。所以當比賽中出現爭議性事件時,運動員、觀眾、裁判甚至賽會組織者之間都容易爆發激烈沖突,如1985年的“5.19”事件,1994年全國足球甲A聯賽發生的數起攻擊裁判員事件及隊員間的斗毆和沖突等[5],賽場暴力事件不僅有損其社會形象,還會導致人員財產上的損失,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三)媒體只注重追求市場,缺乏職業素養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體育新聞也逐漸成為人民關注的社會熱點,互聯網的普及讓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快捷、多樣化,高速的生活節奏讓碎片化的信息成為生活的主流。在此背景下流量成為了媒體的生存之道。本著流量至上的原則在報道過程中失去新聞本質,曾在微博搜索量第一,而且引發了極大討論的事件[6],雖然短時間內媒體能夠從巨大流量中獲取巨額利潤,但長期以往媒體也會失去其權威性,背離事件真相的報道本身也會造成不良的社會輿論,也并不利于體育危機事件的解決。

(四)體育市場體制改革引發利益沖突

制度改革帶來的利益權利的變化使得體育危機事件頻發,比如姚明的肖像權本應該歸自己所有,但作為國家隊的一員,被中國籃協允許可口可樂公司使用,該行為依據的是國家體委1996年頒發的505號文件,這顯然根據計劃體制執行的。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運動員享有的權利不應該被國家剝奪,而寧澤濤、王治郅同樣因為個人的權利與國家隊之間的利益的矛盾引發過輿論危機。

三、當代體育危機事件輿論的新特征

(一)事件空間傳播范圍廣,時間傳播速度快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突發事件成為大眾休閑娛樂的話題提供了條件,互聯網發展快速、移動終端大量普及、數據傳輸“去差別化”“去時間化”,這些現象使得信息傳播速度遠遠快于過去。突發事件發生后,各路媒體會立即播報事件新聞信息,將現場信息通過文字、聲音等形式傳播出去,微博熱搜、抖音短視頻、微信公眾號推送、知乎等也會競相報道同一熱點事件,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關注并且引發大眾輿論。

(二)信息數量龐大,信息質量參差不齊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呈現出“去中立化”“去中心化”等特征。隨著網絡的發展,當體育危機事件發生時,人們會面對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真假難辨,由于一些權威可靠信息未能及時發布,人們往往喜歡把自己的主觀傾向融入其中,或者盲目跟從網絡上其中一種意見,選邊站隊,這就可能引發網絡輿論產生并導致社會混亂。

(三)信息產生主體多元化

伴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互聯網因其具備一定個性化、私密化等特點成為社會公眾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平臺。新媒體時期,互聯網技術讓人人都能獲取信息,也能傳播信息,每個人的信息來源各異,可信度也參差不齊,造成對于信息的理解就會產生差異,人人傳遞信息也都會表達出自己的利益與想法,造成信息的多元化。

(四)輿論發展趨勢不可預測性

目前,我國的新興媒體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主要形成和傳遞的重要平臺,每人都能夠參與輿論的形成發展,成為社會輿論的產生者、傳播者、討論者以及推動者,使社會輿論傳遞更加、廣泛。所以社會輿論參與者呈現多樣性、廣泛性,傳播渠道也不盡相同,也就會造成輿論發展趨勢的不可預測性,對于輿論的引導工作提出新的挑戰。

四、主流媒體面對體育危機事件的應對策略

(一)建立體育危機事件前的預警機制

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要加強對網絡輿論的監測,把輿情管理常態化。利用網絡輿論監測系統,主流媒體可以在互聯網上發現輿情動向和具有評論價值的素材,及時利用互聯網上的輿情把控輿論引導的方向,還能運用生動的網絡表達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輿論,形成正向的社會輿論,美國職業聯賽有著較為成熟的體育危機預警機制,為了應對聯賽過程中各種可能發生的危機,NBA一般會招募專業公關人才組成專業的危機公關團隊,這個團隊會針對可能遇到的危機事先制定多套公關預案[7]。這使得NBA在處理體育危機如“奧本山宮殿”事件、“格里芬打人事件”都能夠迅速做出反應,牢牢把握危機發生初期的輿論主導權,盡可能減少體育危機事件對于聯賽本身的不利影響。

(二)堅守正確新聞導向,提升從業人員職業素養

在新媒體環境下,當體育危機事件發生時,社會輿論呈現多樣多元的態勢,因此只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才能賦予新聞報道策劃輿論靈魂和方向。這就需要媒體從業者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養,保持職業操守,心懷新聞理想,加強專業技能。這樣當危機事件發生時,媒體工作者才會以內容打動受眾,而不是一味追求流量,吸引眼球,失去新聞報道本質。

(三)把握傳播的時間,及時引導輿論

主流媒體在體育危機事件發生時采取公開透明的應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流言蜚語,為緩解危機或化解危機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主流媒體應在第一時間舉辦新聞發布會,及時發布最新消息,及時消除網民心中主觀印象的影響,防止輿論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并可使外界隨時掌握最新狀況。同時應同外界及時進行溝通,了解群眾在體育危機事件中信息需求,對于體育危機事件的進展保持跟進報道,對于發布的信息要保證其權威性,不可朝令夕改,從而維持主流媒體在群眾當中的公信力。

五、結語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體育事業在我國蓬勃發展,體育參與人口與體育賽事不斷增加,體育逐漸成為社會熱點。但是體育事件涉及方方面面,有關人員、資源、制度出現問題就有可能造成體育危機事件。我國主流媒體在社會輿論引導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斷完善其應對策略,才能盡可能減少危機事件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宮博.公共衛生危機事件中的主流媒體報道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0.

[2]主流媒體[EB/OL].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BB%E6%B5%81%E5%AA%92%E4%BD%93/7098740?fr=aladdin,2021-04-29.

[3]凱瑟琳·弗恩-班克斯.危機傳播[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4]張弓.關于體育危機產生原因的社會學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41-43+54.

[5]張浩.綠色體育—人類體育精神的崇高追求—論綠色體育的潛在危機[J].安徽體育科技,2005(02):4-6.

[6]李聰.“后真相”體育新聞傳播探析[J].新聞前哨,2018(08):41-43.

[7]劉國華,周婷,蔡建雯.中美體育賽事危機公關策略比較研究[J].上海管理科學,2020,42(04):120-124.

猜你喜歡
主流媒體應對策略
主流媒體回應網絡謠言引導輿論策略思考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探討主流媒體的改革
主流媒體互聯網思維的現狀與實現路徑探討
打造醫院里的“主流媒體”
商業銀行在互聯網沖擊下的發展探討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