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協同、自主研討的《工程測量》課程改革與實踐

2022-07-08 09:55魏婧馬小莉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校企協同工程測量模塊化

魏婧 馬小莉

[摘 ?要]綜合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最貼合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而這也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針對《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現狀,基于崗位需求,構建課程能力體系架構,設置知識及能力的模塊化教學內容及新型考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集約、現代、信息化的自主研討式教學方法、智能交互式教學軟件及建筑工程仿真實訓平臺,開發校企一體化育人途徑,使學生走出去、專家走進來,校企深度融合,優勢互補,協同育人。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用性、技能性較高的培養模式,調動學生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為他們今后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

[關鍵詞]校企協同 ?自主研討 ?模塊化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工程倫理案例開發的思政元素融入土木類專業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1BY155);榆林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工程測量》模塊化課程建設”(項目編號:JG1951)。

中國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工程測量》課程作為工程類專業實踐應用課程中的重點之一,被廣泛地應用于房屋建造、交通管線設計、土建工程及水電改造等方面,是建筑類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專業技能?!豆こ虦y量》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熟練使用常規光學及電子測量儀器,能將測量技能服務于工程建設全過程。與其他課程相比,理實一體化的《工程測量》課程更注重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程中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工程建造過程中許多新型測量儀器、測繪技術不斷涌現。傳統的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已經遠不能應用于現階段的工程實例中了,教學內容及技能的滯后性展露無遺,間接導致學生所學知識無法應用于實際,出現知識面狹窄,實際操作能力低的現象。故《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文章從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實踐技能、完善考核體系、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對《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工程測量》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內容陳舊,理論脫離實際

《工程測量》課程理論教學內容主要以常規線性測量內容為主,主要包括水準(高程)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誤差分析、導線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等,引用的工程實踐案例較少,知識及能力的模塊化劃分不顯著。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無法一一對應工程教育認證中對畢業生的能力要求。且隨著測量技術、測量新儀器的不斷推陳出新,教材中的這些基本知識與當前工程發展現狀大相徑庭,教學內容滯后,嚴重脫離時代,教學內容與工程實例相互脫節,與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差距較大,教學內容亟須調整和完善。

2.教學模式傳統,缺乏討論交流

當下的教學模式還是以教師線下講授為主,陳舊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一味陳述甚至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也難以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這種師生關系也不利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教師只是負責講授,無法準確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只能消極被動地學習,很難做到自己發現問題癥結、分析問題所在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在信息爆炸的當前,這種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步入社會后在工程領域的發展。

3.課程考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大多數《工程測量》課程的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由于課程課時的限制,教學內容較多,留給考勤、課堂互動、師生交流的次數和時間較少。學生平時的紙質作業也存在部分抄襲現象,所以30%的平時成績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而且課程考核項目只注重理論知識,即期末試卷的考核,缺少對實驗、實踐技能、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考核,由于期末考試占比較大,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實踐動手能力并未在最終成績中體現出來,所以以這樣的考核標準評判學生學習的效果并不全面和客觀,而且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方式,使得學生平時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及學習積極性不高,這也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背道而馳。

4.實踐設計落后,創新精神欠缺

高?!豆こ虦y量》課程教學過程中雖然加入了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內容,但相應的實踐僅僅停留于常規儀器的基本使用方面,忽視了學生對測量理論的深化理解,并且未涉及工程中常用的或最新型的測繪儀器和技術。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且實驗和實習的地點多在校園內,缺乏實際的項目環境和工程案例,這導致課堂教學內容難以與實際工程相結合。產教分離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只停留于表層,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欠缺將知識轉變為技能的能力,而這也不利于學生今后從事相關專業的工作,畢業后會出現崗位適應期長等問題。

《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程序

隨著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深入,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為社會培養素質高和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成為了社會的共識。針對《工程測量》課程教學現狀,以培養學生工程測量專業能力為目標,制訂側重于提高學生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方案,確定課程目標,形成模塊化教學內容,應用集約化、現代化、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智能交互式教學軟件和建筑工程虛擬仿真平臺,構建校企一體化育人模式,邀請企業技術人員進課堂,打造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鼓勵學生多參加各類實踐創新活動,形成適合應用型高校的《工程測量》課程模塊化教學體系,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用性和技能性相結合及實踐和創新相結合的“產、學、研”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或創業打下基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行業革新培養新生力量?!豆こ虦y量》課程教學改革程序如圖1所示。

圖1 ?《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程序

《工程測量》課程學生能力培養體系

為了切實做到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為社會培養素質高和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文章對建筑工程類崗位群的能力素質要求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形成了工程測量崗位能力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通用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身體心理素質、職業技術素質、溝通交流能力和適應環境、克服困難能力。

二是基本能力,包括計算機通用能力、常規光學測量儀器操作能力(水準儀、經緯儀等)、常規電子測量儀器操作能力(全站儀等)、測量數據處理能力和制圖能力。

三是核心能力,包括建筑物(構筑物)全過程施工測量能力(施工放樣、竣工驗收、變形監測等)、線路、管道工程測量能力。

四是拓展能力,包括測量業務接洽和管理能力、簡單的“3S”技能、其他新型測量技術。

《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1.以能力為導向,圍繞模塊化能力培養目標,設置模塊化教學內容,保障人才培養的高品質

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模塊化課程教學大綱及培養目標分解的若干能力要素有針對性地重構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進行知識和能力的模塊化調整,實現模塊教學內容的非重復性,將傳統的課程改造為面向測量技能能力培養的模塊。形成涵蓋《工程測量》課程基本理論知識、講授常規測量儀器及操作技能的基礎模塊(常規儀器使用、數據平差方法和小區域控制測量)。結合當前工程發展現狀,將新型的測量技術和儀器引入課堂,形成具有實踐性和前瞻性的課程提高模塊(全站儀的使用、“GNSS”測量技術和無人機測量技術)。

充分發揮校企協同優勢,利用合作企業的工程教育資源,聯系工程建造實際,開發具有實踐性、先進性和綜合性的應用模塊,保證學生課堂學到的知識與社會需求的一致性。借助校企協同平臺邀請建筑工程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對應用型課程大綱和模塊化教學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結合最新的建筑工程測量標準,科學合理地改革課程模塊內容,使不同專業及就業方向的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模塊化內容的學習,使教學內容與專業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學生才能的發展?!豆こ虦y量》課程模塊化劃分如圖2所示。

圖2 ?《工程測量》課程模塊化劃分

2.融合多種教學方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銜接,滿足人才培養新訴求

針對教學模式單一、陳舊的現狀,一是可以采用自主研討型教學方法及超星學習通等智能軟件交互式教學模式。自主研討型教學方法具體實施過程分三個階段:布局引導階段、專題研討階段和課題總結階段。教師依據工程實例分配課程模塊專題,學生三至五人分為一組討論相關理論知識并進行實踐操作技能的學習,最后用PPT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自主研討型教學方法強調從創設專題的問題出發,引導學生主動剖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教師最后進行總結梳理整個過程,以提高專題教學效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團隊商討擬定方法,通過組員收集、分析和信息處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學習過程,從而學會自主學習,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相互啟發與研討,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取得認知思維和情感思維的高效率。采用智能軟件進行交互式教學,不僅能在線下課堂隨時掌握學生知識的學習狀況,還能在相應的平臺進行線上教學內容的討論和專題知識的拓展,師生之間的活動是互動式的,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創造地開展教學活動,因而教學效果良好。

二是將儀器操作和外業觀測的全過程進行視頻錄制,優化課堂教學資源。在基礎模塊中有常規儀器的構造和使用講解內容,但受到教室場地限制,不方便進行儀器的操作,也難以確保全員能看清整個課堂講解過程,故教學效果不佳。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線下儀器構造和操作步驟的視頻錄制,如水準儀的構造和施測方法、經緯儀的操作使用、全站儀的構造與使用和四等水準測量外業觀測工作等。在課堂講解過程中進行視頻的同步播放,并上傳至交互式教學平臺,既豐富了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和上課抬頭率,又實現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將枯燥的儀器介紹更生動和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是引入建筑工程仿真實訓平臺,將理論、技能與實踐相結合。以真實的施工項目為背景,在現有理論知識和測量技能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自主操作,充分熟悉建筑工程測量放線工程模塊,掌握平面控制網測量、高程控制網測量等子任務。

三是動態場景和仿游戲的操作模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實現項目施工全過程的展現,充分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思考、實踐和創新的能力,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工程素質相結合,就業能力和企業用人要求相結合,搭建人才培養平臺,實現多方共贏。

3.建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形成評價人才新標準

采用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側重于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的考核,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評價手段不再單一,而是以全面的、發展的眼光考核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己隧椖堪ㄕn堂活動、網絡學習活動、實驗技能及考試四部分。

網絡學習活動分為個人和小組兩種,小組綜合作業需要組員間分工協作、通力作業,可以有效地培養工程測量人員的團隊精神,這也是評價人才新標準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結合《工程測量》課程理實一體化的課程特點,在評價標準中加入了實驗技能考核項目。結合建造實例,選用項目放線、施工測量中的常用儀器作為技能評價內容,包括水準儀、經緯儀和全站儀的操作和使用。改善了《工程測量》課程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考核方式,對學生的能力體系(通用能力、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進行了更客觀和全面的評價。

新的考核方式降低了期末考試的比重,學生可利用空閑時間進行課程線上和線下的同步跟進,既豐富了學生學習的方式,又增加了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考核。不僅重視理論知識和實驗實踐知識的考核,而且將考核重點由結果考核向過程性考核靠近,在整個教學階段均進行考核,針對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科學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故效果較好。

表1 ?《工程測量》課程考核改革方案

4.構建校企一體化育人途徑,實現人才培養高產出

針對實踐教學內容偏少,且與實際工程相結合不緊密的缺陷,構建校企一體化育人途徑。要求學生到建筑現場觀摩學習,到企業、公司進行頂崗實習,將課堂中學習到的測量理論及實踐知識應用于具體工程項目中,真實感受工程測量人員的具體工作和應具備的技能。讓學生對本專業和今后將要從事的工作有一個了解,這也有助于激發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動力。

邀請企業技術人員進課堂,他們可以結合工程實例和個人真實感受講解當前測繪生產及新技術等發展情況,實現學生理論學習與企業實踐活動的無縫對接。增加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創業能力。多種途徑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培養、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融合,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5.組建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提升人才培養滿意度

教師隊伍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由于在校教師普遍缺乏工程背景及企業工作經歷,對工程領域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前沿知識掌握得不夠多,實踐教學內容也存在不深不實的問題,進而導致了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借助校企一體化實踐創新育人平臺,發揮校企融合互補的優勢,實現協同育人。在合作企業中選聘工程師加入教師隊伍,充實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校企合作基地多給一線教師提供掛職項目的機會,以彌補他們實踐經歷少的短板。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師+工程師”組成的教師隊伍全過程參與課程教學,使學生能將理論和實踐深度融合。課堂、現場、崗位相結合,課堂聽、現場看、頂崗干的實踐教學模式能有效克服教學中的重理論輕實踐的頑疾,解決實踐教學不深不實的難題,能多維度促進學生理論和實踐的雙修,保障實踐效果,實現人才培養從知識輸入向能力輸出的轉變,提升人才培養滿意度。

結 ?語

《工程測量》課程改革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為社會培養素質高、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文章在社會調研的基礎上,構建了《工程測量》課程崗位能力體系,建立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用性和技能性及實踐和創新相結合的“產、學、研”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知識和能力培養的模塊化教學內容,解決了學生視野狹窄、知識滯后和結構單一的問題。提出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定位的自主研討型工程教學方法,采用了重實踐和應用能力培養的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依托建筑工程仿真實訓平臺,使學生在學校就能接觸工程測量,在實踐中建立工程意識,強化自身的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構建課內外結合、校企共建的融合工程能力培養平臺,企業工程師進課堂,學生進工地,實現學生理論學習與企業實踐的無縫對接,檢驗學生的工程實踐技能,在實踐中激發學生求知欲?!敖處?工程師”組成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多維度引導學生學習,保障實踐教學效果,發揮校企融合互補優勢,實現協同育人。

參考文獻:

[1]陳曉剛,趙海云,林輝.MOOC背景下建筑類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策略[J].測繪通報,2016(4):128-132.

[2]魏婧.MPOC背景下建筑類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0):550-551.

[3]李韻.工程測量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四川水泥,2017(11):283.

[4]汪頌暉.關于非測繪類專業測量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9):198-199.

[5]梁永平.基于注冊測繪師職業需求的“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測繪工程,2020(2):76-80.

[6]崔輝.基于模塊化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J].安徽建筑,2012(6):79-81.

[7]張宗領.《土木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7):126-128.

[8]魏婧,馬小莉,師麗,等.土木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的探索與擬建[J].榆林學院學報,2016(4):83-86.

[9]林凱,魚彩彥.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21(1):73-74.

(魏婧、馬小莉:榆林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猜你喜歡
校企協同工程測量模塊化
模塊化自主水下機器人開發與應用
模塊化住宅
ACP100模塊化小型堆研發進展
模塊化VS大型工廠
GPS測量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以技能競賽為導向《工程測量》教學改革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校企協同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的分層培養體系探究
職教集團視域下校企協同機制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