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箏曲《戰臺風》的教學方式研究

2022-07-08 03:36宋瑾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

[摘 ?要]《戰臺風》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古箏作品,其綜合運用扣搖、掃搖、雙食點等技法,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上海碼頭工人昂揚奮斗、戰勝臺風的喜悅和自豪之情。開展箏曲《戰臺風》教學工作可以培養學生箏曲解讀、處理與演奏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文章分析了《戰臺風》的作者簡介及創作背景,研究了該曲的曲式結構教學方式,據此提出相應的彈奏技巧和情感教學手法,從而明確了《戰臺風》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指導教學方案設計及執行工作,以進一步提高箏曲演奏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箏曲《戰臺風》 ?教學內容 ?教學方式

古箏是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樂器,在不同的歷史情景下,受藝術家個人創作理念與情感思想的影響,箏曲形成了差異化的情感韻味,既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般抒情柔美的作品,也有《十面埋伏》《戰臺風》般氣勢磅礴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古箏巨大的藝術表現力?!稇鹋_風》是創作于20世紀60年代的作品,在創作方式與演奏技巧方面均具有創新性特征,表現出劃時代意義,是古箏演奏課教學的重要素材。

箏曲《戰臺風》的作者與創作背景教學

1.作者介紹

任何一首箏曲作品都是作者根據個人在特定情景下的思想、情感與審美,運用自己所熟悉的技法而創作出來的。箏曲教學首要的工作是培養學生對于作者經歷、情感、創作風格的認識,為其進一步解讀箏曲作品奠定基礎。

開展箏曲《戰臺風》教學工作,首先要向學生介紹該作品的作者?!稇鹋_風》的曲作者是著名古箏藝術家王巽之的女兒王昌元。她自幼接受傳統音樂文化與藝術的熏陶,九歲便跟隨父親學習古箏,1960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師從潮州箏派代表人物郭鷹先生學習古箏,在就讀期間,與王巽之的學生張燕、孫文妍、范上娥等人一起整理改編了不少傳統曲目,而且還為《林沖夜奔》《海青拿天鵝》等作品擬定指法,由此形成了扎實的古箏創作基本功。學生從作者背景的角度來認知箏曲《戰臺風》,可深化對箏曲情感內涵的認識。

2.樂曲創作背景教學

箏曲作品是在特定社會環境、藝術環境、生活環境中完成的,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學生要想進一步深刻掌握優秀箏曲的內涵,則必須了解其創作背景。因此,箏曲教師在介紹了作者王昌元的學習經歷、技法特征、藝術理念等方面的背景之后,還需要向學生進一步講解箏曲的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在左傾思想濃厚、文藝工作政治導向鮮明的環境下,箏曲《戰臺風》既具有時代特色,又蘊含著真摯情感,由此確定了其重要的藝術創新與審美表現價值。王昌元在校學習期間,曾外出體驗碼頭工人的生活,有感于碼頭工人在臺風之中奮勇拼搏的場景而創作出箏曲《戰臺風》。王昌元所接受的古箏是王巽之進行創新之后的,是將傳統的16弦改成了21弦,將絲弦、鋼弦改成了銅弦、鋼弦、尼龍線混合材料,拓展了古箏的音域,增強了音色表現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20世紀60年代時代背景的角度來體悟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繼而延伸到對于箏曲《戰臺風》傳情達意內容與方式的認識,準確掌握作品在思想與情感方面的藝術特色。

箏曲《戰臺風》的曲式結構教學

1.呈示段解讀

引導學生解讀曲式結構是進行古箏訓練與演奏的基本任務。箏曲《戰臺風》一開始便運用傳統技法方式營造歡快、熱鬧、繁忙的情景,確定了箏曲的敘事環境。呈示段前面兩個小節采用左右手同八度方式,展現碼頭工人繁忙而熱鬧的工作情景,確定了整個箏曲的主導動機與核心素材。學生要認識到作者為強化觀眾對于繁忙、熱鬧的體驗,還靈活地引入了傳統樂器鑼鼓的演奏方式,通過古箏八度技法、彈跳的方式表現鑼鼓動作,并呈現出愈演愈強的效果。

圖1 ?《戰臺風》譜例1

隨后,從繁忙、熱鬧的場景逐步走向平緩,右手采用波浪式的抹奏方法,平緩地向前推進,與一開始繁忙、熱鬧的情景形成了鮮明對比,創作出一種過渡性的情緒與意蘊效果。繼而作者從平緩的處理逐步轉變到運動、行軍的處理方式以推進箏曲的發展,左手作韻與右手演奏配合,采用和聲的方法及跳動的演奏技巧來表現運動、行軍,為觀眾營造出一種碼頭工人勞動的情景,十分熱鬧。

2.連接段與展開段解讀

學生要重點認識到這部分一開始并沒有出現大的音色與情緒變化,但作者巧妙地運用散音的演奏方式,在平靜的工作場景之外,營造出一種緊張感,暗示天氣的變化,即臺風即將來臨。

學生需體會到箏曲繁而不亂的演奏效果,在平緩自然、井井有條之中透露些許的緊張感。其中,有部分重音的運用,重音落在左手上面,呈現出不穩定的音色效果,進一步暗示、強化了臺風來臨前的潛在緊張感,為隨后“戰臺風”的演奏奠定基礎。

圖2 ?《戰臺風》譜例2

箏曲第十三小節到第十六小節,屬于作品的過渡內容,是自由華彩的段落,可使箏曲演奏者能夠自由地展現自己的演奏技巧,表現碼頭工人從容、樂觀、自信的精神狀態。

圖3 ?《戰臺風》譜例3

3.過渡段與再現段解讀

段落逐步引導主題的出現,作者運用逐漸增強的演奏力度與速度,配以古箏樂器獨特的抹奏、拖奏、刮奏、搖指之類的演奏技巧,直觀生動地展現了碼頭工人與臺風激烈戰斗的情景,尤其是頻繁出現的搖指演奏技巧,所呈現的不和諧的音程效果,進一步強化了碼頭工人與臺風斗爭的昂揚、激烈、無畏、緊張的情景。

從第五十一小節第二拍開始,箏曲進入到一個過渡段,演奏的力度和速度都略微變弱,暗示著臺風微微變弱,從而也為碼頭工人提供了片刻的喘息之機。

圖4 ?《戰臺風》譜例4

4.尾聲解讀

在尾聲部分,學生要注重前后對比,體會平緩、自然的優美旋律,認識到其暗示碼頭工人在團結一心戰勝了激烈的臺風之后,仍像往常一樣在風平浪靜的碼頭上繁忙而熱鬧地工作,有歡呼聲、笑聲、腳步聲,還有搬東西過程中的機械聲。這與箏曲開始部分營造的繁忙而熱鬧的工作場景形成了有效的呼應,反映了碼頭工人對“戰臺風”行為習以為常的心理特征,從而也進一步展現了他們堅忍不拔、吃苦耐勞、奮勇拼搏的精神。

總體來說,教師可通過對箏曲曲式結構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戰臺風》是一個展現工人階級勞作場景與精神狀態的優秀箏曲作品。整個作品運用復調的創作方式,營造出臺風呼嘯的緊張局面,運用了連續掃搖、扣搖、刮奏琴弦左側之類的技法,豐富了演奏技巧,增強了音色與情感的表現力?!稇鹋_風》的曲調氣勢磅礴,慢板舒緩自然,快板激烈緊張,從勞動場景、臺風來襲、與臺風搏斗、雨過天晴四個方面,直觀地描述了碼頭工人繁忙勞作及其與臺風激戰的場面,歌頌了碼頭工人堅韌、耐勞、勇敢、樂觀的優秀品質。在隨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提醒學生依據箏曲的主題思想與內在情感特征分析演奏技巧、處理演奏方式,形成與特定思想和情感相吻合的演奏效果。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箏曲《戰臺風》曲式結構的主要目的所在。

箏曲《戰臺風》的彈奏技巧訓練

箏曲具有鮮明的技巧性、藝術性特征,優秀箏曲作品《戰臺風》主要采用了柱外刮奏、扣搖、掃搖四點、掃弦雙食點之類的技巧。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對《戰臺風》的演奏能力,展現其應有的藝術風格與情感思想,須帶領學生系統剖析《戰臺風》的演奏技巧,準確掌握每一項技巧的風格特點、情感表達效果及演奏處理方式。

1.柱外刮奏技巧訓練

柱外刮奏是現代箏曲創作與演奏的一個常見手法,但在20世紀60年代還是比較新穎的,這是作者在借鑒浙江箏派傳統演奏技藝的基礎上而發展的一種獨特的刮奏技巧,即左手在琴碼的左側進行劃弦式的演奏活動,在無音區制造特殊的“噪聲”,配合古箏演奏,強化箏曲對于角色心理或敘事情景的表現效果。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箏曲時所涉及的第一個技巧,也構成了第一項基礎性的技巧訓練內容。

箏曲《戰臺風》應用到了柱外刮奏技巧,學生在箏曲演奏過程中,要用左手在琴碼左側反復進行劃弦活動,以展現一陣陣臺風呼嘯而過的激烈情景,增強觀眾對于碼頭工人與臺風進行搏斗時的想象與感受,繼而深化其對作品所塑造的工人形象及表達之情的認識。這就對學生技法認知與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學生必須準確把握柱外刮奏技法所要達到的聽覺效果,繼而有目的地控制自己刮奏的力度與速度,音色既不能虛弱無力,更不能太噪、太刺耳,而要充分展現臺風到來時呼嘯而過的風雨聲,即一陣一陣、迅猛而有力,甚至略微帶有恐怖、沖擊的韻味。在最激烈的時刻,學生甚至要屏住呼吸,似乎承受著強大的壓力,使出最大的力量,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渾身解數來表現這一激烈的情景,由此才能提高演奏過程中的力量感與迅猛氣勢,從而展現王昌元所追求的情景刻畫效果。

2.扣搖演奏技巧訓練

扣搖是我國傳統箏曲普遍使用的一種演奏技巧,具有鮮明的技巧性與傳情性特征,往往用來模擬自然界中雨聲、風聲之類的沒有固定音高和固定音型的聲音,或者是用來渲染特定的情景氛圍,暗示角色特殊的心理與情感狀態。演奏方法為右手搖指彈弦之時,左手拇指外側緊壓在所搖的弦上或用食指和大指輕捏住弦,并在前梁與琴碼之間根據要求左右移動。

箏曲《戰臺風》運用了扣搖的演奏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捏弦搖彈技法,并適當地延長時值,從而營造出舒緩、自然的效果。伴隨著演奏的節奏,學生可以在每一個轉折的地方進行一個短暫的呼吸,讓均勻的呼吸方式與演奏的節奏保持一致,從而展現碼頭工人在“戰臺風”之后重歸日常繁忙勞動的場景。

3.掃搖四點技巧訓練

掃搖也是古箏創作與演奏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個技法,學生在右手搖指過程中配合以中指掃弦的動作,并保持懸腕搖的基本手型,將十六分音符的首音作為演奏的起音,在彈劈過程中向著手掌心掃數弦,并根據譜例中的節奏進行規律性的彈奏活動。學生在掃弦的時候必須控制力度,保持動作的協調性,掌握搖指技法傳達出的音效,促使掃弦與搖指呈現出一致性的音色效果。

箏曲《戰臺風》采用了搖指的演奏技法,學生在處理掃搖四點的過程中,應先進行分解練習,保持好正確的手型,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訓練。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右手部位的中指需要和搖指相統一,控制搖指動作的力度,右手拇指避免觸動臨近的琴弦而造成彈奏錯誤或是雜音問題,而且也要避免出現搖指被中斷或者是掃弦錯位之類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還要保持節奏性的呼吸,使呼吸能夠與演奏形成一致性運動,以提高箏曲演奏的情感表達。

4.掃弦雙食點技巧訓練

掃弦雙食點是指在學生食指點指的情況下配合以中指掃弦的動作,從而呈現出飽滿、生動的音色效果。箏曲《戰臺風》運用到了掃弦雙食點的演奏技法,而且還對這一技法反復了一次。在演奏這一部分譜例的過程中,學生肘部一定要自然地下垂,放松手腕,與前臂保持平行,自然彎曲左右手的手指,呈現出半握拳的手型,左手食指與右手食指交替著朝掌心位置進行抹弦的動作。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用手臂的力量,通過轉動手腕來牽引中指與食指的動作,彈奏琴弦的動作幅度與力度要小,中指掃弦時則要集中力量,盡量靠近雙手食指,實現左手力度、速度及音色的統一。在反復演奏過程中,演奏難度應有所提高,若是學生右手掃弦的動作突破了一個八度,擴大了動作范圍,這就增大了弦位距離,學生可以略微前傾自己的手腕,這樣可以更好地放松手腕,呈現出更加平衡、飽滿的低音聲部效果。

箏曲《戰臺風》的情感表達教學

1.要表現碼頭工人充滿活力的精神

箏曲《戰臺風》主要是以表現碼頭工人戰天斗地的氣勢為主題,第一部分雖然表現的是碼頭工人日常繁忙與熱鬧的工作情景,但卻潛移默化地刻畫出了其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為接下來的“戰臺風”表現奠定了基礎。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從箏曲的演奏技巧、音色意蘊、節奏韻律等角度來感受其所蘊含的碼頭工人充滿活力的景象。教師引導學生演奏這一部分內容時,應要求學生加強四個大撮的力度,以表現碼頭工人充滿干勁與力量的勞動場景,繼而由弱到強地處理力度,并始終保持迅敏的速度,呈現鮮明的節奏,且要保持在特定的時間單位之內,用刮奏引出下一個樂段,速度比較快,因此學生需要先進行慢速訓練,慢慢加入強弱重音,并帶入情緒,掌握韻律之后再提高速度。

2.要傳達碼頭工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箏曲《戰臺風》的中間部分是整個作品最激越、最高潮的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了碼頭工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彰顯了其戰天斗地的英雄主義精神。學生只有秉持這樣的理念來處理箏曲演奏技巧,才能更好地傳達作品的藝術風格與情感思想。例如,學生在處理第一個臺風“魔幻”音的過程中,要從慢到快、從弱到強地處理,達到一定速度之后,雙手經過力度與速度而爆發出來;在進入第二個臺風的過程中要稍微停頓數秒,以制造出狂風呼嘯過后瞬間沉寂的效果,激發觀眾對于臺風來襲時真實情景的聯想。隨后,箏曲用騎士般驕傲的姿態與矯健的步伐拉開碼頭工人“戰臺風”的序幕,學生要配合好中指的彈奏方式,用短搖的技法配合左手的合音,來呈現馬蹄奔騰的效果,聲音從遠到近,先慢再快,然后又慢,多樣化的指法變化可將音樂情緒推向高潮。觀眾能夠在層層遞進的旋律中體會碼頭工人的豪情。

3.要展現碼頭工人樂觀開朗的性格

箏曲《戰臺風》刻畫的碼頭工人的形象是多樣化的,既有工作中充滿活力的精氣神,也有“戰臺風”過程中的英雄氣概,同時還有戰勝臺風之后很快進入正常工作的樂觀開朗。在演奏過程中,學生應用心感受從前一階段緊張激烈的場景進入舒緩優美的畫面時的體會。學生需用搖指和彈奏來表現碼頭工人樂觀開朗的性格,通過弱力度的處理來表現勞動場景,最后再重復變化這一部分,要帶著喜悅之情進行彈奏,回到迅敏流暢的速度,以進一步彰顯碼頭上的繁忙和熱鬧。

結 ?語

王昌元的箏曲《戰臺風》被視為是趙玉齋《慶豐年》之后箏曲界又一劃時代的優秀作品。該箏曲作品運用呈示段、連接段、展開段、過渡段、再現段的單三部曲式結構,完美地詮釋了碼頭工人與臺風進行搏斗的激烈情景,既有抒情柔美的內容,也有激烈澎湃的場景,使人深刻領悟到碼頭工人充滿活力的精神、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樂觀開朗的性格。這是一首兼具技巧性與情感性的優秀作品。教師要先帶領學生解讀箏曲《戰臺風》曲式結構,引導學生體會四個方面的敘事內容,感受碼頭工人的情緒變化,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帶著感情來分析、訓練和演奏作品中的每一個技巧、樂段乃至于整個樂章,使其最終能夠嫻熟地進行表演,準確地傳達箏曲《戰臺風》應有的情感思想。

參考文獻:

[1]吳莉.古箏重奏曲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20,7.

[2]湯少芬.古箏演奏中的重要技巧及提升策略芻議[J].藝術評鑒,2020(20):46-48.

[3]肖桐.論古箏曲《戰臺風》的演奏技巧[J].北方音樂,2018(4):112.

[4]李成航.箏曲《戰臺風》之藝術風格與演奏初探[J].音樂時空,2016(1):75-76.

[5]林寶榕.論古箏名曲《戰臺風》的演奏技巧[J].當代教研論叢,2016(2):101.

[6]杜嘉瑩.浙江箏派大指搖的運用及訓練——以箏曲《戰臺風》為例[J].黃河之聲,2015(15):70-73.

[7]樊藝鳳.審美變化與中國現代箏樂的創作和發展[J].中國音樂學,2020(1):117-125.

(宋瑾:西安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猜你喜歡
教學方式教學內容
優化教學方式 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挖掘數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原則及教學方式探索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與方法優選例談
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線性代數課程學—研—用教學內容及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