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某些事例的探討
——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80周年

2022-07-08 04:27向延生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黃河大合唱冼星海魯藝

向延生

由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倡議,1938年在延安創建了高等革命文藝學府“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源于該院音樂系的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在創辦人李元慶(原延安魯藝音樂系教員)和楊蔭瀏的領導主持下,1955年就建立的“冼星海紀念室”,是中國最早的紀念和研究冼星海的基地。由所長李元慶指派1980—1982年我主持了所里該室的重建和充實,還幫助番禺和星海音樂學院建立了冼星海紀念館,幫助廣州的星海苑建立了陳列室。

受原文化部的委托,199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舉辦的“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60周年”的活動(由我負責和主持),得到了當時還健在的《黃河大合唱》的詞作者張光年等許多當事者的支持和參與。該曲最早的幾位指揮者鄔析零(演劇三隊)、李煥之(魯藝)、林路(桂林)以及演唱者莎萊、伴奏者羅浪。張光年的夫人黃葉綠、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多位哈薩克斯坦救助過冼星海的相關友人后代、中國文化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尹志良、藝教司陳迎憲,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李煥之、副主席孫慎,黨組書記吳雁澤,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薛若琳、黨委副書記王澤洲和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多所音樂院校的多位專家教授學者,出席了國際學術研討會、參觀了圖片展覽。(1)這次紀念活動的綜述見向延生:《重新整理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6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錄》,《人民音樂》1999年9期。

圖1 1982年重建落成的音樂研究所冼星海紀念室

圖2 1999年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60周年學術研討會

圖3 冼星海的母親口述,由他人記寫的其家庭概況的“備忘錄”

圖4 新加坡養正學校軍樂隊1921年的合影(前排右4為冼星海)

圖5 北京藝術??茖W校音樂系師生1926年的合影(后排右5為冼星海、前排右5為蕭友梅)

圖6 巴黎音樂學院杜卡斯教授(前排中)作曲班師生的合影(前排右2為冼星海)

圖7 田漢(右)和冼星海

圖8 延安魯迅藝術學院

圖9 冼星海在延安魯藝的窯洞里寫作

圖10 1939年4月13日演劇三隊與魯藝小樂隊合練后合影

圖11 冼星海指揮魯藝合唱團練習演唱《黃河大合唱》

圖12 為《黃河大合唱》伴奏的魯藝混合樂隊(前排左2為隊長向隅,前排右側即是土制的低音大二胡)

我的父母親與冼星海是中國當時唯一的高等音樂學府上海國立音樂院(后改名國立音專)的前后同學;1935年冼星海留學回國后,他們應冼星海的友人和同學張曙的邀請,幫助演奏演唱冼星海的作品;1938年冬天以后我的父母又與冼星海在延安魯藝共事了一年半。冼星海和后來接棒的李煥之指揮延安魯藝合唱團演唱《黃河大合唱》時,都是由我的父親向隅擔任給此曲伴奏的延安魯藝混合樂隊的隊長并兼任首席小提琴師,而我的母親唐榮枚,則是延安演唱《黃河怨》的歌唱家。

1939年我出生在延安魯藝,算是看見過冼星海,還有幸與冼星海在照片里兩次同框。(2)《冼星海全集》編輯委員會:《冼星海全集》(第七卷),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82、87頁。從1946年起我就讀于東北魯藝少年班、東北音專附中和沈陽音樂學院,1965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專業,1973年從解放軍某部政治部轉入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1991—2000年應邀兼任文化部《新文化史料》雙月刊副主編,1999—2016年又曾經被選舉兼任中國延安魯藝校友會三屆的副會長、常務副會長,這期間《黃河大合唱》一直伴隨著我成長。冼星海和《黃河大合唱》都是我畢生研究的課題,多年來已經寫作發表了十余篇關于冼星海和《黃河大合唱》的文章。

對冼星海和《黃河大合唱》大家都已經有很多的了解,我只是對冼星海的生平與《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唱中,某些有不同的說法或傳聞的事例,提出我個人的見解。

冼星海(1905—1945年)的一生只有短暫的40年,但是其中有長達26年,也就是一大半的經歷,缺乏足夠與準確的歷史資料來作為支撐(如早期在澳門的6年與新加坡的10年、中間在法國的5年和最后在蘇聯的5年多)。冼星海1939年在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時寫有兩份 “自傳”(3)《冼星海全集》編輯委員會:《冼星海全集》(第一卷),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但是其中關于生平的敘述較為簡略,還有一些錯誤(此事我后面再說明),使得冼星海的生平有許多空白點。20世紀80年代集全國之力編輯《冼星海全集》(主編周巍峙)時,冼星海幾十位健在的友人和學生都參與編寫。那時就曾經想要編寫“冼星海年譜”,但是幾經努力都因為缺乏足夠與準確的史料而未成。

一、冼星海的祖籍

冼星海的祖籍本來不是問題,冼星海寫的自傳和母親口述其家庭概況的“備忘錄”(4)《冼星海全集》編輯委員會:《冼星海全集》(第七卷),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3頁。里,都說的是番禺縣人(番禺是2000年前的秦朝就已有的歷史悠久的古地名)。但是2012年廣州市劃地新設立了南沙區,原來屬于番禺區的所謂冼星海的家鄉橄欖鎮,現今劃歸于南沙區。集中了廣州的港口碼頭的南沙區財力雄厚,該區此后就大力宣揚冼星海是南沙人,也新建了冼星海紀念館,產生了一場新的名人爭奪戰。

認為橄欖鎮是冼星海的家鄉這事,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冼星海夫人錢韻玲的“調查”:那時當地有位80多歲的老人回憶說該鎮曾經住過一家冼氏人家(并不知道這家人的名字),后來搬走了,于是就認定橄欖鎮是冼星海的故里,冼星海也因此就成了南沙人。我與冼星海的夫人錢韻玲多有往來,曾經當面對她說:僅依據這個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孤證作出的認定,這遠不是科學的調查與準確的結論。何況錢韻玲1938年春天才在家鄉武漢結識冼星海,僅兩年后她就與冼星海在延安永別了,她對冼星海的了解因此相當有限。

據說:冼星海誕生的20世紀初,現在的橄欖鎮地區那時還是沒有人煙的荒灘,根本就沒有居住的人家。何況冼星海的祖上本來是常年生活在小船上以打魚為生、居無定所的番禺的“疍民”(當時根本就不允許他們上岸居住的“賤民”),如何會有這個岸上的舊址?橄欖鎮所謂的“冼星海故居”顯然只是個后來人為造出來的假古董。

二、冼星海的出生

關于冼星海的出生,有些資料為了強調冼星海的革命性,屬于勞動人民,只說他是出生于貧苦漁民家庭。(5)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詞典》編輯部:《中國音樂詞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年、2006年(增訂版)。但是冼母的“備忘錄”里已寫明其父親是“操航海業”,冼星海在兩份自傳里都說父親“做過打魚和航海的事情?!?954年音樂研究所的安杰去上海調查時,找到了冼星海母親的幾位親戚,他們都確認冼星海的父親已經是“大輪船上的船員”(6)安杰的調查報告(原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油印資料)。。只是好景不長,冼星海出生前8個月父親就已經去世,冼星海1905年出生時就是個沒有見到過父親的“遺腹子”,而且沒有兄弟姐妹。因此說冼星海是出生于番禺(現在又說是南沙)或澳門的漁船上,都不是事實(冼星海是否是出生于澳門的陸地上甚至是醫院里還沒有史料證明)。

音樂研究所的孫幼蘭1962年冬天去廣州調查后發表的文章里,也說冼星海的“父親冼喜泰,廣東番禺人,曾從事漁業,作過海員?!薄巴庾娓更S錦村,是個海員?!?7)孫幼蘭:《冼星海在“嶺南大學”及其他》,《人民音樂》,1963年第1期。冼星海的外祖父把女兒嫁給海員,而不是漁民的概率應該更高。冼星海的母親后來能夠遠去新加坡謀生,顯然也與父親、丈夫的海員職業相關。海員屬于工人階級,更具有革命精神,如果這樣據實介紹豈不更能突出冼星海革命本質的淵源(冼星海后來在法國、英國曾經參加了一些國際工人、海員組織的活動)。

當時只有32歲且不識字的冼星海母親后來沒有再婚,在新加坡、廣州、上海她都是靠給富人家當幫傭為生,孤兒寡母一直相依為命、聚少離多。冼星海這個苦孩子對母親的誠摯親情,完美地刻印在了《黃河大合唱》這部以中國的母親河——黃河命名的宏偉巨作之中。

三、冼星海與新加坡

冼星海出生于被葡萄牙占據的澳門,幼年依靠同是船員的外祖父為生(冼星海在自傳里錯寫成是祖父)。6歲時外祖父去世,母親經人介紹去新加坡的富人家當女傭為生,隨行的冼星海曾經成了街頭的流浪兒童。冼星海的自傳里對這段經歷敘述得很簡略,沒有提及養正學校;《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的1989年版里也是如此;1989年版《辭?!泛汀吨袊魳吩~典》2016年增訂版里,對冼星海在新加坡的事都只字未提。

由原文化部委派,2012年我曾經奉命去新加坡調查、核實冼星海在該地的生平事跡。據新加坡養正學校(該校此時已經不存在)校友會提供的歷史資料,當地的華僑學?!梆B正學?!毙iL林耀翔那時好心地提供免費食宿,冼星海才能夠作為“工讀生”進入此校安心學習;該校的音樂教師區健夫吸收冼星海加入學校的軍樂隊,學習吹奏短笛、單簧管,冼星海才開始接觸音樂。后來林耀翔校長被聘請為廣州嶺南大學華僑中學的校長后,1921年他挑選了冼星海等20名養正學校的好學生同來廣州,冼星海才得以在祖國的沃土上開花結果。新加坡時期的生活是冼星海人生重要的轉折點、音樂生涯的起點。養正學校校友會的副會長何乃強2014年出版有《冼星海在新加坡的十年》一書,我也寫作了文章《冼星海與新加坡養正小學》。(8)向延生:《冼星海與新加坡養正小學》,《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為紀念新中國建立60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上海電影制片廠2009年拍攝的影片《少年星?!?,就是講述冼星海在澳門和新加坡的經歷,但是其中卻出現許多與歷史不符的離奇故事情節。如1901年就已經離開了澳門的中國專業音樂教育事業的宗師蕭友梅,竟然還在澳門教導1905年才出生的冼星海學習音樂;一生從未去過新加坡的蕭友梅,后來又成了冼星海在新加坡的學校里的音樂老師;駛往廣州的豪華郵輪上,冼星海竟然會在豪華的大廳里,如波蘭大鋼琴家蕭邦般嫻熟地當眾彈奏大三角鋼琴。為此我曾經與該導演通過電話,他卻說那是電影不要太認真。我則說你這是實名電影不應該如此曲解歷史、誤導觀眾。為此我以相聲大師侯寶林創演的諷刺唐朝的秦瓊竟然可以大戰數百年前漢朝的關羽的著名相聲為例,發表了文章《影片〈少年星?!蹬c相聲〈關公戰秦瓊〉》。(9)向延生:《影片〈少年星?!蹬c相聲〈關公戰秦瓊〉》,《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四、北京藝專和國立音樂院

1925年冼星??既氡本┧囆g??茖W校新設立的音樂系(蕭友梅兼任該校的系主任),師從俄裔教授托諾夫學習小提琴,在“自傳”里冼星海卻說他入學的是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墒窃谠搨髁曀械奈淖仲Y料和照片里,都沒有冼星海的蹤跡。北京藝專的合影照片、音樂會節目單和同學的回憶里,卻都有關于冼星海就讀該校的記載。事實是:同時也主持北大音樂傳習所工作的蕭友梅,為幫助這位生活困難的廣東小同鄉,特別安排冼星海去該所擔任圖書管理員半工半讀,造成了“自傳”里冼星海這個記載的錯誤。

1928年冼星海以北京藝專的同等學歷,轉入蔡元培、蕭友梅在上海創辦的國立音樂院,師從意大利籍教授富華學習小提琴。因為經濟困難,主持學院工作的蕭友梅又安排冼星海在院長辦公室里勤工儉學。1929年暑假前,學院要求住在學院宿舍的學生交納水電雜費,一些窮苦學生要求免交或減收,雙方沒能達成共識,引發了經濟性的罷課學潮。一直與母親同住在校外的冼星海本來與此事無關,由于他時任音樂院的學生會主席,毅然站在窮苦學生一邊參與此事并成為了領頭人物。

這時民國政府又頒布《大學組織法》,規定只教授一種技藝的學校只能是??茖W校,國立音樂院為此要降級成為音樂??茖W校(蕭友梅為此也致信時任立法院長的友人胡漢民提出異議)。有些對此事持不同意見的音樂院師生為此繼而組成“護院會”,派代表去南京向教育部表達訴求,事情就此升級變化成了對抗國家法律與教育部指令的政治問題。蕭友梅這時因病辭職,教育部訓令國立音樂院停辦,教師一律解聘,學生全部離校,委派了由該部高等教育司長、??平逃崎L等人組成的“改組委員會”,強行處理了學校的轉制問題。

改組后的國立音樂??茖W校(校長蕭友梅)1929年秋季開學時,參加了“護院會”的教師全不續聘,學生要憑通知書才能入校繼續學習,不聲明退出“護院會”的學生,只發給成績單可以轉往其他學校學習,冼星海等12名學生因此被迫離開了國立音樂院。有人說冼星海在上海讀的是國立音專,被該校開除的說法都不準確(有人把此事的主要責任歸之于蕭友梅,為此我發表文章《蕭友梅與冼星海的是非恩怨》(10)向延生:《蕭友梅與冼星海的是非恩怨新解》,《中國音樂學》2016年第2期。說明了事實的真相)。

五、留學法國

冼星海因此才在友人的資助下前往法國留學,1930年初冼星海剛到法國時的遭遇非常悲慘艱難,但是這完全是個意外,不屬于赴法國勤工儉學的行列。因為他原來有個要去投靠的人——住在巴黎的廣東摯友、著名畫家司徒喬(1929年南京的中山陵建成時,懸掛的國父孫中山巨幅油畫的作者)。據其妹司徒懷(1933—1937年在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鋼琴,是我父母的學友,其弟司徒漢后為全國著名指揮家)對我說:冼星海那時拿著其母親帶給司徒喬的家鄉特產廣東臘腸,找到司徒喬在巴黎的住所時,在樓下長久呼喊司徒喬的大名、小名都沒有人應答,問了其房東才得知司徒喬剛剛在幾天前去了美國。中國與法國相隔遙遠,那時的通信和航船都要歷時月余才能到達,才造成了冼星海的這個陰差陽錯的歷史悲劇。

人生地不熟,沒有錢又語言不通的冼星海,因此頓時陷入了艱難困苦的境地。為此他曾經當過餐館的跑堂、理發店的雜役、看守公共電話者、失過十多次業、多次站在街頭拉琴討錢,幾次都差點要餓死凍死。據冼星海在《我學習音樂的經過》(11)《冼星海全集》編輯委員會:《冼星海全集》(第一卷),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一文里說:一次外國的流浪漢發揚國際主義精神,把要來的食物分了一些給他吃,冼星海才活了過來。

大約是1932年以后,經過自己的艱苦奮斗,他的生活才有了轉機,再由廣東同鄉馬思聰介紹他免費師從奧別多菲爾學習小提琴,又因當時居住在巴黎的俄籍著名音樂家普羅科菲耶夫(據其子發表的回憶文章)等人的幫助,冼星海才與法國的音樂界交往,進入當地音樂學校學習,后入巴黎音樂學院的杜卡斯教授作曲班學習。冼星海還自述曾經去德國、瑞士、意大利旅游(《冼星海全集》第七卷里有照片為證)。

有人認為冼星海是畢業于巴黎音樂學院,但是至今未見其畢業證書以及相關的人證物證。我們音樂研究所為此曾經發函給巴黎音樂學院詢問,該院只是寄來冼星海1934—1935年在該院的學生出入證。冼星海在《我學習音樂的經過》一文里說“一九三五年春,我在作曲班畢了業?!?冼星海是巴黎音樂學院杜卡斯教授作曲班的學生,但是畢業于大師班的學生并不是該院的正式學生,只有一年的學歷顯然難言畢業于巴黎音樂學院,因此說冼星海是畢業于該院的杜卡斯大師班可能更為準確、恰當。我認為沒有必要糾結于冼星海是否畢業這件事,冼星海寫出了那么多杰出的作品,就已經彰顯出冼星海的勤奮、天賦和偉大!

當時華人在國外的社會地位低下,長期遭受當地人的歧視和欺凌。冼星海在新加坡、法國等的海外經歷,使他由此產生的對祖國的拳拳赤子之情,都深深地刻印在了《黃河大合唱》里面。

六、革命導師田漢

冼星海在成長和創作中深受革命思想的影響,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田漢。田漢是集文學、戲曲、話劇、電影、音樂于一身的文藝大家,左翼和革命文藝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冼星海1928年在上海就加入了田漢組建領導的南國社,參加該社的演出等活動。冼星海后來在法國學習時,因為老師杜卡斯1935年5月17日突發心臟病去世(結業考試都是由別的教師代理的),冼星海利用暑假回國來看望孤苦的母親。但是回國后他受到中國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的感染,也不忍心再離開孤老的慈母,就沒有返回法國繼續學習(冼星海留在法國友人處的一些物品因此軼散了)。

從法國留學歸來后,冼星海曾經再三尋找工作都沒有結果。他會見被國民黨政府軟禁在南京的田漢時,田漢寫信介紹他去上海找左翼音樂小組的成員任光(時任英商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主任),冼星海才被百代唱片公司聘請為音樂部的作曲(月薪100大洋),生活才穩定下來,能夠租房侍奉老母過了年余安定的生活,才能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

我曾經聽周巍峙同志(曾經擔任文化部副部長、部黨組書記,后來又擔任中國文聯主席、名譽主席)說: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那時曾經特意安排中共特科的盛家倫接近冼星海,引導他參加歌曲作者協會,輔導音樂研究會的成員,創作出《救國軍歌》等抗戰名曲、《夜半歌聲》等電影歌曲,培養了麥新、孫慎、周巍峙、孟波等業余音樂學生。

七、革命環境的熏陶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13日日軍攻打上海,中國軍民奮起抗戰。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迅速組織起多支救亡演劇隊,冼星海加入“上海救亡演劇二隊”,據冼星海日記記載,僅僅6天之后的19日他們就出發奔赴抗戰前線,冼星海原以為不久還能返回上海,未料想從此就訣別了慈母。

在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部周恩來、郭沫若、田漢的領導下,冼星海任職三廳的藝術處,與張曙共同負責抗戰音樂工作,在武漢多次組織和開展了有多達幾萬、十幾萬人參加的火炬游行、水上游行等群眾歌詠活動。組建和培訓了十支抗敵演劇隊(冼星海此時已與演劇三隊結緣),培養了馬可、嚴良堃等學生,創作出《在太行山上》等名曲,找到了自己的婚姻伴侶錢韻玲。在日軍的攻打下,三廳1938年10月即將撤離武漢時,周恩來考慮冼星海需要安定的寫作環境,政治上也還有待培養提高,于是安排冼星海去延安的魯藝音樂系任教,半年后接替奔赴晉察冀抗日前線的呂驥擔任系主任,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革命圣地延安這個特殊的環境和生活氛圍里,冼星海親身感受到人們火熱的抗戰激情,他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廣泛地接觸和研究中國豐富優美的民族民間音樂,在這些體驗與感受的基礎上,才產生了《黃河大合唱》這樣偉大的中華民族傳世音樂巨作。

八、與黃河的五次因緣

有人說冼星海沒有見過黃河就寫出了《黃河大合唱》,這不符合歷史事實。1925年冼星海去北京藝術??茖W校學習、兩年后返回廣州時,就曾經兩次乘火車渡過黃河;據電影導演吳永剛說,冼星海1936年擔任影片《壯志凌云》的作曲時,曾經隨劇組從上海去開封、鄭州的外景地到過黃河岸邊(12)載于《冼星海專輯》(四),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1983年內部鉛印出版。(刊《冼星海專輯》四);冼星海參加的上海救亡演劇二隊,1937年9月5日到10月2日又在黃河沿線河南的開封、鄭州、洛陽開展了近一個月的抗戰宣傳活動;1938年10月冼星海坐火車從武漢去西安時,很長一段鐵路都是沿著黃河邊往西走。為了躲避黃河北岸日軍的炮火,火車只能乘著夜色疾馳而過,途中就路過了現在的三門峽市。

但是冼星海自己沒有乘船渡過黃河,特別是沒有親身體驗過船夫們與驚濤駭浪搏斗的那種情景。因此寫作《黃河大合唱》前,冼星海多次要求三隊的人員介紹他們那時的所見所聞與深切感受。

九、為抗敵演劇三隊創作《黃河大合唱》

演劇三隊來到延安后,3月11日的晚會上冼星海聽了老友張光年充滿激情的朗誦,自報奮勇地應承了為《黃河吟》(后定名《黃河大合唱》)作曲的任務,這是他們兩人在上海、武漢后第三次的合作。但是據冼星海的日記介紹,那時他還在忙于《生產大合唱》的排練,3月21—25日又指揮演出《生產大合唱》,這期間冼星海也已經在醞釀《黃河大合唱》的寫作。

據冼星海的日記介紹,3月26—31日這六晝夜,他就完成了《黃河大合唱》曲譜的全部寫作。其中《黃河頌》還寫了三稿、《黃河怨》寫了兩稿,顯示了冼星海在學習和繼承中外優秀音樂遺產的基礎上,高漲的創作熱情、杰出的創作技巧和極高的音樂天賦。

4月6日、9日、11—13日冼星海五次指導演劇三隊排練《黃河大合唱》。演劇三隊沒有樂隊,冼星海約請了向隅及魯藝音樂系的五名學生擔任伴奏,12和13日三隊與魯藝小樂隊合練了兩天。但是演劇三隊的人數較少(13日合練后在魯藝籃球場拍攝的那張照片里共有29人,除去冼星海、6名樂隊人員和演劇三隊的指揮者鄔析零,合唱隊員就只有22人)。演劇隊是以演出話劇為主,唱歌只是業余水平,盡管突擊開展了“識譜運動”,4月13日演劇三隊首次演出《黃河大合唱》時的水平和效果都仍然有些欠缺。冼星海在那天的日記里還特別記載說 “第三隊女聲獨唱唱走了音,給觀眾不好印象?!?我的父母親那天也聆聽了三隊的演出,認為沒有能夠實現預期的演唱效果。

只有鄔析零的回憶文章里說毛主席那天出席觀看了演劇三隊的演出,未見其他資料可以佐證他的說法,可能是他把毛主席等人后來聆聽魯藝演唱《黃河大合唱》混淆了。冼星海的日記和那時延安《新中華報》對這次演出的報道里,也沒有毛主席那天出席觀看的記載。

據冼星海日記記載,演劇三隊為了慰勞冼星海給該隊寫作《黃河大合唱》,4月3日送給冼星海豬肉、白糖等延安珍貴的食品。有些文章卻說廣東人冼星海喜歡吃甜食,冼星海是一邊吃著三隊贈送的白糖一邊寫作《黃河大合唱》,看來這并不是事實。

十、魯藝百人合唱團的演唱

為慶祝魯藝成立一周年,1939年5月11日的紀念晚會上,冼星海指揮百余人組成的魯藝合唱團,由向隅等16人組成的混合樂隊擔任伴奏,成功演唱了《黃河大合唱》。為了取得更好的樂隊效果,樂隊里的廣東籍成員還用鐵皮洋油桶自制了低音大二胡(1940年冬天中國那時最好的大提琴家張貞黻,由周恩來動員才從重慶帶著大提琴來到延安,以后這個伴奏樂隊里就不再用這把音質音量都欠佳的土制大二胡了。但是中央電視臺2019年紀念《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80周年的一個特別節目里,說魯藝把這個土制大二胡帶去了大提琴更多的東北、還展示了復制品,這并不是事實)。

毛主席等領導人出席了這天的晚會。據冼星海當天日記記載,當他們唱完時,毛主席等人都跳起來,很感動地說了幾聲“好”,他永不忘記那天晚上的情形?!饵S河大合唱》此后成為了延安舉行重大活動與歡迎中外嘉賓時不可缺少的重要演出節目,每次都受到來賓和聽眾們熱烈的歡迎與贊賞。合唱團的人數也不斷增加,最多時曾經達到500人。冼星海1940年5月10日去蘇聯后,則是由他最好的學生李煥之接棒在延安指揮演唱此曲。

十一、延安的聲樂選拔賽

冼星海指揮魯藝的百人合唱團首次演出《黃河大合唱》時,由于我的母親已經懷孕8個月無法演唱,冼星海那次選擇了我母親的學生莎萊演唱《黃河怨》。那年才16歲的莎萊剛學了幾個月的聲樂,更沒有結婚,從學歷、閱歷等多方面來說她都難于勝任此歌的演唱藝術與技巧,難于表達好這首歌曲深刻復雜的情景,還是沒有唱好,反而引發了延安婦女界的領袖們(她們都是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巾幗豪杰)的強烈抗議。他們認為中國婦女遭到日本兵的欺凌后,絕不會悲哀絕望、投河自殺,而是拿起武器與敵人戰斗。魯藝的領導人都是這些女紅軍的老戰友,為此有一段時間演出《黃河大合唱》時,他們就決定不唱《黃河怨》了,《河邊對口曲》之后,就直接唱《保衛黃河》。

后來大家都深感到《黃河怨》是《黃河大合唱》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高低、強弱、長短等的對比,正是音樂作品里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而《黃河怨》正是《黃河大合唱》最后的高潮《保衛黃河》與《怒吼吧!黃河》到來以前,重要的對比襯托段落。有了低沉哀傷的《黃河怨》,才更能顯示出其后《保衛黃河》與《怒吼吧!黃河》的高昂強烈、豪邁雄壯,更何況《黃河怨》又是一首那么優美深情的女聲藝術性詠嘆調。

冼星海接任魯藝音樂系主任后,根據多方面的原因決定恢復演唱《黃河怨》,為了更好地演唱此曲,為此還在延安專門組織了一場難得的聲樂選拔比賽。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后,延安那時最好的三位女歌唱家當眾依次進行了演唱。

率先演唱的李麗蓮是1937年冬天來自上海的歌舞明星,她曾經主演過十余部影片、歌劇,錄制出版了30張唱片(當時她是所謂共產國際派來中國的軍事顧問李德的夫人);第二個演唱的潘奇是延安學歷最高的音樂家,1935年她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并具有歷史和音樂的雙學位,曾為百代公司錄制出版了著名的琴歌《陽關三疊》唱片,在重慶為賀綠汀試唱歌曲《嘉陵江上》(后為著名電影導演張水華的夫人);最后演唱的唐榮枚1933—1937年在當時中國唯一的高等音樂學府上海國立音專,先后師從周淑安、蘇士林、克里洛娃三位中外教授學習聲樂,1935年起就已經在上海、武漢、長沙等地演出獨唱,為冼星海作曲的電影歌曲配唱。來到延安后因為首先演唱名曲《延安頌》,被毛澤東等人贊譽為“延安夜鶯”。

經過領導、群眾和作曲者冼星海的共同評議,都認為還是科班造就的唐榮枚把此歌演唱、處理得最好。為此以后魯藝演出《黃河大合唱》時,就一直是由唐榮枚演唱《黃河怨》。

十二、《黃河大合唱》的版本

《冼星海全集》的第三卷里,收錄有《黃河大合唱》的兩個版本。第一個是曾經廣泛傳唱的冼星海在延安時寫作的版本;第二個是冼星海1941年在莫斯科時,把《黃河大合唱》進行加工整理、寫作成的交響大合唱(其中加寫了《序曲》和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配樂樂譜)。

《冼星海全集》的第八卷收錄有《黃河大合唱》的兩個整理版本,第一個是冼星海最好的學生李煥之,20世紀50年代與80年代兩次整理加工的《黃河大合唱》的莫斯科版本(1955年北京紀念冼星海逝世10周年時,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攝了由時樂濛指揮解放軍總政文工團演唱的此版本《黃河大合唱》彩色記錄影片);第二個是由指揮家嚴良堃領導整理的原中央樂團1975年的演唱版本,這個版本是現在國內外演唱此曲時采用最多的版本;人民音樂出版社還另外出版有由瞿維編寫鋼琴伴奏的《黃河大合唱》的譜本。

我寫作發表的所有有關文章里,都肯定冼星海是中國最杰出的作曲家,其《黃河大合唱》更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享譽世界最珍貴的藝術瑰寶。但是任何人即使是圣賢者,都有其長處,也必然有其短板。冼星海在北京、上海以及在法國的前期都學習的是小提琴演奏,后來才轉為學習作曲,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他顯然無法全面深入地學習所有的作曲技術理論。杜卡斯教授的高級作曲大師班,主要也是學習自由作曲、修改音樂作品,不可能講授基礎的作曲理論。因此對作曲技術理論技能要求較少的聲樂作品,如冼星海創作的歌曲、大合唱多取得了成功;冼星海著力寫作的交響曲、交響組曲等大型器樂曲作品,則大多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之處,演出較少。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曾經對我說:

“1955年上海舉辦紀念冼星海的活動時,曾經首次組織排演過冼星海的《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這部冼星?;俗畲蟮木纳虾>烷_始寫作,中間歷經了武漢、延安時期,最后在莫斯科才完稿的巨作,當時吸引了很多的人前往出席聆聽。但是那天演奏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人聽不下去中途就退席了,我感到機會難得,為了得知它的全貌究竟如何,我是硬著頭皮才聽完了全曲,感覺確實存在著很多的問題?!?/p>

那天也聆聽了此曲的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高年級很有才氣的學生汪立三、劉施任、蔣祖馨,在《人民音樂》1957年第4期上聯名發表文章,對此曲不實的溢美評論提出了一些質疑,竟然因此被打成“右派分子”,并發配去黑龍江省勞動改造,“文革”后他們才獲得平反,都成為中國著名作曲家。

著名指揮家李德倫(我與他是在北京的和平里居住了30余年的鄰居)曾經對我說:1956年他在蘇聯留學時,曾經與嚴良堃在莫斯科合作指揮演唱過冼星海莫斯科版的《黃河大合唱》(由當時也在莫斯科留學的的郭淑珍演唱《黃河怨》)。那時他們就感到冼星海此版《黃河大合唱》的樂隊織體和配器寫得過于厚重,往往覆蓋了歌聲,有的樂音甚至超出了樂器演奏的音域(這也可能是匆忙寫作中作者的筆誤)。因此他們那時在演奏前對冼星海的這個版本原作,請蘇聯作曲家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刪節。

冼星海莫斯科版本《黃河大合唱》的樂隊編制,采用的是三管大交響樂團的樂隊編制,末樂章《怒吼吧!黃河》從175小節起,更是再增加了6支圓號、12支小號和12支長號加入吹奏。這樣的處理可能是他在莫斯科時聽了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名曲《1812年序曲》時受到的影響。此曲在最后歡慶戰勝拿破侖取得戰爭勝利時,一支完整的軍樂隊加入樂曲進行吹奏,效果確實非常宏偉震感(2007年我在美國曾經聆聽著名的洛杉磯交響樂團演奏此曲印象深刻)。但是該曲是單純的器樂曲,而《黃河大合唱》則還有歌詞。

十三、美國演唱《黃河大合唱》

許多文章里都說是由時任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干事的劉良模,1940年把《黃河大合唱》的樂譜帶去的美國。為此我曾經當面向他詢問過此事(其大兒子劉抗是我在東北音專附中時的高中同學),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他說他只是把《義勇軍進行曲》等抗戰歌曲帶去了美國。劉良模說1939年他在浙江地區開展抗戰歌詠活動時,曾經去過新四軍的部隊,見到過周恩來。國民黨方面因此于這年6月起把他先后軟禁在金華、寧波,后由基督教青年會的美國牧師出面在廬山找蔣介石交涉,國民黨才以必須出國為條件把他釋放。劉良模說1940年初他離開上海去美國時,還沒有見到過《黃河大合唱》的樂譜。

劉良模對我說:1941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后,美國的一個對中國友好的社會組織“華人會”,募集了藥品等許多抗戰物資通過曾經留學美國的宋慶齡捐贈給中國。宋慶齡把一些中國抗戰的宣傳品(包括《黃河大合唱》的樂譜)回贈給了”華人會“,以便該會在美國開展支持中國抗戰的活動 ?!叭A人會”把這份樂譜拿去請時在美國的劉良模把中文歌詞翻譯成英文,1943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合唱團才在美國首次演唱了《黃河大合唱》。

以上論述如有不妥和錯誤之處,歡迎大家予以批評指正!

猜你喜歡
黃河大合唱冼星海魯藝
延安魯藝“小調大王”——安波
魯藝精神的寫照——宋惠民
坐標式的“藝術高峰”——冼星?!段覍W習音樂的經過》讀后
冼星海等人應該是“國立音?!钡膬炐銓W生
延安“魯藝”音樂系里的“廣東仔”
“魯藝精神”與魯迅美院油畫系
《黃河大合唱》在新時期的審美價值及重要意義
《黃河大合唱》與桂林文化抗戰
從冼星海兩部交響曲的創作看中國早期交響曲的結構特征
在太行山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