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音樂心理學學科建設與發展探源

2022-07-08 04:27謝嘉幸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音樂學心理學學科

蔣 聰,謝嘉幸

我國雖然有久遠豐富的音樂史料和古代音樂心理學思想,但“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進入中國已是19世紀后半葉的事情(1)1872年“心理(學)”首次以學科名稱出現在《申報》的《論西教興廢》一文中。閻書昌:《中國近代心理學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2頁。,而“音樂心理學”進入國人視野就更晚一些。蕭友梅先生于1907年在《學報》(2)《學報》創刊:一說為1907年2月在日本東京創刊,為日本東京出版的中國留學生刊物(達威,1983;楊和平,2002);一說為“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在上海創刊,月刊,學報社發行。綜合性知識刊物。???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六月)?!弊匀珖鴪罂饕龜祿熘袑ζ诳暮喗?。上發表的連載文章《音樂概說》中的“音樂的定義與分門研究”部分提到“音樂心理學”這一概念,這是音樂心理學首次出現在中文文獻中,開啟了我國音樂心理學的新篇章。

20世紀20年代之后掀起了一陣音樂心理學熱潮,激發了國內學術熱情,很多學者將在歐洲、美國、日本留學所學介紹到國內,也有學者關注我國的音樂心理思想史料,研究涉及聲音心理學、聲音生理學、我國音樂心理學思想、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情緒、音樂欣賞、歌唱心理等諸多領域。

20世紀80年代以后,以張前先生于1981年在《音樂研究》上發表的《音樂心理學》一文為開篇,學界對音樂心理學的學術興趣再次高漲,80年代涌現出大量學術文獻。高校的教育也相繼展開。

本文試從音樂心理學的學科定位、學科架構的角度,回顧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專業復蘇初期高校教育教學的發展情況,我國音樂學學科發展過程中,找尋音樂心理學在音樂學中的定位,為今后我國音樂心理學的發展和學科建設提供一定參考。

一、學科定位

音樂心理學應屬音樂學的一個子學科,了解其在音樂學中的定位和作用,有利于學科更為理性的發展,為高校設立這一專業提供學理依據,從而促進學術研究和高校人才培養更好地發展。

(一)音樂學的定位

1.西方音樂心理學的興起和定位

音樂心理學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西方新興起的一門學科,以德國學者赫爾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和斯圖姆夫(Carl Stumpf)為先驅,通過現代科學實驗的方法對樂音物理屬性、生理和心理反應進行研究,先后出版了《作為音樂理論生理基礎的樂音感覺論》,簡稱《音感覺論》(3)張前:《音樂心理學》,《音樂研究》1981年第4期,第99-101頁;劉沛譯:《論樂音感覺》,見《音樂心理學手冊》,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4頁;任達敏老師譯:《論樂音的感覺》,見《劍橋西方音樂理論發展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年,第225頁。,赫爾姆霍茲(1863年、1865年、1870年、1877年)和《樂音心理學》(斯圖姆夫,第一卷,1883年;第二卷,1890年)為后來音樂心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兩位學者從聲音的物理屬性出發,關注了協和音程和不協和音程與聽覺感受悅耳程度之間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關的生理現象和心理過程,還討論了與音樂美學的關系以及科學和美學研究方法等問題。這兩位學者能夠關注聲音和音樂領域,從他們的學術經歷來看,他們在音樂領域都有一定建樹,赫爾姆霍茲曾為皇家瑞典音樂學院的成員,對律學和樂器設計有一定研究,斯圖姆夫是德語界民族音樂學(當時稱為“比較音樂學”)的奠基人,收集了大量歐洲以外的音樂。因此,這兩位學者將物理學、生理學和心理學與音樂學相結合是建立在廣闊的學術視野之上的,做出這些學術成果是自然而然的。從整體學術背景來看,西方音樂學界在十九世紀末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以奧地利音樂學家阿德勒(Guido Adler)于1885年在《音樂學季刊》發表的《音樂學的范疇、方法和目的》為標志,“音樂學”首次成為具有“學科性”的概念,進入了“阿德勒體系”時期(4)李方元:《西方音樂學:“阿德勒體系”及其三個歷史階段——特征與文化闡釋》,《音樂研究》2015年第1期,第5-14頁。。在阿德勒的學科架構中,他將音樂學分為歷史音樂學和體系音樂學兩大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兩大部分之外,阿德勒還列出了一系列音樂學的“輔助學科”,包括聲學、數學、生理學、心理學、邏輯學、語法學、格律學、詩學、教育學及美學。在提及心理學時,阿德勒做出了較多解釋,他指出“尤其是樂音想象與音程關系,以及實際中與之對應的情況,即音樂思維的理論,這被視為普通邏輯的一部分”(5)Guido Adler(1885). Umfang,Methode,und Ziel der Musikwissenschaft. Vierteljahrsschrift für Musikwissenschaft,1(1):14.,并在學科構架圖表中還為心理學注釋了三個方面,即樂音想象、樂音判斷和樂音情緒。應該說阿德勒的學術視野,在他的音樂學構架中關注到了音樂史、音樂理論、音樂美學、音樂教育這樣的“傳統”學科,也關注到了當時的“新興”學科,諸如樂音生理學、樂音心理學、比較音樂學等。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被作為體系音樂學的輔助學科為音樂史學、音樂理論、音樂美學、音樂教育以及比較音樂學做了更為基礎的科學支撐。1908年德國音樂學家里曼(Hugo Riemann)也對音樂學學科進行分類,未出現“音樂心理學”,只出現了已有的音響物理學和音響生理學兩個學科(6)俞人豪:《音樂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第15頁。。

此后,音樂心理學研究日趨成熟,德語界最早以“音樂心理學”命名的書籍是由瑞士學者庫特(Ernst Kurth)于1931年所著的《音樂心理學》;英語界最早是由美國學者西肖爾(Carl E. Seashore)于1938年所著的《音樂心理學》。學科的成熟也體現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音樂學學科分類中,在1955年德國學者德列格(H.H.Draeger)所列的音樂學條目中,音樂心理學被列為體系音樂學的一個分支學科(7)俞人豪:《音樂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第15頁。;1973年斯洛伐克音樂學家艾爾舍克(Oskár Elschek)將音樂心理學劃分為理論音樂學下的一個分支學科(8)俞人豪:《音樂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第18頁。。二十一世紀之后,音樂心理學已然發展成為音樂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其科學性日益凸顯。

2.我國音樂心理學的興起和定位

蕭友梅先生1907年發表的《音樂概說》開啟了我國音樂學的架構。這篇文章是在“挽近理學日發達,各科學亦日趨于理學的研究”的大背景下撰寫的,介紹了音樂學中的各科,音樂心理學為其中一科,即“考音樂與人身心之關系者曰音樂心理學”??梢?,蕭友梅先生將音樂心理學作為音樂理論或樂學的一部分,是與樂譜、旋律、樂典、和聲學、對位法、作曲學、音響學、音樂組織學、音樂史學等并列的研究領域。王寧一先生曾對“音樂的定義與分門研究”進行了細致分析,他認為蕭友梅先生對“理學”、“各學科”有著深刻認識,對當時國際學術的發展趨勢有著敏銳的把握,他認為蕭友梅先生要建立的音樂學是“一種特定的理論——關于理論的理論”。那么,其中所列的音樂心理學也應為一種音樂理論。雖然已不易考證蕭友梅先生1907年提出的音樂學構架受何啟發,但能夠感受到這一學科構架與西方音樂學構架較為相似。1920年蕭友梅先生在《音樂雜志》上發表了《樂學研究法》,這篇文章將樂學分為五個方面,并按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排列,依次為聲學、聲音生理學(聲音心理學)、音樂美學、音樂理論、音樂史??梢钥吹?,在這篇文章中,蕭友梅先生用詞相當慎重,沒再使用“音樂心理學”,更多地提及“聲音心理學”或“聲音生理學”,顯然受到了當時德國學界的影響。而對于音樂心理學與聲音心理學的區別,同為留學德國的王光祈先生在七年之后做出了明確的解釋。王光祈先生于1927年在《中華教育界》上發表《聲音心理學》一文,解釋了聲音心理學和音樂心理學兩者的異同,聲音心理學為“研究聲之感覺及音之辨察”,而音樂心理學為“討論音樂作品結構上或演奏上所引起的美感”。這種認識與德國赫爾姆霍茲和斯圖姆夫的著作一脈相承,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音樂心理學與音樂美學的密切關系。

而我國音樂學的構架在當時還較為模糊。楊蔭瀏先生曾經在 《國樂前途及其研究》(9)楊蔭瀏:《國樂前途及其研究》,《中國音樂學》1989年第4期,第4-15頁?!兑魳肥穯栴}漫談》(10)楊蔭瀏:《音樂史問題漫談》,《音樂藝術》1980年第2期,第12-18頁。等文章中或多或少地涉及了音樂學的內容,如律學、樂譜、音樂史、詩詞文學、音韻學、數理、音響學、民族音樂、樂器學、國樂宮調理論以及西洋作曲理論等,還包括音樂美學和音樂心理學的問題,如審美習慣、欣賞能力等。楊蔭瀏先生的許多思考都源于實踐,也謙虛地請教音韻學、音響學、音樂心理學(11)楊蔭瀏文中提到,他曾得到音樂心理學家劉廷芳博士的幫助。(文中寫的是劉廷蕓博士,經筆者考證,應為劉廷芳博士,他為中國心理學會的創辦人,也在音樂上有很高造詣,但他是否在音樂心理學領域有所貢獻,還有待考證。文中應為印刷錯誤。)、文學、哲學、歷史學、考古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大家,通過積累各學科的知識來加深對中國音樂史的認識,同時也促進國樂的實踐。楊蔭瀏先生廣博的學術視野為我國音樂學奠定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

呂驥先生曾在全國民族音樂學第三屆年會(少數民族音樂專題)上的講話《中國音樂學、樂學和有關的幾個問題》中較為明確地提出了中國音樂學的架構,包括自然科學方面、藝術科學方面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涵蓋十幾個學科。其中雖然沒有明確點出音樂心理學,但呂驥先生強調了音樂學研究“要落實到聯系我們的人民生活,要研究音樂發展與我們國家民族發展的關系,要研究音樂發展的根本規律,要研究音樂與民族語言的關系,音樂與社會生活、思想情感、心理狀態的關系等等”(12)呂驥:《中國音樂學、樂學和有關的幾個問題--在全國民族音樂學第三屆年會(少數民族音樂專題)上的講話》,《音樂研究》1985年第1期,第2-12頁。。從民族音樂學的角度,呂驥先生也強調這一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很多學科相互聯系,包括“民族學、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考古學、思想史、藝術史、民俗學、心理學、美學”等學科。

張前先生于1981年在《音樂研究》上發表的《音樂心理學》(13)張前:《音樂心理學》,《音樂研究》,1981年第4期。一文,開篇明確了音樂心理學是“研究音樂與人心理關系的一門學科”,是心理學和音樂學相結合的“新興的邊緣學科”,也是心理學和音樂學的分支學科。文中首次介紹了音樂心理學的發展史和研究領域,并強調音樂心理學是一門以科學實驗為研究方法的基礎學科,說明了音樂心理學與音樂其他學科(音樂美學、音樂社會學、音樂教育學、民族音樂學、音樂治療學)的關系。應該說張前先生的這篇文章是對音樂學界前輩在音樂心理學這一領域的回應。不論是從學科建構的角度,還是從音樂理論、音樂史、民族音樂學等音樂學各分支學科研究的需要,音樂心理學都有其用武之地,可以為音樂理論、音樂史、音樂美學等理論學科提供實證支持,也可以為民族音樂學、音樂教育學、音樂治療學等應用學科提供基本的音樂心理現象規律,從而更好地解決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問題,最終將音樂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成果用于音樂各類實踐活動。

在國內出版的音樂學類書籍中,俞人豪著的《音樂學概論》(14)俞人豪:《音樂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年。將音樂心理學作為體系音樂學的一個分支,單列一節,介紹了音樂心理學的歷史、理論和流派,以及主要研究領域。在周青青等六位教授著的《音樂學的歷史與現狀》(15)周青青:《音樂學的歷史與現狀》,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一書中,未將音樂心理學單獨列為一個學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后兩版書中,由張前和宋瑾先后分別撰寫的音樂美學中都提到了“心理學音樂美學”或“心理學美學”,應該說這是音樂美學在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的新探索和新發展,而不能將此等同于音樂心理學。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當代音樂學”課題組著的《中國當代音樂學》(16)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當代音樂學”課題組:《中國當代音樂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年。中,音樂心理學獨占一章,由羅小平撰寫,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音樂心理學的發展情況,特別是二十世紀最后二十年迅速發展的趨勢。

《中國音樂年鑒》(17)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中國音樂年鑒》,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1年。是了解我國音樂領域發展的重要文獻,自1987年以來,每年年鑒都有各學科方向的學術研究綜述。音樂心理學首次“亮相”是在1990年,由謝嘉幸教授撰寫,其中介紹了國內進行美學領域和實踐領域的音樂心理學研究,國內外專著及學科展望。此后,從1991年至1993年,1995年至2003年和2007年,都有音樂心理學學科的綜述,這足以反映出音樂心理學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我國的上升發展趨勢。

2002年在南京藝術學院召開的“當代音樂學研究專家論壇”中,諸位音樂學家就音樂學學科建設進行了充分討論,總體來說都期盼音樂學研究能夠擴大學術視野,開拓新的研究方法,鼓勵多學科交叉研究。音樂心理學就屬于這類邊緣學科,也是理論層面的學科之一。(18)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中國音樂年鑒2003》,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年,第237-238頁。

(二)學位變化的定位

音樂心理學在20世紀初走入了我國音樂學的領域,也在二十世紀末逐漸穩固了其在我國音樂學的一席之地,吸引了越來越多學者的興趣,研究也逐漸從音樂美學中脫離出來,有了較為清晰的研究方法和較為明確的研究課題。然而,我國音樂學界對音樂心理學的認識是否延伸到高校的音樂學學科建設中,高校的音樂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如何?先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相關文件讀起。

20世紀80年代之后的本科專業設置主要沿用1978年以前的學科設置并授予學士學位(19)《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審定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的高等學校工作情況的說明》,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 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文件選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417-418頁。,而1978年以前的學科設置主要建立在1963年由國家計劃委員會、教育部修訂頒布的《高等學校通用專業目錄》(以下簡稱《專業目錄》)基礎之上?!秾I目錄》(1963年)包含11個部分,這11個部分既有學科特點,又有行業特點(20)郭雷振:《我國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的演變——兼論目錄對高校專業設置數量的調節》,《現代教育科學》2013年第3期,第 44-54頁。。其中藝術部分包括音樂,但專業中還沒有出現“音樂學”,音樂理論領域只有“民族音樂理論(110101)”(21)括號中為專業編號,后面學科同此。,其他各專業為作曲和表演領域;心理學(060014)屬于文科部分,備注中寫道“也可以辦基礎側重于自然科學方面的心理學專業”;另外,師范部分也包括音樂(050016)和心理學(050009)(22)國家計劃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通用專業目錄》,1963年?!吨袊逃觇b》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鑒1949—198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第240-246頁。。 1984年國家計劃委員會、教育部開始分科修訂本科專業目錄,1986年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學生管理司和計劃財務司合編出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及畢業生使用方向介紹》(23)國家教育委員會學生管理司、計劃財務司合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及畢業生使用方向介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已經顯現出修訂的方向,之后發布的文件更加完善。1987年后國家教委頒布了《普通高校社會科學本科專業目錄》,其中包括藝術類,藝術類包括了“音樂學”(1203),在專業簡介中羅列了主要專業課程,課程中雖沒有列出音樂心理學,但有心理學;另,在哲學類下面的“美學”(0306)其專業課程中包括音樂美學,也有心理學(24)國家教育委員會高教一司:《普通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本科專業目錄與專業簡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50頁。,可見心理學是一門理論基礎學科;社會學類中含“社會心理學”(0404);而“心理學”(含心理學 1401,工業心理學1402)已成為理科的一個學科被列入《普通高等學校理科本科基本專業目錄》。從1993年的《專業目錄》開始,設置了十大門類,與之前八十年代的《專業目錄》有了較大變化,藝術類(0504)被劃歸到文學門類(05)下,音樂學(050401)同其他作曲理論和音樂表演類學科同屬于藝術類;哲學門類(01)中不再有“美學”的分支;教育學門類(04)不同于原來的“師范”部分,其中不再包含音樂教育,音樂教育(050445)被劃歸為藝術類;心理學(0715,含心理學 071501,應用心理學 0715052)仍作為一級學科保留在理學門類(07)中。1998年版的《專業目錄》基本延續了前一版的學科分類,只是音樂教育消失了,也許被整合到“音樂學”中(25)許多學校在招收音樂教育專業時,常注明為“音樂學(師范)”。,原來五項音樂表演類相關的學科被整合為一項“音樂表演”,“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仍獨立為一個學科。

2012年的《專業目錄》對藝術學科來說是個不小的變化,藝術學(13)獨立成為了一個門類,音樂與舞蹈學(1302)由原來的二級學科升級為一級學科,音樂學也升級為二級學科(130202);教育學門類(0401)又重新設立了藝術教育(040105)。2020年最新版的《專業目錄》延續了2012年的學科分類,再原來基礎上新添加了流行音樂(130209T)和音樂治療(130210T)兩個音樂類學科;但音樂與舞蹈設置有所不同,“舞蹈學”(130205)與“舞蹈教育”(050432)相互獨立,而“音樂教育”并未獨立成為一個學科。

研究生的專業設置要比本科有所細化,碩士、博士學位的專業目錄自改革開放以來也經過了幾次修訂。1983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試行草案)(26)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試行草案)》,198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國家教育委員會研究生司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與研究生工作文件選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73-93頁。哲學學科門類中有美學;教育學門類中有心理學,包括八個心理學專業方向,其中有文藝心理學;文學門類中有藝術學,其中包括音樂學、作曲及作曲理論、音樂表演藝術研究、音樂教育。音樂學注釋子學科包含“音樂歷史、音樂美學、音樂評論、音樂考古、音樂文獻、民族音樂等”。

1990年頒布了《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以下簡稱《碩博目錄》),哲學門類中包括美學(010107);教育學門類中包括心理學(0402,含9個專業方向,普通、教育、生物、發展、工業、社會、醫學、運動、軍事);文學門類中有藝術學,其中有音樂學(050301),備注中提到“含音樂教育”。與1983年版的區別主要在于,心理學中的九個專業方向,不再含有“文藝心理學”,音樂教育被劃歸到“音樂學”下。在1996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編寫的《中國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總覽》中,對音樂學的研究方向和主要課程進行了說明,音樂學中包括音樂教育學,音樂心理學被列為音樂教育學研究方向的課程,同時音樂學的相鄰學科中也提到了心理學(27)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編:《中國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總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31-132頁。。1997年版的《碩博目錄》與1990年版相比,教育學(04)中的心理學(0402)有所調整,由原來的9個專業方向整合為3個專業方向(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藝術學(0504)中也將音樂類的學科整合為音樂學(050402)。1999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合編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在基于1997版《碩博目錄》的基礎上,對學科進行了新的說明。其中音樂學成為了原來4個方向(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藝術和樂器修造藝術)的綜合,音樂心理學仍為學科基礎理論課(28)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16-117頁。;另,藝術學中藝術心理學是基礎理論課程之一。2009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下發了《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學科目錄》),為后期2011年發布的《學科目錄》奠定基礎。

2011年的《學科目錄》最顯著的一個變化就是將藝術學從文學中脫離出來,獨立成為一個門類。2013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編寫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一書中對各學科進行了細致的介紹,音樂心理學屬于音樂理論的一門子學科(29)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403頁。。

(三)小結

上表列出了國家教育文件中的與音樂心理學有關的本科專業和碩士、博士專業情況。從整體上來看,本科專業目錄與碩博專業目錄修訂的時間不同,學科專業分類基本保持一致,但在音樂學和心理學這兩個學科在本科和碩博專業目錄中并不一致。

音樂學:20世紀80年代,本科目錄中藝術為單獨的一個門類,音樂為藝術類下的一級學科;而碩博目錄中,“提前”將藝術學放在文學門類下,音樂學直接成為藝術學下的二級學科。1993至2011年,本科和碩博目錄統一把藝術學放在文學門類下,音樂學為二級學科;2012年之后,藝術學獨立成為一個門類,音樂與舞蹈學整合升級為一級學科,其中本科目錄中將音樂學作為二級學科,而碩博目錄中的學科分類方式不同,“音樂無舞蹈學一級學科包括音樂與舞蹈創作、音樂與舞蹈理論、音樂與舞蹈表演和音樂與舞蹈有關的交叉學科”(30)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403頁。,未將“音樂學”獨立列為一類,而是直接列出了眾多所屬學科。

值得注意的是,“音樂學”在八十年代的本科目錄和碩博目錄中是狹義的“音樂學”,主要指音樂學術研究,包括音樂歷史、音樂美學、音樂評論、音樂考古、音樂文獻、民族音樂等(3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試行草案)》,198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國家教育委員會研究生司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與研究生工作文件選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73-93頁。;“音樂學”從1990版碩博目錄和1998版本科目錄開始包括音樂教育;1997版碩博目錄中的“音樂學”是廣義的“音樂學”,包含音樂學、作曲和作曲理論、音樂表演以及樂器修造技術等。

心理學:20世紀80年代本科目錄中的心理學與不同學科交叉,出現在多個學科門類(師范、理科、社會學)中;而碩博目錄中的心理學相對穩定,一直在教育學門類下,但文件中注明可以授予教育學或理學學位。90年代之后在本科目錄中心理學被歸為理學的一門一級學科;而碩博目錄中仍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設立,理學中不再出現心理學。

音樂心理學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的本科和碩博專業目錄中未明確出現過,但音樂學所涉及的研究方向中包括了音樂心理學,只是當時在教學、師資以及研究方面還未形成象中外音樂史、民族音樂學、音樂美學等學科的規模;在音樂學專業課程中,一直都提到心理學,這足以說明心理學是音樂理論研究中非常必要的知識基礎。有意思的是,心理學學科中曾包括文藝心理學,即后來的藝術心理學,但九十年代之后的心理學中沒有再提及這個專業方向,而是更頻繁地出現在藝術學學科中,并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開設(32)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14-116頁。。藝術心理學作為藝術理論的學科之一,雖然并不具體涉及音樂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但也會接觸音樂和心理學的相關內容,從中歸納藝術活動心理過程的共性規律。音樂心理學在1999年的碩博學科專業簡介中被明確列為音樂學(廣義)的基礎理論課程之一,這也折射出我國音樂心理學學科發展已形成規模。

除了以上高校的專業目錄,還有兩個較為重要的學科分類目錄值得參考,一個《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1992年,2009年(33)2009年版后來分別在2011,2016年有兩次修改,主要補充了一些學科。),另一個是《中國圖書分類法》。這兩種學科分類也幾次修訂,在《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中,音樂學(760.1510)的位置一直都沒有變化,屬于藝術學(760)下音樂(760.15)中的一個學科,藝術學下還有藝術心理學(760.10);而心理學從生物學下的二級學科(34)1992年版中說明,“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將“心理學”列入“生物學”下二級學科”。變為一級學科(35)2009年版中說明,“調整二級學科“心理學”為一級學科”。,這與八十年代的本科目錄一致,其中在應用心理學中列出了藝術心理學,但沒有在心理學下面進行編號,注釋指示“見760.10”,即藝術學下的藝術心理學(760.10)。在《中國圖書分類法》中,藝術(J)之下有音樂(J6),沒有“音樂學”的名稱,只有音樂理論(J60);心理學(B84)一直在哲學(B)之下。根據目前音樂心理學的出版物來看,圖書編號一般為J60(也有J60-05等),可見在圖書分類系統中,音樂心理學一直屬于音樂理論。

二、高校培養

學科的成熟、確立和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何為學科?不同時代、不同角度對學科的認識和分類有所不同。根據《學科分類與代碼》中的定義,學科即為“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音樂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有其相對獨立的學科特點:

研究對象——音樂活動中的心理過程(音樂的感知與認知、音樂的情緒情感反應、音樂創作與表演心理、音樂審美心理、音樂才能、音樂發展心理、音樂個性、音樂社會心理、音樂神經心理等);

本質屬性或特征——人文藝術學科與自然科學的交叉學科;

研究方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實證研究、質的研究、理論思辨等);

派生來源——音樂美學、心理學、音樂聲學等;

研究的目的與目標——音樂心理學研究可以為音樂學提供更為基礎、豐富、可靠的科學依據,充實音樂學理論;能為音樂實踐活動(創作、表演、欣賞、教學、治療等)提供指導和理論參考;與音樂學各學科交融,為音樂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音樂心理學具有作為學科的基本特點,與音樂學理論層面和音樂實踐領域都存在著密切聯系,但學科的存在不能依賴于抽象的學科特點而存在,而是依賴于扎實的教學和嚴謹的研究而存在和發展。20世紀80年代第一篇介紹音樂心理學學科的文獻是張前先生1981年發表在《音樂研究》第4期上的《音樂心理學》;第一部音樂心理學領域的論著是張前先生于1983年出版的《音樂欣賞心理分析》;第一部《音樂心理學基礎》是普凱元(36)普凱元先生曾為上海音樂學院校醫。見普凱元:《論音樂美學觀點的心理學基礎》,《人民音樂》1989年,第9期,第40-41頁。于1988年編著出版的;第一部較為系統論述音樂心理規律的著作是羅小平和黃虹兩位教授于1989年出版的《音樂心理學》,這是我國第一套《文藝心理學叢書》中的一部專著,可見當時文藝心理學的范疇中包括了音樂心理學。二十世紀末是我國音樂音樂心理學界迅速發展的二十年,涌現了大量的研究文獻,其中期刊論文七百余篇,專著六部,譯文多篇(37)劉沛:《聚會2002年》,《中國音樂年鑒2003》,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年,第138-149頁。,涉及音樂欣賞心理、音樂表演與創作心理、音樂教育心理、聲樂心理等多方面內容,羅小平教授對這一時期的文獻做了充分的回顧(38)可參見羅小平:《1980-2001——中國音樂心理學動態掃描》,《人民音樂》2002年,第7期,第31-33+55頁。。著作、研究文獻為教學奠定了一定基礎,高校的教學也相應展開。為了解二十世紀末為本科開設音樂心理學課程的情況,筆者對幾位教授進行了訪談并查閱相關文獻。

1.課程開設

音樂心理學在上世紀80年代的課程經歷了從“隱性”到“顯性”的過程。說其“隱性”,是因為一些音樂心理學的內容是在音樂美學類的課程中講述的,如張前先生在中央音樂學院1981年開設的音樂美學講座中主講的音樂欣賞心理分析專題(39)羅小平,馮長春:《樂之道 中國當代音樂美學名家訪談》,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年,第104頁。,1987年新開設的音樂表演美學課(40)蔣存梅:《我心目中的張前老師——記張前老師的學術貢獻》,周海宏主編:《我的導師張前》,北京:中央音樂院出版社,2015年,第109頁。,都滲透了音樂心理學的內容,許多美學思辨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音樂心理學的實證研究來驗證,探尋音樂欣賞、表演和創作過程中的心理加工機制以及神經生理機制。

音樂心理學真正成為一門為本科生開設的獨立課程,是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才開始的。根據筆者目前收集的信息,全國最早為音樂學院本科生開設音樂心理學課程的學校應為西北師范大學,由劉沛教授于1988年為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講授的音樂心理學課程。劉沛教授曾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研究院學習音樂教育學和音樂心理學,加上之前音樂作曲和教學與課程論的雙專業學習背景,在音樂教育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心理學方面掌握了大量資料。據劉沛教授回憶,當時學校為音樂教育學生安排的是心理學公共課,他請示教務處把心理學改為音樂心理學,得到批準。如今他仍感慨當時西北師大音樂系主任和教務處長的民主和開明。在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認為公選的教育心理學可能是幾大“頭疼課程”之一。因為教育心理學是各學科師范生的必修課,大多由心理系的老師講授,教育心理學涉及更多的是教育心理的共性,而沒有很強的學科專業針對性,所以音樂專業學生通常會認為與自己專業無關,就直接“忽視”這門課程。然而,音樂活動中的心理活動特征、各年齡段學生音樂能力發展的特點、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與學習心理等都是師范生最應該了解的,但沒有專門課程來講授這些內容。與其讓學生自己苦苦思索去建立音樂與教育心理學之間的聯系,不如學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這門學科知識。劉沛教授當時就是這么做的,他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訪學,掌握大量的國外研究,將自己所學傾注于教學,相信西北師大當時的學子受益匪淺。在其發表的《關于高師音樂教育的思考》(41)劉沛:《對高師音樂教育的思考》,《中國音樂教育》1990年第5期,第6-8頁?!陡邘熞魳方逃龑I的課程問題》(42)劉沛:《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問題》,《中國音樂》1997年第1期,第39-43頁。等文章中都提到了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心理學對音樂教育專業的重要性。2003年劉沛教授調入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之后,為音樂教育系和全校本科生開設音樂心理學公共選修課。

據張前和周海宏兩位教授回憶,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心理學正式作為課程開設大概是在1992年,面向本科生開設公共選修課,為了開設這門課程,兩位老師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張前先生一直希望建立中國自己的音樂心理學專業,他曾到北京大學中文文藝理論進修班學習兩年,其間閱讀了大量文藝理論、美學和心理學書籍;先后兩次赴日國立音樂大學和東京藝術大學講學,期間特別留意了日本的音樂心理學書籍,收獲頗多;在培養研究生時,也有意識地培養學科的接班人,讓當時讀碩士的周海宏轉向音樂心理學研究,并注重雙學科的培養,安排他去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跟隨馮忠良教授學習,在心理學研究方法和心理學理論方面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礎。兩位教授為這門跨學科早期所作的準備,終于得以施展,音樂心理學的課正式開設。之后演變為更偏向實踐領域的課程,如“音樂審美心理分析”“器樂教育心理學”“音樂審美心理學”“音樂教育心理學”等(43)周海宏教授提供。。學生們能夠從心理學的視角重新思考音樂表演、音樂創作、音樂教育等實踐問題,甚至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在音樂表演或理論研究方面的能力,尋求更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1989年羅小平和黃虹出版了《音樂心理學》(44)羅小平、黃虹:《音樂心理學》,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年。,書中結合心理學和生理學的知識,對“音樂的審美心理結構、音樂的心理功能及其與人的價值的全面實現的關系,以及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和音樂欣賞諸方面的心理規律”以及“音樂才能的培養途徑”進行了詳實的論述。內容提要中表明了本書的作用,為“音樂理論工作者、音樂藝術創作、表演者、音樂藝術院校師生,中、小學、幼兒園音樂教育工作者及音樂愛好者”更好地理解音樂提供了新視角。兩位老師能進入音樂心理學領域,也和她們的學習經歷有很大關系,除了音樂專業,羅小平教授獲得文藝理論的碩士,黃虹老師也曾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學習并任教,她們都接觸了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課程和相關研究,學科交融的背景對后來的音樂心理學研究打下基礎。這本書的出版也為教學做了鋪墊,據兩位老師回憶,從九十年代初開始她們曾為華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做過音樂心理學的講座或培訓,但還未在華南師范大學大或星海音樂學院正式設課。星海音樂學院正式開設音樂心理學大概是在2000年,為全校本科學生開設選修課。

20世紀80年代發表介紹音樂心理學學科的文章還有西南師范大學的李濱蓀、濟寧師專的王洪生、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周立等教授。根據周世斌教授回憶,西南師范大學沒有給本科開始音樂心理學課程,但梁承謀教授曾給本科開設審美心理學或藝術心理學課程。王洪生教授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后在濟寧師范學院工作(今濟寧學院),據他回憶,他主要在音樂美學課程中重點講音樂心理現象等問題,未開設音樂心理學課程。周立老師未能取得聯系,是否開課不得而知。

20世紀末本科開設音樂心理學的還有武漢音樂學院,但在開設課程之前,音樂心理學就已經在武漢音樂學院播下了種子,播種之人正是劉沛教授,1994年他曾到武漢音樂學院進行了兩場關于音樂生理心理學及研究方法的講座,獲得時任童忠良院長的好評,歡迎并支持他建立音樂心理學學科。但據劉沛教授回憶,未曾給本科開設過音樂心理學的課程。后來由臧藝兵教授在1997年至1999年講授過三年音樂心理學,作為本科生選修課程。據臧藝兵教授回憶,他對音樂心理學研究很感興趣,曾經在中科院心理所修了函授課程,他曾通過小提琴演奏研究音樂對智力開發的影響(45)李果,臧藝兵:《小提琴演奏與腦智力開發的幾個問題》,《黃鐘》2002年第2期,第111-118頁。,還對音樂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等進行了專題研究。

2.研究生培養

根據《中國音樂年鑒》記載,我國第一位音樂心理學專業的碩士畢業于1990年,由當時西南師范大學李濱蓀教授和梁承謀副教授聯合指導,碩士研究生周世斌答辯的論文題目是《十二平均律音程協和感實驗研究》(46)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中國音樂年鑒1991》,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412頁。。也就是說,音樂心理學專業的碩士培養從1987年就開始了。西南師范大學安排雙導師制培養這一交叉學科的研究生,也說明學校對這個新興專業的重視和負責。兩位導師分別是李濱蓀教授和梁承謀教授:李濱蓀教授畢業于北京大學教育系(47)劉茂才主編:《四川人才年鑒(1979-1994)》,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023-1024頁。,曾在北京萬國美術學院學習聲樂(48)中國音樂家協會編:《中國音樂名家名錄》,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97頁。北京萬國美術學校,經查閱資料,可能為北平萬國美術所,其音樂科曾在1930年有招生,均為外籍教師。見歐羅普:《北平萬國美術所音樂科章程》,《北大日刊》1930年,第2331期,第4期。,任西南師范大學音樂系主任,在音樂心理學領域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篇論文之外,還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大辭典》撰寫音樂心理學詞條;梁承謀副教授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心理學專業,曾任西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心理實驗室主任(49)國家教委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編:《中國100所高等學校中青年社科教授概覽》,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603-1604頁。,后為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運動心理學教授,在音樂心理學領域曾為《心理咨詢大百科全書》撰寫“音樂感受心理基礎”“音樂構思意志特征”“音樂教化作用”“音樂美育策略”“音樂美育心理效果”“音樂聽覺表象特征”“音樂欣賞心理類型”等詞條。據周世斌教授回憶,李濱蓀教授主要負責音樂心理學,可惜畢業前就去世了;梁承謀教授主要負責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教育系還負責教育統計學等課程,在以后的音樂心理學碩士培養中雙學科的雙導師制極為少見。雙導師制的保障成就了這門交叉學科第一位碩士的研究--《十二平均律音程協和感實驗研究》,研究把律學與聽覺感知相聯系,用心理學的實驗方法探究人耳對十二平均律音程的協和感,這不僅僅是關乎律學的問題,也是音樂審美的基礎問題,只有搞清這類基礎問題,才能繼續探索我國的音樂民族審美心理以及適合我國的音樂審美教育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這是我國音樂心理學第一篇實證研究的論文,獲得答辯組專家張肖虎、劉兆吉、黃希庭、馮繼先、薛世民教授的一致好評。周世斌教授曾多次赴美訪學進行學術交流,從2001年開始在首都師范大學招收音樂心理學碩士研究生。

西南師范大學招收音樂心理學碩士研究生,除了兩位教授有學術積淀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學術背景需要提及,即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國家重點項目“美育心理研究”。這個項目是由心理學家劉兆吉先生主持,課題組總部設在西南師范大學(50)劉兆吉主編:《美育心理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前言。,涉及多個學科(音樂、美術、文學、心理、教育等),已有研究幾乎空白,需要研究者在探索中結合實際摸索前行。梁承謀教授作為項目主持兼統稿責無旁貸擔任導師,1987年招收了音樂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推進這一課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起點很高,嚴肅嚴格認真地完成國家課題。最終結題出版的《美育心理研究》一書收錄了周世斌教授研究生階段的兩個研究《大學生音程協和感實驗及音樂美育對策研究》和《幼兒園小班音樂審美能力發展特點的實驗研究》,這類研究在今天都極為鮮見?!睹烙睦硌芯俊氛故玖硕鄬W科與教育、心理相融合的研究思路,獲得了“國內外心理學家的好評”,并獲得“1994年四川省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1995年國家教委首次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51)重慶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編著:《重慶社會科學年鑒1999》,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年,第280-281頁。。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音樂心理學這一學科方向在西南師范大學當時設在音樂教育下,為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理論專業下的音樂心理學方向(52)根據周世斌教授回憶。。這樣設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是與美育心理研究課題有關,這是一個與教育更相關的課題;另一個原因是西南師范大學當時只設有音樂教育專業的碩士學位點(53)田青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中國音樂年鑒1988》,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第234頁。,沒有音樂學專業的學位點。

音樂學專業最早招收音樂心理學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學校是中央音樂學院,張前先生為導師,1989年周海宏為第一屆音樂心理學方向碩士,研究題目為《對部分鋼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這應是我國音樂表演心理領域第一篇實證研究,對鋼琴演奏者視譜演奏的心理加工過程進行了細致分析。周海宏教授1996年進入博士研究生階段學習,張前先生仍是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繼續研究其本科論題《同構聯覺——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轉換的基本環節》,通過心理實驗探究音樂表現與理解關系,從心理學的視角解決音樂美學中“內容與形式”的問題,最終畢業論文《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對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關系的心理學與美學研究》是我國音樂心理學第一篇博士論文,獲得了答辯組專家蔡仲德、張厚璨等教授(54)答辯專家組:張厚璨、周廣仁、何乾三、楊明英、蔡仲德、鐘子林、潘必新、袁靜芳、陳允峰、王次炤。周海宏:《我的導師張前》,周海宏主編:《我的導師張前》,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5年,第24頁。的一致好評,并獲得200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這項研究讓人們重新思考音樂的審美過程,對中小學的音樂欣賞課具有理論指導和啟示意義。周海宏教授從2001年開始招收音樂心理學方向碩士。

劉沛教授與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宋祥瑞教授共同招收音樂心理學研究生,1996年招收孫偉為第一屆音樂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題目是《音樂教育中認知發展的實驗研究》;不僅如此,劉沛教授還曾為音樂心理學和音樂教育專業研究生教授過音樂心理學專業課程。之后劉沛教授于2003年調入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開始招收音樂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并為研究生開設選修課程。

星海音樂學院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羅小平和黃虹兩位老師任導師,實施雙導師制。這是西南師范大學后又一個實施雙導師制的大學,可貴的是,她們一直堅持至退休。音樂心理學為音樂學專業下的一個學科方向,首屆音樂心理學碩士是張卓和霍橡楠,論文題目分別是《音樂時距判斷的主客體因素》和《音樂學院不同表演專業學生音樂聽覺能力比較研究》。

3.音樂心理學的分支領域

音樂心理學的分支領域,與其說是分支領域,不如說是心理學與音樂各分支學科的交叉領域。這些領域包括音樂審美心理學、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聽覺心理學、聲樂心理學也較早開展。

音樂審美心理學領域,上海音樂學院的林華教授2000年首先為博士生開設“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2005年出版了《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李小諾教授從2004年為本科開設“音樂心理學”“音樂審美心理學”課程,同年招收碩士研究生。

音樂教育心理學領域,二十世紀上半葉就有學者介紹國外的相關研究。隨者學校音樂教育的興起和發展,音樂教育領域的心理研究一直受到關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美育心理研究課題中特別提到了音樂教育心理,音樂教育過程中涉及學生的音樂審美心理;謝嘉幸教授在《中國音樂年鑒》(1990年)中首篇音樂心理學學科綜述中提到了八十年代的音樂教育心理研究,1991年與郁文武共同編著的《音樂教育與教學法》中包括了音樂教育心理研究,2006年修訂版中內容更為豐富詳實;首都師范大學曹理教授從1992年起開始為研究生講授“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2000年與何工教授合著出版了《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星海音樂學院趙宋光教授2003年主編出版了《音樂教育心理學》。這一領域涉及音樂能力發展、音樂教學活動、音樂審美過程、人格塑造、情緒情感培養等諸多方面。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幾乎所有音樂教育學的著述與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篇幅,換句話說,音樂心理學在音樂教育學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這一話題容當此后再專門論述。

音樂聽覺心理學領域,中央音樂學院的韓寶強教授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進行了音樂聽覺心理學的研究,2003年出版了《音的歷程 現代音樂聲學導論》。聲樂心理學領域,華南師范大學鄒長海教授,1993年出版了《歌唱心理學》,2000年又出版了《聲樂藝術心理學》;四川師范大學的徐行效教授2003年出版了《聲樂心理學》,較早開展了聲樂心理的研究。音樂心理學分支領域較多,還有很多學者做了很大貢獻,因篇幅有限,待以后梳理。

4.小結

以上為音樂心理學最初開設本科生課程和招收碩博研究生的情況??梢钥闯?,音樂心理學開課初期是從兩個領域開始的,一個是音樂美學方向,從音樂美學走向音樂心理學是從對音樂的理性思辨向關注人的聽覺感受的重要轉向,運用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方法來解釋和驗證審美經驗是研究的新途徑,是認識人與音樂關系的新視角,拓展了音樂學的研究領域;另一個是美育方向,美育思想是我國藝術教育的根基,從抽象理論到具體實驗調查經歷了較長時間,劉兆吉先生主持的美育心理研究課題是首次對美育心理進行具象化,研究了音樂、美術、文學、兒童文學、品德、勞動教育、體育、學??萍蓟顒?、數學、課堂教學等多方面的美育心理,在今天看來都是非常全面細致的研究,其中音樂心理關注了不同年齡段的音樂審美能力特點,這對音樂教育各年級課標的制定有一定參考價值。兩個領域雖然有所不同,但都與審美過程有關,這是音樂心理學的重要研究領域,由此可以擴展出大量研究課題,有待學子們探索。

在師資方面,任課教師和專業導師的多學科背景促進了這一學科的確立和發展,接觸不同學科理論越多,對事物認識的角度越趨于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有多種途徑,為學科拓寬發展空間。國外導師多具備兩三個學科專業背景,雙導師制也較為普遍;我國導師有的以進修的方式拓展交叉學科知識,有的獲得其他學科的碩士學位,還有一些出國交流學習帶回了寶貴學習文獻。

在課程設置方面,音樂心理學在各學校開課狀態不同:專業音樂學院,如中央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把音樂心理學設在音樂學專業之下,這與我國音樂學界對音樂學學科的認識相一致;師范院校,如西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因當時沒有設音樂學專業,所以把音樂心理學設在音樂教育專業下,但研究內容并未因此受到局限,有些側重音樂教育心理領域,有些側重音樂情緒、音樂活動的心理機制等內容。應該說,幾所專業音樂學院把音樂心理學主要作為音樂學系的課程是符合國內外“音樂學”的學科建構的。雖然是一門“理論課”,但音樂心理學研究的目的最終要指導或用于音樂實踐,所以開課會面向所有音樂專業的學生,包括音樂表演和作曲專業,課程內容會傾向于音樂實踐。而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培養目標與專業音樂院校不同,與音樂師范教育的歷史有關,課程主要圍繞著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目標來設課,以至于很多學校并沒有“音樂學系”,只有音樂學相關專業方向(中外音樂史、傳統音樂學、民族音樂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美學等)的教師開設課程,音樂心理學也因此被等同于音樂教育心理學。

在音樂師范教育中,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在國家文件中出現較為明確。2004年教育部印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以下稱《指導方案》),對各師范學校開課進行了規范,其中有必修課11門,選修課若干,音樂教育心理學被列為專業任選課中的音樂教育與音樂科技類中的課程之一。2006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指導方案》中的11門必修課進行了詳細描述,其中提到了音樂心理發展、學生音樂審美心理特征、音樂學校心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等關鍵詞,這些內容都與音樂教育心理學息息相關??梢?,從國家文件到學校教學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雙向合力,共同促進了音樂教育心理學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待今后梳理。

綜上所述,音樂心理學并不等同于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心理學在201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編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中是“音樂類”中21門“子學科”之一,應以此為依據進行課程設置。

三、總結

音樂心理學是一個交叉學科,主要涉及音樂和心理學兩個學科??v觀我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后的本科專業目錄和碩博專業目錄的幾次修訂,音樂和心理學可能是最為“游移”的兩個學科,因此對音樂心理學這個子學科的定性更是難上加難。在音樂學研究范疇的界定中,逐漸將其作為一個研究領域;藝術學中的藝術心理學也愿意將其納入囊中;心理學曾將藝術心理學作為其研究領域,后來將其獨立出去,只是因為藝術的“神秘”讓人卻步,但對這一領域的興趣一直沒有減退。音樂心理學就像“燙手的山芋”,讓人向往,但又棘手,只好在幾個學科中若隱若現的存在。學科定位的模糊會影響學校院系設課的迷茫,也不利于集中雙學科研究力量進行學術研究,但這是任何新興學科的必經之路,音樂心理學這門交叉學科尤甚。

音樂心理學自20世紀初被介紹到我國以來,從無到有,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一個世紀以來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奮進,“磕磕絆絆”緩慢發展起來。一方面受到本學科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到大心理學的影響。從事這一領域教學和研究的學者們有兩個初衷:一個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擴展知識面,尋找新的研究途徑;一個是從學科發展的角度出發,這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我國音樂學領域開展較晚,值得拓展。前輩們在嘗試探索中前行,學習國外的研究成果,嘗試與國際接軌,進而探索我國自己的音樂心理學研究道路。我國音樂心理學教育起點較高,由本土教師培養的碩士研究生開始,之后有日本、美國訪學回來的教師也開始了音樂心理學的碩士教育,并在本科教育中開設本課程。如今,在他們的帶領下,音樂心理學教育已在多所大學開設本科課程,在碩士博士階段培養了百余名研究生,在音樂學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方向被確立下來。音樂心理學,同大心理學一樣,既有基礎研究的內容,也有應用研究的內容,這兩方面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進的。有些大心理學研究也進入了音樂心理學的領域,有的大學音樂學院還成立了音樂心理學研究所。音樂心理學教育的發展可謂在“不溫不火”中前行,如今在“全國音樂心理學學會”的引領下,已不再“陌生”,已在我國音樂學中“生根成長”,在21世紀已收獲頗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音樂心理學會有更好的發展。

猜你喜歡
音樂學心理學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音樂學人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第三屆音樂學學術前沿中青年學者論壇
標注及口述史視角下的《音樂學人馮文慈訪談錄》
論中國音樂學百年來之三大階段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